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下冊第六單元加與減的教學反思
一.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1) 結合具體情景,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並進一步體會加減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生活中的應用。(2)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數的加減的口算及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正確進行計算。(3)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發展估算意識。(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本單元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本校二年級有5個班,共247人,根據對學生學前情況的調查和分析,絕大部分學生能較熟練準確地計算百以內的加減法,但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1、個別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對於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已形成一定地思維習慣,能夠較熟練地根據問題情境或自設問題情景提出相關教學問題並給予解決。因在一年級時對二十以內加減法計算掌握得不夠好。如13-8=4,9+2=12,5+7=13之類的錯誤,可能會因此影響到百以內加減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2、部分學生對豎式的書寫格式與要求並不清晰3、學生估算意識差,90%以上學生對估算沒有概念。4、多數學生對於“驗算”感到很陌生,不知從何入手。
二. 教學及反饋
結合學生學前情況分析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利用零星時間加強20以內加減法和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訓練,如利用早讀或課前一分鐘開展口算訓練,在家裡口算計時訓練,在全年級開展口算大王競賽,諸如此類的活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自覺進行口算訓練的積極性,並有效地掃清了在計算三位數加減法時可能造成的問題。
2、充分利用“啄木鳥小醫生”、“小法官”、“誰是高明小醫生”等形式及時將學生在作業練習中存在或可能出錯的問題展示出來,開展糾錯訓練。由於錯誤源於學生,他們通常表現極大的參與興趣,並在相互的點評中澄清了認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3、結合豐富多彩的數學小遊戲,寓學於樂。(1)“小小速算家”,讓同桌兩人輪流說出“兩個數的和或差是500”的算式,說對一個得一個笑臉,看誰的笑臉多,獲得15個以上的同學可以獲得老師獎勵的一朵小紅花。這種“你好我也好”即有競爭又鼓勵共同獲得成功的活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很大。(2)我們來做“數學小實驗”。讓學生將1、2、3、4、5、6、7、9共8個數字組成兩個四位數,使它們的和等於10000。鼓勵學生找到多種組合,並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演算法配上圖畫加以裝飾,然後由老師選擇其中的優秀作品進行張貼,這種結合其他學科的熟練活動即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並起到交流演算法的目的。(3)挑戰“神奇的495”。即用三個不相同的數字組成一個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然後用最大的數減去最小的數,得到的差再用其中的數字組成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然後用最大的數減去最小的數,如此反覆。看最後的結果能否得到495。這個活動鼓勵學生勇於嘗試各種不同的數字組合,並在刺激有趣的體驗中有效訓練三位數的加減法計算。(4)“交朋友”,任意給出四個三位數,讓學生利用這些數儘可能地列出減法算式,並計算出結果,類似這樣的方法可以避免純粹計算的單調,同時也給那些優秀的學生留有餘地。
4、學數學、用數學,鼓勵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編寫數學應用題、數學日記、數學手抄報等,提倡學生自覺觀察,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如幫助家長購物中的計算問題,在春遊前編寫消費方案等,並將優秀作品在班上的“數學小樂園”中給與展示,從而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三、思考與困惑
1、教師應儘可能將教材中的練習題都做一遍,並主動去思考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困難或解題情況,這樣可以避免因教師對教材預期不足而出現的措手不及的尷尬,並給與學生及時的點撥。如教材63頁的數學遊戲“神奇的495”,由於教材中並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具體的方法,如果教師事先沒有進行嘗試和思考,當學生在練習中用到含有0的三個數字時,教師可能就不知道如何指導,因為書中並沒有明確說是否一定要組成三位數。而事實上計算方法應是用三個數字組成的最大數減去最小的數。教師沒有準備便無法明確告訴學生真正的遊戲規則。
2、在日常中注意加強對學生的估算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由於在本單元之前教材並沒有出現過相關的估算要求,所以在本單元學習中當出現估算要求時多數學生不知所措,教師可以在學習本單元之前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和滲透,增強學生的意識,那麼在本單元學習中就不會感到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