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通用12篇)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中秋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中秋月圓象徵著家人的團聚,吃月餅賞月也成為節日的一種習俗。而我們園的孩子由於生活經驗缺乏對中秋節的來歷及相關風俗瞭解不是很多,只知道中秋節要吃美味的月餅,因此,趁此機會我們開展中秋節主題活動,透過多種形式讓幼兒體驗中秋節傳統節日帶來的魅力。提高了幼兒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瞭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的習俗,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透過觀察月亮、動手操作、觀看PPT等活動,體驗中秋節美滿團圓和喜慶豐收的快樂氣氛,加深對父母和親人的感情。

  活動重點:

  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的習俗。

  活動難點:

  透過觀察月亮、動手操作、觀看PPT等活動,體驗中秋節美滿團圓和喜慶豐收的快樂氣氛,加深對父母和親人的感情。

  活動準備:

  圖片、PPT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張圖片(月亮),想不想看一看呢?

  師:看見圖片你想到了什麼?(幼兒自由討論)

  師:看到“月亮”你會想到什麼節日呢?引出主題。

  二、基本部分

  1、中秋節是哪一天?

  師: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人們在這一天都會居家團聚在一起。

  師:關於中秋節你都知道什麼?

  幼:嫦娥、月餅。

  2、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

  師: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因處在秋季之中和八月之間,故此叫做中秋節。關於中秋節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人們為了紀念嫦娥,透過觀賞祭拜,寄託情懷,形成了一個傳統的活動。在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團圓節。

  3、中秋節幹什麼?

  師:中秋節應該做什麼呢?(幼兒討論交流)

  師:祖國各地是怎樣歡慶中秋節的?(幼兒討論交流)

  4、觀看PPT、影片,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和了解。

  三、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學習了中秋節這個傳統節日,對中秋節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知道在這一天要賞月、吃月餅、聽美麗的故事,和家人團聚在一起體驗節日的快樂。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們,我們趕緊將中秋節這個美麗的傳統節日故事講給小班的小朋友聽吧!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中秋節做月餅的快樂情感。

  2、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3、嘗試用團、壓、切等技能,在泥團上用模具印花的方法表現月餅的花紋、圖案。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超輕黏土、每人自帶一個月餅、泥工工具、蛋糕盤。

  2、月餅課件。

  具體活動方案及流程

  1、你知道中國特有的節日嗎?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和有關傳說和習俗“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吃月餅、賞月: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小結:在中秋的時候吃月餅是我們中國的習俗,但是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很少吃。

  2、播放孩子們收集的月餅圖片,讓幼兒看一看月餅都有什麼樣的花紋?什麼形狀?然後總結在黑板上面,讓幼兒再想一想月餅還有什麼樣的花紋?

  小結:月餅的形狀圓形的偏多,也有一些心形和方形的形狀,花紋有很多很多,有直線的、斜線的、波浪線的等等。

  3、今天我們也一起來製作一個圓形的月餅,怎麼做呢?

  教師演示:先搓圓再模具中壓扁,再用工具刀刻畫紋。

  4、小組討論:我們可以用工具刀在上面刻花紋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制作花紋?鼓勵幼兒說出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方法。(大膽用團,壓,搓的方法想象製作出各種圖案在月餅上面)

  5、幼兒利用各種道具創造性地製作月餅,教師巡迴指導,對於做的好的幼兒要及時給予表揚,並隨時給其餘幼兒展示,讓其他幼兒學習。

  6、將幼兒做好的`月餅放到蛋糕盤裡面,放到前面的展示桌上,進行“月餅展示會”活動,並讓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月餅?為什麼?

