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 1
長期以來,在小學教學解簡易方程,是依據加減運算的關係或乘除運算之間的關係,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這種方法到了中學又要另起爐灶,重新開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人教版教材從小學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並以此為基礎匯出解方程的方法,使學生擺脫算術思維方法中的侷限性,有利於加強中小學的知識銜接。
猜想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透過讓學生綜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歷等式的變化過程,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還為猜想等式的性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一旦作出了猜想,就會迫不及待的想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主動地去探索新知。
任何猜想都必須經過驗證,才能確定是否正確,而驗證的過程也正是學生主動學習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生透過自己動手用天平稱一稱,驗證自己的猜想,以一種自主探究的方式進一步認識了等式的性質,為後面學習解方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學到的數學知識也要應用到生活當中去的理念,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這樣的設計不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生在合作操作中,已經對解方程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認識,能夠大概地說出解方程的過程和依據,而又一次讓同學之間同桌說一說後再全班交流體現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理解並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為什麼要減去3”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還有針對性地指導了書寫的規範性和檢驗的過程。師生之間的共同探討,顯示了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
練習中學生加深了對“方程的解”的認識,抓住了利用等式的性質這一依據去解方程。不同層次的練習照顧了學生之間學習水平的差異,3X=8.4對等式的性質進行了拓展,有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最後交流學習的收穫促進了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心理。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 2
在教現行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九冊《簡易方程》時,發現現行教材與以往版本不同:
以往的教法是利用“兩個加數相加,求一個加數就用和減去另一個加數,即:加數=和-加數;兩個因數相乘,求一個因數就用積除以另一個因數,即:因數=積÷因數”;
現行的教法和初中類似,即:解方程時利用方程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或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方程兩邊的值不變,但具體解題中與初中不同的是不提移項與合併同類項,思想方法卻是相同的。
在教學中發現小學生對這種方法掌握較困難,主要表現在:
第一,用字母表示數不好接受,不易理解,也不習慣;
第二,用代數式表示一個得數或結果不理解;
第三,字母與數,字母與字母之間的簡單運算不理解,例如:a2=a×a,2a=a+a,用x-5表示一個數。
我們知道算式思維與方程思維是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一些複雜的問題中用算式很難解出,用方程卻簡單的多,現行小學教材中有提升方程教學的意思,旨在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便於與初中銜接。
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透過練習學生還是可以掌握的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