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檢閱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2篇)

檢閱教學反思

檢閱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2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檢閱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檢閱教學反思 篇1

  我在教學《檢閱》時,首先讓學生明白檢閱的意義和要求,然後讓他們談談如果自己參加這樣的儀式會有怎樣的感覺,孩子們暢所欲言,大家都表示會很緊張甚至會因為訓練辛苦而放棄參加。

  接著,我帶領他們讀課文,請他們發表意見:如果你是俱樂部的一員,你會贊成哪種對待博萊克的建議?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的觀點及理由,彷彿不是課文中的人物在討論,倒變成他們在討論了。

  在七嘴八舌中,孩子們對文中人物的感情理解了,對文中人物的行為非常佩服。理解博萊克的自強、自尊、自信是教學的又一難點,我讓孩子們反覆朗讀描寫主人公在檢閱式上的動作神態的句子,然後我動情地說道:“一個殘疾人能夠走得和正常人一樣,他該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讀到這裡,我彷彿看到——”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他們搶著說:博萊克摔倒了爬起來繼續練;博萊克練得受了傷,但他仍然堅持練習;他一定想著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走進了文字的背後,孩子們已經完全理解了主人公的思想,老師便不需要再作什麼分析了。

  檢閱教學反思 篇2

  我以下幾點是我本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聚焦國慶檢閱場面”,適時地插入國慶檢閱的情境圖片,為學生創設形象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檢閱場面的隆重。“體會‘這些小夥子真棒’”這個環節中,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然後透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我們可以想象,左腿截肢的博萊克拄著柺杖和隊員們起早貪黑,堅持訓練:當……時,他;我們鼓勵他:這個…“,讓學生想象博萊克在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體會博萊克的自尊、自強和自信。”看博萊克高昂著頭,提起胸膛,多麼自信,多麼自豪。如果你是博萊克,此刻你最想說什麼……”讓學生感受博萊克的心理變化。

  二、透過朗讀,讓學生與文字充分對話。

  課堂上,我們採用了默讀、齊讀、老師帶讀等形式,讓學生深入文字,去理解詞句,體會人物心理。比如,在理解詞語“棘手”時,我說“讀檢閱準備一部分,看從那一段看出很棘手“,本意是讓他們找第六段5個問號的一句。不過同學們不放過任何一個詞語,分別找了”沒有一個人開口“”這件事很難辦“等語句。透過分析,他們更加深入地體會到這件事確實很難辦。感悟他們的人文精神,不歧視殘疾人,讓他和普通的兒童隊員一樣參加檢閱。

  三、讀寫結合,深化認識,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理解了“這些小夥子”和“這個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裡後,學生體會到兒童隊員對博萊克的尊重和信任以及關愛,也看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所以,在最後設計了小練筆“寫寫對他們的稱讚“。學生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認識比較深刻,大部分同學語言表達準確生動,達到了”具體“這個要求。最後的思考題,讓學生走出文字,昇華認識。問題貼近學生生活,也引起了學生興趣,遺憾的是課堂沒有完成。不過有些學生,已經準備在日記中完成。學生有表達的慾望,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就差不多達成了。

  當然在這堂課中還存在了一些的問題:

  許多教育專家說過:“朗讀是語文課的靈魂,沒有朗讀的語文課一定不是一堂好課。”本節課我也在努力實踐這一句話。可是由於本文篇幅較長,雖然也讓學生們進行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師引讀、默讀、齊讀等,但是描寫隊員們為難的段落,讓學生找出來了,也進行了指導朗讀,沒有讓學生多讀幾遍,感覺讀得不到位,這是本節課很失敗的地方,也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過,教學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有些遺憾,我們才會有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提升。只要不斷努力,就會在探索路中不斷前進!

  檢閱教學反思 篇3

  《檢閱》一課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為什麼觀眾說“這個小夥子真棒”,又說“這些小夥子真棒”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透過、大膽想象來體會兒童隊員的心理,從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質。

  一、大膽想象,感受人物的心理

  在讓學生體會“這個小夥子”和“這些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裡時,我主要讓學生透過抓住重點詞語大膽想象、感情朗讀來體會人物心理,從而感悟到人物的高尚品質。在教學到“為什麼說這個小夥子真棒”時,就讓學生讀12自然段,說說博萊克棒在哪裡?有的同學說:“他雖然拄著柺杖,可還是走得非常認真,和全隊保持一致,很勇敢。”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博萊克的堅強與勇敢,我還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博萊克是個平時走路都要拄拐的殘疾兒童。為了能和隊員保持一致,為了使他們的隊伍整齊漂亮,他肯定付出了不少努力。想象一下,他是怎樣練習的。”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博萊克好幾次都走不好,但他還是堅持練習”;“他摔倒了,但還是堅強地爬起來”;“他比其他的兒童隊員練得更刻苦,更認真”。透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體會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這些小夥子”棒在哪裡時,主要透過讓學生感受兒童隊員們討論時矛盾的心理。我就讓學生研讀兒童隊員討論的部分,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覺得為難呢?從哪裡感受到做這個決定不容易?學生在反饋時,我主要抓住了“怎麼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開口呢?”在這裡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兒童隊員的矛盾心理“讓博萊克去,就有可能丟兒童隊員的臉;不讓他去又會傷孩子的自尊心。到底該如何是好?”學生體會的不錯。

  二、讀寫結合,深化認識,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理解了“這些小夥子”和“這個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裡後,讓學生再看博萊克的表現,來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從而更深層次地體會到兒童隊員對博萊克的尊重和信任以及關愛,讓學生明白博萊克的表現離不開兒童隊員對他的信任與鼓勵。也讓學生感受到這次檢閱不僅讓觀眾看到了整齊的隊伍,更讓觀眾看到了兒童隊員美好的心靈。因此,在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寫話練習。任選一個,寫寫心裡話。1.看著整齊的兒童隊伍,我想對博萊克說什麼?2.看著整齊的兒童隊伍,我想對兒童隊員說什麼?3.看著整齊的兒童隊伍,我想對誰說什麼?

