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化學教學溶解度的教學反思

化學教學溶解度的教學反思

化學教學溶解度的教學反思

  對於概念教學,一直有很多困惑,如:微觀方面分子原子的引入,元素、元素符號、化學式等的教學,溶解度的講解如何突破等。看完專題學習的影片後,有很多感觸,有佩服,有反思,更有慚愧。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自己在教學時的方式及方法與授課教師作了比較,認為授課教師的`教學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1、打破了很多老師實行的直接講授的常規,而設計成為實驗探究的形式,很有新意。2、透過生活當中比個子高矮,讓學生明白在進行比較時,要有變數和自變數,以及怎樣去控制這些量,達到比較的公平性和客觀性,為後面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性作了較好的鋪墊。3、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測定蔗糖和食鹽的溶解性大小,分析應該控制那些變數,引出定量比定性更加準確。4、在實驗步驟分析上,複習了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看似簡單,實際上為下一步分組試驗提供了有利的指導,避免學生出現不必要的誤差,或者有部分學生不會做,浪費了探究的時間和意義。5、進行完這些以後,指導學生歸納溶解度的定義。能讓學生對於溶解度有了較全面的理解,為後面學習溶解度曲線問題奠定基礎。

  同時,在觀看的同時,我們幾個老師也討論認為這節課還可以改進一下,比如:在指導學生進行溶解性的探究的時候得出了一些資料,可以指導學生透過這些達到飽和溶液的資料得出溶解度的定義等。

  反思:等我們聽完專家的分析,我又感覺出了差距,原來這節課還存在這麼多的問題。除了我們找到的一些瑕疵之外,“牢牢地掌握這個定義上下功夫了,而沒有構建一個溶解度這個物理量”這一點可能也正是我在教學中也存在的問題。

  疑惑:對於溶解度作為一個比例關係的講法,是不是適用呢?如果使用會不會影響學生理解溶解度的單位、會不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