《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1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學期第22課,是一篇老課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主要解決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透過海水、海底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
由於西沙群島與我們學生的生活不是很密切,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路優勢,將資訊科技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本以為會為學生、課堂都帶來意外的收穫,但由於播放課件時間選擇不當,使學生的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圖片的感性認識當中,沒有取到很好的效果。當學生不能很好的理出預期的效果時,作為老師的我沒有從容的運用教育機智,把學生引導回來,進行文字的分析,因而忽略了文字的內涵。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段影片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但在此基礎上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魚的美麗可愛,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特別是氣鼓魚那裡,沒有抓住魚“眼睛圓溜溜的”、“滿了刺”“像皮球一樣圓”的特點。在分析時,學生雖然對魚有了一點感性的認識,但沒有真正從文本當中體會到魚的可愛美麗。其實這裡可以透過學生的朗讀和教師的評價語,使學生了解到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來體會魚的美麗可愛。還有在教給學生新的寫作方法時也應該透過板書,這樣就更有條理,而且與文字的分析相結合了。不過在介紹西沙群島海里更多美麗的魚時,引導學生根據圖片說出魚的樣子,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
如果我是在對課文有了一定分析的基礎上再來播放課件,然後透過課件的圖片,使學生對文中的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再回到文本當中,就可以透過朗讀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到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就可以更好的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2
這節課,我引導學生運用看圖片、想象畫面、聯絡下文、對比等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這兩個詞語,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聯絡,從而產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在寫字時,我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武”字來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讓學生猜一猜我們要寫什麼字,又根據這個字的字理(“戈”在古代表示一種兵器)幫孩子們記住了這個字。
但在積累描寫小魚的那一段文字時,我沒有讓孩子邊想象小魚的樣子,邊充分地讀這些句子,所以對於積累這一目標沒有落實。
作為一名年青教師,我覺得我還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說在課堂上與孩子的情感溝通不足;我的`語音語調沒有高低起伏的變化,不夠吸引學生;我的課堂機智還不夠靈活,對於學生的評價也不夠到位……
今後我要在課前細緻地備好每一節課,把每一節課都當做對自己的鍛鍊,努力在以上方面完善自己,落實好每一個目標。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3
最近,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由於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路優勢,將資訊科技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靜態的東西鮮活了,課堂效果非常好。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段影片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讀”為主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4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以豐富的圖片配合課文學習和朗讀為主。
因為考慮到課文內容雖然很豐富,描寫得很生動,但學生對海底的生物畢竟接觸很少,如果要學生能體會到文字所描繪的那樣充分深刻,單憑老師的分析講解和學生的誦讀體會是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的。所以,在備課時我利用網上資源,查找了很多珊瑚、海參、大龍蝦、貝殼、海龜、海鳥、鳥蛋的圖片,學生在各種各樣的珊瑚、成群結隊的魚、千奇百怪的貝殼、遍地的鳥蛋的圖片中,感受著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看著孩子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地欣賞,我知道,他們此時學到的東西比我的直接教授不知多多少倍。當我播放五光十色的海水、珊瑚、數不清的魚的影片時,學生不斷髮出驚歎聲,這些就像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戶,他們看到了從沒見過的美景。有了這樣直觀的感知,學生再來學習課文語句,他們可以說是熱情高漲,十分投入。我們經常說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當學習真的成了學生的內需,他們就像一部已經發動了的機器,他們會全程主動地學,主動地探求知識。這時,老師加以適當的引導,指導學生在讀中品味課文,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結果。
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來設計好要讓學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說一兩句話的,但是由於一時的疏忽,這個環節一帶而過,本來在我的設想中,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學生喜愛這些海底動物),而且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鍛鍊膽量,應該可以成為這節課的一個小高潮。所以,這點缺陷成為了我這節課的遺憾,我還將會在本課的練習課讓學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說一兩句話。不過,“金無足赤”,在教學中,有精彩的部分,也有欠缺,只有不斷反思,找出不足,加以改進,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取得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反思5
《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向我們展現了西沙群島的美景。課文的重點是是要使學生了解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西沙是個遙遠、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我認為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在指導學生瀏覽西沙群島圖片的同時,進行文字介紹,幫助學生建構起對西沙群島感知認識,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增強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我透過電腦課件,先讓學生欣賞海水的奇妙,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看完後他們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感想。接著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物產,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講。多次在結合多媒體演示的幫助下,讓學生在視覺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徵,幫助學生理解的更透徹、更全面。然後再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練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群島的美。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
本節課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1、一節課,著重處理了“海底”這一段,學生能夠背誦,能夠理解,也瞭解了作者的寫法,但課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島的富饒不僅僅體現在“海底”一個片段上。所以,留給學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時間還是顯得少了。
2、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個別讀音還不準確。只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透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被當成一種形式。
4、雖然平時非常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不敢或者說不願談自己的想法。
5、朗讀指導的還不到位。應加強平時課堂的指導朗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