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三年級英語第四課《it’s warm today1》教學反思

三年級英語第四課《it’s warm today1》教學反思

三年級英語第四課《it’s warm today1》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不必面面俱到)

  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係。

  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不僅要思考其他內容對本節內容學習的幫助,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科體系的建立、其他學科內容學習的幫助;還應該思考透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

  現代語言教學理論認為,充分的以理解內容為目的的語言輸入是形成交際性聽力乃至決定整個語言學習成功的關鍵。由於學生缺乏英語語言環境,在課外很少有聽說的機會,所以在課堂上就有必要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語課堂用語,包括問候、評價、佈置作業。而有些老師認為用英文組織教學學生聽不懂,於是就說一句英文翻譯一遍中文。如老師說完“Sit down ,please.”接著又說:“請坐下。”“Open your books please.請開啟書本。”這樣做會養成學生不良的聽課習慣,有些孩子乾脆依賴母語解釋。教師應該透過創設情景、豐富的表情動作來幫助學生理解,並且也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儘可能說英語。只要做到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多鼓勵少批評,用不了多長時間,學生完全能聽懂指令和要求,甚至還能學會一些用語。

  學情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即從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經過哪幾個環節,最終形成本節課要達到的知識。

  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可能是知識基礎不足、舊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夠、思維方式變化等。

  聽音重述即在教新詞句時讓學生將聽到的語言材料完整地重述出來,以此來訓練學生聽力的精確性和培養孩子正確的語音語調。比如:教PEP六年級下冊的比較級時,新詞句有taller、shorter、older、younger、stronger、thinner。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我透過圖片的情景,讓學生反覆聽幾遍後,再讓學生模仿說出來:Amy is taller than Sarah. Sarah is shorter than Amy. Zhang Peng is 13 years old. John is 12 years old. So Zhang Peng is older than John .…學生透過我的比劃,很直觀地理解這些詞句的意思。學生學得快,興致高。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在一堂課中,我們應該把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三維目標”來表述,即“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通常在一堂英語課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師都會努力去落實,但後兩個目標常常被忽視。在有些英語課上,教師的目光總是停留在某一知識點的教學上,反覆圍著目標知識,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求學生能將知識點爛熟於心。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教學中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