  7、給幼兒播放展示各種不一樣的月餅圖片,比如:小魚的、憤怒的小鳥的、多啦A夢的。

  教師小結:月餅的圖案還有很多很多,回家的時候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還可以做出什麼不一樣的月餅?做出來,帶到幼兒園我們一起來欣賞。

  8、分享品嚐:月餅圓又甜。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3

  活動內容:

  認識中秋節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瞭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活動重、難點:

  知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活動準備:

  1、月餅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月餅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透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瞭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 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4、觀察月餅,透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見到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嫦娥奔月》。

  三、結束部分

  品嚐月餅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4

  一、活動背景: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瞭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由此,我開展了此主題。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透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夥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並學會分享;

  4、透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

  2、家長幫助孩子蒐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併為孩子準備一塊月餅;

  3、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四、活動過程:

  (1)匯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透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透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蒐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嚐月餅,透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後環節:聽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為了使孩子們感受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活動前讓孩子們自己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月餅到幼兒園,並請家長們配合晚上和幼兒在家一起觀賞美麗的月光。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祥和的歡樂。

  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1、環境創設。和幼兒一起佈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嚐。

  4、請幼兒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象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遊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兒自願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其餘幼兒當觀眾。互相輪換。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並展開想象,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藍色背景圖(長卷)、大蘿蔔切片做印章、黃色圓盤(後面貼兩翅膀)。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電腦。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麼的?”(賞月,吃月餅)

  二、展示背景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圓盤,“月亮在這裡呢!月亮你快飛到天上去吧!”

  開啟圓盤後面的翅膀,演示飛到背景圖上。“中秋節月亮寶寶一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裡?你們知道月餅在哪裡嗎?”

  三、教師示範用蘿蔔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裡”(用蘿蔔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裡?月餅月餅在這裡。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裡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為我打月餅》

  五、想象添畫

  1、師:“這麼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麼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六、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佈置在主題牆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亮寶寶好開心啊,她給小朋友們送來了月餅感謝。”

  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瞭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4、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麼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範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匯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到每個月的農曆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瞭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親子游戲——談話品嚐

  活動內容:

  一、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農曆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親子游戲

  遊戲一:手指遊戲:《變變變》

  玩法:用小手指做遊戲。

  遊戲二:韻律遊戲《拍手點頭》

  玩法:根據音樂的節奏與歌詞來進行拍手和點頭動作。

  遊戲三:粘泡泡糖

  玩法:家長和幼兒一起問教師:“泡泡糖,泡泡糖,粘什麼?”教師回答:“兩個兩個粘”後面的主持人可隨機說。

  遊戲四:擊鼓傳花

  玩法:一人在敲鼓,一人用傳花的方式進行,當音樂停止時,物品在誰的手上,就由誰來進行表演。

  四、談話品嚐: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共同品嚐自帶的月餅和水果,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嘗試後能發現中秋節節慶食品的食用方式

  2、體驗活動的快樂,進一步感知中秋節熱鬧的氣氛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實物或圖片:紅菱、藕、毛豆、芋艿

  活動過程:

  1、認識提供的實物

  回憶在中秋節中食用過,還食用過哪些東西

  2、討論講述:

  (1)這些食品是怎麼吃的?

  (2)還有哪些食用這些食品的方式?

  3、嘗試食用

  幼兒用各種方式吃這些食品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XX博餅的由來,萌發熱愛XX本土文化的情感。

  2.大膽與同伴交流博餅規則和感受。

  3.積極參與博餅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博餅的活動錄音、骰子六副、中秋餅六副、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知識經驗準備:瞭解博餅的規則。

  活動指導:

  一、激趣引入:

  1.組織幼兒聽錄音並說說"錄音中的人們在進行什麼活動?"

  2.引發幼兒思考:其他地方有博餅活動嗎?你知道博餅活動是怎麼來的嗎?

  二、瞭解由來。

  1.利用圖片講述中秋節博餅的由來,使幼兒瞭解博餅文化,萌。熱愛XX本土文化的情感。

  2.提問:博餅活動是怎麼來的嗎?博餅是誰發明的?他為什麼要發明博餅呢?

