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中秋節的來歷班會教案(精選6篇)

中秋節的來歷班會教案

中秋節的來歷班會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來歷班會教案(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的來歷班會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願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1、中秋夜圓月圖片

  2、《嫦娥奔月》故事與影片

  3、各地過中秋節相關習俗的圖片

  4、準備幾塊月餅

  活動過程:

  1、看圖引入出示中秋節夜景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中秋節的夜景,鼓勵幼兒想象月亮上有什麼?

  2、介紹《嫦娥奔月》的傳說,引導幼兒說說他們知道的中秋節習俗。

  ①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影片,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

  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故事的內容,並與幼兒討論故事內容: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後,西王母送給后羿什麼東西作為獎勵?

  嫦娥吃下仙丹後,飛到了什麼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誰呀?

  ②瞭解各地過中秋節的習俗。

  引導幼兒講述中秋節的習俗;教師出示各地過中秋節的照片。

  賞月:

  吃月餅:

  北京-玩兔兒爺:

  3、吃月餅,感受中秋節的快樂教師把準備好的月餅切塊,大家一起分享品嚐月餅。

  延伸活動區角活動:在閱讀區,投放中秋節相關的繪本,幼兒可以自行閱讀,並與夥伴討論故事內容。

  家園共育:爸爸媽媽和幼兒一起討論當地的中秋節習俗。如,浙江觀潮活動資料嫦娥奔月(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天氣變得很熱很熱,太陽曬乾了河流,小花小草也都枯死了。

  有一個叫后羿的人,為了受苦的人們,勇敢的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西王母十分欣賞后羿的勇氣,送了后羿一顆仙丹作為獎勵。后羿只要吃了這個仙丹,就可以飛到天上住。可是,后羿捨不得離開嫦娥,就讓嫦娥把仙丹收了起來。有一個壞人知道了這件事,想搶奪仙丹。他趁后羿不在家,衝進了后羿家裡。為了不讓壞人得到仙丹,嫦娥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吃下了仙丹。吃下仙丹後,嫦娥發現自己飄了起來,還越飄越高,向天上飛去。嫦娥捨不得后羿,於是飛到了離地面最近的月亮上住下。月亮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一隻不知道哪裡來的小兔子陪著嫦娥。從此以後,后羿都只能在夜裡,望著月亮思念嫦娥。

  人們聽說了這件事,都在自家的院子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喜歡吃的食物,在月亮下祭拜嫦娥,祈求后羿與嫦娥可以早日團圓。也祈求自己的家人平安喜樂。從此以後,中秋節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也慢慢流傳了下來。

  兔兒爺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

  兔兒爺是北京的吉祥物,平安的守護神,深得北京人的喜歡與尊敬。

  關於兔兒爺的來歷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故事:

  古時候,老北京城裡發生了一場奇怪的瘟疫,幾乎家家都有人染上了重病,一旦病了就無藥可醫,郎中們一個個束手無策。一時間京城的老百姓死難無數,到處是一片悽慘的景象。

  嫦娥在月宮裡看到此情景,心裡十分難過,就派月宮中搗藥的玉兔下界去為百姓們治病。得了嫦娥的令旗,玉兔變成了一個白衣郎中懷抱著玉杵和藥臼來到了民間。

  老百姓不知道玉兔的來歷,都忌諱玉兔的一身白衣,不願意給他開門。機靈的玉兔就來到廟裡借了神像的一身盔甲衣裝穿上,這下老百姓感覺玉兔像下凡的神仙,紛紛開啟家門迎接他。

  玉兔挨家挨戶地走,很快治好了很多人。

  為了儘早結束老百姓的苦難,地上的老虎、大象、梅花鹿、天上的麒麟等各種動物們都來幫助玉兔,日夜載著玉兔東奔西走,玉兔在大夥的齊心幫助下很快消除了京城內外的瘟疫,回月宮去了。

  北京城的老百姓感激玉兔的恩德,就請能工巧匠用泥塑彩繪做成玉兔的樣子供奉在堂前,尊稱為:"兔兒爺",逢年過節或有喜事的日子會擺上新鮮的果蔬五穀供奉祭拜,在老百姓心裡兔兒爺會保佑全家平安吉祥,是幸福平安的守護之神。

  教學反思:

  最後,在時間的緊迫下我結束了這節課,總體來說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瞭解,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瞭解。

  中秋節的來歷班會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願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中秋夜圓月圖片、《中秋節的來歷》動畫影片、中秋節相關習俗的'圖片

  材料準備:月餅

  活動過程:

  出示中秋節夜景的圖片,引導幼兒發揮想象。

  ——你們猜猜,月亮上都有什麼呢?

  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影片,讓幼兒瞭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後,西王母送給后羿什麼東西作為獎勵?

  ——嫦娥吃下仙丹後,飛到了什麼地方?

  ——月亮上除了嫦娥,還有誰呀?

  出示各過中秋節習俗的照片,引導幼兒瞭解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人們一般會幹什麼呀?

  ——除了吃月餅、賞月,你還知道什麼中秋節的習俗嗎?

