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自己去吧》教學片段及教學反思

《自己去吧》教學片段及教學反思

《自己去吧》教學片段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自己去吧》教學片段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總的自己覺得從學生的興趣著眼,透過朗讀、角色表演遊戲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方面,還是比較成功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讀,理解內容

  第一步:初讀,整體感知: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嘗試大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朗讀時音要正確。不錯讀,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重點讀準生字字音。如果課文有長句子,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好自然停頓,訓練領悟自然停頓的一般規律,為理解詞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細讀,理解意思: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結合插圖進行細緻的有重點的朗讀訓練,以更好地理解體會有關詞句的意思。達到順暢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目的。課文的插圖,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體會重要詞句的有效工具。教學時,可先指導看圖,思考:圖上畫著誰與誰,它們在幹什麼等引導問題。然後,朗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有關詞句,提出來討論解決。

  第三步:品讀,體驗情感:可分角色進行朗讀,要求讀出適當的語氣,恰當的語調,緩急的語速,輕重的語音。邊讀邊想像。他們在說話時,小鴨子既懂禮貌,請興奮懇切的神態,鴨媽媽語重心長的樣子。

  二、演,明白事理

  在學生能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讓學生自己扮演小鴨子和鴨媽媽,戴上頭飾進行藝術再創造,身臨其境地體驗情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明白事理,領悟應該自己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讓學生在說與動的快樂氣氛中受到教育,嚐到成功的喜悅。可分兩步進行:

  1、課文內容再現。首先讓學生根據課文中對話內容,同桌自由練習,然後選最好的一對,戴上頭飾,在前臺表演,要讓這些表演者演出課文中已寫出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演出課文中沒寫出的內容,如開始,小鴨子是怎麼想的?游泳回來後又是怎麼說的?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體驗,去感受,訓練學生的想像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強化學生的語感。

  2、課文內容的擴充套件。在表演完課文內容後,為了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讓學生仿照課文對話的形式。想像小鴨子學會了游泳後會對媽媽說些什麼?媽媽又會怎麼說?透過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促進認識和體驗的昇華。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味內在含蘊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三、透過這一課的學實踐,我深切體會到主動探究在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動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學生學習拼音、認識生字的過程往往枯燥乏味,加之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教師面向全班學生教學時,那些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容易走神;但當兩人面對面合作時,學生就有一種被關注,被重視的感覺,他的注意力更能集中,情感更投入,興趣更濃。

  2、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能力。一年級的學生對學習的過程、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因此,我拋開一些死板的課堂紀律,讓學生透過合作動口、動手、動腦。在口語交際中更離不開主動探究的形式。一個班四、五十人,每個學生說一句,一節課的時間可能就差不多了。主動探究可將幾個人的學習時間擴充套件到全班範圍內,給每個孩子說的機會和權利。這時主動探究就充分利用了課程資源中的`學生人力資源,讓孩子們既當老師又當學生,既當聽眾又當演說家,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3、主動探究,有效地體現了面向每個學生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上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或給學生一次表現的機會,很多學生舉手了,他們都想參與。但能回答問題或能表現自己的學生只有一人或幾個。

  教學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年級語文上冊

  的一篇童話故事。本課的教學體現《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把讀書和思考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寬鬆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1、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以讀為本,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瀆、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配音)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鴨與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啟發學生提問題,啟用思維,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2、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本課設計了展示自我的平臺。“說一說”“讀一讀”“議一議”“演一演”的情境創設,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表現的願望。如學生在感悟課文之後的分角色表演時,鴨媽媽在和小鴨對話中的溫柔和鼓勵的語氣與撫摸鴨頭的動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

  3、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在拓展活動中,結合本文特點,挖掘教材空間,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小鴨學會游泳後回說些什麼。此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如在感悟了全文後,在講述自己最近學會的一件事時,有的學生說:爸媽白天工作,晚上還要做家務很辛苦,就在前幾天他們做家務時,我悄悄地看著,現在已經學會了洗碗、掃地、擦地,我以後每天都要幫爸媽做家務。這一環節的設計即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促進了學生樹立自主思想,美化了學生的心靈!

  4、注重整合,提高效率:

  新課標提出,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範圍內的方法交叉,在滲透與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課堂效率,如:在我的課件設計中,用“搶摘蘋果”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感悟課文做了良好的鋪墊,而生動的畫面又活躍了教材,透過欣賞動畫的形式,把整篇文章內容呈現給學生。給動畫配音這一環節的設計又促使學生在較輕鬆地進入角色,讓學生樂此不疲,爭先恐後地參與學習,也使其語氣、語調更加貼切,闊動了孩子們的多種感官,為語文增添了趣味性,提高了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