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中班科學教案:睡蓮花開

中班科學教案:睡蓮花開

中班科學教案:睡蓮花開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睡蓮花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教案:睡蓮花開1

  活動目的

  透過實驗瞭解“睡蓮花開”的原因,發現其中的奧秘。

  觀察“睡蓮花開”的現象,培養仔細觀察和探索的習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每3人一組,每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質地不同的紙(圖畫紙、毛邊紙、蠟光紙)。

  知識準備:

  瞭解睡蓮的相關知識,認識不同紙的性質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引發幼兒猜想

  師:小朋友看見過睡蓮嗎?知道睡蓮生長在什麼地方?前陣子,我們在美工區中折了許多睡蓮,你們猜猜紙睡蓮長在水裡會不會開花?

  二、幼兒探索實驗,驗證猜想

  (一)幼兒分組實驗“睡蓮花開”,驗證自己的猜想。

  師:現在請小朋友動手做實驗,看看睡蓮在水盆裡會不會開?它是怎麼開的?請

  小朋友仔細觀察睡蓮的變化。

  (二)實驗結束後組織幼兒討論。

  1、睡蓮能不能開花,它是怎麼開的?

  2、睡蓮為什麼會開?

  3、紙放到水裡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教師小結:因為紙會吸水,紙放到水裡會慢慢的變軟、漲開。

  三、探索感知不同紙質的“睡蓮”在水中開花的快慢

  (一)幼兒觀察並說出三張紙的名稱,猜想三種睡蓮開花的順序。

  師:老師這裡有三張不同的紙,說一說,它們分別是什麼紙?猜猜三種睡蓮開花的順序是怎樣的?

  (二)師講解實驗規則及記錄方法。

  師:請每組的3個小朋友分別選擇一張不同的紙,折睡蓮,然後同時將睡蓮放進水中,仔細觀察誰先開花。在比賽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睡蓮”在水中“開花”時的細微變化,比較不同質地的紙在水中變化速度的差異,並將觀察結果填寫在記錄卡上。每組3個人記錄在1張記錄卡上,哪一種紙折的睡蓮先開,就在下面寫上1,哪一種紙折的睡蓮第2開,就在下面寫上2,哪一種紙折的睡蓮最後開,就在下面寫上3。

  (三)幼兒分組實驗,教師重點指導幼兒仔細觀察並做好記錄。

  (四)師幼分享交流實驗的結果。

  師提問:哪一朵睡蓮開得最快,為什麼?

  出示大記錄表,記錄幼兒實驗結果,並小結:紙放到水裡會慢慢的變軟、漲開,薄的紙吸水力強,睡蓮就開快,相反厚的紙,吸水力弱,所以花開的慢,吸水性越強開花的速度就越快。

  活動延伸

  在區域裡投放了不同質地的紙張,請小朋友繼續實驗。

中班科學教案:睡蓮花開2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及操作,感知不同紙張製作的睡蓮的吸水效能。

  2、培養仔細觀察和探索的習慣。

  3、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紙張的睡蓮(粉畫紙、蠟光紙、植絨紙、牛皮紙)、筆、記錄表、6張集體記錄表格、盆子、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我的小花園》

  二、引發興趣師:我的小花園裡開滿了鮮花,老師這裡也有一朵花,但是是用紙做的花。

  (1)出示一紙製含苞待放的睡蓮。小朋友們想一想,這朵紙做的睡蓮會在沙裡、土裡還是水裡開放?

  (2)教師把紙睡蓮分別放入裝有沙、土、水的盆裡。看、水中的睡蓮怎樣了?

  (3)念兒歌:(師)睡蓮睡蓮哪裡開?(眾)沙裡它不開。(師)睡蓮睡蓮哪裡開?(眾)土裡它不開。(師)睡蓮睡蓮哪裡開?(眾)水中它才開。

  (4)為什麼睡蓮能在水中開放呢?(請個別幼兒講述後教師小結)

  三、幼兒實驗

  (1)這裡有不同紙張製作的睡蓮,請你們把它們放在水中試一試能不能開放。哪種睡蓮先開?哪種睡蓮後開?

  (2)引導幼兒把不同質地的'紙製成的睡蓮放入水盆中仔細觀察。

  (3)幼兒操作。發現睡蓮開放的順序不同。

  (4)請它們仔細看看什麼紙做的睡蓮最先開放,什麼紙做的睡蓮最後開放?

  四、交流實驗結果

  (1)剛才你們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3)討論:為什麼粉畫紙做的睡蓮最先開放?牛皮紙做的睡蓮最後開放?

  (4)請幼兒回答,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紙的質地。

  (5)小結:有的紙吸水性強,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紙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

  五、填寫實驗表

  (1)教師講解記錄方法。

  (2)幼兒填寫實驗的結果,並說說表格中的記錄結果說明了什麼。

  六、遊戲《花仙子》

  活動反思:

  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對於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好問、喜歡探索操作活動,能運用各種感官探究問題。於是我設計此節科學活動。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把各種紙質的睡蓮展現出來,讓幼兒猜想,它們能在土、沙,水裡開放嗎?因為有些幼兒先前這方面的知識經驗缺乏,有可能會有不同的猜想,教師對孩子的猜想暫且不做評價,讓孩子進一步試著實驗觀察,結果結論一致,教師繼續抓住幼兒探究心理,為什麼紙做的睡蓮為什麼能在水中開放呢?初步讓幼兒瞭解紙有吸水性。教師循序漸進,紙有多種,它們吸水性一樣嗎?幼兒透過猜想-----驗證------再驗證,最後透過實驗自己得出結論。

  整節活動結束,老師和領導對活動的組織評價較高,組織比較嚴謹,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厚,探究慾望較高,最後透過區域活動使幼兒求知慾望得到了延伸。但從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紙質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兒不注意觀察,有可能結果不同,所以教師在備課之前儘量選擇吸水性差別較大的觀察,對於吸水性差別小的,放在區域中個別指導,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