  三、先學後教,少講多練

  “先學後教”這種教學模式它符合“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能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並且很好的把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落到了實處。

  因此,整堂課的教學我都是採用“先學後教”的模式進行的。如在課文的開始部分,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3)再讀課文,想一想文中的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間:3-4分鐘)文中的主要環節,重點部分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

  1、自由朗讀第10至12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檢閱隆重的語句。

  2、把博萊克的表現用“—”畫出,體會他的心情,加上批註。

  3、自由朗讀第2至9自然段,用“—”畫出能說明他們很為難的詞、句。

  4、小組交流討論,兒童隊員為什麼會為難。

  四、教學中的不足

  由於此次是初次採用“先學後教”的模式進行的教學。教學中也有不足、疏忽的環節。如讓學生小組討論時,學生小組討論的興趣不是很濃,對這種學習方式還是運用的較少,有的學生覺得很陌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給學生講清合作學習的方法、目的。多練習,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檢閱教學反思 篇4

  《檢閱》一課講述的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任務心理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在講授這一課時,我抓住“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這兩句重點句,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討論:觀眾為什麼說這個小夥子?這些小夥子真棒!在交流的過程中,抓住文字的重點字詞去突破,如寫博萊克真棒,抓住“忘記自己在拄拐”、“緊跟”、“保持一致”、“睜著大眼睛”這些詞句,體會到一個殘疾孩子博萊克走得非常投入,很有精神。再透過內容補白,想象博萊克為了這一刻,他曾經怎樣做?解決了課文學習的重點,學生比較順利地體悟到他的堅強、自信、勇敢。在體會這些小夥子真棒時,前後勾連,理解在作出決定前隊員們複雜矛盾的心理,感受隊員們美好的心靈。

  為了讓學生理解博萊克的自強、自尊、自信這個教學難點,我尋找文中的空白點,讓孩子們展開合理的想象。然後我動情地說道:“一個殘疾人能夠走得和正常人一樣,他該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讀到這裡,我彷彿看到——”學生很多都理解成想象當時博萊克走過檢閱臺的情景,這時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他們搶著說:博萊克摔倒了爬起來繼續練;博萊克練得都忘了吃飯;博萊克練得受了傷,但他仍然堅持練習;他一定想著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孩子們已經完全理解了主人公的思想,老師便不需要再作什麼分析了。學生就這樣一步步真正理解博萊克的自信、堅強!

  檢閱教學反思 篇5

  《檢閱》是新課標小學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這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非常突出。特別體現在細緻的心理描寫上: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樣解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參加檢閱這個難題。因為隊員們既希望自己的檢閱隊伍整齊劃一,又不想傷害大家的好夥伴博萊克,這讓大家左右為難。最後隊長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並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動自豪,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變化過程。從中,一群善良、純真的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課文洋溢著濃濃的現代意識和人文關懷:作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平等權利,作為殘疾人,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博萊克一樣,自尊、自強。

  分析教材後,我又走出教材,面對學生,我發現學生對學習這篇課文還有很大的難度。首先:檢閱對很多同學來說,是很陌生的事,課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其次,課文篇幅較長,初讀課文,很多學生大概意思都讀不懂,更不用說透過語言文字理解人文內涵了。再者,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沒有直白的敘述,都是隱含的,只有透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讀懂。考慮到這些,我在教學中,努力使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交流,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字之間進行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對話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一、讓學生與課程資源對話

  在設計教學時,我努力尋找、充分利用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課程資源。

  如:一上課,我就給學生播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的錄影。放完後,請學生說說感受。錄影的播出,學生一方面理解了檢閱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透過看錄影,讓學生感受閱兵式的莊嚴、隆重的場面,讓學生明白這是多麼重大、要求又是多麼嚴格的事。同時,為後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事情這麼重要,怪不得孩子們會猶豫不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同時,這麼重大的事也讓博萊克參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們做出這一決定的偉大。

  結束教學之前,我又播放了《千手觀音》的表演片斷,孩子們看得那麼專注,那些殘疾人所表現出來的意志和力量又讓他們深深地震撼了,使他們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二、讓學生與文字對話

  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中盡情地流淌,學生就產生了與文字對話的內在需要,師生對話就成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過程。

  在課文描寫的第一個場景的教學中,我採用了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在老師的朗讀中,學生馬上進入了創設的情景,表情、心理活動隨著文字內容而變化,大家都在為遇到的難題苦惱、思索;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邊聽邊思考,聯絡上下文理解了文字中重點的詞語;在師生進一步的交談中,學生完全進入了兒童隊員的角色,體會了他們矛盾的內心世界,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課文第六自然段是連續六個問號的句子,這靜止的畫面更是孩子們思想鬥爭的矛盾的焦點,思想的高潮。老師隨著學生的每一句朗讀,引導他們以兒童隊員的角色深入到文字中,入情入境地體會人物感情,體會他們的想法,體會他們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體會他們善良的心地,並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就這樣,孩子在教師的引領下,與文字無數次的對話,真正走進了文字,融入了文字,知識、技能目標自然達成,過程與方法潛移默化,情感自然萌發,價值觀又得以提升。

  三、讓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

  老師帶領學生與文中的人物進行“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讓學生們“悟”得其神,“說”得其法,盡情展現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

  在課文描述的第二個場景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兩次的採訪,這種形式深受學生的喜愛,他們興致勃勃地選擇當起了小記者,當起了博萊克,當起了現場的觀眾,設身處地想,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與文中的人物進行了一次次對話。這時,學生在感悟、體驗、交流中,已經自然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情感也完全調動起來了,與文中的博萊克、觀眾思想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心理相融”。對博萊克油然而生敬仰、讚歎之情,同時,在前面充分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礎上,對本課的難點,最後兩句話:“這個小夥子真棒!”“這群小夥子真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此時引導學生感情朗讀,他們的表現投入而到位,感悟也越加豐富而透徹,在動情的朗讀中,學生的心靈得以飛揚,生命的活力得以煥發。

  總之,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親近文字,與文字碰撞,讓學生與文字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達到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形成獨特的閱讀體驗。但是,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準備的《波蘭國歌》不知為何無法正常播放,所以無法給學生的朗讀營造那種隆重、熱烈的氣氛;另外,由於有些教學環節還不夠緊湊,以至教學時間延長了兩分鐘。

  檢閱教學反思 篇6

  本文的課題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些陌生所以在教學的進入由釋題著手。用舉例讓學生理解課題“檢閱”的意思。比如,每年國慶節很多國家都要舉行隆重的檢閱儀式。就是到時候,高階首長會親臨軍隊或群眾隊伍的前面,進行校驗。也可以鼓勵學生查工具書,在學生能理解詞意的基礎上,以設問的形式入題,“本課是誰看誰的檢閱儀式。”

