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師發言稿> 一年級家長會語文教師發言稿

一年級家長會語文教師發言稿

一年級家長會語文教師發言稿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發言稿,發言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那麼你有了解過發言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家長會語文教師發言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家長會語文教師發言稿 篇1

各位家長: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一年級的班主任也是本班的語文老師。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學校,感謝大家放棄休息來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活動。下面我先介紹下我們班的基本情況。我班總共有37名學生。其中26位男生,11位是女生。對各位家長來說,從孩子進入了小學至今,也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許多變化。在這裡我感謝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引領和關愛。以及對我們教師工作的理解、支援與配合。

  從開學之初到現在,我們的學生確實越來越“有模有樣”了。記得,他們剛進校的時候,還有個孩子去領書的時候哭著鼻子迷路了。看看如今的他們,儼然是另外一副模樣。每天早晨,同學們都能自個兒進校門,找到班級,並且有序的進行早讀活動。不僅如此,有些早來的同學,還能獨立去辦公室拿鑰匙,自己開啟教室門,然後先進行早讀。早讀時間,最初是由我來領讀,後來我請了幾位課堂表現比較出色的孩子來做領讀員,他們的穩定表現也讓我越來越放心。

  每次我遇到家長,他們總會問我:“我孩子的學習怎樣?”這也是許多家長普遍關注的話題。

  一年級的學生,其實從智力方面來說,都是差不多,當然聰明的孩子也有,但是少數的。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更多取決於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態度。畢竟一年級階段,孩子學習的內容還是相對比較容易,內容也比較少。因此,學習習慣和態度的養成,是我們低年級學生的一個教育重點。習慣的養成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這需要的訓練和積累。這就需要家長的協助。學校裡,我們會對孩子進行指導和訓練。但是,到了家裡這種培養也要需要延續。不要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好習慣是學校裡的一樣任務來完成,而要孩子意識到好的習慣將要伴隨他一生。這就需要家長加強教育與引導,特別是良好習慣的訓練。比如:最近班級裡,我每天會發現很多的鉛筆。早晨,問學生是誰丟的啊?沒有人回答。還有校徽、紅領巾之類的,經常有學生找不到或者丟失。這反映出了孩子不會管理自己的文具用品。有些孩子認為:“反正爸媽會給我買的。”這種想法會讓孩子不愛惜自己的東西。其實,也是給家長帶來了很多的麻煩。要改變這種狀況,家長可以多多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愛惜自己的物品,教育自己的孩子別人得東西再好也是別人的,不要隨便去拿。這些教育會對我們的孩子受益終身。

  對孩子來說,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然而學習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學習,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學習許多做人、做事的知識與道理。養成許多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家長們都知道“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這必須要家長的協同,雙管齊下,才能真正讓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

  然後,我想來說說,我們的課後情況。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但無剋制地奔跑、打鬧,不僅存在安全隱患,而且會影響上課情緒。為此,一年級的教育管理,必須要十萬分的耐心和不嫌棄煩的重複。剛入校門,學生對於新環境有著好奇心也有著冒險的衝動,我們儘量減少孩子單獨活動的機會,一方面保證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孩子管理的需要。隨著對於周圍環境的熟悉,有些孩子已經學會了怎樣進行安全有序的課外活動,但有些孩子依然會追逐打鬧。這就需要我們在座各位家長的引導,告訴我們的孩子才是安全的活動,怎樣去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學會保護他人。孩子在家的時候,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的自由活動時間,可以安排孩子做些更有意義的活動,比如:多讀一些課外圖書,畫畫,練習一門藝術活動等。不僅讓鍛鍊了孩子的定力,更讓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受益匪淺。

  孩子的教育不單單只是靠一次家長會就能解讀,家長平時還要多關注我們的孩子。我發現,往往那些家長更關注的學生進步更快、信心也更強。我會竭盡所能來幫助每一個孩子,使他們能更好的發展。在提高他們學習的同時也培養他們不同的個性。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學習與成長。

  一年級家長會語文教師發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早上好!

  我是一(6)班的班主任也是本班的語文老師。很高興因為孩子,我們走到了一起。今天我們家長會的主題是真誠溝通。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學校,感謝大家來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活動。轉眼兩個多月過去了,孩子從幼兒園進入了小學至今,各位家長應該明顯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許多變化。從開學之初到現在,我們的孩子確實越來越有模有樣了。

  記得他們剛踏入教室的時候,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護送。看看如今的他們,每天早晨一身校服穿戴整齊,自個兒進校門,進班級,準備學習用具。在這裡我也要感謝大家對我們教師工作的理解、支援與配合。

  一、關於一年級應該達到的水平,結合課標介紹。

  二、習慣的養成。

  我個人覺得學生的主要任務首先是長身體,其次是學做人,最後是學知識。我們老師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在生活上讓孩子有幸福感,在學習上讓孩子有成功感。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特別重要。

