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做家務教學反思(精選8篇)

做家務教學反思

做家務教學反思(精選8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家務教學反思(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家務教學反思1

  《做家務》這課是學習2的乘法口訣,課文用數一數有幾雙筷子來引入問題情境,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絡。由於前面已經學過了5的乘法口訣,在編2的乘法口訣時,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總結編2口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編2的口訣的規律,學習時既感到很輕鬆又很愉快。

  低年級的學生還小,教師在做練習前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讀懂題目,弄清題目的意思再做才能達到練習的效果。在做“練一練”的第4題“4個人有幾隻手”和“8隻手有幾個手指”這道題時,有幾個學生對1雙手和1隻手的概念很模糊,而我在指導看圖說話時又忽略了這個問題,就急著讓學生做,沒想到竟然有一些學生把4個人有幾隻手做成4×5,而把8隻手有幾個手指做成8×10。

  做家務教學反思2

  這節課主要內容是掌握2的乘法口訣的計算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課堂開始我以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入,與生活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透過創設小明擺筷子的情境,解決9雙筷子有多少根,讓學生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2、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口與同學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3、課堂上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記憶2的乘法口訣的方法。

  但是在編制“二五一十”時,我想讓學生髮現這句口訣中同時涉及到“2”與“5”,在今後的口訣中都可以掌握此方法,但是,學生似乎有點依賴性的每次加2,而忽略了整個算式,造成學生實際性的掌握不紮實。

  讓學生動手擺小棒,再編制口訣時,我發現還是有個別學生理解能力差,沒弄清“一雙”和“一根”,會給“每位客人”一根筷子。在完成練習冊仍是沒有注意到“一雙筷子”需要“2根筷子”。

  在細節上的教學,我還是應該好好引導孩子認真審題並思考,爭取每個孩子都不會有些粗心的小毛病。

  做家務教學反思3

  本節課,我先複習5的乘法口訣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複習舊知時,有意識的詢問學生如果不記得其中一句口訣應該如何解決,學生能道出聯絡上句或者下句口訣的答案來推算。接著我引導學生觀察《做家務》主題圖,由於擺碗筷是學生經常接觸的,所以講起來學生並不感到陌生,還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究竟擺碗筷和學習數學有什麼聯絡呢?

  我和學生共同探究了1、2、3分別乘2的乘法算式及口訣,剩下的口訣我請每位學生把所需的筷子數填在表格裡,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藉助小棒擺一擺,讓他們邊擺邊填表,1雙2根,2雙4根……再利用表格列出乘法算式,並根據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在記憶口訣方面,我先讓學生找出2的乘法口訣的規律,並利用這個規律記憶,再請學生以集體背、對口令等方式記憶口訣。突出了從數數——填表——列式——編口訣——記憶口訣的學習過程。

  這節課,我認為成功的方面有:

  1、以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入,與生活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透過創設小明擺筷子的情境,解決9雙筷子有多少根,讓學生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2、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口與同學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3、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記憶2的乘法口訣的方法,保證了探究活動的高效性。

  不足的方面有:

  1、課堂時間的掌控上,由於前期複習練習時間過長,導致後期編制2的乘法口訣時間不夠,並且還未完成表格。

  2、能力提升方面。第一,在編制“二五一十”時,我想讓學生髮現這句口訣中同時涉及到“2”與“5”,在今後的口訣中都可以掌握此方法;第二、我還有一個設想,“如果有10位客人需要多少根筷子呢?”、“14根筷子能給幾位客人呢?”此類問題也由於時間不夠未能提出。

  3、練習量不夠。在最後的環節上我以背誦口訣Pk賽來調動學生的情緒,如果能留1/2或1/3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可能效果會更好。

  學生方面

  1、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佳,小組合作意識不強。

  2、在讓學生動手擺小棒,再編制口訣時,我發現還是有個別學生理解能力差,沒弄清一雙和一根,會給“每位客人”一根筷子。

  如果我再上這節課,第一恰當掌控課堂時間,本班學生大部分對2的口訣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用激昂的情緒去感染他們、也可以一輪一輪的Pk戰去調動他們的情緒。但我想講的細、精、透,導致語速慢了,時間不夠用;第二,我會在記憶口訣方面多下點功夫,讓學生探索記憶口訣的方法,並根據口訣的規律記憶,請記得快的同學談談記憶方法,並請學生口頭編應用題,如:一支圓珠筆要2元,買6支要幾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絡。

