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最大公因數》教學反思範文

《最大公因數》教學反思

《最大公因數》教學反思範文

  教材共提供了三種不同的方式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方法一:分別寫出兩個數的因數,再找最大公因數;方法二:先找出一個數的所有因數,再看哪些因數是另一個數的因數,最後從中找出最大的;方法三: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我還給學生補充了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這麼多方法,教師應該向學生重點推薦哪種呢?教材中補充拓展的分解質因數方法學生是否都應掌握呢?短除法是否都應掌握呢?方法一與方法二相比,由於第一種方法便於觀察比較,十分直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暗暗地就選擇了它。方法二與方法三相比,在資料偏大且因數較多時,如果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來求最大公因數不僅正確率高,而且速度也會大幅提高。但是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來求最大公因數對一些學生來說又有相當的難度,至於為什麼要把兩個數全部公有的質因數相乘,一些學生還不太明白。

  在教學中,我認為教師不能僅僅只是介紹,還有必要讓學生們掌握這種方法技能。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我感覺比較簡單,學生好接受,好理解。但是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一直要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質數時為止。如果用此法,學生必須首先認識“互質數”,並能正確判斷。雖然有關“互質數”的內容教材83頁“你知道嗎”中有所涉及,相應知識的考查在練習十五第6題中也有所體現。至於學生選用哪種策略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我並不強求。從作業反饋情況來看,多數學生更喜歡方法一,但是我們要提醒學生養成先觀察資料特點,然後再動筆的習慣。如兩個數正好成倍數關係或互質數關係時,許多學生仍舊按部就班地採用一般策略來解決,全班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根據“當兩個數成倍數關係時,較小數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的規律快速找到最大公因數。在這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率先垂範,做好榜樣。在鞏固練習過程中,也應加強訓練,每次動筆練習之前補充一個環節——觀察與思考。使學生除了掌握基本策略方法外,還能靈活快捷地求出一些特例來。

  這節課本來想把教材練習十五的習題講解完,但是時間不夠用了,只好下節課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