  其實以“檢閱”為題,已經點明瞭事件及故事發生的特定環境。由於本課裡的人物名字陌生,要順利地讓學生走進文字,我引導學生藉助了手中的課輔資料,瞭解課文背景,以至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資料內容略)本人對本課也認真地研究了,該課與前一課完全不同。《和時間賽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的散文。在教學思路上應“以讀伴感”(這裡的“感”是體會)。而本課是寫的一件感人的事情。像這樣的課文首先得注重詞語的理解,以夯實三年級學生的語言基礎;然後得注意場面上的教學引導,以感人的故事場面體現同學之間的關愛,體現團結的力量,體現人們的喝彩;最後要注重人物心情的變化,透過各種方式地朗讀來體會理解。特別抓課後習題作輔助教學的手段是本人在本課中思考的一點。

  比如,課後第二題,本人抓住了這一點引導學生以提問式:觀眾為什麼說“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去讀文、去體會、去感悟、去寫體會。該問題,本人作了深刻地指導,因為該問題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認真咀嚼,昇華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博萊克並不因為息是個拄拐的少年而感到自卑,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自信,對生活充滿熱愛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麼專注“肯定忘記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完完全全地融入了隊員的遊行隊伍。他的自尊,自強、使人們不由得發出“這個小夥子真棒”的感慨。再來看看這些孩子們,他們敢於衝破世俗的偏見,大膽地讓拄拐的博萊克站在第一排。雖然他們曾經猶豫過,怕拄拐的博萊克影響兒童隊員遊行隊伍的整體形象。但是最終,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不歧視任何人,讓每個人都擁有他們應得的權利。因此,孩子們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獲得了“這些孩子們真棒”的讚揚。“這些小夥子真棒”不但讚揚了自信的博萊克,而且讚揚了兒童隊員們美好善良的心靈。這可以使學生從多方面受到啟發,尤其是兒童隊員關愛殘疾人的舉動,尊重每一個人平等權利的做法會深激起學生心中的漣漪。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教育學生,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識根植學生的心裡。也教育我們對待殘疾夥伴不要歧視,要善意地給予鼓勵,友好相助,使其增強自信,得到溫暖。

  其次閱讀感悟寫法,也是本人在本課中要給學生滲透的寫作方法。在本課中所體現的文筆是“刻畫人物形象”。那麼要成功地刻畫人物形象要注重的兩點:首先要進行細緻的心理描寫。直接描述和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狀態,是刻畫人物形象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課就是集中體現了細緻的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文章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矛盾,不知道怎樣解決博萊克站在隊伍的什麼位置參加檢閱這個難題。大家既想使自己的檢閱隊伍整齊劃一,又不想傷害好夥伴博萊克。還是隊長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並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動,自豪,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變化過程。最後,檢閱獲得成功,隊員們得到了大家的尊敬。文章是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敘述順序來安排顯得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然後要語言描寫有特色,成功的人物語言,應該突出人物性格,使讀者讀了以後,就能“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例如“媽媽,您好錯了”這是一篇學生習作。中間有這樣幾句話“死,有什麼怕的!您打死我吧,再過十年又是今天這麼大……”這些話體現的是一個孩子委屈大膽頂撞媽媽的作為。使人物形象立刻鮮明起來。

  同時,本課在文章結構上運用了順敘的寫法。怎樣運用順序的寫法呢?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層次、段落、事件發生,發展過程是基本一致的。這裡本人安排習作實踐。“秋季運動會”按比賽的過程順序來寫。(學生習作略)

  上完本課收穫還是不小,不過在教學中因為滲透了寫作,自始至終都是“閱讀與寫作”相互“分”相互“合”。“以寫提高興趣,以讀融入真情”沒有時間的限制。本人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並根據教材的出發點確立自己的教學思想,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

  檢閱教學反思 篇7

  在讓學生體會“這個小夥子”和“這些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裡時,教者主要讓學生透過抓住重點詞語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情朗讀來體會人物心理,從而感悟到人物的高尚品質。在教學到“為什麼說這個小夥子真棒”時,就讓學生讀12自然段,說說博萊克棒在哪裡?有的同學說:“他雖然拄著柺杖,可還是走得非常認真,和全隊保持一致,很勇敢。”教者馬上讓這位學生讀出博萊克的勇敢,他讀出了自己的理解。這裡面好幾個同學都談出了自己的感受,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博萊克的堅強與勇敢,教者還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看著博萊克此時精神的樣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教者出示一段博萊克的日記,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博萊克好幾次都走不好,但他還是堅持練習”;“他摔倒了,但還是堅強地爬起來”;“他比其他的兒童隊員練得更刻苦,更認真”……透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體會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這些小夥子”棒在哪裡時,主要透過讓學生感受那討論時兒童隊員矛盾的心理。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這些小夥子棒是因為他們也走得整齊。”可見學生的感受還不夠深入,於是教者就追問:“難道觀眾這麼說,僅僅是因為他們走得整齊嗎?”於是又有同學說是因為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地決定:讓博萊克一個拄拐的男孩走在隊伍的第一排。教者就讓學生研讀兒童隊員討論的部分,想一想他們作出這個決定容易嗎?從哪裡感受到做這個決定不容易?學生在反饋時,教者主要抓住了“怎麼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開口呢?”“隊員們鴉雀無聲,在想些什麼”這些重點的地方移情體驗感受隊員矛盾的心理,在這裡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兒童隊員的矛盾心理“讓博萊克去,就有可能丟兒童隊員的臉;不讓他去又會傷孩子的自尊心。到底該如何是好?”學生體會的不錯。再看隊長的決定時,抓住“羨慕”這個詞,感受其他隊會羨慕兒童隊員什麼?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羨慕我們讓博萊克走在第一排。”“羨慕我們尊重關心殘疾人。”“羨慕我們愛團結友愛”……可見學生感受到兒童隊員對殘疾兒童的關心與尊重,讓學生明白“這些兒童隊員棒在孩子對同伴的關心和尊重等”

  檢閱教學反思 篇8

  《檢閱》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安排的課文都是講述童年的生活。正如單元導讀中所說,童年是一條美麗的小河,童年的憂傷、快樂、猶如朵朵美麗的浪花在翻騰,每一朵浪花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檢閱》講述的是波蘭國慶節來臨之際,兒童隊員要參加國慶檢閱,主人公博萊克是一位左腿犯有殘疾的兒童,大家在討論參加檢閱時不知道如何安排博萊克,最後大家決定讓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巧用生成,匯入新課

