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鼠寶寶找朋友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語言鼠寶寶找朋友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語言鼠寶寶找朋友教案1
設計意圖
小班下學期的幼兒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在與同伴交往中有發表自己想法和見解的需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我們的培養目標之一,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現,許多孩子在與同伴交流、相處還存在困難,好多小朋友只認一個朋友,具有強烈的排他性,這樣不利於幼兒的健康發展,而《鼠寶寶找朋友》這則故事能很好的解決我所發現的幼兒這一時期存在的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樂意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3、體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情感。
活動準備
白板、音樂《你好》、《鼠寶寶找朋友》,課件、鼠寶寶頭飾、遊戲場地(用及時貼粘好的四條小“路”)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你好
師:好朋友見面真高興,我們互相問個好吧,找到你的好朋友,大家手拉手。(隨音樂互相打招呼)
(二)結合動畫,理解故事內容
1、談話引出主題
師:和好朋友在一起,你們高興嗎?有一隻鼠寶寶也想找朋友,它想找什麼樣的朋友呢?讓我們一起聽一聽,看一看。
2、逐段觀看動畫,在推理、討論中理解故事內容
(1)播放課件鼠寶寶對媽媽說想法,提問:鼠寶寶想找什麼樣的朋友?(會跑又會跳)小朋友會跑嗎?會跳嗎?(幼兒動作體驗會跑又會跳,集體學說會跑又會跳)
(2)播放鼠寶寶找到布娃娃部分,提問:布娃娃會跑嗎?會跳嗎?布娃娃是鼠寶寶要找的那個好朋友嗎?
(3)播放鼠寶寶找到小鴨子部分,提問:小鴨子會什麼呢?小鴨子會和鼠寶寶做朋友嗎?
(4)播放鼠寶寶找到小青蛙部分,提問:小青蛙有什麼本領?它們會成為好朋友嗎?
(5)播放鼠寶寶找到小花貓部分,提問:小花貓會跑又會跳,這下鼠寶寶能找到好朋友嗎?
(6)體驗鼠寶寶找不到好朋友的心情,並積極幫助鼠寶寶:鼠寶寶應該去找誰做朋友呢?
(7)觀看故事結尾,揭露答案。
(這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環節,在故事進展之前,給幼兒造成懸念,鼓勵幼兒積極思考,故事的情節發展,在推理中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三、完整欣賞故事動畫
討論: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鼠寶寶找朋友都遇到了誰?(幼兒回憶,教師在白板上出示相應的圖)
四、遊戲:鼠寶寶找朋友
師:布娃娃和小動物想和小朋友們做遊戲,你們願意嗎?遊戲的名字叫《鼠寶寶找朋友》。小朋友戴頭飾變成鼠寶寶,在小路上前進跳,邊看大螢幕上出現了誰,鼠寶寶要說出它會什麼本領,願不願意和它做朋友?答對了就可以繼續前進,直到找到好朋友。
(幼兒遊戲,鼓勵小朋友按故事內容回答問題)
五、小朋友取下頭飾,講講自己的好朋友。
師出示幼兒集體照,找朋友。
六、結束
師:好朋友在一起真開心,小朋友快去找你的好朋友唱歌、跳舞,一起哈哈笑,老師把這快樂的時光記錄下來。(播放歌曲哈哈笑,幼兒互相交換朋友,教師幫幼兒拍照)
七、活動延伸:在閱讀區放置幼兒讀本《鼠寶寶找朋友》,引導幼兒自主閱讀。
評析:
一、以音樂遊戲開頭、結尾首尾呼應,動靜交替,環節過度自然,符合小班孩子學習的特點。
二、靈活運用方法手段解決教學重難點。
首先,運用白板教學,在播放故事的時候按照情節發展及時暫停故事,給孩子製造懸念,讓孩子想一想、猜一猜,在預設問題中瞭解故事內容。其次,給孩子動作體驗的空間,從鼠寶寶找朋友的特點是什麼?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小鴨子、小青蛙、小花貓等動物,進行體驗。孩子們邊說邊表演,興趣昂然。
三、給孩子創設了寬鬆的環境,為孩子理解故事、表述故事創造了條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為孩子創設寬鬆的語言環境,首先是心理環境:鼓勵孩子想說、敢說、大膽去說。其次利用物質環境如:頭飾、白板的運用,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創設機會讓幼兒在遊戲情景中學習,在快樂中體驗。
小班語言鼠寶寶找朋友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鼠寶寶找朋友》的故事,理解體驗有好朋友的快樂。
2、理解故事,會用故事裡的短句回答問題,初步學習並運用句式:會。又會......
