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ei ui》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ai ei ui》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ai ei ui》教學反思1
在設計《aieiui》一課時將指導思想定在“趣”字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最大限度的開發課程資源,利用圖片和各種遊戲為學生創設一個個生動、直觀的活動情景,使一個個使學生感到枯燥的拼音字母變成一個個孩子們喜歡的“朋友”,激活了他們的興奮點,引導他們集中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採用隨機律動、遊戲、猜一猜、找一找等活動,用小白兔的形象貫穿整節課,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把枯燥的拼音和生活聯絡起來,讓學生聯絡口語的語音自主的學習所學內容,從中體會複韻母aieiui的發音及四聲的讀法,這一設計,不僅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體現了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語言表達、創新等能力。促使學生想學、樂學。
教學內容是aieiui。整個教學設計是先進行激趣匯入,請出aoeiuü這6個老朋友,說說這是什麼音,發音時要注意什麼,然後讓韻母帶“帽子”,激發學習興趣。然後引出複韻母ai,在教學ai的時候,讓學生髮現是由兩個單韻母組成的,引出“複韻母”。這一環節本來安排讓小組合作練習,但開始時有些浪費了時間就忽略了,可能一部分基礎稍差的學生就沒有很好的把握這一知識點。
接下去是進行ai的四聲教學,我採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但我發現後來的學生已經順著背下去了,應該再單獨指讀,加強記憶。接下來我和同學一起表演動作讓學生猜,學生表現的很棒,一下子說了好幾句帶韻母ai的話。
隨後,我由遊戲“拔蘿蔔”引出了ei。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表演拔蘿蔔,口中念“ei呦ei呦拔蘿蔔”,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在玩中鞏固了知識。然後出示草莓圖和公雞圖讓學生感覺四聲不是孤立的,給予了生動的情境和語言環境。
在教學ui的時候,我用遊戲讓學生模擬山谷回聲這樣引出ui的讀音,學生自然而然的讀出來了。
在指導書寫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律動放鬆,同時加強了同學的注意力集中。
縱觀整堂課,在教學常規上還是抓的比較好的,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響亮程度,對學生回答精彩都進行了表揚鼓勵,特別是以“遊戲”的形式來貫穿整節課,從很大的程度上激勵了學生,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效果非常好。但是教學容量安排有些飽滿,學生作業時間和練習稍微短了些。整堂課雖然課堂氣氛還算活躍,但是,小朋友們都處於情緒高昂的狀態,不利於知識的吸收,應該適時地控制一下他們的情緒,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
《ai ei ui》教學反思2
《ai ei ui》是拼音教學中學習複韻母的第一課,但學生大多在幼兒園時都已學過,所以我在本課的設計中,除了讓學生讀準音,糾正學生以前的不正確讀法外,安排了聲母和複韻母的拼讀音節。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情出發,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落實知識點,化解難點。
一、以憶導學,注意知識的緊密銜接
雖說學生在幼兒園時學過複韻母,但那時只是加強了讀音的訓練,對於複韻母這個概念,學生還不是很熟悉。因為本課要學的三個複韻母,都是由兩個單韻母組成的,所以,一開始我就以拼音王國的舞會來了六位老朋友為切入點,讓學生複習了六個單韻母的發音,又一次記憶了字形。隨後,我又以“單韻母娃娃跳起了雙人舞”這樣形象直觀的導語和課件,演示了三個複韻母的組成,使學生獲得了對複韻母的一個完整直觀的.印象,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
二、以圖助學,注重知識的遷移匯出
蘇教版的新課標教材,大都配有形象直觀、生動有趣的情境圖,特別是低年級教材的拼音部分。因此,我最大限度地開發課程資源,利用形象直觀的情境圖,既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從生活實踐中找到要學的複韻母的讀音,讓複韻母的發音來源於生活,讓學生對複韻母的發音不覺得陌生和困難。如,ai的發音從比高矮的“矮”引入,ei的發音從用力時發出的“欸”引入,ui的發音從圍巾的“圍”引入。從生活中用的字音引入,讓學生覺得發準複韻母的音其實很容易,讓他們享受獲得知識的愉悅。隨後再以複韻母的字形特點來指導發音,讓學生從掌握一個知識變為掌握一種方法。所以,在教學完ai的發音後,ei ui的發音方法,我儘量讓學生自己根據規律來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和方法。
三、循序漸進,梯度教學由淺入深
由於本課的學習內容較多,課堂容量大,所以決不允許沒有明確目標的學習內容,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緊緊相連,環環相扣。教學時,我先安排了單韻母的複習,引入複韻母的教學,在學會複韻母的基礎上,學習拼讀音節,選音節進行組詞說話練習,最後是音節詞,並配有圖畫,讓學生拼完後看圖畫,既直觀又使學生品嚐到自己拼讀成功的喜悅。
雖然預先設計的學習目標初步達到了,但我反思自己的教學後,對自己的表現仍感到深深地遺憾,在我的教學中還有許許多多需改進的地方:
一、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有些過於教帶,沒有大膽放給學生,對於學生已會的知識,教師只是按照預先的設計來走,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如,在教學複韻母時,我只是想到學生在幼兒園學過,可我卻沒想到學生在看到情境圖時,就能大聲念出複韻母的音來,讓我一時手足無措,只是一味地按預先設計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往下走。其實,在上完這節課後,我就思考了這個問題,學生既然能看到圖就知道要學哪個複韻母,何不利用這一教學資源,讓學生自己說說,你怎麼知道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就是複韻母ai?你從哪兒看出來?讓學生自己說出是怎樣根據圖來引出複韻母的,而不是老師一步步問,學生老老實實一步步答,按老師的思路來學習,應該讓學生真正做到學習的主人,自己掌握要學的知識,並知道怎麼學,這才是真正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吧!
二、教師的語言不夠簡練,激勵語言不夠豐富、高效。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經常覺得自己是在說毫無意義的廢話。有些時候,碰到課堂的突發情況,我的語言顯得那麼蒼白、無力。雖然我在課堂上盡力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感受被人認可的幸福。但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對學生的激勵評價幾乎有些千篇一律,學生已經聽慣不驚了,沒有起到激勵語應有的效果。
這一節課,讓我深深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有技巧的引導者,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課堂實際表現,隨機應變,改變自己的教學預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何在40分鐘裡留給學生廣闊的空間,開展生動、有趣、直觀的教學活動,引導他們獲得紮實的知識,同時激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都向我的教學智慧與教學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挑戰。我深深地明白,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不懈努力,我將和我的學生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