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有關《蝸牛》教學反思

《蝸牛》教學反思

有關《蝸牛》教學反思

  由於自己的水平有限,擔任科學課程教學時間短,在教學設計,對於教材的整體性把握,方法的指導上還須繼續努力,把科學教學的目標落實到實處。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蝸牛》教學反思,歡迎參考!

  《蝸牛》教學反思 篇1

  教學中,我採用了“做中學”的學習方式,旨在引導學生按照科學家發現知識的過程來進行學習,讓學生親自參與對物體和自然現象的發現,讓他們透過觀察與實驗接觸現實,激發想象力,擴充套件思維,改善交往和語言能力。讓學生們親自動手捉蝸牛、畫蝸牛、設計實驗來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給蝸牛設計一個家,使他們透過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對小動物豐富的直接認識。並在活動中改善了交往和語言能力,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個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做到會用文字和圖畫等方式觀察記錄蝸牛的行為特徵,會用簡單表格統計、整理蝸牛的`食性等情況,活動過程中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課後很多學生飼養的蝸牛都產下了卵,孵出了小蝸牛。他們在學習中都體驗到照顧小蝸牛、觀察它的生活和成長是十分有趣的事。

  這樣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學生“學”的行為,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也改變了教師“教”的行為,使教師成為學習的指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

  《蝸牛》教學反思 篇2

  小學生對動物特別喜歡,但限於他們的觀察水平,他們的認識是淺顯的。《蝸牛》一課的教學,我採用了“問題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透過影片,直接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性,他們透過觀察,會有很多提問和設想,然後帶著問題去學習相關科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然後課堂的整個氛圍也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個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時,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的環境思想的教育,讓學生體會到應保護好小動物,體會到小動物的樂趣。

  由於自己的水平有限,擔任科學課程教學時間短,在教學設計,對於教材的整體性把握,方法的指導上還須繼續努力,把科學教學的目標落實到實處。我想到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做到:

  1、 作為科學教師,要想進行好教學活動,必須要親身經歷學生將要參與的每一個學習環節,去發現探究中將要遇到的問題,去體驗探究中的樂趣。科學課的教學過程對於教師自身來說也是一個體驗探究的過程,只有對教學過程有了充分的認識和充足的準備,我們的教學才能有效地進行。

  2、 在教學中,教師要放開自己的思路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並注重教學過程中“生成性問題”的價值,既要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科學學習活動,又要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3、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在本課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直接把蝸牛的有關知識講授給學生,恐怕學生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興趣就無法談起,教師應該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了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制訂研究目標,在活動中利用小組合作,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促進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和方法的體驗。

  4、由於課程安排,有些同學雖然積極舉手但是沒有發言機會,原因就是課程安排完成不了。科學課堂要做到人人參與,還需要老師真正做到課堂的完全開放性。

  總之,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不是一兩節課鑄就,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希望在以後的打磨課中學習更多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