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魚的夢》教學反思範文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魚的夢》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魚的夢》教學反思範文

  沒有真正瞭解學生,課堂主體與教學內容相違背。我所執教選的教學內容大大超出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導致沒有到達預期的教學目標。

  課堂主體是剛入學一個多月的學生,我安排的課題卻是學完拼音後的一節課——《小魚的夢》,這節課有15個字需要學生去認識,對小學生來說,識字量有點大,一是拼音沒有學完,學生學的不夠好。二是識字方法還沒滲透。三是學生還沒有接觸過課文的學習。我卻是按著高年級的教學程式來設計的。

  因此,教學沒有達到自己想象的那麼好。在這一點上,給我的啟示是:教學的內容要符合學生得年齡的特點和認知規律,不然,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

  沒有規範好學生的學習行為。在課堂上,我的問題還沒問完,有的學生已隨口說出,有的還沒聽見;有的學生站起來說出自己的見解,沒發言的學生還在座位上唧唧呱呱,全然不在乎別人是怎麼學習的;在發字卡時,有的哭,有的喊……。之所以會出現亂糟糟的現象,是因為我平時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還沒有做好。新課程倡導的張揚學生的個性——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包括這個“坐”)……。不能歪曲了這種“自由”,這種“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在課堂中要有一定的規則約束著,才不會出現亂七八糟的課堂現象。要想讓課堂出現“活而不亂”,就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習慣。如:學會如何認真傾聽的習慣;學會認真讀書、會學習習慣;學會遵守課堂紀律、公共秩序的習慣……學生具備了這些好“習慣”,課堂才會輕鬆快樂的,師生才會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共同學習。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擺在我面前的首要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反思了很長時間,自己琢磨了不少,也虛心的.向同事請教過。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重新審視、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方法。 課後,教研室的老師們坐下來認真地分析了這節課上出現的問題;討論了每個環節的處理方法。透過共同交流、探討我受到了啟發得到了幫助。

  總之,經歷這堂課後,知道了自己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努力的方向是什麼了,如何用新理念新思想來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1、學會“勤”與“學”。 勤於學習,勤於動筆,勤於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多層次、多方位的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2、學會“練”與“創”。 要從實實在在的教學實踐中去琢磨、捕捉教學中的閃光的東西,勇於創新,尋找適合自己實際的最佳方法。 只要做一個懇思考、懇研究的人,我想在教學中辦法總比問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