  三、語文作業方面的一些要求及做法。

  以各項作業作業為例,同時展示一些優秀作業進行系統的介紹。

  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感,很多家長只是看到自己孩子的書寫在一天天的變化,還是很滿足的,可是作為老師我天天批改42本作業難免會被書寫工整,字型規範的作業所吸引,這就有了同樣年齡的孩子寫出來的字怎麼差距這麼大的困惑。其實關鍵的問題是態度:有的孩子覺得差不多就行了,有的家長覺得差不多就行了,可就是這點點滴滴的差不多,造成將來孩子之間差得太多,所以無論什麼作業,只要努力只要用心就能做到自己的最好。

  1、學校評價類作業:

  生字本(現階段的書寫屬於雞蛋裡挑骨頭的階段,漢字的每一個筆畫如何佔格只差用尺子衡量了,所以一定要嚴格要求,寫字關鍵:執筆姿勢,學會看田字格,擺好漢字的間架結構。邊寫邊讀出筆畫可以讓孩子進行字帖描紅)、練字本、寫話本、小貼畫、語文最佳化設計,經典誦讀。

  2、家庭類作業:

  生字本、連線本、考詞本、(預習、讀書,口頭作業最難落實最能體現完成效果差距的作業,家長務必監督簽字)、學完一課將課後的生字高質量的練寫完成。將課文流利、有感情的讀下來,要求背誦的必須準確的背誦。

  四、活動介紹

  1、兩次重大的升旗儀式:別緻的開學典禮、激動的入隊儀式。

  2、教師節賀卡製作、歌曲故事獻心意。

  3、閱讀課上講故事展風采。

  4、秋季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第二的好成績。

  4、班會課上室外遊戲心理健康輔導。

  五、常規要求

  1、不得帶零食和零錢到校(一元、五元、週二的兩元事件也體現了孩子不能勇於承認錯誤)。

  2、家長在校門口50意外接送孩子,車輛務必停到遠處。

  3、週一升旗必須佩戴紅領巾。

  六、開學以來的收費情況。

  七、幾點建議:

  1、老師留的任何作業都要重視。

  2、不要強求孩子考滿分,但更不能放任自流,不聞不問。

  3、請您一定重視孩子的點滴成功。

  4、對待孩子一定要耐心,允許孩子犯錯,但必須正視錯誤加以改正。

  最後結合我十來年的教育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薄的感受:教師對於每一個孩子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只是孩子天生的差異、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差異讓孩子們的差異產生了更大的距離。

  先天資質是註定的但是後天的努力卻不盡相同,如果有了家長的細心呵護、積極引導,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會向著健康美好的方向發展,孩子的書寫能力、識字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將在不知不覺中靜靜地發展提高,一旦到了需要交流需要寫作時孩子的能力就會凸顯出來。

  所以不同的家庭教育力量是無法估量的。如果家長重視孩子習慣的'養成,老師的要求會更加細緻;家長如果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老師將更加用心。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了孩子的一切,希望我們為了孩子經常進行真誠的溝通,形成方向一致的家校合力,讓孩子的成長道路多一些快樂,多一些美好的回憶!

  謝謝大家!

  一年級家長會語文教師發言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

  大家好!

  我是一年級(1)班的語文兼班主任教師,我姓劉。首先感謝在座的各位家長朋友能來參加這次家長會,我也衷心的希望今後的每次家長會都能得到您的支援。不知各位家長是否還記得孩子們剛剛入學的那天,炎炎烈日下,我們的孩子第一次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出教室,走進你們身邊,而今天他們已經是實驗小學大家庭裡的一名光榮小學生了。靜下心來,讓我們一同回顧孩子這一路走來的變化、進步,我深知:每一個孩子都經歷了不會—-會、不懂—-懂、不聽—-聽、不規範—--規範、不大方—---大方、不禮貌———禮貌、不自立—---自理等等這一過程。這些進步、成長與家長的大力支援、認真配合密不可分。在這裡我代表所有老師向在座所有家長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由於時間關係,成功的經驗我們就不總結了,為讓我們的孩子更好更快地進步,我結合近一個多月的觀察和體會,把自己的的一點想法和建議跟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交流。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家長批評指正。

  (一)關於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師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深刻的影響,只有將家庭,學校,社會溶為一體,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全面發展,成為有用之才。但家庭教育也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產生一些誤區。

