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商店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小商店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小商店教學反思1
本節課讓學生帶來了自己喜歡的玩具,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用模擬的方法展示了一個小小的購物情景,提高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透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模擬購物”,使他們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理使用人民幣的能力。
我在教學時滲透數學源於生活,提供真實的生活情境,學習方式活潑學生非常樂於學習。我在教學時,透過示範如何購買東西,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經驗,並讓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讓學生就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樂趣。
最後環節還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如:
(1)買一把槍和一個球,需要多少遠?
(2)地球儀比《故事大王》貴多少元?
(3)有40元,買一個球和一個鉛筆盒夠不夠?
(4)60元可以買哪兩樣物品?還能找回多少元呢?這樣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在本課堂中還有一些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如:
(1)本課中“售貨員”的收穫最大,“售貨員”一個太少,“顧客”太多,會忙不過來,多一個既可起監督作用,又可幫助點錢、結帳。
(2)讓“顧客”學會討價還價,不夠錢時該怎麼辦?。我想這樣更貼近生活吧。
(3)此類實踐型別的課還是上的少,經驗不夠豐富,課前應該更精心設計一番。
(4)課堂還是有點混亂。等等。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我要讓學生學會發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將之用於生活,學會生活。同時我本身還要更多的鑽研專業知識,吸取經驗,自我提高。
小小商店教學反思2
《小小商店》是二年級數學上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是學生實踐活動的一課,本課目標達成主要體現在:以模擬的方法展示了一個小小情景,提高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透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模擬購物”,使他們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理使用人民幣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活動中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可以幫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我在教學時,透過示範如何購買東西,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經驗,並讓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中,還透過讓學生自己買賣商品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數學中的樂趣。
考慮到學生先前兩節課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人民幣,學會換算人民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將學生捐出的商品分成3組,然後分配給學生擺放到櫃檯上,並選出3名營業員,讓顧客自由進行購物活動。學生紛紛投入到活動中, “我買一支鉛筆”、“我給你七元五角”、“我找給你四角”…… 討論的氣氛十分熱烈。最後我又組織全班學生在一起交流是如何購買商品的。
這節實踐活動課,注重從以下幾方面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
1、讓學生經歷物品標價、創辦商店、購買東西的全過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活動,學生成了數學學習的真正主角。
2、在活動的準備階段,讓學生到商店調查、查閱有關的資料或向家長諮詢等活動,使學生真正接觸了生活,瞭解了社會,從而有效地鍛鍊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3、在活動中,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增強了相互合作的意識,培養了合作學習的技巧,體驗了成功合作的樂趣。
在本課堂中還有一些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
1、學生購物時間短,有操之過急現象,有個別學生還沒有真正學會如何購物活動便結束了。
2、讓“顧客”學會討價還價,不夠錢時該怎麼辦?這類問題討論的還不夠,個別學生在做關於購物方面的練習時仍不會計算應找回的錢。
3、對環保、獻愛心兩方面點得還不夠。
