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教學反思
《統計》教學反思
當我告訴孩子們今天我們學習新的內容“統計”,突然有個稚嫩的聲音傳出“什麼叫統計?”當時我心裡特別的高興,因為他懂得不懂就問,他有了問題意識。
“統計”一詞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孩子們從表面是無法理解它的含義。為了讓學生經歷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學會用數一數的方法進行統計,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初步感受到數學於生活,獲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樂,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結合本單元的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認為從以下方面更加有利於學生學習和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從學生的興趣著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數學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樂趣。在教學中,透過統計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讓學生體會收集、整理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對統計有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從而有利於學生探究如何統計的慾望。
二、讓學生在課堂的小組合作活動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小組合作的氛圍下,孩子們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想出意料不到的解決方法,從而拓展思維,比如:如何統計水果的數量,什麼樣的方法更加便捷。小組討論的結果是做記號,一個符號表示一個水果。
三、讓學生體驗數學於生活,體驗出數學的價值在於“應用意識”
這節課我特別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聯絡比較緊密的情景,讓學生把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比如如何統計班級小朋友喜歡動物的情況。讓學生感知學習數學的價值是為了應用。
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會提數學問題並能解決。
本單元學習的一個易錯點是將透過觀察從條形統計圖中發現數學資訊和提出數學問題分不清。這是本單元學習孩子們出現錯誤最多的',學生很容易將”你知道了什麼?”和“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混淆。“你知道了什麼?”是你從圖上發現的資訊透過準確數字表達出來的。而“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是必須先寫出你提出的問題,然後寫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數學的生活化使得數學的課堂充滿了樂趣。透過本單元的和孩子們共同學習讓我體會數學課堂真正的價值讓孩子們學以致用,學有價值的數學更加有利於她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