  開課伊始,學生唱了一首歌,歌詞的結尾剛好是“人生路上要自強。”我一聽,特別驚喜,讓同學們把這一句重複唱了一遍。同學們感到很意外,我順勢告訴同學們:我們今天就要學習一個與自強有關的故事,學生不僅對今天的學習內容有了底,甚至有些迫不及待。這可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

  二、利用插圖,激發興趣

  在學生急於想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的時候,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讓他們立馬進入文字。而是巧用插圖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檢閱”,什麼是“盛大而隆重的節日”,什麼樣的場面稱得上“人山人海”。學生透過看插圖,知道這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場面,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場面,是一個讓人十分羨慕的場面……我當即告訴學生這是波蘭首都在進行國慶檢閱。不過有很多學生不明白什麼叫檢閱。我告訴他們在文中找答案。這時,有很多同學問我,為什麼檢閱要這麼熱鬧?這麼隆重?而且,有一個非常細心的孩子告訴我為什麼這麼盛大的檢閱,站在隊伍前面的是一個拄拐的男孩?我見時機成熟,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想一想,剛才的問題,想一想課文的內容哪些是插圖上有的。教室裡立刻充滿了朗朗的讀書聲。

  三、抓住“文泡”輻射全文

  本文中有兩個泡泡,一個泡泡是“為什麼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開口?”另一個泡泡是“我能體會博萊克當時的心情。”圍繞兩個泡泡,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與兩個泡泡相關的重點詞句進行品讀。很快,同學們找到了與第一個泡泡有聯絡的關鍵兔句子。“因為博萊克,左腿截肢,現在靠拄拐走路。”是啊,面對這個棘手的事情誰願意第一個開口呢?儘管如此,兒童隊員們還是要面對啊!那麼到底是誰又有如此大的勇氣第一個開口,他又是如何決定的呢?學生再一次透過重點詞語“鴉雀無聲、洪亮、打破、沉默”認識了文中又一位重要的角色“隊長”。我相機讓學生透過對這些關鍵詞語的理解去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隊長,是一個怎樣的集體。很快學生明白這是一個勇敢的隊長,一個有愛心的集體。難怪人們稱讚“這些小夥子真棒!”

  圍繞第二個泡泡,學生找到了重點詞語“忘記自己拄拐、目視右方,睜著眼睛”,我再一次讓學生回到插圖,觀察博萊克的神情,學生從博萊克自豪的神情中知道這是一個“自信、堅強、勇敢……”的小夥子。難怪文中稱讚“這個小夥子真棒!”這時,我又一次讓學生看插圖,學生看到了舉旗揮舞的人們,看到了鼓掌歡迎的領導,看到了揮手致敬的外國貴賓……我順勢小結,這就是國家領導、外國貴賓、波蘭人民在檢閱他們的軍隊、團體,因為有博萊克的參加,讓檢閱變得隆重,讓檢閱成了盛大的節日。此時此刻,學生不僅理解了檢閱,而且理解了這是一次怎樣的檢閱,學生的情感透過對關鍵詞語的品讀,對插圖的細看,一次次被喚醒。

  以上三個主要環節巧妙自如的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悄無聲息的領悟了文字的內涵,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同時又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技巧,真正達到了人文統一。

  檢閱教學反思 篇9

  在理解了“這些小夥子”和“這個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裡後,讓學生再讀博萊克的表現,來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從而更深層次地體會到兒童隊員對博萊克的尊重和信任以及關愛,讓學生明白博萊克的表現離不開兒童隊員對他的信任與鼓勵。也讓學生感受到這次檢閱不僅讓觀眾看到了整齊的隊伍,更讓觀眾看到了兒童隊員美好的心靈。在最後設計了小練筆“此時,長時間的掌聲淹沒了觀眾的議論聲,透過掌聲,我們彷彿還聽見有人在說:”(孩子們,看著這一切,如果你現在就是在場觀眾中的一員,你想對博萊克或者對兒童隊員們說什麼?寫下來)雖然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沒有留足時間,但學生在簡短的語句中已經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生1:我彷彿聽見人們在說,兒童隊員們,我真為你們驕傲!生2:我彷彿聽見人們在說,博萊克,你真棒,如果每個截肢的人都能像你一樣,我想我們的國家一定很好。生3:我彷彿聽見人們在說,太棒了,這才像兒童隊員呢!生4:我彷彿聽見人們在說,博萊克,你能堅持下來,刻苦鍛鍊,真好!我還想對兒童隊員們說,你們的主意真好,能讓博萊克參加檢閱,並且讓他站在隊伍的第一排!

  “我今天非常感謝我的隊長和隊員們,是他們鼓勵我關心我,我才能參加這次隆重的檢閱。我沒有辜負大家,雖然我腿截肢了,但我還是有用的。”——小藝

  “有的說‘這男孩真勇敢真堅強,雖然他在拄拐,也能走得這麼好。’有的說‘這隊的隊員也肯定很有愛心,他們非常關心殘疾人,給殘疾孩子機會’”——小王

  學生這樣精彩的語言還有很多。從他們的練筆中我發現孩子們讀懂了課文。

  當然在這堂課中還存在了一些問題:比如朗讀指導得不夠,在學生感受得非常好,說得不錯,卻讀不出感覺的時候,也就是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得很到位,但把‘理解’透過‘朗讀’表現時,出現了偏差。這時,我沒有進行很好的指導。還有對於這篇文章,在讓學生感受到兒童隊員對博萊克的尊重和愛護,以及博萊克自尊自強外,對於團隊精神是否要滲透呢?另外,學習了這樣的課文,學生也許說得很好、寫得也不錯,但是在行動中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檢閱教學反思 篇10

  【學習目標】

  1、自主學習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認讀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感受小夥伴對博萊克的尊重與愛護,以及博萊克的自信與自強。

  【學習重、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夥伴對博萊克的尊重和愛護,以及博萊克的自信與自強。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藉助影片瞭解什麼是檢閱

  二、自讀課文,認準生字詞

  三、學習生字詞

  1、注意拄、伍的讀音。

  2、引導學生觀察俱、慕、博的寫法。

  3、重點指導書寫截、慕。

  四、讀課文,要求讀通順、流暢

  五、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六、根據兩個場景分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

  上堂課,我們初學了課文《檢閱》,這些詞語你們還認識嗎?

