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插秧》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插秧》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插秧》教學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

  本人執教內容為一年級下冊第三主題單元“春天”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插秧》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有: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基礎上感受春天 的美、自然的美、人的勞動之美,仿說兒歌;有感情朗讀並初步背誦課文;認讀本課的8個生字“插、秧、農、民、鏡、映、照、藍”,並自主識記,重點書寫 “農、民”二字。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特點主要有如下幾點:一是突出現代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本課時中,現代資訊科技的使用出現不多,但精當有效、點到為止,真正做 到是與課堂教學整合、為教學所需而用。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鄉村的自然景觀及農民真人插秧圖。使學生對“插秧”有了一個初步的、逼真的認識。二是教師極 為注意教學語言的設計。本課時教師的每一段話都是精心設計的,而非賣弄辭藻。如何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感受到春天的美、自然的美、人的勞動之美,教師除 注重課件的.形象牽引外,還非常注重語言的情感牽引:開課時教師對春天的娓娓描述之語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春天中,課中教師一段貼近孩子生活的獨白把學生引進 了鄉村中,置身於放風箏的快樂時光中,為後面的仿說做好了很好的鋪墊。三是生字教學紮實有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本課的生字教學,在識字 方面以聽讀識字、隨文識字為主、拼音識字為輔,在記字方面以學生探究為主、教師提示為輔,在鞏固生字方面突出學生的主體合作,形式多樣,學生識字熱情高 漲。四是本課時引進了目前先進的教學方式——EEPO教學方式,強調教育要講效率、過程要最佳化。

  1、教師注重課前與學生進行課中行為規範的約定訓練,以無 聲的體態語言來代替有聲的約定,節省了時間;

  2、教師注重了課中動靜的轉換,間隔一定時間讓學生小動、大動,始終使學生保持高漲的熱情狀態;

  3、教師在知 識點的落實上強調次數強化,如識字過程中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文讓學生反覆看、讀生字,又透過讀句卡、詞卡、字卡,出示字卡、同桌互檢來強化。

  本節課的亮點有兩個:

  (一)生字教學中卡片老調新唱的獨特使用。卡片雖然較為傳統,但用得好,十分有效。我在本課中,一透過教師多次出字卡、詞卡、句 卡,讓學生反覆讀;二透過學生之間使用生字卡進行互檢、根據老師的發音出示字卡,達到逐個學生逐個字落實。三在學生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字卡的同時, 將擴詞、說句等訓練內容貫穿其中,如透過“農民”一詞引出“漁民”、“災民”等詞,透過對現場環境的觀察使用“照”、“藍”來進行說句訓練,巧妙的將語文 學習和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將識字的重難點的突破貫穿其中,如讓同座互檢區別形近字“秧”和“映”,並說說是如何識記的等。

  (二)運用EEPO方式的理念指 導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如注重師生間的約定和規則、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讚揚與激勵的有效實施,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不足之處是 對學生的隨堂啟發有時過於心急或措辭不當,沒能充分使學生的思維能多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