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啟蒙,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瞭解並適應學生心理特點有很大的作用。下面給大家分享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篇1

  對於《重力》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前一節學過的力的知識基礎上,利用這些知識來研究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先透過學生熟悉的例子使學生認識了重力的存在,然後透過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用在座標上作圖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質量的關係,這種做法思路簡捷。學生容易掌握,同時學會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圖象法。關於重力的方向,首先說明用線將物體懸掛起來後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這個方向叫豎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並透過想想議議讓學生明白豎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麼,它與“垂直向下”的區別。透過實際的例子說明豎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最後告訴學生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認為是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物體的重心。

  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的特點:

  一、立足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設計

  1、讓學生從熟悉的瀑布圖入手,引導學生抓住圖中的主要資訊,大膽地提出問題。

  2、放手讓學生進行猜想,並建立假設,討論確定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係的正確假設。

  3、讓每個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透過小組討論確定教理想的方案。

  4、進行實驗,檢驗假設,透過小組合作完成探究過程。

  5、根據實驗資料,進行分析處理,透過組內討論,組際交流,得出結論。

  二、在創設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1、引入新課時,提供瀑布圖,讓學生根據提供的資訊,提出各種問題,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2、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得出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在讓學生判斷,結果利用已有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產生了矛盾,讓學生進入學習重力方向的狀態中。

  3、透過情景變換,讓學生建立:從掛在鐵架臺上的鉤碼無論怎麼傾斜細線都處於豎直方向,由此轉換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歸納的思維方法。

  4、讓學生完成對重力和質量關係的探究,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透過交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和處理資料能力。

  5、讓學生算自己的重力有多大,直接應用了重力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透過想象沒有重力可能會出現的現象,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到重力的存在意義。

  7、透過重垂線的學習,學生很快聯絡到建築業。藉此我們就可以當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設計不同型別的重垂線儀器,由此及彼設計水平儀,實踐證明:學生對設計、創造相當感興趣,當堂,學生就設計了好幾種不錯的方案。別忘了讓學生課後延續他們的創造夢想。

  三、本課體現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

  1、科學教學中需要大量的自然圖片作為問題的來源或知識的鋪墊,利用資訊科技展示容量大的圖片可以節省時間,效果顯著。

  2、科學教學中需要結合前沿科技資訊,利用資訊科技可以達到立即搜尋,立即呈現,學生興趣立即被激發。如太空中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篇2

  初二學生由剛接觸物理的新鮮感轉瞬就到了迷茫期。他們對一些概念似是而非,看似簡單不值一提的問題往往出錯,考試總得不到高分,學生、老師、家長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擔憂。如何使學生對物理保持長久的興趣,輕輕鬆鬆學好物理,真值得我們反思。

  結合本學期的教學,我在加強引導學生理解的同時,也強化了一些記憶技巧,使學生能通俗地理解一些較難弄懂的問題,教學上取得了一點點突破。一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性經驗,供大家參考。

  學習了聲音的特性後,如何快速理解音調的高低這一概念,我藉助空玻璃瓶,裝不同量的水,透過敲擊和吹氣使其發聲。學生聽音,辯別音調高低,引導學生明白:敲和吹時是什麼物體發聲;發聲的物體大小長短有何變化;對音調有何影響。最後得出:敲擊時,主要是瓶子發聲,水多對瓶子的振動阻礙大,瓶子振動慢,音調低,反之,音調就高。而吹氣時,主要是空氣柱發聲,水少時,空氣柱短,振動快,音調高,反之,音調低。然後引導學生討論暖水瓶灌水時音調的'變化,來判斷水位的高低,加以對音調的鞏固,效果較好。