  (出示詞語:俱樂部、博萊克、隊伍、沉默的局面、真棒、羨慕、情不自禁、觀眾席、糾正、鴉雀無聲)

  請自由練讀這些詞語,邊讀邊記,待會兒可要聽寫。(學生練讀)

  我們請幾位同學讀一讀這些詞語。

  (出示詞語卡片,抽讀。注意指導隊伍的伍字組成詞語後讀音的變化。)

  (鴉雀無聲、情不自禁兩個詞老師先說意思,學生根據意思說出詞語,再出示詞語卡片讀。鴉雀無聲:連烏鴉和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寂靜。情不自禁: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我們不僅會讀,還要會寫,現在拿出聽寫本,老師每個詞語念兩遍,請你們正確地寫下來。

  (聽寫詞語)

  (聽寫評講展示學生聽寫本)瞧,這位同學的書寫工整,慕字最下面的小字多一點,這是豎心旁的變形,同學們在寫的時候注意了兩點並排寫。博字寫得左窄右寬,安排恰到好處,而且沒有與提手旁的搏字混淆,真不錯。

  (同桌互相檢查詞語聽寫情況。)

  二、回顧課文內容

  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圍繞檢閱這個題目,課文寫了誰幹什麼?結果怎樣?

  (三、四位學生大致說說主要意思:課文寫了博萊克和其他兒童隊員參加檢閱,他們得到了觀眾的稱讚。)

  三、學習重點內容

  1、兒童隊員們在檢閱中得到觀眾的稱讚,觀眾是怎樣稱讚的?

  (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學生讀句子,教師板書)

  誰能帶著稱讚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

  讀了這兩句話,你們有什麼問題嗎?

  (生質疑:這個小夥子是誰,為什麼說他真棒?這些小夥子是誰,他們棒表現在哪兒?)透過前面讀課文,你們知道這個小夥子,這些小夥子是誰嗎?

  2、為什麼說他們棒?這個問題很有探究價值,我們先來探討:為什麼說博萊克真棒?請你默讀課文,用__勾劃出表現他棒的段落,讀一讀,想一想:

  (學生讀書,勾劃)

  哪一段寫他很棒?

  (出示段落:在隊伍的第一排,緊跟在隊長後面走著一名拄拐的男孩,看來,他肯定忘記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自由讀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

  他棒在哪兒?(他同全隊保持一致,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他拄著拐,還得保持一致。)

  他同全隊哪些方面保持一致?

  (他同全隊的步子保持一致,他同全隊的目光保持一致,他同全隊良好的精神面貌保持一致。)

  健康的人要保持一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他身有殘疾。可是,博萊克卻做到了與同伴保持一致,他得付出多少辛勞啊!所以觀眾會稱讚:這個小夥子真棒。誰能讀一讀這句話。

  (他目視右方,睜著大眼睛望著檢閱臺。他走得很精神)請你像博萊克一樣有精神,好好讀一讀。

  (他肯定忘記了自己在拄拐。)從這兒讀出了什麼?

  (博萊克很認真,完全投入到檢閱的隊伍中。)

  此時此刻,博萊克全身心地投入,課文中的泡泡話說我能體會博萊克當時的心情。在盛大、隆重的檢閱現場你能體會博萊克當時的心情嗎?

  (開心,他覺得參加檢閱是難得的機會,得珍惜。)

  國慶那天人山人海,檢閱是那麼的隆重,人們都在關注他們呢,你能感受到博萊克的心情,請你讀一讀。

  (博萊克很自豪)現在你就是博萊克,自豪地走在檢閱的隊伍中,請讀讀這句話吧。

  (他覺得我跟小夥伴沒什麼兩樣,他們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多自信的博萊克,他與別人沒有兩樣,請你自信地讀一讀。

  (引讀)博萊克珍惜這次檢閱的機會,自始至終他充滿自信,他想,我一定要走穩,同全隊保持一致;我一定要同夥伴一起走整齊、走出精神,讓我們這支隊伍成為最好的。因此我們看到:(在隊伍的第一排)博萊克過人的表現得到了觀眾的一致稱讚,大家都說:(這個小夥子真棒!)

  3、觀眾還稱讚這些小夥子真棒。我們知道這些小夥子是指兒童隊員,為什麼觀眾會說兒童隊員也很棒呢?請自讀2~9自然段,想一想:

  (兒童隊員都同意讓博萊克參加檢閱。)從哪裡知道的?讀出隊長和夥伴的對話。

  他們同意讓博萊克參加檢閱,這個決定來得容易嗎?(不容易)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誰也不願第一個開口、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頓時變得鴉雀無聲、這裡的局面是沉默的。)

  一開始,兒童隊員心裡有許多想法,他們心裡有好多的顧慮。(引讀)(勸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隊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隊伍的中間?可是跟他怎麼說呢?誰去跟他說呢?)

  讀了這段話,你從標點符號中發現了什麼?(都是問句)請你讀出問的語氣。

  再默讀這段話,從這些問中你知道了什麼?(他們心裡很矛盾)

  誰能透過朗讀表現出他們矛盾的心裡。在他讀的時候,我們還得想一想他們矛盾的兩方面是什麼?

  這可真是件難辦的事啊,所以有隊員說這是一件怎樣的事?(棘手的事)棘手的事就是──讓人難辦,左右為難的事。)

  隊員們心裡矛盾重重,這是他們真實的心裡,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可是,隊長做出了決定,這個決定是──(讓博萊克參加,並讓他走在第一排)

  從讓他走在第一排的決定中,我們知道兒童隊員很棒,他們棒在:

  (博萊克是殘疾人,他們不怕博萊克添麻煩。)兒童隊員有一顆多麼寬廣的心啊!

  (這才是兒童隊,他們非常團結。)兒童隊員真棒,他們知道所有的人都參與這才是一個整體,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少。

  (他們尊重博萊克,不歧視他。)每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無論他健康,還是殘疾,他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正當的權利。

  從隊長和隊員的對話、神情中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一群多麼可愛的孩子。他們不嫌棄博萊克,一致同意讓他參與這次令人終身難忘的檢閱,他們的心靈是多麼美好,他們有一顆善良的心、寬廣的心、柔軟的心。讓我們拿起書來,再讀一讀隊長和兒童隊員的對話,去感受他們美好的心靈。

  四、拓展思維

  兒童隊員們在非同尋常的檢閱中異常出彩,他們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強烈的團隊意識、閃光的美好心靈。他們得到了觀眾的稱讚:這個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的確,這是一群與眾不同的小夥子,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對博萊克說什麼,或者想對隊長說什麼、對所有的兒童隊員說什麼?(學生自由讀書,寫一寫心裡話)

