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中班科學紙的吸水性教案

中班科學紙的吸水性教案

中班科學紙的吸水性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紙的吸水性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意圖:

  《紙的吸水性》是山大版教材主題一中《送紙船》的生成活動,在認識紙的特性中提取了紙的吸水性為重點掌握內容,並加深了難度,讓幼兒初步感知紙的吸水性與紙質有關。《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始終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發現、思考問題,同時考慮到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本節活動主要透過幼兒的動手操作實驗,來促使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探索出不同紙的.吸水性不同。藝術課緊緊圍繞不同紙的吸水性不同的整合點,讓幼兒在選紙、染紙的過程進一步鞏固對整合點的認識。

  活動目標:

  1.體驗小實驗帶來的快樂,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發展思維能力及觀察分析能力。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3.知道紙有吸水性,對比觀察發現不同紙的紙吸水性不同,並初步感知吸水性與紙質有關。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紙有吸水性,不同紙的吸水性不同。

  活動難點:初步感知紙的吸水性與紙質有關。

  整合點:不同紙的的吸水性不同

  活動準備:

  (三人一組,分為五組)

  11個透明操作水槽;紙巾、宣紙、繪畫紙的紙花各6個;紙巾、宣紙、繪畫紙的紙樹各16個;實驗夾16個;大筐12個、小筐6個;大小記錄表共17張;記錄筆15支;5個觀察盆;紙巾、宣紙、繪畫紙各6張;紙的用途PPT。

  活動過程:

  一、 紙花開了,初步感知紙的吸水性

  (一)教師操作,引出探究問題

  指導語:今天許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朵漂亮的小紙花,大家猜猜這朵紙花能自己開放嗎?

  教師實驗。

  指導語:紙花放在水裡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在水裡的花能開吶?

  (二)幼兒自主操作探究

  1.講明實驗要求。指導語:第一像我這樣選一朵自己喜歡的紙花放在手掌心,在我發出“開始”的口令後,小朋友們“一起”將紙花放在水裡。第二,紙花放在水裡之後我們的小手就不要碰它了,只有小眼睛來觀察一下,誰的紙花開得快?

  2.幼兒操作實驗

  3.紙有吸水性

  (1)指導語:你們的紙花都開了嗎?為什麼紙花開了?

  (2)幼兒表述觀察發現。

  (3)教師小結:因為紙寶寶身體裡面喝了水,所以紙花開了,我們把紙寶寶喝水的過程叫做紙在吸水,所以說紙有吸水性。

  4.不同紙花的開花速度不一樣

  (1)指導語:那你的紙花和其他小朋友的紙花開花的快慢一樣嗎?

  (2)師根據幼兒回答記錄實驗觀察表。

  (3)指導語:為什麼有的紙花開得快,有的紙花開的慢?

  幼兒回答。

  過渡語:紙花寶寶是用不同的紙做的,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紙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二、觀察操作,理解紙的吸水性特點。

  (一)觀察操作,瞭解紙質是不同的

  1.幼兒觀察。

  2.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紙的不同點。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說的這些紙的不同的地方,我們說是紙的質地不同。

  (二)實驗:小樹喝水

  1.教師示範玩法,講解記錄方法。

  2.幼兒彙報觀察表

  3.教師在自己的觀察表上做記錄。

  4.教師小結:原來不同質地的紙吸水性是不同的,有的吸水性強,有的吸水性弱。

  5.師結合紙花小結小樹的觀察記錄表。

  三、結合生活,瞭解紙的用途

  (一)吸水性強的紙的用途

  (二)其他紙的用途

  四、延伸活動,尋找身邊的紙

  指導語:現在就讓我們回到班裡去看一看,身邊還有哪些紙?他們都用來幹什麼了?

  活動反思:

  孩子們發現生活中有著那麼多不同的紙,感受到了紙的多樣性,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積極進行討論,透過做實驗得到求證,懂得要科學地對待事物,不能以主觀意見代替實驗結果。在活動中感知體驗並能清楚得講述結論,整個活動幼兒的整體狀況都很好,積極主動的參與,興趣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