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西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1~5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西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1~5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西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1~5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1-5的認識這節一年級的課會被很多老師所忽視,然而深挖教材你會發現裡面的東西很多,它是學生認識學習其他數和教師教學更大數的雛形。

  1-5的認識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學生學習數學數的開始。由於1-5本身的數小,抽象程度低,小朋友很容易理解,不僅如此入學前已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各數。然而學生對這些數的概念卻未清楚,數概念的建立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堅實基礎。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重視學生數概念的建立,在學生初步瞭解1-5的含義並認識了1-5各數以後,要組織學生進行從抽象到具體的操作練習,讓學生從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本節課,我把1-5各數較清晰數概念的形成作為教學的難點。這節課我注重突出自己預先設定的重點,在難點方面:

  1、透過讓一名學生上來擺出1-5各數所對應的小棒數,學生出現的.是

  3 4 5

  ||| |||| ||||| ,接著提問你能換種擺法但同樣也能表示這些數嗎?

  學生出現的是 3 4 5

  三角形、長方形、五邊形 ,從而突出數概念的本質,不會讓學生侷限於形式,同時在我刪去了原先想讓每個人動手擺的過程,如若這樣學生的重心僅僅偏向於擺的形式。

  2、再問:除了用小棒,你還能用身邊的東西表示3、4、5嗎?

  生1:拿出3本相同的本子;

  生2:拿出3支鉛筆;

  生3:拿出3個大小不同的橡皮擦;

  生4:拿出1支鉛筆、1本書、1本練習本表示3;

  最後一個學生更是突破了3這個書概念,從本質上突出了3不僅僅可以表示3樣相同的事物,還可以表示3個不同的事物,表示的是事物的數量多少。

  另一個難點是關於數的數序:特別是把1、2、3、4、5從大到小排,倒數是沒多大的問題,反而錯誤率較高的是這樣的題型()、4、()、2、1.針對這一問題,我先讓學生說從小到大排、從大到小排,緊接著問:你能從大到小排老師給你發下的1-5的數字卡片嗎?讓數序從初步感知到具體操作,數概念再次得到鞏固和提高,再次利用順口溜從小到大排,1、2、3、4、5;從大到小排,5、4、3、2、1讓差生得以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