  【板書設計】

  14、檢閱

  這個小夥子真棒

  這些小夥子真棒

  【課後反思】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在有效性課堂教學中,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教學《檢閱》一課,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四十分鐘有限的時間內,反饋學生上堂課詞語掌握的情況,幫助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瞭解博萊克和兒童隊員棒在哪兒。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立足於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課堂上緊緊圍繞課後練習,抓住重點內容引導學生讀書、體會、感悟。從真棒一詞入手,層層深入,從全文到具體段落,從具體的段落到實在的句子,再由實在的句子到具體的詞,從詞回到全文。在這一過程中,總的來說都比較關注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關注學生價值取向的提升。整堂課中基本上體現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念,基本實現了教學設計中的構想──崇簡、務實、求效。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也有諸多不足之處:

  1、教學講實效,在聽寫詞語這一環節沒有讓所有學生對所寫的詞語進行評改,這樣有走過場之嫌,沒有完全做到真真正正的落實。如果讓學生課堂上及時地互相批改、訂正,學生的參與面更廣,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再次認識,課堂教學的效益也會有所提高。

  2、三年級學生把握課文主要意思是一個難點,教師要教,從教師的教中學生獲得方法。課堂上因為考慮到第一課時已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因此忽視了對把握課文主要意思的強化,只請一位學生在教師的提示引導下簡要地說了說主要意思。其實,對於學生難的問題應該多用些功夫,幫助學生提升語文能力,儘可能多的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3、面對預設與生成的問題,教師還不能及時地抓住生成的資源,花少量的時間實現最大的效益。

  4、這堂課體現了人文性,但是屬於語文能力提升的方面還比較欠缺。學生的價值取向有了增長點,語文能力的增長點則不明顯。

  反思這課的教學,有得有失。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關鍵還看學生是否有所發展,這堂課給了我自己一些啟示:教學要回歸,語文課就應該上出語文的味道。我們的教學要貼近學生,教師要重視教學的效果,這個教學效果不是靠大量的題海戰術獲得的,而是教師用智慧引導學生獲得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從沉重的負擔中解放出來。我們的語文教學的確應該體現樸實中不失智慧,紮實中不失實效,真實中不失韻味,這樣的語文才是真正的有實效的語文教學。

  檢閱教學反思 篇11

  最近圍繞《檢閱》的文字解讀,產生了爭議,兩方几乎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如謝道權老師在《解讀文字的三種姿態》中認為此文主要意義在於“健康人──尊重、關愛,給予殘疾人同樣的機會;殘疾人──自信、堅強,把握殘疾人應得的機會”;而武鳳霞老師認為“文字本身存在問題:博萊克的命運操縱在兒童隊員們的手中!文章所體現的尊重是偽尊重!”(武鳳霞《艱難的突圍》)。這些爭論都源自一個問題“如何判斷教材文字的價值”?

  一、價值的衡量

  如何判斷教材文字的價值?首先需要思考什麼叫有價值?從文字的角度而言,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當然“文質彬彬”是最有價值的。其中“質”或稱“意義”是判斷文本價值的基數,如果這個文字的意義是消極的,那麼這個文字文采越好,文字的價值就可能越低甚至是負價值;如果這個文字的意義是積極的,其文采又很好,自然這個文字具有很高的價值。因此文字意義是衡量文本價值的關鍵。

  意義的積極與消極又如何判斷?這就要看文字意義是否與普適的倫理標準或價值觀相一致,如民主、自由、平等等。如果一個文字所呈現出的意義是與社會文明的發展要求相一致的,旨在追求人的解放與幸福,是對美好人性的肯定與祝福,那麼我們我們說這個文字是有積極意義的。反之,我們認為這個文字意義是消極的。應該說在《檢閱》一文的價值判斷上,兩方就在這一點上分歧最大,分歧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程式與結果公正誰優先更有意義?武老師認為,把博萊克放在隊伍的第一排,這個決定是博萊克本人不在場也沒參與的情況下產生的,這個決定程式本身就是不正義的;而另一方陸星梅老師與謝道權老師老師認為這個決定的動機是好的,事實上博萊克也是接受的,甚至文字留白的可能性也不排除決定前後徵求了博萊克本人的意見,結果也是好的,所以是文字的意義是積極的。分歧的主要癥結在於文字所提供的情境下“程式”與“結果”的正義誰優先?這個問題在法學界已經取得了普遍的共識,那就是強調透過程式公正來實現結果公正,程式公正優先。(桑玉成,《程式公正與結果公正》《文匯報》20xx年7月12日)那麼在這個“決定”的程式中,也就是至少在3至8自然段中是沒有博萊克的聲音,也沒有他的意願的直接代言人。博萊克想不想參加,想站在隊伍的什麼地方?這是其他兒童隊員集體商議決定的,當然他們的商議可能首先基於博萊克想參加這個判斷或者“決定”前後徵詢了他本人的意見,這在法學上都是不公正的程式。就算事先諮詢了博萊克本人的意見,在他表示想參加的情況下,其他人也無權在沒有任何規則的情況下決定他就站在“第一排”,而事後再諮詢本人意見,事實上萬一他不同意的話會形成一個心理壓迫(因為集體已經通過了)。所以在法理上講博萊克的意願是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第二個方面,怎樣的關愛更有意義?首先,在文字的境遇中,強者的關愛是著眼於改變別人還是改變自己更有意義?應該沒有疑義,作為強者的健康的兒童隊員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改變自己。但《檢閱》一文在討論時,主要還是思考如何“勸說”或“安排”弱勢的一方,儘管彷彿是為了滿足弱勢一方的意願。例如北師大版本三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叫《蘇珊的帽子》,主要講為了保護因生病而化療的蘇珊的幼小心靈,在一位教師引領下,健康的同學們紛紛戴上了各式的帽子,而不是考慮試圖去改變蘇珊,這樣的關愛可能更有意義。其次,真正的關愛的目的就是愛本身,應該沒有任何其它目的。但是在《檢閱》一文中,兒童隊長說,“他雖然腿不方便,但他還是兒童隊員,還不是一般的隊員”,再如一位兒童隊員說,“別的隊肯定會羨慕我們的,第一排走著一位拄著拐的兒童隊員”。這裡不僅一再強調博萊克的特殊而且以別人“羨慕”為關愛的動機之一,這難免有利用這種關愛而獲得讚譽的嫌疑,這樣,愛就功利化了。甚至弄得我們不知道這是主要為了關心博萊克還是主要為了“榮譽”。由此,《檢閱》一文的價值也因此直接下降。

  鑑於以上思考,個人認為用當前普遍的倫理標準和理想的價值觀來看,《檢閱》這個文字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總體價值不是很高。有的老師可能會說,你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裡是一個“空白”,你怎麼知道隊長是怎麼想的,他可能強調博萊克的不一般也可能是因為他訓練特認真,受到大家的敬重呢,放在第一排也是一種榮譽的象徵;還有老師會說你以上的分析只是靜態的,價值還具有相對性,也就是在不同時期對價值的正負值判斷是不一樣的,例如某一價值觀在500年前是積極的而到了當代則不一定。這就需要我們來討論,究竟應該怎樣理解文學作品以及怎樣理解“理解”?

