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

  這次教研課總的說來還算成功,即: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基本達到我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堂課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自己需要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學習。這堂課讓我學到了許多,特別是聽取專家及兄弟學校教師的評課意見後,我認識自己教學上的不足。也正是這堂課讓我對新基礎教育理念有個更為深刻的理解。

  一、課程過程分析及反思

  1、欣賞歌曲《拯救地球》

  課程過程:學生用心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思想精髓

  任務設定:熱身運動,把學生帶入英語學習的氛圍,透過歌曲引入主題

  設計目的:學生能將抽象的環保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認識及感知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夠。新基教育注重以學生為本,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融合。

  (2)改進方法:深入學生,與學生一起唱,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愉快、輕鬆的進入學習狀態。

  2、地球常識的競賽

  課程過程:學生對問題進行快速的反應及解答,

  任務設定:競賽題目較為簡單,激發學生學習積極,並鞏固以往的舊知識。

  設計目的:學生鞏固以往所學的舊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做鋪墊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優點:新基礎教育,關注”生命成長”,強調課堂的人文氣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及成功的滿足.而這一環節的設定正式體現了這一點。一些簡單問題的設定讓學生活躍起來。並有從易到難讓學生輕鬆學習。

  (2)問題及改進方法:新基礎教育理念的精髓即:教育人性化,強調關注所有生命體所有學生;強調對學生的激勵。所以當一組學生所得紅花的數量遠遠低於其他小組時,老師要隨機另外出些題目給這一小組,讓這一小組的紅花數量由所增加,而不能忽視

  3、回答問題:什麼是環境

  課程過程: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

  任務設定:讓學生對環境這一概念有個準確的理解

  設計目的:能夠理解環境是人類周圍的一切事物。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問題:環境定義的圖片出先得太早。

  (2)改進方法:在這一環節,關於環境概念的圖片可以後些出來。讓學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4、欣賞一組環境優美的圖片並作小組討論

  課程過程:學生欣賞並討論最喜歡的圖片

  任務設定:透過展示好的環境的一面,讓學生感受好得環境給人類帶來的快樂和享受。

  設計目的:兩兩對話,提高其合作學習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實際效果:學生能感受到美的環境所帶來的愉悅感,並能透過兩兩對話的形式提高其用英語反思:表達、交流的能力。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圖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2)改進方法: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由各積案近的過程。所以應將圖片展示的速度放慢;並且可以對照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及理解。

  5、展示一組環境汙染的照片並作配對活動

  課程過程:學生觀看圖片並將文字與圖片配對

  任務設定:透過展示被汙染過的環境圖片,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汙染對人類的危害。同過“找設計目的:朋友”式的配對活動,將圖片和描繪性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實際效果:更為深刻。

  設計目的:學生能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並透過文字圖片配對的活動,對幾種典型能的環境汙染形式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優點:前後兩組截然不同的圖片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利於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2)問題:圖片的展示速度又些快。

  (3)改進方法: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由各積案近的`過程。所以應將圖片展示的速度放慢;並且可以對照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圖片的觀察及理解。

  6、討論汙染的種類及來源等

  課程過程:學生對特定的話題進行小組討論

  任務設定:一小組的形式對環境問題的進一部討論,既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聽力等交際能力設計目的:,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設計目的:加強學生用英語與人交流的能力,並透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反思:習慣。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問題;學生在討論時顯得有些緊張、拘謹。

  (2)改進方法:今後加強學生這方面能力的訓練。

  7、作一個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課程過程:學生對其感興趣的同學家的小區環境做一個調查報告

  任務設定:這個活動讓學生既關注書面知識,又式學生把書面知識和生活世界聯絡起來

  設計目的:同時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公民意識即: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環境保護從我做起實際效果:。

  培養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知識結合起來的意識或能力。

  實際效果:效果很好

  反思:

  (1)優勢:這一設計讓學生將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絡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與生活不是截然分開而是緊密相關的。

  (2)問題:做總結時由於時間緊,只叫了一位學生做報告。

  (3)改進方法:將時間安排得更為合理,可以邀請2-3位學生做報告總結。

  8、宣誓活動

  課程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宣誓

  任務設定:學生與老師一起做宣誓,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及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

  設計目的:學生的責任感及主人翁意識的得到加強

  實際效果: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反思:

  (1)優點:這一環節的設定有助於激發學生責任感。

  (2)問題及改進方法:此環節在處理上不夠流暢。今後在類似這種環節的處理上要在前一個環節中有所鋪墊。

  二、對“新基礎教育”的幾點體會

  1、新基礎教育課應該是務實的課,而不能空有形式卻沒有內容。

  2、豐富多樣的形式是需要的,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每個活動都必須充分利用,而不能對每個活動都“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

  3、每個環節的銜接要自然流暢。

  4、教師掌控課堂氣氛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課堂上注意運用幽默感等對課堂氣氛進行適當調整.讓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