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狼和鹿》教學反思3篇

《狼和鹿》教學反思

《狼和鹿》教學反思3篇

  《狼和鹿》一文主要寫了人們因為喜愛鹿而捕殺狼,破壞了凱巴伯森林原有的生態平衡,遭到大自然的懲罰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狼和鹿》教學反思3篇,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狼和鹿》教學反思1

  《狼和鹿》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雖不是童話故事,但由於課文的主要角色是學生熟悉的兩種動物,而課文以反映社會生活為內容,本身就有很強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發思考,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有濃厚的興趣。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談兩種動物的特點,說一說自己印象中的鹿和狼,再由此匯入課題,激發學生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接著,出示閱讀提示,讓學生根據提示自學自悟,將感受深的句子和不懂的畫出後,又引導學生在“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和25年後的凱巴伯森林”、“鹿數量上的變化”、“兇惡的狼保護林,而可愛的鹿破壞林”這三者存在什麼聯絡,畫出關係圖。然後進入教學的探究過程,理解課文句子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絡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係。”接著再出示質疑問題“為什麼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係。破壞會怎樣?”從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昔日森林和現在森林、鹿群前後變化的句子。創造情景讓學生想象從整體同時也點出本課一個特色:對比手法。最後,談談發生在身邊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使課堂內容能以延伸。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遺憾,以下就這節課中的不足談一談。

  首先是朗讀,引導昔日森林與現在森林對比時分角色讀,可學生沒有讀出語氣來,如果教師在之前加以引導學生也許會讀的好。

  在自學自悟中,讓學生抓住了鹿、狼、森林三個關鍵詞,由詞來帶動課文的理解,體會,感覺有些詞講得很到位,學生也都理解了,但是畫起之間關係圖時花的時間長,拖慢了教學進度,乃至教學時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足。

  此外,我在課上的提問過多過細,不利於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問初衷是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進而服務於朗讀,自讀自悟,但結果並不明顯。

  這一節課留給自己的反思很多,爭取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狼和鹿》教學反思2

  《狼和鹿》一文主要寫了人們因為喜愛鹿而捕殺狼,破壞了凱巴伯森林原有的生態平衡,遭到大自然的懲罰的故事。透過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絡,不能隨意破壞,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教學時,我首先透過讓學生談兩種動物的特點,並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種以及喜歡的'理由,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隨即匯入新課。然後,抓住凱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後發生的巨大變化和鹿群數量的變化進行對比,從而引導學生品讀、想象,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以讀代講,注重感悟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教學中,我堅持以閱讀感悟作為理解課文的主要手段:一讀讓學生把書讀正確、讀流利、讀得聲情並茂;二讀讓學生讀懂課文的主要意思,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三讀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去探究,引領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透過字裡行間的分析比較,認識到凱巴伯森林發生的巨大變化;四讀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領會文字的人文內涵,讓學生明白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係,體會自然界中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懂得破壞生態平衡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二、直觀演示,對比強烈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遵循直觀性原則,這是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所決定的。教學中,透過豐富的表象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一、森林前後的不同畫面的相機揭示,讓學生透過對比,引起強烈的思想共鳴;二、在引導學生領會鹿群數量和森林的關係時,透過動畫來演示凱巴伯森林招致破壞和鹿群險遭毀滅的原因,讓學生得到了直接的感官刺激,從而深刻理解了鹿群和森林之間的內在聯絡。

  三、啟發想象,文我合一

  首先,在引導學生感受從前凱巴伯森林時,我讓學生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生答:“鹿群在茂密的森林裡散步”“山泉嘩嘩地流淌”“鳥兒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草兒挺直了腰桿,向小鹿們問好”,並配以音樂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生機勃勃的凱巴伯森林;

  然後,在引導學生感悟“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這句話時,啟發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答:小樹、野草、野花、小動物都不見了蹤影,甚至連樹葉、樹皮、樹根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綠色的植物在越來越少……地上光禿禿的,小河干涸了,到處塵土飛揚,森林裡很荒涼,枯黃的範圍越來越廣……已毫無生機了……;特別是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進行想象:此時,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啟發學生想象狼被屠殺的場面:地面到處是殷紅的血……顫抖著倒下……哀嚎的聲音在林間迴盪……音樂也隨之響起。學生透過想象,充分認識到人類的不當行為,甚至說是粗暴的干涉,才導致凱巴伯森林和鹿群的離奇變化,進而讓學生明白只有尊重自然法則,自然才會成為人類的朋友。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堂上我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在對比鮮明的事例中積極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藉助書本知識去主動思索所遇到的問題,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透過教師的引導,啟發思維,構建知識,形成帶有個性特點的認知,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透過思辯、暢想、感悟等豐富多彩而又體驗深刻的活動過程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當然,教學中也有諸多困惑。從整個教學過程看,教學目標基本完成,但是總覺得學生小組活動不是很明顯,總跟在老師後面學得很辛苦,課堂教學密度很大,兩課時的教學時間顯得不夠,有的教學環節略顯倉促,不夠細緻。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狼和鹿》教學反思3

  狼是兇殘的,鹿是溫和的,狼是大壞蛋,鹿是人們憐愛的物件。這是我們在童話故事裡瞭解到的狼和鹿,那麼在現實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樣各自地生存著呢?它們之間有著什麼聯絡呢?

  在教學《狼和鹿》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採用了一系列對比,讓學生獲得更加分明的感受,進行了以下引導:

  一、狼與鹿的對比

  學文前,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再讓他們談談“你是喜歡狼,還是喜歡鹿?”學生都認為狼兇殘,鹿溫和,狼令人們痛恨,鹿被人們喜愛。對比很明顯。接著,我又讓學生讀文章最後一小節,在這裡凱巴伯森林的災難使狼和鹿換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約鹿群過度繁殖,消滅病鹿的“功臣”。鹿呢,卻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大壞蛋”,如此變化又形成鮮明對比,啟示人們必須保護自然生態平衡。

  二、凱巴伯森林的前後對比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呢?”問題提出來,學生興致勃勃地自由讀文,感受凱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雖然“鹿群的後面,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0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林中的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生態失衡造成惡果。

  三、鹿群變化的對比

  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而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6000多隻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隻,翻了1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隻,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裡的對比鮮明,點明瞭生態失衡所造成的悲劇。

  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資料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是多麼重要。課文透過狼和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絡,破壞了這個聯絡,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想到利用課外擴充套件,讓學生收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在班上進行交流,比如“人類大量捕殺青蛙,使田間的害蟲越來越多,影響農作物生長。”“人類濫砍亂伐樹木,引發沙塵暴,使鳥類無處生存。”等等,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地去保護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