  二、理解的差異

  如何判斷教材文字的價值?其次需要探討如何判斷文學作品的價值。有專家認為,文字只有在讀者解讀的過程中成為“作品”,此時,文字的價值才會真正呈現出來。這樣的話,怎樣看待解讀又成了關鍵。解讀實際上就是一個理解的過程,要命的是“理解為何”也存在著巨大的爭議。至少有以下三種學術觀點值得我們思考:

  一是客觀主義學說,理解本文的目的是為了把握文字自身的意義,或者說,是為了把握作者的思想,透過理解,使文字的意義或作者的思想在理解者頭腦中得到復現或重建,絕對復原與重建是不可能的,因此又稱為“辨證復原”。從這個角度講,波蘭作家阿卡斯基的創作意識是十分明顯的,“辨證復原”到作者當時創作的境遇下,那就是讚美隊長與兒童隊員們的這種“關愛”,當然也讚美博萊克這種自尊自強的品質,這也就是謝道權老師與陸星梅老師的基本觀點。

  二是接受美學認為,“作品的價值與地位是作家的創作意識與讀者的接受意識共同作用的結果”。(《辭海》1999年版)。顯然,此時作為讀者的武老師不接受作者的這樣的“關愛”,因為她的前理解結構中已經有了先入的“程式公正優先”等的價值觀,同樣在空白處的填充,她也完全可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檢閱教學反思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以讀促悟,以讀引寫,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和閱讀中的經驗發表自己的見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抓住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感受大家對殘疾人博萊克的尊重和關愛,以及博萊克自尊自強的個性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人物心理的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體會關鍵句“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的深層含義。

  課前準備:

  1、字詞卡片。

  2、與課文插圖一樣的掛圖或錄影片。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

  1、播放中國國慶節,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貴賓檢閱群眾(特別是少年兒童)遊行隊伍的場面。

  2、體會“檢閱”一詞的意思(板書“檢閱”)。

  3、出示課文教學掛圖。畫外音:這是發生在波蘭首都華沙歡慶國慶節的隆重場面,一隊少年兒童正經過主席臺前。

  4、請你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感知內容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

  3、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4、小組交流。

  三、全班交流彙報

  1、指名讀課文,檢查是否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詞,生字。再練習讀課文。

  3、彙報交流思考的問題:課文寫了什麼事?

  小結:多麼善良的孩子們呀!那麼怎麼做才不會傷害這個殘疾孩子博萊克呢?故事的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下節課我們來討論孩子們棒在哪兒,好嗎?

  四、書寫生字

  1、進一步認讀生字。

  2、記憶字形。交流記憶方法。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

  “博”“羨”“慕”三個字,要注意字的結構,擺放勻稱。“博”左小右大,“羨”“慕”上小下大。席:筆順是“廣席”。截:筆順是“截”。

  4、抄寫詞語。

  俱樂部博士鴉雀無聲截肢隊伍沉默局面真棒羨慕主席臺觀眾糾正

  第二課時

  聽寫詞語:

  一、圍繞重點,讀書討論,感情朗讀:

  1、投影出示兩句話:“這個小夥子真棒!”一名觀眾說。“這些小夥子真棒!”另一名觀眾說。指名讀這兩句話。

  2、討論:觀眾為什麼這樣說?

  (1)自讀課文找找理由,參與小組的討論。

  (2)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全班的討論。

  △說博萊克棒,是因為他是個殘疾人,卻走在隊伍前面,走得那麼好,又那麼精神。指導讀出博萊克的“棒”(課文第12自然段)。

  △說這些小夥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讓一個殘疾孩子參加檢閱隊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間,也不是把他放在隊後,而是讓他走在第一排。他們是那麼地呵護著他,不傷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視殘疾人。指導讀課文第7、8、9自然段,讀出孩子們真心地為他人著想的做法,體會他們美好的心靈。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激情總結,引導寫話

  1、總結。讀完了課文,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有這樣的感受:這次國慶檢閱,不僅檢閱了孩子們整齊的隊伍,更檢閱了他們美好的心靈!相信每個人都永遠忘不了這次難忘的檢閱。你們一定有好多心裡話要說,對嗎?

  2、任選一個內容,寫寫你想說的話。

  (1)博萊克回到家裡,他激動的心情無法平靜下來。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請替他把日記寫下來)。

  (2)看著隊伍中的博萊克,我想對他說:??

  3、交流小練筆,評價修改。

  板書:

  博萊克自尊自強

  真棒

  少年兒童尊重關心

  《檢閱》說課稿

  孫立新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檢閱》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是圍繞本組專題“兒童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而選編的。這篇課文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目標:抓住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感受大家對殘疾人博萊克的尊重和關愛,以及博萊克自尊自強的個性品質。

  技能目標:以讀促悟,以讀引寫,能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和閱讀中的經驗發表自己的見解。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人物心理的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體會關鍵句“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的深層含義。

  二、說教學設計理念:

  1、抓住重要主線,貫穿整個課堂。讓整堂課有一條明顯的知識鏈,體現語文課的整體性。因而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兩句話:“這個小夥子真棒!”和“這些小夥子真棒!”這兩句話貫穿了整堂課。讓這兩句話像一根線把課堂的幾個環節串連在了一起。

  2、注重感悟方式,提高感悟實效。教學策略的選擇是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的。為了讓學生比較深入充分地感悟博萊克的自信、自強和兒童隊員們那顆善良、美好的心靈,我設計了多樣化的感悟方式:一是讓學生了解檢閱的盛大場面,明白到博萊克不得不做到與隊伍保持一致。二是想像博萊克在訓練的場面,明白做到與隊伍保持一致不容易;三是讓學生走進故事,充分與兒童隊員對話,在與文字、師生、生生的互動中感悟他們的人文精神。四是以寫的方式讓學生延續自己的情感。