  三、交流規則。

  1.認識會餅。

  說說中秋會餅裡都有什麼?(幼兒說出後,教師教全班幼兒用閩南語說出各種餅的名稱。)數一數每種餅裡都有幾個。

  2.瞭解規則。

  教師利用課件擲出骰子,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重點了解四進和狀元的規則。

  四、博餅活動。

  1.將幼兒分成六組進行博餅活動,體驗博餅的樂趣。

  2.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收穫。

  你跟你的好朋友說說你快樂嗎?你都博到了什麼?

  教學反思:

  每年中秋前後,XX的大街小巷就響起了清脆的擲骰子的聲音和歡樂的笑聲,無論男女老少都參與其中,甚至很多外鄉人來XX,都會被這種帶有濃厚節日色彩的風俗所打動,這就是博餅。博餅是XX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XX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我們原本就生活在濃郁的本土文化氛圍之中,但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程序,傳統的本土文化往往容易被漠視和忽略,而民族文化的不斷喪失,必將導致社會主流文化價值體系的崩潰和傳統生活方式的解體。所以傳承閩南文化從小做起。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透過閱讀圖書和童話劇表演,理解故事的內容。

  2、根據教師所給的閱讀線索,仔細進行閱讀並講述。

  3、感受好朋友之間誠摯而深厚的情意。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字寶寶樂園"教學掛圖(字詞:月亮)。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感受小田鼠毛毛的情緒變化。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一幅圖片):這是一隻小田鼠,它的名字叫毛毛,你們看毛毛的心情怎麼樣?它為什麼不開心呢?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二幅圖片):毛毛看到了誰?(介紹小灰鼠託託。)這時候他的心情怎樣?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第三幅圖片):毛毛和託託在做什麼?看了這幅圖,你覺得毛毛這時候的心情怎麼樣?

  4、教師:到底發生裡什麼事情,讓毛毛會有這些不同的心情呢?我們來看看,在書中找一找答案。

  二、根據閱讀線索進行閱讀,理解故事內容。

  1、幼兒自主進行閱讀。

  2、集體討論選擇性閱讀。

  3、教師:為什麼一開始小田鼠毛毛會不開心?站在門外的小灰鼠託託是什麼樣子的?毛毛看到託託做了什麼?託託是怎麼做的?

  4、幼兒再次閱讀,邊看邊聽教師講述故事或傾聽教學CD。(教師講述時,注意在語氣上表現毛毛的不同情緒。)5、圍繞話題進行講述。

  三、瞭解故事所表達的感情。

  1、教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2、講述自己與朋友之間令人感動的事情。

  3、教師:你和好朋友之間有沒有過讓自己很感動的事情,說給大家聽一聽。

  4、鼓勵幼兒兩兩結伴,模仿股市的內容進行簡單的表演,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的內容,感受故事表達的感情。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班會詳細的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嘗試在麵糰上用模具印花的方法表達月餅的花紋、圖案。

  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麵粉、月餅模具、帽子,桌布 口罩 音樂

  活動過程:

  一、中秋到,道中秋

  你知道中國特有的節日嗎?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敬老節、中秋節的由來和有關傳說和習俗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吃月餅、賞月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看月餅,說月餅

  說說月餅的不同 形狀不同-- 一般多見是圓形,還有方形,心形等等 花紋不同-- 月餅上都有花紋,有的是圖案,有的還有文字 餡兒不同-- 豆沙、玫瑰、鮮肉,製作方法不同(製作材料不同)-- 冰激凌、冰皮、廣式、蘇式?

  三、做月餅

  討論: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制作月餅

  老師示範:先取適量的麵糰,在手中搓圓。用模具輕輕一壓,保持月餅表面光滑。取出塑膠小刀,在月餅上刻上花紋。

  四、自由結伴選擇材料製作

  觀察幼兒製作情況,適時、適宜給予提示、示範等幫助。(播放音樂)

  五、介紹、展示自制的月餅。

  六、活動延伸:

  把做好的月餅拿到食堂蒸熟,讓孩子們品嚐自己親手製作的月餅。

  教學反思:

  參與是一種快樂,創造是一種享受,合作是一種幸福。透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動腦、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創造力,同時也進一步增進孩子與家長的親子感情,有效促進了家園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