  教師請幼兒吃月餅,感受中秋節的快樂

  ——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月餅,我們一起來分享品嚐吧。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閱讀區,投放中秋節相關的繪本,幼兒可以自行閱讀,並與夥伴討論故事內容。

  中秋節的來歷班會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的習俗及來歷。

  2、透過故事和圖片欣賞等途徑,知道3個種族的節日風俗。

  3、學習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5、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重難點:

  瞭解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的習俗及來歷。透過故事和圖片欣賞等途徑,知道3個種族的節日風俗。

  活動準備:

  《爺爺為我打月餅》兒歌PPT課件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活動過程:

  一、音樂欣賞:《爺爺為我打月餅》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們你們聽這首歌好聽嗎?那你知道歌曲裡都提到什麼了?(引導幼兒回答:歌曲裡有提到八月十五、月餅等)引出課題二、瞭解八月十五的來歷。

  1、提問: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到歌曲裡提到月餅,那你們知道月餅在那天吃嗎?(八月十五)為什麼呢?(因為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那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引導幼兒大膽回答)師小結: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所以,每當此時,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2、你知道中秋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嗎?(引導幼兒回答:中秋節是親人相聚、團圓的日子)

  3、那我們小朋友中秋節是怎麼過的呢?(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教師出示過節圖片,讓幼兒瞭解師小結:我們全家團圓,吃月餅,並且還會在吃完飯後去五四廣場放孔明燈。

  4、瞭解3個不中種族的中秋習俗中秋節在中國是全民性的重大節日,不但我們漢族過中秋,侗族、壯族、朝鮮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過中秋節,但風俗各異。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他少數民族過中秋是什麼樣子的?(激起幼兒興趣)壯族:習慣於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並演唱優美的《請月姑》民歌。就會找到自己的心上人。

  侗族:則在這時讓青年人郊遊、歡會,稱為"趕坪節"。第一天是蘆笙會,第二天對歌。小夥子都要化妝,向心上人表達情意。

  朝鮮族:其實朝鮮族和我們漢族差不多,但朝鮮族喜歡群慶,他們全家老小,或親朋好友,結群成隊地帶上美食、飲料、酒水、鼓樂器,到戶外去活動。所以每到節假日,你在廣場、公園、郊外等任何一個場所,都會看到身穿鮮豔民族服裝的人群圍成圈兒,載歌載舞,野餐聚會。一起合跳〈農家樂舞〉三、學習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八月十五月正高,月亮婆婆過生日。

  甜月餅、紅柿子、蘋果香蕉紫葡萄。

  送給婆婆過生日,婆婆對著我們笑。

  活動延伸:讓幼兒將詩歌回家說給家人聽,並和家人一起觀察月亮的變化

  教學反思:

  在上課時我藉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幫助幼兒瞭解故事內容,其實對於中班小朋友的知識面來說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很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

  中秋節的來歷班會教案4

  設計意圖:

  中秋節對中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本次活動設計主要是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淵源的喜愛與認識。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所以本次活動透過聽故事,吃月餅和欣賞音樂,使孩子對中秋節有一些認識。

  活動目標:

  1. 初步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活動產生興趣。

  2. 願意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 掛圖15號;

  2. 活動前幼兒向家長了解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和習俗。

  活動過程:

  1. 關於中秋傳說的交流與分享。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

  引導幼兒講述、分享。

  2. 教師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嫦娥奔月》。

  提問:

  嫦娥怎麼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后羿聽到這個訊息後,做了什麼?

  從這以後,后羿是怎麼寄託對嫦娥的思念的?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3. 閱讀《小朋友的書 我的家》第17~22頁“嫦娥奔月”。

  4. 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閱讀故事。

  5. 關於中秋習俗的交流與分享。

  活動結束:

  說一說人們為什麼要過中秋節,人們一般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活動反思:

  《中秋節的來歷》是一個語言和社會領域的的故事活動。在課後我覺得我們學到的知識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內容比較多,整體感覺幼兒對故事的內容並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算接近目標了吧。

  在上課時我藉助了多媒體以及掛圖等教具來幫助幼兒瞭解故事內容,其實對於中班小朋友的知識面來說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的時期是八月十五,經過這次的學習,很多小朋友都認知了這一知識點,中秋節要吃月餅等。但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幼兒卻還是沒怎麼搞懂,我先請小朋友們欣賞一遍,來聽出裡面的人物,接著我指著掛圖講了第二遍故事。最後,我又講了第三遍故事。

  最後,在時間的緊迫下我結束了這節課,總體來說幼兒對中秋節還是有點了解的但幼兒對這個故事的內容還不是很瞭解,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多講兩遍這個故事來提問幼兒使幼兒加深對這個故事的瞭解。

  中秋節的來歷班會教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月餅是中秋節最主要的食品,知道月餅的特徵

  2、會對月餅進行分類數數,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月餅實物、圖片

  【活動過程】

  1、看月餅

  請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我拿來的月餅是怎麼樣的,要求幼兒能依照形狀、大小和裡面包的餡來說。

  2、數月餅

  分組看一看、數一數大的月餅有幾個?小的有幾個?分形狀的有幾個?不同型別的各有幾個?

  3、放月餅

  (1)分組放月餅,我是按什麼規律來放月餅的?

  (2)我可以和哪個組一起放月餅,是怎麼放的?

  (3)自由組合放月餅。

  中秋節的來歷班會教案6

  目的要求:

  瞭解中秋節的有關習俗,激發幼兒愛長輩的情感。

  準備:

  有關中秋節的圖片、VCD等資料。

  活動過程:

  1、瞭解中秋節習俗及有關中秋節的民間故事。

  2、播放電視節目《海峽同樂》中有關中秋節的錄相帶,讓幼兒懂得臺灣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我們和臺灣小朋友都在歡度中秋節。

  3、引導幼兒做月亮圓缺的記錄卡。

  4、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5、活動延伸: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做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