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應用題教學反思的數學教學反思

應用題教學反思的數學教學反思

應用題教學反思的數學教學反思

  這幾天,我和孩子們都沉浸在研究應用題的興致中,可是每當遇到計劃與實際類問題時,總有不少學生出現錯誤,究其原因,還是對“計劃”與“實際”的含義理解得不夠透徹。儘管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反覆強調過:計劃就是操作前的打算,實際就是操作的行動,可效果總不是那麼理想。思索再三,想必是課本中的解題環境——服裝加工、修路、做機器零件等素材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太過遙遠,所以在感知上產生距離。做為孩子知識上的引路人,我該如何為學生架起一座通向理解的橋樑呢?

  我採用的方法是先把問題環境換成學生們最為熟悉的日常生活和語言狀態中去。例如,課本中有這樣的一道題:東風農機廠原來製造一臺機器要用1.43噸鋼材,技術革新後,每臺節省鋼材0.13噸。原來製造300臺機器的鋼材,現在可以製造多少臺?在解答的時候,有一部分學生對“原來製造300臺機器的鋼材”感到費解,列出了一些錯誤的算式:(1.43-0.13)×300÷1.43,300÷(1.43-0.13)×300,300÷(1.43-0.13),透過交流溝通,雖然他們對正確算式點頭表示明白,但從某些孩子的眼神中我仍能發現一份無奈。“讓每個孩子時刻都能跟著老師、跟著集體同呼吸、共節奏地執行,這樣孩子才學得有意思、有奔頭”,這是我教學一貫堅守的原則。一想到“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我忽然靈機一改:咱們學校做校服時,計劃平均每套用布料1.43米,可是遇到一個技術高的剪裁師,平均每套可以節省布料0.13米,那麼原來做300套校服的布料現在可以做多少套?這樣以來,首先學生對這個“校服”問題感興趣,然後“布料”是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由此變換著、過度著分析,學生們都頻頻頷首,個個臉上露出了舒心地微笑,班上一向不喜歡錶現自我的男生於慶野紅著臉,憋著氣,呼地站起來,大聲地說:“老師,我終於徹底弄明白了,不管實際還是計劃,完成的工作量是不變的”,接著,教室裡響起了為他人、也為自己慶賀地雷鳴般地掌聲……

  這一招果然很靈驗,在以後的幾天裡,凡是碰到這樣的型別題,幾乎是沒有在理解題意上出錯的。作為老師,甭提我有多高興了,幸福著終於把他們拖出了這片思維的沼澤地。

  看來,迴歸生活,迴歸學生的實際,是孩子們理解和運用數學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當老師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和應用性,改編教材中遠離學生現實生活的內容,從學生熟悉的情況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對教材進行必要的整理和加工,恰當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學以新的氣息和活力。

  在以後的教學日子裡,我一定要多觀察、多發現、多思考,尋到更多的理解橋樑上的結合點,帶領我的孩子們走出未來求學路上可能遇到的沼澤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