4、作為“售貨員”的學生還不會引導“顧客”購買,如:請問你要什麼?等等。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更新理念,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對不同的生員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發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將之用於生活,學會生活。
小小商店教學反思3
提前幾天佈置活動課的準備工作:我們要開展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數學活動,需要把教室佈置成一個小小的商店,並利用所學的有關人民幣的知識進行一次真正的購物。同學們有的要做售貨員,有的要做顧客。商店裡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準備,請大家把平時使用過的玩具、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帶來一些作為商品(每人帶2-3樣物品),並製作出這些商品的價格標籤。這些物品的價格你們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瞭解,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調查,也可以問問自己的家人,或者根據情況估一估價格、查一查資料。(購買活動時使用模擬人民幣的學具卡片。)此時的佈置是為了更好地上好這一課,課下我做了大量的工作,讓學生親歷創辦商店的準備過程,透過不同的途徑去調查、瞭解商品的價格,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資訊的能力。
上課開始,先和孩子們進行談話:小朋友今天帶來了一些物品,打算辦個“小小商店”(板書)。商店設“玩具俱樂部”(兒童玩具)、“藍貓文具”(學習用品)、“家家福”(生活用品)3個櫃檯。(展示3個標牌)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原有的生活經驗,先指導購物。因此,這一環節具有“嚮導”作用。用學生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來創辦“小小商店”,並設計小朋友喜愛的、富有童趣的櫃檯名稱,有利於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透過對物品的分類,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知道商店的商品要按類別進行擺放,又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運用統計方法的機會,讓學生人人參與簡單的購物的活動,充分體驗如何取幣、付幣、找幣,學會與人合作,體驗交易的過程,同時,師生問情感的交流,自然、融洽,使學生深深的體驗到數學應用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好奇心,引發更強烈的求知慾望。
我還親自準備了貨架上的東西,地球儀、字典、書包、文具盒、布娃娃、大熊貓等。
師問:如果我要買一輛汽車,應該到哪個櫃檯?我有10元錢,夠不夠買?不夠怎麼辦?如果要買1本字典和1個書包大約要帶多少錢?你是怎樣估計的?估計一下任意買兩樣東西大約要多少錢?30元錢買1只玩具熊和1個布娃娃夠不夠?為什麼?在文具櫃檯,50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東西?要透過討論形式,應該買價錢比較便宜物品你想買哪些東西?你帶了多少錢?夠不夠?小朋友還有什麼想說的?這些問題可以是老師問也可以是學生提問。
活動結束後,組織學生進行彙報,並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透過彙總交流,讓學生說說買東西的經過,使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課的最後小結:
①顧客首先要確定買什麼東西,屬於哪一類商品,再到相應的櫃檯找到該商品,瞭解商品的價格,同時要根據需要購買,不要浪費。
②要根據自己手裡的錢確定怎樣付款,售貨員則要根據商品的'價格和顧客付的錢數計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錢。
總之,本課以購物活動為主線,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小小商店教學反思4
藉助《小小商店》這一學生熟悉的背景,運用“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這節實踐活動課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1、在有序擺放物品的過程中,體驗動手實踐的快樂。教師讓學生創辦“小小商店”師,安排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動手佈置這樣的活動,這樣做既重視了低年級兒童的認知心理和認知特點,又符合教學規律,最大限度地優化了課堂教學。在活動中讓學生做自己想做、能做、樂做 的事,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發現了新的規律,最大限度地給予了學生動手實踐的快樂。
2、在買賣物品的過程中,體驗運用知識的快樂。本節課是實踐活動課,但學生卻有新的收穫,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停留在對舊知識的“回爐”上,不是把數學題目進行歸類,讓學生去死記型別,千篇一律地去模仿例題,而是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在買賣物品的過程中設定問題:你在購物中遇到了那些問題?你是如何解決的?你購買了那些物品,用了多少錢?經歷知識獲得的過程,經歷深思熟慮的思維形式過程,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重新撞擊出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交流,在交流中獲知,體驗運用知識的快樂。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快樂才是課堂教學成功的根源,只有讓學生感到學習是快樂的,我們的教學才算是成功的。
