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通用7篇)

《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

《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通用7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 篇1

  這是根據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醜小鴨》改寫的一篇童話。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是,人們依然對這個作品愛不釋手。醜小鴨那種不屈不折的精神,影響著我們每一代人,給予了人們太多的人生感悟。

  文中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後,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雞啄,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可憐的醜小鴨,只能離家出走,但仍然擺脫不了小鳥譏笑、獵狗追趕的厄運。儘管遭遇如此淒涼,但他仍然沒有忘記對美麗的深情嚮往。誰能想到,原來他不是醜小鴨,竟是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它給我們很多啟迪:面對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今天的“醜小鴨”,也許明天就能變成白天鵝;“醜小鴨”不該受到歧視,他有著與白天鵝一樣的愛美之心。在教學時我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平臺,充分“會文”

  首先把著力點放到疏通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渠道上。教師引領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傾聽文字的聲音,觸控作者的心靈,充分地去讀書,去發現,走進文字的言語深處。學生不是單方面地吸收文字所負載的資訊,而是潛心地構成了閱讀主體意識與文字意義之間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如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如果你的夥伴也欺負你,你會怎麼想?以真實情感帶動閱讀,真正地拔動了自己的心絃。

  如在學生感受醜小鴨的悲慘生活處,創設情境,鋪陳醜小鴨可能會遇到的種種挫折和磨難,讓學生的心與醜小鴨的命運緊緊地相連。

  二、個性解讀,多元感悟

  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由於學生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情感活動各異,知識經驗深淺不一,我們應當允許學生對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說明;對同一事物的觀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對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現。只有這樣,語文學習的過程才能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學生進入文字,與作者、人物進行深層的對話,對文字內容作出個性化創造性的反應,在角色體驗中,完成對文字的理解、內化、批判過程。在這過程中,學生自行發現,自行創造,自行建構文字的意義,自行建構屬於自己的文化,個性得以張揚,情感得以釋放,心靈得以淨化,人格得以完善,生命的價值得以提升,為終生的發展打下精神的底子。這樣,文字的意義與學生的生命不可分割,共同存在。而本課中的教師角色,是引導者,是鼓勵者。始終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和獨特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成為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閱讀者。

  《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 篇2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個性閱讀的意義就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是童話之父安徒生的作品。我從小就喜歡讀他的作品。於是我很用心地設計這篇童話故事,並分三課時把此課授完。授完此課,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反思此課有以下幾個板塊值得稱道。

  一、利用網路巧創情境。

  要想讓學生走進文字,走進童話故事裡,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提前下載了《醜小鴨》的動畫故事,並下載了一個精美課件,提前修改敲定。之後又出示醜小鴨的圖片,我的設計意圖是:這麼美的地方、這麼美的小鴨,更襯托出醜小鴨的“醜”。醜小鴨的醜一下子映就在了孩子們的頭腦中,也為後面的學習埋下了伏筆。我們在課堂上不停的反覆的推敲的醜小鴨的“醜”,他的特別:他的蛋特別大,鴨媽媽孵蛋的時間最長,他長得很難看。從他一出生,除了鴨媽媽,大家都不喜歡他,在我一層又一層渲染下,魯紫楊小朋友竟然悄悄地哭了起來,我傷心又難過,但是心眼裡被這個善良的小姑娘感動了,紫楊站起來回答我:我覺得醜小鴨好可憐,太可憐了,他們這些人,為什麼只看外表,不看別人的內心?”是啊,這個小丫頭的話,是多麼的有道理呀!那麼孩子們明白到這裡,我覺得,這堂課不需要過多的去講,孩子們真切的融入到童話的境界裡,以讀帶悟,這就是我要做的!好樣的,寶貝!

  二、變變變

  當我把醜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起的,問學生:“醜小鴨後來就變成了這樣的天鵝,難以置信吧?”學生們也說是的。我又說:“是呀,就連他自己也不相信這會是真的,那麼書中的哪句話寫出了醜小鴨的疑惑?”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那句話: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嗎?反覆讓學生品讀,品味這句話,品味出醜小鴨的心理活動。

  三、我就是那隻醜小鴨

  “當我們和醜小鴨正沉醉在他變成天鵝後的喜悅中,當我們發出“這真是一隻美麗的天鵝呀!”這樣嘖嘖的讚歎聲時,有誰會想到他曾經受過的苦難,他曾經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他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後,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後投入地閱讀起來。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放在了第二課時學習,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是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結合。孩子們被故事情節感動著,被醜小鴨的命運牽著心,紛紛把自己當做了那隻醜小鴨,我被孩子們的單純和善良感動著。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

  四、由醜小鴨——安徒生

  故事講到這兒,課上到這兒,也許可以結束了。我話鋒一轉,說:“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寫出如此感人故事的作者——童話之父安徒生吧,其實醜小鴨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就是他真實的寫照.”於是我向學生介紹了安徒生的生平,並把他真實的故事和醜小鴨相對照,讓學生感悟的更深。也由衷地從心底裡讚歎這位童話之父,以此激起學生們閱讀的興趣。最後我又說;“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還有很多,課後我們再去閱讀他的其他作品,看看還有哪些故事更精彩更感人。”

  課後,孩子們意猶未盡,還沉浸在童話世界,我趁熱打鐵,鼓勵孩子拿起《安徒生童話》這本書,週三的閱讀課,我們一起開一個童話故事會。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愛上閱讀,讓悅讀成為一種習慣吧!

