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醜菊》教學反思範文

四年級下冊《醜菊》教學反思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醜菊》教學反思範文

  傾聽學生的發言,引導有效生成。

  師生互動過程描述。

  《醜菊》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篇寓理於物的文章。在組織教學時,我主要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感悟課文。然而在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彙報朗讀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生1:我喜歡的句子是“我又耐心地……美麗。”

  生2:我喜歡的句子是“最讓我欣賞……太陽轉。”

  生3:我喜歡的句子是“誰給它……美。”……老師,我有個疑問:課文中的醜菊是嬌小的、美麗的,但課題為什麼稱它為“醜菊”?

  學生能提出這麼好的問題,我感到很意外。停頓了片刻,我說:“這個問題我們待會在課文中解決。”當我上到一半時,猛然間覺得自己放棄了一個促進有效生成的契機。

  反思:

  課後,我和聽課的寇老師交流了這個問題,她和我一樣,也覺得失掉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的確,教師、學生本身也是珍貴的教學資源,在互動時生成著教學資源:一次精彩的即興發言,一個異於常規的舉動,甚至一次看似干擾教學的突發事件,都是很好的資源。如果當時我能放棄了原有的'問題設計,而以學生提出的問題“課文中的醜菊是美麗的,但是題目為什麼說是醜菊呢?”作為小組學習的焦點,讓學生結合文字找出依據進行分析、闡述理由。我想學生會深入到文字,進而尋找答案,從而促進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可是我卻讓這良好的生成契機在之間擄走了。

  語文課堂在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呈現出多變性和靈活性。我想教師如果能傾聽學生的發言捕捉住契機,就能促進有效的生成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