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社會公開課教案《學洗手》含反思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公開課教案《學洗手》含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飯前飯後、點心及大便後要洗手。
2、學會念《洗手》兒歌。
3、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一條髒毛巾
活動過程:
一、用遊戲口吻,引起幼兒學習洗手的願望
老師:今天我聽到毛巾架上有哭的聲音,我走過去一看(舉起髒毛巾)這條毛巾對我說:有一個小朋友手沒洗乾淨就在我身上擦了,你看,把我身上擦髒了。
提問:1、誰在哭啊?
2、毛巾為什麼哭?
3、怎樣讓毛巾不哭?
二、學習正確洗手的方法,手心手背都要搓到,洗手後在水池上把手甩三下,不把水濺到地上。
1、老師邊示範邊念兒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換隻手,再搓搓,沖沖衝,沖沖手,沖沖衝,衝乾淨,關上龍頭甩三下,一二三。
2、幼兒先在坐位上邊學兒歌邊練習洗手方法,學念兒歌,老師邊檢查幼兒洗手方法是否正確,邊對個別幼兒進行輔導。
3.組織幼兒在水池邊,,實地練習一次洗手。
三、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學習了洗手的方法,今天午飯前我要檢查小朋友們是不是用正確的方法洗手的。看看誰最聰明,把老師教的洗手方法學會了。
活動反思:
活動對幼兒進行勤洗手的良好習慣的培養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開始以一條髒毛巾的話題討論方式進入活動主題,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洗手,鼓勵幼兒自己來介紹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兒歌,具體形象的演示,富有激情的語言,再加上有徒手練習的鋪墊,先前進行個別的糾正和輔導,使得實際練習有條不紊的開展。讓幼兒真切觀察和感知到如何能把小手真正洗乾淨的真實過程,都學會了用正確方法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