  《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 篇3

  《醜小鴨》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文章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本課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語言優美,富有情感。在本課中注重指導學生的獨立閱讀的潛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構成良好的語感

  以讀為本,鼓勵評價。引導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悟出感情,在讀中品詞析句,進行語言訓練。並且讓學生在評價中自悟自得,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變“教教材”為“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運用多媒體課件,,靈活用“文”,把圖作為培養觀察潛力和語言文字訓練的材料,把文作為提高朗讀潛力和品析詞句的一個範例。教學中,教師更為關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蘊含的知識目標,而是追求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發展。

  激發想象,鼓勵創新。在學生對課文資料有了較深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課文進行加工,透過真情和想象,過透過語言文字,想象醜小鴨如何躲藏,如何尋找食物,遇到危險,如何克服。並讓學生對文字中的主角進行說話的訓練。在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 篇4

  《醜小鴨》這篇文章有自傳色彩,是一篇童話故事,一隻又大又醜的小鴨子,一出生地就隨同著人的嘲弄和岐視,但是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和打擊以後,他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這篇童話中,醜小鴨最突出的特點是對美的嚮往和不懈的追求,本文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以和深刻的思想啟示,只要努力進取不懈追求,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身的理想,這是一篇協助同學立志的文章。因此,在教學時,除了使同學熟悉課文,抓住課文中寫得極美的句子,還要讓同學在瞭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重點理解醜小對自身遭遇的態度以和他所做的努力,理解童話的思想意義,我的教學思路是閱讀──理解──提升──擴充套件閱讀──寫讀後感悟。

  透過兩堂課的教學,小朋友們對醜小鴨堅強的生存意志和高尚的生活理想震撼了,被課文中優美和富有哲理的語言所折服,望著小朋友們的那純靜而又欽佩的眼光,我一次又一次被感染著,在折服文章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的同時,更折服人性的向善向美,我反思著:在語文教學中除了教授小朋友們對文字、語言的眷戀和熱愛,對生命的感悟,對理想的追求,又何嘗不是我們師生追求的一起目標?“美的行列,美的境界,美的追求,美的生命”是的。一個人只要嚮往美的高峰,面對壓力,面對挫折,也不會放棄生的意願和理想的追求,這就是人生的真實意義。

  《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 篇5

  《醜小鴨》是根據安徒生作品改寫的一篇擬人體童話。文章以充滿情趣的語言,生動引人的情節,描寫了一隻"醜小鴨"出生後,就被人瞧不起,受人欺負,被迫離家出走,在歷經種種磨難之後,最後發現自己是一隻漂亮的白天鵝的非凡經歷。文中“醜小鴨”艱難曲折的經歷,以及它身處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

  學生對故事的進展變化不難理解,但是,學生對醜小鴨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應該是個難點,在教學中,為了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對文字有理解到感悟,由字面到背後,我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深入地感悟,同時,利用老師的導語將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對醜小鴨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逐步引向深入,學生的情感體驗也達到了深化。

  本堂課,我還充分給學生留足時間,讓學生深入地讀,細細地悟,學生在充分的讀書中,在不斷地思考中,對文字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醜小鴨命運的感悟越來越有自己的思考,因此,課堂上出現了學生思維的碰撞的火花,這也體現了課堂的生成,體現了課堂的開放,也更體現了課堂的精彩,效率的提高。

  不足之處:課堂永遠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由於經驗不足,文字鑽研有限,時間準備還不夠充分,課堂還有很多的遺憾,今後,我將繼續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 篇6

  作為青年教師,必要的磨鍊會促進我們更快更好地發展。這學期的青年教師彙報課似乎來的特別早,而語文每次都勇敢地走在整個彙報課的最前端。這次的同課異構我們選擇的是《醜小鴨》這篇課文。

  《醜小鴨》選自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這是一個探究成長足跡的單元。而安徒生的《醜小鴨》正是帶有作者自傳色彩的童話。安徒生出生在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備受旁人的歧視,但最終他卻成長成為了廣受世界人民歡迎的童話大師,實現了由醜小鴨向白天鵝的完美蛻變。那麼如何使學生理解醜小鴨的成長經歷,如何使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成了我教學上的一個困惑。

  最初第一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我首先讓學生尋找醜小鴨經歷了哪幾個地方的流浪生活,然後再讓學生尋找在這幾個地方醜小鴨遭遇到了怎樣的不幸,緊接著很自然地引出當醜小鴨是如何面對這些不幸的,最後歸納出文章的主題,無論你出生在一個怎樣的環境,只要你永不放棄,勇敢地追逐自己的夢想,你終將變成一隻美麗地白天鵝。