  做家務教學反思4

  1從生活中引入,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在這節課裡,創設小明擺筷子的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透過解決“9雙筷子是多少根?”的問題,引發學生親自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編制2的乘法口訣到記憶2的乘法口訣,自始至終,都是學生主動探索的活動。教師只是結合具體的情境提出引領性問題,如,要記住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麼好辦法,怎樣很快地記住乘法口訣,2的乘法口訣可解決生活中哪些問題等,能引領學生探究活動的方向,保證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3關注品德教育。

  從課的引人“我們班有哪些同學在家幫助過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會讓我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小明和你們一樣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等,無不滲透著思想品德教育。

  做家務教學反思5

  在本次我校舉行的公開教學活動中,我執教的是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個知識點《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

  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和經驗上進行的,因此本節課我儘可能放手讓學生透過“遷移”學習2的乘法口訣。自我感覺比較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注重提高學生與文字對話的能力。

  1在出示主題情境圖匯入這一環節,我沒有籠統地問:在圖中你發現了什麼?而是問: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資訊?學生根據這一提問,仔細觀察圖,去努力尋找有關數學的資訊,從而達到與圖充分地對話。

  2在學生根據情境完成表格這一環節,我沒有直接把表格拋給學生填,而是先讓學生讀表格,弄懂表格中每個格子表示的意義,讓學生與表格進行了充分的對話,為後面完成表格做了很好的鋪墊。

  3在找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絡時,我沒有口述課本中淘氣和笑笑說的話,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理解文字的能力。

  二、從生活中引入,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在這節課裡,創設小明“擺筷子”的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透過小棒的實際操作,探索筷子的的“雙”數與筷子的“根”數之間的對應關係,為編制2的乘法口訣做好準備。很好地發展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數學,在生活中找數學、用數學,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已有學習及生活的經驗,從而突破本課重點。

  對於乘法口訣學生不完全是一張白紙,有一部分學生已經會背2的乘法口訣了,但只會機械背誦,並不知道口訣是怎麼來的及口訣的意義。因此本課重點放在編制口訣的方法上。

  為突破這一重點,從編制2的乘法口訣到記憶2的口訣,自始自終,都是學生主動探索的活動。原想為了提高學生與文字對話的能力,讓學生自己看課本上“編口訣”這一環節,但又因為課本上已經呈現了每個算式及口訣的前半句,不能讓學生真正體驗口訣的編法。所以在導學案上設計了:一雙筷子是2根,就是幾個2?乘法算式怎麼列?口訣怎麼說?然後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自己編剩下的口訣。當學生編口訣中存在問題時,(2×6=12的口訣編成六二十二)我又問:學習5的乘法口訣時我們已經知道口訣前半句表示什麼?(生答:乘數)兩個乘數的位置怎樣放?(小數在前大數在後),這樣學生重新認識了編口訣的方法,加深了對口訣的理解和記憶。

  四、注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剛一上課,我就問“我們班有哪些同學在家幫助過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小明和你們一樣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等,讓學生感受勞動是光榮的,無不滲透著思想品德教育。

  五、注重課堂宏觀調控,及時處理突發事件。

  課上一學生突然生病,吐了一桌子,引起全班學生注意,這時我沒有慌,及時處理,然後用“關心完司霖鑰同學,咱們繼續上課”一句話將學生的注意力扭轉回課堂上。

  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學生在“編口訣”這一環節進行小組交流時,給學生的時間太少,交流不充分,學生沒做到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

  2當學生出現了類似“4雙筷子是2個4”的問題時,點撥不到位,學生理解不透徹。我想導學案如果設計成:“4雙筷子是()根,就是()個2”以上情況就不會發生了。

  3學生在記口訣時,給學生留的.時間少。致使有的學生課上沒背熟。

  4課堂前松後緊,學生做“達標檢測”和“拓展延伸”的時間倉促。

  針對以上問題,主要原因是老師一直在趕時間,總怕課上不完,有完任務的思想。所以以後還要加大學習力度,時時給自己充電,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學習型的、與時俱進的人民教師。

