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教學反思(精選6篇)

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教學反思

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教學反思1

  新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小朋友,你還記得我們秋遊時去過哪兒嗎?”小朋友們馬上異口同聲:“荷塘月色!”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在荷塘月色看到了些什麼?小朋友們眾說紛紜,“看到了荷花!”“看到了蓮蓬!”“還看到了大大的荷葉!”“還有小魚在水裡游來游去!”接著我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談一談。

  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我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江南是個好地方,這裡的孩子可以划著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大家想去嗎?”小朋友們都喜歡去,有學生問:“怎麼去?”我便順勢引導:“古人把採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我們學好這首詩,不就是去採蓮了嗎?”這一環節透過圖片展示的實在情境和教師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

  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時候,我充分藉助課文的插圖。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1、自由讀讀詩句,說說課文寫了什麼?

  2、仔細看看圖畫,說說圖上畫了什麼?

  3、邊讀課文邊看圖,說說古詩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圖上找到?

  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交流討論問題時引導學生聯絡前兩行詩句,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麼樣。再聯絡詩的後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把看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這樣訓練,學生的腦中會再現出美麗的採蓮畫面,也就體會出了詩句中蘊含的美。

  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教學反思2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學習了“江南”二字,然後憑藉多媒體課件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趣,讓他們做好閱讀學習課文的準備。

  二、巧妙講解,滲透詩意。

  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後,將畫面轉換為第一句詩的景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後,引導朗讀,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

  當然課堂中也有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

  一、對識字的處理不夠全面,課堂中出示了田字格,但沒有和學生分析字形及佔格位置。

  二、將理解難點“何田田”放入整句詩的敘述之中,有的孩子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課後問“蓮葉何田田”是什麼意思,個別孩子不能說出“蓮葉很多很綠。”這說明課堂上的處理還不夠,需在第二課時進行強化。

  三、不能很好的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因為多媒體器材的突然故障,對課堂的控制有些吃力,以致於沒有完成預期的教學內容。

  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教學反思3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於在誦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一、揭題激趣,感受古詩美。

  新課一開始,教師可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麼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可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江南是個好地方,這裡的孩子可以划著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大家想去嗎?”小朋友們都喜歡去,有的孩子會問:“怎麼去?”教師順勢引導:“古人把採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我們學好這首詩,不就是去採蓮了嗎?”這一環節透過圖片展示的實在情境和教師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

  二、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個性化

  閱讀教學既是認識過程,也是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我堅持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人本、自由、多元和個性,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我透過創設情境,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學、個人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學生透過讀讀、想想、演演的學習方式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並進入角色體驗“小魚”的快樂,以演促讀,以演促思。

  我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給他們創造無拘無束的探究的天地,學生在課內研討、交流自己的閱讀體驗和自己的閱讀方法中,盡情地品讀和表演,在活動中充分地主動地動口、動手、動腦、動情,自然而然地獲得思想的陶冶、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展,習慣的養成、個性的豐富,再相機點撥歸納又使學生豁然開朗,認識得以昇華。

  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教學反思4

  教學中,能抓住古詩特點,在學生讀準讀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註釋、插圖、想象,解詩意悟詩境,感受江南春色之美,體會作者對江南美景的讚美與熱愛。巧設情境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藉助資料自主解疑,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品味詩歌中那淡淡的憂傷。在解意悟情的同時,設計了個人讀、小組展示讀、男女生比賽讀、情境引讀等多樣化的朗讀,朗朗書聲中激起學生與詩人的情感共鳴,並讓學生明白了: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讀,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眼睛則能看到文字背後的秘密。整節課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思考,大膽交流,自信展示,精彩不斷。

  身為師者一定要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詩教學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課堂界限,適度拓展,引入杜牧的《泊秦淮》、晚唐詩人李商隱的《樂遊原》,以詩帶詩,拓寬學生的知識積澱,為學生長遠發展服務。

  不足及改進措施:

  1、整節課雖然書聲琅琅,但是朗讀的形式多停留在小組讀、男女生讀、集體讀等層面,學生個人展示的機會較少,且朗讀的層次性不強,不能體現螺旋式推進的課堂節奏。

  2、在藉助想象理解詩意和引入背景感悟詩情的環節,由於課堂節奏把握不準,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不充分,,因而孩子口中的江南春景不夠生動豐滿,課前設計的“看著煙雨迷濛中的座座寺廟,詩人杜牧彷彿在說……”的說話訓練未能進行,因此整節課總有點稍欠火候的感覺。今後在教學環節的取捨和課堂節奏的把控上還應多下功夫。

  3、課堂中雖然有意識的關注全體,但在真正的實施中總有些不善於展示的孩子被忽視。於我們而言,他只是一個學生;於家長而言,他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因此我們不經意間的忽視,對一個家庭來說影響的可能是未來。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在“注視”的同時,多些“掃視”,多關注教室邊邊角角的學生,多關注那些默默無聞孩子,讓每位學生都被重視,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教學反思5

  這首詩簡單易讀,琅琅上口。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看圖: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像一個個大圓盤!”“綠油油的蓮葉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後,我教給他們詞語“挨挨擠擠”,並讓同桌用身體動作演示一下,加深對蓮葉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後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接著創設情境:我們和這些採蓮姑娘們一起坐上小船去採蓮,你們來到池塘裡,看到了什麼呀?

  漂亮的荷葉、荷花下面,還躲著小魚兒呢,它們在幹什麼?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說話,感受小魚兒的機靈可愛。學生切合實際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魚兒,在水中快樂地捉迷藏呢。最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江南的什麼,進一步表達對江南的喜愛之情。

  語文一年級上冊《江南》教學反思6

  眾所周知,《漢樂府》是專用來譜曲吟唱的,它們一般都具有短小精煉、朗朗上口、易於流傳的特點。而其中《江南》一首,則更是流傳久遠了。這首詩以採蓮女採蓮為基點,描寫了江南水鄉特有的寧靜美、活力美。基於這樣的考慮,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反覆的品讀上。具體來說,我覺得本課有如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

  一是以不同形式的讀為中心,讓學生透過讀來熟悉、理解、品味詩歌。由於這首詩淺顯易懂,所以我沒有在字詞方面花太多的時間,只是在幾個關鍵字方面教了一會兒,一起學了寫法。在讀的方面,我試著讓他們透過個別讀、對讀、小組讀等方式,反覆讀出詩歌原本的美感。

  二是充分把學生推到了前臺,老師只是導演。學生回答、討論、角色演讀等等環節,佔了整節課的三分之二多時間。比較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感悟,有些學生在對詩歌有獨到理解的同時,我給予了認可和引導。

  三是學生參與積極,參與程度很高。整節課學生的讀、演、說、思都很主動,一些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比較深刻的。基本達到了設定的目標。

  不足之處也明顯,主要表現在對生命課堂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刻,學生真正的參與不夠好,一些活動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品讀的層次性和目的性體現的不是很好,沒有隨著讀的深入,加強對文字詩歌的理解。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