  應該說這樣幾個問題的設定在思路上還是比較清晰的,我最初設想整個課堂應該是能夠比較順利完成的。但是在上下來之後,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很“累”。學生在完成第一個問題時,已經顯露出了一種力不從心。在這裡我預設的時間是3分鐘,可實際操作下來卻足足用了6分鐘,這樣一來課堂整個基調就近乎於一種沉悶。當學生開始尋找不幸時,對於這些不幸的具體句子的分析近乎於零,我只是單純地讓學生找到了不幸,而沒有讓學生感受到這些不幸。所以對於第三個醜小鴨如何面對這些不幸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一個逃──走──飛的流浪足跡並沒有在學生心中產生一種心靈上的震撼。也正因為對醜小鴨不幸的理解與感受不足,才導致了後來對醜小鴨為什麼死也要飛向白天鵝這個問題認識得不深入。

  整堂課下來,我對文字的分析似乎是架空的,感覺自己的課堂是一座空中樓閣,沒有一些實質性的內容。師傅告訴我:一堂課可以設計得不那麼精緻,但至少能分析出一兩點的內容,像這樣把文字架空的課堂是沒有任何實效性的。她還給我指出了一個主要的缺點,那就是情節崇拜。師傅認為語文課應該給學生分析一下他們在自己閱讀過程中無法發現的問題,而不是分析一下學生透過自己看書就能找到的問題,這樣不僅無效而且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別的老師也給我指出了我在上課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許上公開課的意義就在於此吧,當我自己上課的時候,有些問題我沒有發覺,但是透過上公開課,透過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或建議,就會發現自己在上課過程中存在的許多不足,可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加以改正。

  在吸取了先前失敗的經驗教訓之後,我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設計,這時我將醜小鴨成長的心路歷程作為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將安徒生相關的經歷作為一條副線,兩線交叉進行,既避免單純分析苦難的單調,又能豐富文章的內容。在這裡我主要設定了一個主問題:醜小鴨經歷了哪些不幸?這次分析時,我緊密結合文字,對不幸展開了比較深入細緻的分析,使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醜小鴨的這些不幸。這時,當我再丟擲“醜小鴨為什麼就算死也要飛向這群高貴的白天鵝時”,學生的回答就比較深入了。

  透過前後兩堂課,我深刻體會到了深入分析文字的重要性。以前在備課的時候,我總是先看一下課文,然後馬上就查詢相關資料,看看別人是怎麼處理,然後覺得和自己的大體想法差不多,就修改一下作為自己的上課材料了。這樣一來我對文字的分析始終處於一個表面、淺層的狀態,如果老師自己對文字都不熟悉,自己理解都不深入,那麼如何把課講生動呢?所以這樣一想內心還是比較慚愧的。在經歷了這次公開課之後,讓我對課文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於該教給學生一些什麼東西有了新的認識,如何把課上得厚實,如何把課上得有效是我在今後教學中所要探尋的。

  《醜小鴨》的個人教學反思 篇7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在課伊始,理解了課題,簡要學習了生字詞後,我便出示課文最後一段,請學生仔細品讀:“‘新來了一隻天鵝,一隻美麗的天鵝!’孩子們在湖邊叫起來。醜小鴨太高興了,他揚起翅膀,伸長脖子,從心底裡發出快樂的呼喊:‘ 我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幸福的一天!’”初讀之後,學生知道這是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興奮、喜悅的心情。但深究下去,卻並不只是這麼簡單。醜小鴨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表現,為什麼會發出快樂的呼喊?他究竟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呢?是什麼讓醜小鴨如此興奮、喜悅呢?這些問題是開啟文章思路的重要環節。於是我引導學生針對這段話提出些什麼問題。學生準確的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於是課堂的教學因疑而起,學生的探究熱情開始激發。

  二、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課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時,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風浪,只要我們不怕困難,勇敢地向問題和困難挑戰,就一定能獲得成功。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有沒有信心? ”這些話既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又暗中滲透了本文的精神——戰勝困難、頑強生活。學生在我的鼓勵下便開始分成學習小組自主學習,讀讀、劃劃、想想、議議,積極從課文中尋出問題的答案,為後一環節的交流作準備。

  三、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學生圍繞“醜小鴨為什麼會發出快樂的呼喊?他懷著怎樣的心情?”兩個問題,自己的發現和理解與同學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將不斷的深入體會醜小鴨所經歷的種種不幸,而教師就在其中起點撥作用,引導學生更深透的領會文章的內涵,進而產生對醜小鴨以前不幸遭遇的同情,在感情上與醜小鴨發生強烈的共鳴,為下一步的昇華感情、明理導行埋下感情的伏筆。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課文學習完了,學生對醜小鴨的境遇已經具有了深深的同情,也為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感到高興。這時,我順勢提問:“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學生就能很自然地說出要像醜小鴨那樣遇到困難不灰心,勇敢面對困難,這樣才有好的結果。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要把課文的精神融進學習領域:“是啊,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難,也應該像醜小鴨一樣樹立信心,戰勝困難,頑強生活。願這種精神能激勵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至此,課文學習與德育滲透已圓滿結束,課雖結,情猶存 ……

  不過,本課的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些許的遺憾,在把握課堂機制上,課堂每一環節再緊湊方面尚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