3、知道鴨子、青蛙、花貓、老鼠的基本特徵。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老鼠卡片
2、教學課件《鼠寶寶找朋友》;教學音帶《鼠寶寶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出示"鼠寶寶"卡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邊說邊出示鼠寶寶:吱吱吱吱……聽!誰在叫?他會說什麼?
(2)教師模仿鼠寶寶:我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提問:鼠寶寶想找一個什麼樣的朋友?怎樣才算會跑又會跳?
(3)幼兒動作體驗(跑跑、跳跳),初步理解會跑又會跳的含義。
(4)引出故事名稱《鼠寶寶找朋友》並請幼兒猜測:猜一猜,鼠寶寶會找誰做朋友?為什麼?
2、欣賞故事,初步感受故事的有趣。
(1)播放教學音帶《鼠寶寶找朋友》最後一小節不放
(2)提問:鼠寶寶到底找了誰做朋友?
3、播放課件,再次講述故事並適時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鼠寶寶首先找到誰?它找到布娃娃,為什麼說:不要,不要?(請幼兒說出布娃娃的特徵並模仿布娃娃和鼠寶寶)
(2)鼠寶寶接著找到誰?它找到小鴨子,為什麼說:不要,不要?(請幼兒請幼兒說出小鴨子的特徵並模仿小鴨子和鼠寶寶)
(3)鼠寶寶又找到了誰?它找到小青蛙,為什麼說:不要,不要?(請幼兒請幼兒說出小青蛙的特徵並模仿小青蛙和鼠寶寶)
(4)幼兒學說短句並做動作體驗後繼續提問:小花貓會跑又會跳,鼠寶寶為什麼要趕快逃?(請幼兒請幼兒說出小花貓的特徵並模仿小花貓和鼠寶寶)
4、教師與幼兒表演故事,熟悉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把故事講出來)教師扮演旁白和鼠寶寶,幼兒扮演布娃娃、小鴨子、小青蛙和小花貓並用故事中的語言講出來。(自己表演一次)
5、出示閱讀材料2《鼠寶寶找朋友》,引導幼兒自主閱讀。
師:故事還沒有結束,你們猜一猜,鼠寶寶能不能找到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為什麼?
師:有的`小朋友說找到了,有的小朋友說沒找到,那我們自己去書裡面找找答案吧。
出示閱讀材料2《鼠寶寶》找朋友讓幼兒自己閱讀,強調正確的閱讀方式。
教師指導閱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6、揭曉答案,把故事講完,鞏固句式:會…又會師:鼠寶寶找到會跑又會跳的朋友了嗎?找到了誰呢?
教師把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結束鼠寶寶找朋友找的辛苦吧?我們身邊這麼多朋友開不開心啊?
鼠寶寶會跑又會跳,老師會唱歌又會跳舞,你們會什麼又會什麼?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清晰,環節緊緊相扣,層層遞進,達到活動預設的目標。首先,在匯入部分我先是讓孩子玩《找朋友》遊戲,這樣不僅能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又能很好的引入主題,知道鼠寶寶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
其次,在理解故事內容時,我是透過背景圖、教具來分段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在邊講邊問的同時透過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小鴨會跑不會跳、青蛙會跳不會跑、小貓會跑也會跳”的走路特徵,同時引導他們運用故事裡的短句來回答。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再透過讓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鞏固故事中的對話,這樣,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輕鬆愉快的鞏固故事中的對話,同時也讓孩子們體會找朋友的快樂和找到朋友的愉悅。
但活動下來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活動中對幼兒的引導可以再放開些,該給予幼兒充分表達想象的機會,老師講述的內容太多,感覺在整個過程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但孩子的主體性體現的不明顯,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