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精選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恐龍》的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下冊《恐龍》的教學反思

精選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恐龍》的教學反思

  課堂永遠是遺憾的藝術,今天,我上完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我不能失信》,感覺有滿意之處,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下面反思如下:

  由於這片課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在設計學案的時候儘可能放手,從解題開始,我先板書“失信”兩個字,結合“信”字的五種解釋,讓學生判斷哪種解釋最合適,結果答案不一,看來學生對失信這個詞不熟悉,為了讓學生弄明白,我又一一把答案帶入詞中,學生最終明白,失信就是失去誠實。然後我板書“我不能”三個字,在“不能”下點點兒,這樣,學生一下子就把題目讀好了,也讀出了文章的中心,雖然匯入費了5分鐘,但我覺得讓學生學會一種理解詞方法還是值得的。

  接著我要求學生自讀導語部分,明確這一課的學習要求,由於本次上課學校要求一課同上,所以上一課沒學,而導語的第一句是上節課的銜接,所以個別學生誤認為是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因此沒能很快找到要點,可見,我對三年級孩子的學情瞭解不夠。如果我能直接指明看導語的哪到哪兒就不會讓學生誤導。

  在讀課文時,我讓一排學生輪流讀,當輪到任旭航小朋友時,他一慌張連簡單的句子都讀的結結巴巴,許多小朋友都爭先恐後要舉手給他糾正,看著他漲紅的臉,我就對同學們說:“任旭航小朋友只是有點緊張,他再讀一遍肯定能讀好。”於是,我給他起頭讓他再讀,果然,一個字沒錯,我就說:“我說吧,他只是緊張,看,這一遍沒讀錯一個字。”看著他開心的'坐下了,我心裡也很開心,接下來讀的孩子就不那麼慌張了,雖然有的沒讀出標點,但我不怕麻煩,認真糾正他,我想,課堂上,教師就應該不放過學生出的小錯,耐心引導,直至正確,從而讓孩子明白,老師在乎她(他)。

  這節課,我感覺最遺憾的是拓展訓練這一部分,我補充了這個故事的結尾:“就這樣,宋慶齡一個人在家等小珍。11點了,小珍還沒來,慶玲十分失望。中午,父母回來了,聽宋慶齡說小珍沒來,爸爸說:“哎!要知道她不來,就不等她了。”宋慶齡說:“不,沒有來,我也要等,雖然沒等到,但我心裡很坦然。”可能結局太令學生感覺意外了,因為他們覺得小珍一定會來,因此,當我問,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學生一個人也沒舉手,後來叫了一名學生,他說它覺得慶齡很誠實,之後學生都這樣說,現在想想,如果我能這樣說:“同學們,慶齡真不該等小珍,她應該去伯父家,你們覺得慶齡的等值得麼?”這樣,學生就會有兩種意見,在辯論中,加深對誠信的理解。

  總之,今天課堂上的“突發事件”讓我更深地瞭解到備課有時真的只是老師的“一廂情願”,還有很多學生的學情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只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學習課文,來備課,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