小小商店教學反思5
《小小商店》是一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礎、合作探究為學習途徑的活動課,本課是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興致去參與活動,加上一年級孩子的自律能力還不高,相比一般的常規課而言活動課就顯得更為豐富、多變。經過兩次的教學實踐,我覺得要讓活動課變得更靈動、鮮活,讓學生樂學而又有所收穫,除了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外,更需要教師敏感而不失時機地捕捉到學生的各類資訊,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一、精心預設,為課堂生成預留空間。
老師的預設是課堂生成的平臺,如何引入、如何激趣都需要老師的“別有用心”。在這節活動課中,我就把教室按書本的樣子佈置成一個小商店,孩子一上課便無比興奮,躍躍欲試。為了讓孩子能靜心地複習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我把自己變成總經理,把複習題變成有獎問答,為了獲得更多的現金代用卷,孩子們一個個積極發言。而我設計的問題傳統而不失靈活,問題簡單答案又不盡豐富。如我問孩子:購物需要注意什麼問題?有的孩子說不能被騙,要數清楚找回來的錢;有的孩子說不能貪小便宜,發現找多錢了要還給別人;有的說要注意安全,講文明;有的說要環保,帶購物袋……聽著他們的回答我才發現,小小年紀的他們居然懂那麼多,課堂也因為孩子的聲音變得更生動、更精彩。
二、及時發現,讓“生成”變成資源
課堂的旅程從來都不會遵循教師預定的軌跡前進,而是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這些意外往往是不經意間就發生了,所以老師必須敏感、及時地捕捉到這些“意外”,順學而導,把“意外”變成資源。
比如在學生進行第一輪的購物活動的過程中,有一個孩子買完了一樣文具,他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著急著買第二樣東西,而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清點自己剩下的紙幣。玩具櫃檯上有一個標價68元的機器貓,我並沒有給學生準備那麼多的樣幣,可是有孩子還是買下來了,原來他是和同學合夥買的。在第一輪活動結束後,我把自己的發現提出來和孩子一起討論,買完東西及時清點自己的財物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檢查了售貨員有沒找錯錢,又可以知道自己剩下多少錢,還可以買什麼。在討論合夥買東西的時候,一個同學說售貨員沒有找錢,一問之下,原來售貨員把錢找給了另一名同學,我因勢指導,和同學合夥買東西的時候,要記住每人各拿了多少錢,如果有找回的錢,要商量好怎麼分,這樣才不會鬧矛盾。班上有孩子說:“玩具太貴了就不要買,買便宜的點的。”聽到孩子的回答,我馬上表揚他們,多麼懂事的孩子呀,因為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所以小朋友不亂花錢。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些相應的變動。這種教育的技巧,需要老師具有極為豐富的駕御課堂的教學經驗,而中經驗需要依靠日常教學中點點滴滴地積累,因此在這方面我還是很稚嫩。很多時候,我無法第一時間準確地對課堂的生成進行篩選,也不能完美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活動。但是,我希望,也相信,只要腳下的道路是對,即使坎坷,往前走,堅持,就能遇到更多“無法預約的美麗”。
小小商店教學反思6
小小商店是一個實踐活動課,主要是讓學生透過自己實踐操作,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掌握人民幣的換算,並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學生帶自己的文具,玩具和生活用品,標上價格,(如飲料3。5元,小尺5角,玩具15元等)還有學具錢等。(用假的比較好,反而會引起孩子之間的爭執)
2、利用遊戲,透過興趣,激發學生興趣。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今天大家也帶來了很多商品,我們一起開個小小超市,好不好?超市開張,首先要選幾位營業員,誰來應聘?這麼多同學都想來應聘啊,那我們先來選拔一下。老師這兒有幾道購物的題目,誰答的好,就是我們超市應聘的營業員了。
題目主要是圍繞實際購物中一些問題:“買其中一些商品要多少元?”“給定的錢買指定商品夠不夠?為什麼?”“指定的錢最多可以買幾件商品?”等
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沒有經歷購物活動,沒有相應的購物經驗,一些學生沒有融入到學習中。
3、學生模擬購物,交流購物體驗。選定營業員後,把全班學生分為5組,把商品擺好,每個學生選好物品,備好人民幣,或者正好,或者多付,算好應找的錢,排隊購物。學生開展活動,教師巡視指導。活動結束後,學生交流購物過程:買了什麼,付了多少錢,怎麼付的,找了多少錢?等。
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部分學生的準備不充分,沒有準備好學具錢
(2)買商品時,多數孩子沒有算好價錢,付錢時才算,浪費了時間。
(3)人多時要遵守秩序,過於嘈雜。
(4)時間不夠等。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加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