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通用5篇)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我主要透過三個部分讓學生認識時、分。

  第一部分是認識時,第二部分是認識分,第三部分是認識時與分的關係。主要透過鐘面一圈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五個小格,總共有60個小格。時針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時,分鐘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鐘。透過動畫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分鐘走一圈就是時針走一大格,從而感受出一時等於六十分。整節課的思路是很清晰,但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活動比較少。

  動手操作感受的環節設計的不是很好。學生參與面不夠全面。整節課對學生的關注仍然不夠。沒有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點。三個環節過渡的不是很自然。課堂語言也不夠規範。表現在提問上和對學生的評價上。今後可以透過一些有趣的情境來提問,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活躍課堂。有些東西不一定要透過總結性的話呈現出來。

  教學也應有層次性。可以設計些拓展延伸的環節。最後課堂小結不能丟。總的來說,這節課的不足有很多。向前輩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篇2

  我認為,“探究式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開展了多種數學活動,體現了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靈活選擇。

  在認識鐘面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彙報出在鐘面上發現了什麼,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然後指導探究。觀察鐘面時,透過認一認、指一指、數一數、撥一撥等操作活動,總結歸納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面有5個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在探究時分之間的進率時,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時分之間的關係,較好的揭開了知識的奧秘,有助於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於學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時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教學時,我儘可能的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用鐘錶,讓學生在實際觀察、操作中體驗時間長短。在體驗1分有多長時,我設計了一些活動,在體驗1分有多長時,我設計了一些活動,使抽象的概念變成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篇3

  《認識時分》是在一年級認識鐘錶,會看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分,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學這節課時,我很好地利用了課件,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識。

  一、利用課件激發興趣,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課一開始就出示課件觀察鐘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鐘面,特別是認識了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間又有5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還透過課件一一讓學生去數一數。使學生透過具體的觀察、操作,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更全面地認識了鐘面,並且也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然後再引導學生認識時分,使學生知道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隨後透過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走動,得出結論:1時=60分。在這個環節中,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去觀察,在觀察、思考中理解。同時在最後的練習中設計的“拼圖遊戲”,也激發了學生很大的興趣,這道題不但進行了認識時分的練習,也起到了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作用。

  二、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思想

  這節課有的放矢地向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德育教育。在教學中,我向學生髮出邀請,讓他們來體會“1分鐘有多長”和“1分鐘內你能做哪些事情”,然後教師又展示收集到的資料“一分鐘的價值”等等,這些都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一分鐘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卻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時間。

  存在問題

  1、引入時分時不夠巧妙,如果能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讓學生認識到精確到時分的重要性就更好了。

  2、整堂課中,老師講得太多,沒有讓教具、學具、媒體結合起來,應該讓學生動手撥一撥鍾,親身體驗一下時間的變化。

  3、課堂中讓學生體驗一分鐘,舉例一分鐘可以幹什麼,老師出示蒐集的一分鐘的價值,還有時間名言,情感目標太多,這樣顯得主次不分了。

  4、教師語言缺乏激情,評價性的語言也不夠,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篇4

  1、關於教材:

  時分的認識是在一年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一年級認識的只是整時和半時,在本期認識的是幾時幾分,特別是“幾時幾十分”這個知識點是難點,因為學生沒有學乘法口訣,所以對於5的倍數沒有辦法很好的掌握,特別是指到7、10等數字時,學生難度較大。

  2、關於學生:

  學生對於這一部分知識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特別是整時和半時,學生學得比較好,在教學時,我教給他們先看時針過幾不過幾,再判斷是幾時多,對於學生來說,學得比較好。對於5的倍數的分針我先教給學生認識,然後,要求學生背出來,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比較輕鬆了。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對於這個知識掌握得不太好,出現的錯誤有分不清時針和分針,造成混淆較多;還有就是分鐘計算錯誤,幾十分鐘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時針和分針的方向弄反,造成時刻認錯。

  3、關於教學:

  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先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入手,先教學幾時幾十分,讓學生背熟記牢5的倍數之後,再教學幾時幾分,告訴學生在幾時幾十分的基礎上數出幾小格,就是幾時幾十幾分,這樣逐步教學,降低難度,學生學起來比較輕鬆,效果很好。在練習這一部分,我採取老師撥鍾學生說時刻,學生撥鍾老師說時刻,看鐘面連線,聽老師報時刻學生寫時刻的方法等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好,學習興趣也很濃。但是個別學生的幾十分還有點算不清楚,有待改進。

  二年級《認識時分》教學反思 篇5

  一、改變教學素材,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教學時準確的掌握教材要求,對教學原本素材進行改編。原本教材所創設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縷陽光”,教學素材與學生實際生活距離較遠,無法引起學生產生太多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創設了新的情境——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勝利發射,這樣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聯絡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感受時間和生活的密切聯絡。

  聯絡生活經驗,使學生深刻感受和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聯絡。因為在生活中,人們經常用到時間,學生們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我儘可能的去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去講解,並設計一些關於本課所學的數學活動去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時、分的實際長短,明確時間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

  三、動手操作,利用實踐活動探究新知。

  課上,我設計了大量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做中學。我還準備了鐘錶模型,然後充分利用鐘錶模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們在撥一撥,認一認,想一想中主動探究和學習新知。

  四、進行科普教育,滲透德育思想。

  最後適時進行科普教育,滲透德育思想。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勝利發射及成功返回,這是中國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於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資料,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適時向學生介紹,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及珍惜時間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