  家庭教育的誤區與建議

  記得有一句廣告詞是這樣說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常常想:對於剛剛入學才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是什麼決定了他們起跑的速度呢?---經驗告訴我是習慣的養成。而好習慣養成的前提是:家庭、社會、學校三種環境的教育影響,對於和社會接觸較少的孩子來說,好習慣養成的前提就是家校共育,因為家長的配合、重視程度決定了孩子習慣養成的速度與質量。所以我們一直在強調入學的這半年每一個家長都要和老師一樣,我們要形成合力共同扶著孩子邁好人生中這關鍵的一步。透過近二個月的接觸,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家長都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老師,但還是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中存在著一些誤區,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低年級家長的一些典型教育誤區和我個人給出的一些指導性建議:

  1、聰明的孩子都成才。

  聰明的孩子不一定都成才,真正的聰明是不張揚。聰明不是制勝法寶,有時候他是打敗仗的根源

  2、總是寄希望於“等孩子開了竅”

  孩子的言行、思維等都可以透過引導進行訓練。家長不不可寄希望於“等孩子開了竅”,因為孩子的成長經歷不可能重來,我們要從低年級抓起、從開始抓起。

  3、總強調 :“我真的盡力了,實在是沒辦法……”(寫字母) “人家孩子多……”“為什麼別的孩子都……”

  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十個指頭不一樣長。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進步自然不一樣,我們要看孩子是否真的努力了。如:一歲多的孩子會說話,那是因為它365天每天都在吸收語言資訊,放到野外三歲也說不成;有的孩子二歲多才開口說話,但並沒有因為說的晚而影響他的語言表達,反而是說得更清楚。所以說,不能因為孩子現在不會,而不教給他,甚至是打罵、放棄。寄希望於種下種子就發芽、長葉、開花只能是欲速而不達。

  4、週末了讓孩子放鬆放鬆

  放鬆不等於生活沒秩序。家長們要為孩子合理安排生活作息,選擇科學、合理的放鬆方法。

  5、上學決不是幼兒園的重複。

  內容一樣但要求不一樣,不能用幼兒園的標準要求孩子,家長要儘快進入狀態。因為和幼兒園相比一年級有作業、要考核。知識內容的面廣了、難度深了,我們既要讓孩子們知其然更要深挖知識然孩子知其所以然。

  6、孩子大,讓他自己多磨練。

  6、7歲的孩子,不具備很完全的自我約束與檢查能力,需

  要家長從旁輔助引導,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不足與知識遺漏點。及時的幫助能拉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更能使孩子系統科學的理清學習的思路與方法。

  給家長的建議:

  1、不要過分的保護孩子。

  今天的保護,就等於讓他將來受更大的傷。遲到了站一會兒、作業不認真重新寫、要把任務完成好在離開、違反紀律扣分等等,這些都是讓孩子形成習慣、正確的是非觀、明白努力有所獲、違反要懲罰的處事道理。老師面對的是全體,公正、公平是樹立形象的前提,試想、遲到的也能安安穩穩的走進教室,其他孩子看在眼裡會怎樣想,第二天又會怎樣做?

  2、有事要及時的和老師溝通、要多理解他人。

  (1)孩子的話要分析的接受,有些時候孩子對老師話的並不理解。

  (2)不要藉口“我們孩子絕不會動手”“孩子從不說謊”。心理學教授調出顯示,孩子特定時期的撒謊、是對自己的保護,是一種成長的表現。在醫學上稱之為“撒謊期”,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不可因為自己的疏忽或過度的信任導致孩子養成撒謊的習慣。

  (3)請家長換位思考:咋家中您面對的是你對一個孩子,而在學校老師面對的是70多個孩子,工作中難免會有失誤。家長有任何問題都要第一時間與老師取得聯絡,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夠理解並支援老師的工作,如果孩子沒

  有固定接送的家長,彼此之間要做好交接工作,以免因為傳達不及時造成老師工作中的不便。

  3、讓孩子做一個跳起來夠桃子的人。

  (1)難度不大(2)但必須得努力才能達到(3)在努力的過程在能體驗出成功的喜悅

  4、對孩子的希望比天高,對孩子的溺愛比海深。

  表現在:說得多,做的少;要求的多,真正檢查的少。看別人進步的多,分析自己不進步原因的少。

  說得多+要求的多+看別人多(只找榜樣)≠孩子會進步

  做得多+督查的多+分析原因(找出努力方向)=孩子一定會進步

  5、做智慧家長

  《石頭的故事》

  一般孩子摔到N次一般家長 給孩子搬走石頭 聰明孩子繞開石頭 聰明家長 石頭上標記(請繞行) 智慧孩子踢走石頭 智慧家長 教給踢石頭的方法

  路都是一樣的路,有的孩子有人拔荊棘,最後喪失拔的能力。(開頭輕鬆 最後無路可走);有的孩子在家長幫助下學會了不斷的剷平荊棘。(走一路幹一路,一直不輕鬆);有的孩子和家長分析長出荊棘的原因,破快它的生長的。(開頭辛苦 最後是陽光大道)。

  (二)家長如何在家輔導孩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