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讓教學反思走出淺層化

讓教學反思走出淺層化

讓教學反思走出淺層化

  教學反思是教師生長的必需。隨著課改的不時推進,我校也將其作為促進教師教學監控能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要求教師撰寫各類反思。但實行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發現,除了少數反思有一定的“含金量”外,絕大多數的反思往往流於淺表,缺乏對問題較為連貫、系統、深入的考慮和認識,反思的效果也不明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改進更是微乎其微。

  由此我們認識到:只有建立一種科學有效的執行方式和機制,才幹使教學反思走出“淺層化”誤區,教學反思才幹真正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生長的動力源。

  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推進、學科發展等領域給教師的教學反思提供了大量的課題。學習的思路是圍繞反思問題,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為了加強教師與同學、同事間的交流對話,我校嘗試進行了群體性反思、公開化和開放性反思學習,探索多樣化的反思方法。例如充沛利用學校網和個人教育部落格,將教師的`教學反思內容在網上公佈,或在教研組內討論傳閱,使教學反思“公開化”。

  為了促進我校教師深入反思,並將有效經驗積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我校實行了反思問題掛牌研究課制度。在備課環節,我們首先要求教師對自身確定的反思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煉出自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然後就這個問題精心準備公開課。請聽課老師在聽課時注意觀察自身為解決問題做了哪些努力,哪裡做的缺乏,應該如何改進。在聽課環節和評課環節,聽課教師要考慮並給教師提出合理化建議。

  教師的實踐與正確的認識之間是有距離的,而縮小距離的方法只有一個——不時反饋、不時矯正、不時總結。我校對反思總結的形式不作硬性規定,可以是小優秀論文,也可以是教育敘事,還可以寫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經驗。但要求教師一定要努力把它寫出來,因為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只有在反思提煉中教師的專業素養才幹真正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