  3、以讀為本,讀悟結合。曾有教育專家說過:“朗讀是語文課的靈魂,沒有朗讀的語文課一定不是一堂好課。”本節課我將會努力實踐這一句話。整堂課我會在不同感悟的基礎上引導朗讀,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情境感悟法:創設情境,引導轉換角色,換位思考。切身體會博萊克訓練的艱辛,兒童隊員的思想掙扎,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朗讀體會法:簡化閱讀教學中的講讀環節,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人物的形象。

  3、讀寫結合法:在閱讀感悟文字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進行寫話,強化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一)遊戲匯入,鞏固舊知。

  聽寫本課的詞語。既能鞏固了第一課時的字詞

  (二)情境感受,作好鋪墊。

  播放我國國慶節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遊行隊伍的場面,感受檢閱的要求之高和隊伍的整齊劃一。從而為學生感悟博萊克在檢閱中的表現之棒作好鋪墊。

  (三)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緊接著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課

  文的主要內容。這樣既瞭解是學生對文字的理解程度,也給了學生一次歸納能力的訓練機會。

  (四)精品細讀,感悟人物。

  這一環節我分兩步走:

  1、深入文字,感悟“這個小夥子真棒!”的深層含義。

  此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立足文字,讀中感悟。先找到文中描寫博萊克在檢閱中表現出色的語句,課文的第12段,並有感情地朗讀。接著我讓學生了解到國慶檢閱的場面之盛大,觀眾之多,朗讀10和13自然段,理解博萊克的表現必須要做到與其他隊員保持一致。最後就是走出文字,想象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博萊克訓練的鏡頭。讓學生明白到博萊克的出色表現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切身體會到博萊克身殘志堅精神魅力,有了這種深層的理解和感受,那麼對句子:這個小夥子真棒!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朗讀也就不成問題了。

  2、重現畫面,感悟“這些小夥子真棒!”的深層含義。

  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2—9自然段,初步感知俱樂部開會的情形。接著我把兒童隊員的會議重現課堂,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以兒童隊員的身份重演會議的全過程,在充分的交流反饋中感悟兒童隊員的思想鬥爭。以讀為本,設計多次的朗讀訓練,並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礎上引導朗讀。充分體會兒童隊員從矛盾到堅定的心路歷程。深刻理解到“這些小夥子真棒!”的人文思想。

  (五)讀寫結合,昇華情感。(小練筆)

  課文學到這裡,我相信博萊克自信自強的精神和兒童隊員美好的心靈一定觸動了每個學生,所以我希望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再次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去想象思考,從而獲得情感的共鳴。讓學生的真情實感在筆尖流淌,讀寫結合,在寫中積澱語言,在寫中昇華情感。充分體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此安排了以下兩個小練筆讓學生選擇:

  (1)看著隊伍中的博萊克和隊員們,我想說:“??”

  (2)博萊克回到家裡,他激動的心情無法平靜下來。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請替他把日記寫下來。)

  五、說板書設計:

  14檢閱

  棒!

  尊重關愛

  博萊克--------------------------------兒童隊員

  自信自強

  移情體驗,練筆中昇華感悟

  ——《檢閱》教學反思

  《檢閱》一課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遊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遊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體會任務心理變化,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對於“檢閱”三年級的孩子瞭解的並不多,為此在上本課之前,我讓學生看了“60週年國慶的大閱兵”,讓學生對檢閱有了直觀的感受,也做了深入的瞭解。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了解,另外讓學生也感受到在波蘭舉行的是一次十分隆重的檢閱,對博萊克的情況也有了一些瞭解(左腿截肢生活有哪些不便),這樣為第二課時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有了很好的鋪墊。因為體會關鍵語句“這個小夥子真棒”“這些小夥子真棒”的深層含義是本課的難點。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領會兒童隊員的高尚品質,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緊緊圍饒為什麼觀眾說“這個小夥子真棒”,又說“這些小夥子真棒”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透過移情體驗、大膽想象來體會兒童隊員的心理,從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我發現對於觀眾為什麼說“這些小夥子真棒”的確是一個難點,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讓學生體會兒童隊員在做決定時的矛盾心理來理解“這些小夥子”對殘疾孩子的信任與關愛。我以下幾點是我本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

  一、創設情境,引導質疑,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匯入本課時,透過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各位觀眾,現在像大家走來的是兒童隊員。看,走在隊伍第一排的是??看到這樣的情境你想說什麼”為學生創設形象的情境,為了使學生產生與觀眾情感的共鳴。學生就說:“這個小夥子真勇敢!他拄著柺杖都走那麼好!”“這個小夥子走得真認真”。的確孩子們也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這個小夥子身上,而當時在場的觀眾也把目光都集中到了這位小夥子身上。透過這一情境的創設,學生也就更能體會觀眾們當時的感受了,但是很明顯在這裡孩子們還不能體會到“這些小夥子真棒!”因此當出示觀眾的話時,學生就有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觀眾不僅僅說‘這個小夥子棒’還說‘這些小夥子棒’?”“為什麼觀眾要說‘這些小夥子真棒’?”這些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學生對這些小夥子棒在哪裡還不明白。於是我就把觀眾的話寫在了黑板上,告訴學生這是我們這節課研究的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這樣很好的調動起來了。

  二、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受人物的心理

  在讓學生體會“這個小夥子”和“這些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裡時,我主要讓學生透過抓住重點詞語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情朗讀來體會人物心理,從而感悟到人物的高尚品質。在教學到“為什麼說這個小夥子真棒”時,就讓學生讀12自然段,說說博萊克棒在哪裡?有的同學說:“他雖然拄著柺杖,可還是走得非常認真,和全隊保持一致,很勇敢。”我馬上讓這位學生讀出博萊克的勇敢,他讀出了自己的理解。這裡面好幾個同學都談出了自己的感受,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博萊克的堅強與勇敢,我還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看著博萊克此時精神的樣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博萊克好幾次都走不好,但他還是堅持練習”;“他摔倒了,但還是堅強地爬起來”;“他比其他的兒童隊員練得更刻苦,更認真”??透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體會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這些小夥子”棒在哪裡時,主要透過讓學生感受那討論時兒童隊員矛盾的心理。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這些小夥子棒是因為他們也走得整齊。”可見學生的感受還不夠深入,於是我就追問:“難道觀眾這麼說,僅僅是因為他們走得整齊嗎?”於是又有同學說是因為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地決定:讓博萊克一個拄拐的男孩走在隊伍的第一排。我就讓學生研讀兒童隊員討論的部分,想一想他們作出這個決定容易嗎?從哪裡感受到做這個決定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