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LED燈控制》的教學反思

《LED燈控制》的教學反思

《LED燈控制》的教學反思

  一、教材與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是校本課程《STEm智慧路燈設計》第三章《智慧路燈控制》的第一課。教學內容以“LED控制方式”為主線,涉及“選擇”計算概念,聲音感測器,抽象和模組化、測試和除錯計算實踐,培養學生從功能設計等不同角度設計LED,激發更多的創意。在之前的兩個專題中,教材安排了《Arduino》、《閃爍LED》等內容,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一定基礎。這一節課的學習增加了感測器,透過對感測器採集的數值資訊,完成光控LED、光控LED作品。

  二、教學實踐

  在本次教學中,筆者主要透過以下四個環節來完成教學:路燈展示,引入新課;新知學習,腦力震盪;突破重點,解決疑惑;拓展提升,課堂總結。

  (一)路燈展示,引入新課

  首先,展示我校智慧路燈模型,激發其探究慾望,同時丟擲一個問題:這個路燈如何設計。請一位學生回答之前的問題。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如“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智慧燈?”等。本環節的設計有利於教學的展開,也為後面學生的拓展應用做鋪墊。

  總結:我校智慧路燈模型是透過外界光線的強弱、聲音大小來自動控制的。

  出示課題《LED燈控制》。

  (二)新知學習,腦力震盪

  (1)光線感測器

  1)定義:光線感測器也稱環境光線感測器,該感測器模組可以用來對環境光線的強度進行檢測,我們使用的光線感測器如下圖所示:

  光線感測器屬於模擬感測器,要接Arduino板卡的模擬口。

  接線:《LED燈控制》教學反思

  黑線接GND、紅線接Vcc、藍線接模擬針腳。

  (2)串列埠監視器

  提問:我們如何知道光線感測器採集的光線值呢?引入“串列埠監視器”的教學。學生小組腦力震盪,自主探究,完成串列埠輸出光線感測器的值。本環節注重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約簡、抽象及模組化。

  (三)突破重點,解決疑惑

  經過上一環節的腦力震盪,學生迫切希望能夠親自設計出光控LED。教師先演示螢幕初始化事件的程式,然後向學生提出任務二:實現光線暗,LED亮;光線強LED滅。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完成任務。學生編寫程式碼,不斷測試和除錯,觀察是否實現效果,以深化對“選擇結構”的`理解。然後,筆者便提出本課題的最終作品要求即任務三:能否讓我們的LED更智慧一點呢?比如說光線越暗,LED越亮;光線越弱,LED越暗,甚至滅掉?讓學生繼續透過自主探究學習的形式完成。學生在除錯程式時,會發現光線值和LED燈亮度需要對映,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由討論,發散他們的思維,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以便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測試和除錯計算實踐策略。如果學生未能解決問題,個別指導。

  (四)拓展提升,課堂總結

  學完本課題,為鼓勵學生產生一些創意想法,筆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聲音感測器、角度感測器、距離感測器、多個紅綠藍LED。讓學生從功能設計出發進步探究不同的LED控制方式。

  最後對本節課進行了總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瞭解了感測器、感測器的型別,能夠正確使用光線感測器,掌握了串列埠的輸出,並能根據感測器採集的數值進行相應的程式設計。STEm課程不僅僅是讓大家掌握跨學科知識和技術,更希望大家在學習完課程後能夠開發出更有創意、有生活意義的作品。

  三、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重點是“選擇”的內涵,感測器、測試和除錯計算實踐策略。從任務完成情況來看,全部學生完成了基礎任務。對於拓展任務,許多學生利用課堂時間實現了創意想法。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學生在做中學,提高了計算思維能力、創新能力。透過三個任務,學生自主發現“選擇”這一概念,並修改原有設計。學生在除錯中最佳化自己的方案設計,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透過體驗他人的LED控制方式,學生進一步拓寬知識視野。

  除此之外,筆者還總結了課堂教學中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留給學生展示自我成果的時間太少;課堂評價不到位,對課堂上學生及小組的學習活動,雖然也有評價,但明視訊記憶體在評價簡單化的傾向;對學生拓展的提示和引導過於詳細,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散。希望在之後的教學中對這些地方逐步改進,以更好的組織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