  物態變化學習後,我引導學生畫物態變化示意圖,強化熔化、汽化和昇華要吸熱;液化、凝固、凝華要放熱。學生以“熔汽升――吸熱,液凝凝――放熱”加強印象。

  在長度測量、畫平面鏡成像圖的練習中,學生很容易忘記估讀和把平面鏡成像畫成實線,我充分利用上課師生問好的時間,組織學生反覆朗讀“測長度要估讀”,“畫虛像用虛線”使學生形成條件反射,看到測長度立即想到估讀,看到作圖就想到虛實。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充分利用透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這一特點,巧妙解決了蠟燭燒短後,光屏上像的升降問題。我要求學生把這根光線看成“蹺蹺板”,蠟燭燒短向下,光屏上的像向上,反之就向下。同時強調,凸透鏡向上,“蹺蹺板”向上,像也會向上。學生豁然開朗,永遠不會忘記了。

  針對凸透鏡成像難掌握的情況,我透過實驗,巧妙總結: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並強化理解物近的“近”以焦點為參照物,不管實像虛像只要物體靠近焦點,像就變遠變大。只是在焦點以內時,靠近焦點時,物體距透鏡較遠。

  總之,我們用心教學,多注意學生思想,巧妙利用一些順口溜,就可以化難為簡,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利於他們學習。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篇3

  一、多做實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而這方面教學方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會使課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我們應該利用學校以有的條件,儘量多做實驗。在研究光的色散現象時,我利用三稜鏡讓同學們觀察白色光的色散現象。我還從生物實驗室借用了試管,讓同學們研究敲擊裝有水的試管時,到底是不是空氣的振動發出了聲音。還有,在講究凸透鏡的習題時,我利用實驗室裡的凸透鏡讓學生們自己觀察,並總結實驗的結果。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加深了同學們的印象、和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課外,我還要求同學們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實驗。在學習色光的三原色時,我就要求同學們,利用自制的放大鏡(裝有水的圓形塑膠瓶)觀察自己家的電視機的顏色,是否是由紅、綠、藍這三種顏色的色光組合而成的。

  二、讓同學們學會觀察,多觀察

  首先,我上課時儘量多做演示實驗,讓同學們仔細的觀察。並積極的思考總結實驗結論。對錯誤的結論,並不是馬上指出,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課堂上的演示實驗,畢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卻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聯絡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表揚那些善於觀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仔細觀察過的學生,加以表揚,以鼓勵同學們多去觀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學到過的知識,就透過自己查閱資料,同學間的相互討論,還有問老師來解決。讓同學們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物理的樂趣。

  三、盡要讓學生自己去調查物理知識的應用

  看看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哪些例子。透過學生自己的參與,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將我們所學的知識,再用來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噪聲,同學們可以利用我們所學過的減弱噪聲的三個環節來控制噪聲。也可以利用回聲,來估測一些生活中的距離。這樣,同學們既可以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又會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熱愛,對擁有知識的自豪感,也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四、不要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恐懼感

  剛接觸物理,在帶給同學們新的知識的同時,也讓有些同學產生了恐懼。教師要了解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狀況,要求他們寫物理總結,及時瞭解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向。對感到物理有困難的同學,及時進行問題的解決。不讓他們的困難和疑惑,越積越多,從而感到物理很難,一點都不懂。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如何時刻提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是每一個老師,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思考的的問題。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篇4

  培養差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這裡,僅介紹我對三種類型差生進行非智力因素培養的情況。

  統計資料表明,由於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而成為差生的比例較大。調查中,我發現他們的自我意識還是比較強的,有一定的評價別人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例如,在他們的心目中,物理學得好的學生往往是學習成績優秀,觀察能力、實驗能九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都很強的學生。當問他們想不想向這個標準靠攏時,幾乎都說心裡想達到,但做起來太不容易。他們之所以想的做的不能同步,是由於不能控制自己,容易受外界的干擾。調查中還發現,這類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同興趣、情感、意志等有關。針對這類差生的特點,我做了以下一些轉化工作。

  1、激發差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首先,根據物理的特點,引導差生正確認識學習物理的目的和社會意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激發差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強化內驅力,增強自制力。其次,在教學中嚴格把好教材深度關,注意突破難點。在習題教學中,重視物理過程的分析,並充分運用實驗的優點,採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樂於學習。