  做家務教學反思6

  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甄別和選拔,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品德課堂不同於以知識的掌握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學科,在下課時已經基本能檢測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穫。也就是說在品德課堂上學生很難從一個量性的評價中看到自己在這門課程中的進步,對他們的道德情感的深化和學習興趣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影響,這也是品德課程低效的原因之一。

  品德課程的終極目標是學生道德行為的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形成的過程就是學生的生活體驗不斷豐富的過程。品德課程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質性的評價外,還要重視課堂的拓展延伸,在具體的實踐中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並給予正確的評價。用公平、客觀、發展性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鞏固道德情感。當學生在一次一次的生活體驗中不斷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認可時,成的道德情感就會得到很好的深化。

  在《我愛做家務勞動》的教學中,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鞏固課堂上形成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課後佈置實踐作業讓孩子每天在家長的指導下堅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並請家長按老師的表格登記下來,班級根據孩子們的表格上登記的情況和家長的推薦進行評比,評選出“家務小能手”。

  這種生活體驗活動,能讓他們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樂趣,也能讓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讚揚進一步激發他們參與家務勞動的興趣,願意積極主動參加家務勞動。

  做家務教學反思7

  《我愛做家務》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我愛我家》中的一個內容。我們可以讓學生交流在家做家務勞動的情況時,讓學生交流自己在家常做什麼家務勞動,以及樹立學生身邊的愛做家務勞動的榜樣。其實這是利用學生形成的正確的集體的輿論這一寶貴資源對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在交流當中懂得愛做家務勞動是好孩子的表現!

  從而使學生產生愛做家務勞動的熱情,產生想做家務勞動的表現自我的衝動。於在評價時肯定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熱情和肯動手、肯做的積極的勞動態度,也讓他們在做家務勞動中體驗到做家務勞動的樂趣。使做家務勞動出色的學生獲得成功感,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使稍微遜色的學生有趕超的慾望,保留一顆上進心。

  品德與生活課的課堂不是封閉在教室裡的,更多時間是在課外。做家務勞動絕不是一節課就能讓學生愛上他,而相反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在家做家務勞動時體驗,積累其樂趣和意義,才能產生愛做家務勞動的情感。先向家長提出教會孩子一兩種簡單的家務勞動,每天給予機會,讓他們參與做家務勞動。讓孩子能真正地在生活中體驗做家務勞動的樂趣,度積累經驗,最終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在上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如果沒有家長的支援,孤軍奮戰是無法成功的,只有與家長建立了融洽的關係,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發展,我們的教學才會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我們的課程改革的實驗才會得以順利開展。因此,我覺得,要讓家長在品德與生活課中行動起來。

  做家務教學反思8

  眾所周知,好動是兒童的天性,這不僅僅是指他們愛玩,也包括他們對勞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加上孩子們都有較強的表現欲和渴求表揚的慾望,因此孩子們對勞動並沒有牴觸情緒,但由於他們對勞動的意義並沒有深刻、理智的理解,因而缺乏對勞動持之以恆的態度和行為。

  因此,教育學生認識到作為家庭一員,應該積極主動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減輕父母家務勞動的負擔,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父母的體貼與關心是十分必要的。這種有針對性的教育是實實在在植根於他們生活之中的,是十分有效的。本課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的生活性和活動性。課上老師沒有做過多的勞動知識講解,而是透過學生自主的活動體驗獲取勞動技能。孩子們可以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獲取資訊,處理資訊,交流資訊,共享資訊的能力以及與人學習和合作的能力,在觀察,討論,交流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培養自己真摯的情感。

  《主動做家務活》是品德與生活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本節課,教師讓學生回憶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來感知勞動,瞭解勞動,在創設的主題活動中學會勞動的知識,並且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迴歸生活,應用生活。充分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的生活性和活動性。本節課,老師沒有過多的、煩瑣的問題,而是運用親切的語言在和學生聊天中引導學生充分的體驗勞動的樂趣,而聊天的話題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本節課活動成了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一些日常家務活的勞動知識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透過交流、探討、合作等積極的形式獲取的,真正的培養的孩子們自己獲取資訊,處理資訊,交流資訊,共享資訊的能力以及與人學習和合作的能力。此外,本課的最後《我的小計劃》是本次活動延伸,使課程迴歸生活,指導兒童生活中的行為,使得這次教育成為長遠的、有價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