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反思的範文

課堂教學反思的

課堂教學反思的範文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強調打破課堂教學中按部就班的教學常規,突出課堂中問題生成的教學。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課堂教學反思的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課堂教學反思的範文1

  現在回顧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確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反思如下: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

  鑑於此,我也試著在課堂中“放”。殊不知,這一“放”便“放”出了問題,效果也不理想。整堂課看似設定了許多問題,一環緊扣一環,但不管什麼問題,難易程度如何,總是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課堂形成一種新的定式:提問—— 討論 —— 回答,反反覆覆,一堂課下來要討論十多次,每次的時間都不長,簡單的問題不必討論學生已經知道,可複雜的問題學生根本就沒弄明白,這樣的課看起來熱熱鬧鬧,可學生根本沒有體驗。佈置了探究任務之後,教師袖手旁觀,任憑學生去交流,只等到規定的時間到了,叫幾個同學說一說,然後教師進行總結,把答案統一一下,或對學生鼓勵一番。我認為這些做法是不妥當的,是有違於新課程理念的。由

  此我不斷的反思,原來敢“放”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二、以人為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著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程序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絡,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透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課堂教學反思的範文2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強調打破課堂教學中按部就班的教學常規,突出課堂中問題生成的教學。以往教學中也注意並常用,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節課這樣突出,本節課的課題是“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課標要求是“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在匯入新課後,我要求學生閱讀教材,思考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容等問題,並提出自己的疑問,一般情況下,學生會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而提出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的疑問,然後,教師按背景、內容、影響等順序進行授課。但這節課,有個女同學卻突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她說“老師,據我所知,魯迅與他的元培夫人結婚了,但始終沒有同房,那你說,魯迅是不是不道德?

  他的人品是不是有問題?”當她說完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問題能否和對新文化運動影響的認識這一問題聯絡起來,第二反應是可行,因為,新文化運動的侷限就是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概否定。而學生所提的這一問題恰好能從傳統道德入手引出對傳統文化的揚棄問題。想到這,我有求學生把這一問題延伸到對新文化運動影響的認識上進行思考,並發表看法,同時延長几分鐘的讀書時間。此後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結果雖沒有對魯迅的評價達成一致,但卻在學生運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容來進行辯論的時候,實際上已經達到了課標的要求。

  下課了,我有一種從來沒有的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的那種輕鬆和成就感。

  敘述是否得當,還忘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