  2、鍛鍊差生的意志,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差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情緒波動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難和挫折,這無疑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因為學習是一件充滿困難和挫折的事情,物理又是一門較難學的學科。因此,我注意引導他們把戰勝困難,攻下難題當作一大樂事,讓他們在合適的練習中磨練克服困難的意志,能搞到在情景中循序漸進,合理上升,產生向上攀登的情感。透過不斷地磨鍊,不斷地戰勝一個又一個學習中的困難,這樣,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就會逐漸提高。

  3、教會差生聽課,培養注意品質。

  差生的另一特點就是注意力不穩定,常常被某些與上課無關的事情所幹擾。為此,我要求他們勤記筆記,並儘量向他們多提些力所能及的*題,以引起他們的注意。此外,我還組織這類差生召開座談會,邀請物理成績好、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學生言傳身教。還組織一些競賽活動。有時故意把時間搞得長些,以促使他們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篇5

  初二物理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最佳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透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透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資訊科技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程序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絡,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透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啟于思,思啟於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裡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篇6

  質量及其測量八年級物理教學的重點,一方面由於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和其測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學習密度的基礎。

  《質量》這節課的學習目的是: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單位;知道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的改變而改變;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用了2個課時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第1課時學習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單位和托盤天平的結構;師講解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師示範操作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第2課時學生分組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第1課時顯得師講得多,學生處於被動地學。講臺上放著一臺托盤天平,師邊操作邊講解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見度小且枯燥無味,課堂教學效率低。

  所以,在第二課時我的教學過程設計是:

  1、每一小組的課桌上放一臺托盤天平,先讓學生觀察桌上的托盤天平並討論學習托盤天平的結構。

  2、讓學生回憶上節課所學托盤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3、學生分組嘗試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4、學生交流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5、師引導點撥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6、課堂基礎習題過關檢查。

  我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能及學生的動手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因為現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說明書,學生要透過閱讀說明書學會使用,所以在學習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時,我採用讓學生先閱讀課本討論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嘗試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師點撥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在課堂上把學習主動權、思考權、發現問題權還給學生,師起到引導和點撥作用,這樣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邊玩邊學,學習興趣很高,課堂學習效率高。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 篇7

  這節課應該說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節,是概念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的一節課。《質量和密度》這一章是力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而第一節有事關鍵所在,這一章裡學生要掌握的內容和技能很多,主要有以幾個知識點:

  學生在這一章裡要掌握和理解質量和密度的概念,要學會正確的使用天平和量筒(量杯)這兩種儀器測密度的原理和方法,要能比較靈活地運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本章內容概念建立、實驗技能和定量的計算較多的一節,對學生的實驗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較高。

  所以在這一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很好的駕馭本節內容,合理安排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真正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全面提高認知能力、實驗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傳授本章知識的教學活動中,首先要從生活入手,利用淺顯的實驗演示來展示新知識,從而使學生真正懂得質量和密度的概念,掌握用天平、量筒測密度的實驗原理和方法。在教給學生運用密度公式解決問題時,教師更應注重理論聯絡實際,滲透物理思想、物理過程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理解。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針對以上特點我在教學設計上對本章複習採用了一節新課兩節跟蹤複習與鞏固的教學思路。第一課時新授,第二課時複習基礎知識,主要讓學生識記並理解相關的定義、公式、單位;理解相關的物理量;理解測密度所用的儀器、方法、原理等。第三課時重點訓練密度的相關測量,以及進行適當的拓展,補充“溢杯法”的相關知識以及密度的有關計算,並進行分類總結。

  課後,我回顧了一下,認為有以下幾方面應該做到。第一:在上課特別是複習課時應該抓住重點、難點;尋找突破點。在學生自主互動和思維方面有些不足。其次,在上課開始就給學生明確的複習目標,讓學生明白這節課應該複習什麼;應該掌握什麼;怎樣做。後由學生討論自學,然後課堂訓練與教師指導,然後當堂作業,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我認為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動起來,這樣就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在這節課上我採用的教學模式有點單元化,沒有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效果不是很好。不過我們這裡這一級初三的學生基礎較差,所以我在複習時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複習。根據以前我上課的經

  驗也是在上課時往往眼高手低,學生掌握的不夠紮實。所以今年我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訓練。經過測試,我感覺效果比以前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