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精選13篇)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1

  活動內容:

  自己動手包粽子

  活動目標:

  1、會說“端午節”的名稱,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樂於參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端午節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粽子的糯米、葦葉;

  活動過程:

  一、主持人出示圖片,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黃米)或糯米加棗用葦葉包成三稜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據說屈原投江後,人們為不讓魚類吃掉其屍體,故向江內投之以粽子。習俗相沿,變成了人吃粽子,後又帶上了時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裡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3、給孩子戴五絲。“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後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裡,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節的食品

  三、親子共制香包

  1、幼兒與家長一起製作香包

  2、幼兒相互贈送香包,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四、活動結束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有掛香包的習俗,初步瞭解香包的功用及製作材料。

  2、嘗試用針縫的方法制作香包,感受自制香包的快樂。

  3、知道與小朋友保持合適的距離,注意用針的安全。

  【活動準備】

  1、製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乾花、針、線等)。

  2、幼兒已有刺繡經驗。

  3、民間音樂。

  【活動過程】

  1、觀察香包,瞭解掛香包的用途,激發自制香包的興趣。

  ★指#親子教育#導語:什麼叫香包?端午節人們為什麼要掛香包?

  2、討論、探索製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研究製作香包的方法步驟。

  ★指#親子教育#導語: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樣使用這些材料來做香包?

  (2)討論做香包的注意事項。

  ★指#親子教育#導語:做香包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3、在音樂聲中,嘗試自制香包。

  4、把做好的香包掛在胸前,互相觀賞,體驗自制香包的快樂。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粽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

  2、幼兒觀察過包粽子,瞭解包粽子的過程。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指#親子教育#導語: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2)隨著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粽子的過程。

  ★指#親子教育#導語: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粽子的過程,怎麼包呢?我們聽著音樂試著做一做。

  2、遷移包粽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指#親子教育#導語:包粽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嘗試隨音樂合拍地表演包粽子。

  (1)聽音樂自由匹配動作。

  (2)交流隨音樂表演時的經驗與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動作。)

  (3)聽音樂,完整進行表演。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身體側滾的動作並掌握動作要領,提高身體的靈活、協調和平衡能力。

  2.大膽嘗試合作、敢於挑戰,能合作完成向中心側滾完成一個夾心粽任務。在包粽子的遊戲中。

  3.樂意參與到遊戲中,感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長短不一的廢舊橫幅布若干,活動前檢查場地上是否安全,幼兒的衣著、鞋襪是否合適。

  活動建議

  1.創設“粽子王國舉行粽子展覽會”情境,帶領幼兒熱身,重點活動上肢、下肢。

  小朋友們,今天粽子王國要舉行粽子展覽會,讓我們一起去參加吧,引導幼兒隨語言提示做側身走獨木橋、跑步助跳過小河,蹲走過山洞等,進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動作練習。

  2.創設“變身粽寶寶”遊戲情境,引導幼兒用橫幅做粽葉、小朋友做糯米,大膽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進入粽子王國有一個要求,每個人都要把自己變成粽寶寶,請你選一塊橫幅,想辦法把自己變成粽寶寶吧。

  (1)分發廢舊橫幅,人手一張,引導幼兒探索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引導幼兒躺在粽葉的一端,用一隻手把棕葉固定,然後側滾,在滾了半圈以後記得把手伸出來,然後一直側滾,直到把粽葉裹完。

  (2)創設情境:粽子展覽會就要開始了,可是參加活動有一個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選手才能參加,下面讓我們比一比吧,引導幼兒進行個人包粽子比賽。

  (3)幼兒自由包粽子,教師指導,鼓勵孩子解決遊戲存在的問題。

  4.合作包粽子,介紹遊戲規則

  創設情境:粽子王國展覽會開始了,今天要展覽的的是夾心粽子,請粽寶寶想辦法變成夾心粽粑。

  (1)自由選擇好朋友,兩個孩子合作包夾心粽子,指導孩子從粽葉兩端向中間側滾,直到把粽葉滾完。

  (2)合作包夾心粽子

  (3)聽音樂,玩遊戲。

  5.創設粽子王國遊玩的遊戲情境,帶領幼兒進行放鬆活動,請幼兒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緒中結束遊戲活動。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習慣,感受競賽活動的熱鬧氣氛。

  2、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瞭解本地舉辦“賽龍舟”的活動情況。

  活動建議:

  1、與組織“賽龍舟”活動的有關單位聯絡,確定參觀地點及時間。

  2、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徵及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現,感受競賽的熱烈氣氛。

  3、引導幼兒交流賽龍舟的場面以及自己觀看賽龍舟時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透過學習端午節兒歌,知道什麼是端午節。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從聽故事看影片中感受端午節的意義。

  3、幼兒和老師還只有夥伴一起玩玩端午節相關遊戲、嚐嚐端午節粽子,共享節日的快樂。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粽子

  2、艾蒿等實物

  3、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五月五》,讓幼兒感受到端午節是一個喜慶、熱鬧、愉快的節日。

  教學反思

  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來跳舞,吃粽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前腳才送走歡樂的六一兒童節,接著父親節和端午節就一起到來!幼兒園為了紀念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以上這篇社會領域的教案是小班幼兒認識端午節而開展的活動。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瞭解端午節包粽子的幾種特有包法、名稱。

  2、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纏繞、捆綁的方式包粽子。

  3、幼兒能互相幫助,體驗合作包粽子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

  瞭解粽子的來歷和特點,學習包粽子。

  本次活動的難點:

  能將粽子包好並捆緊。

  二、活動準備

  1、有溼度的碎泥

  2、粽葉若干、橡皮筋

  3、範例、課件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匯入,引入今天主題,激發幼兒學習包粽子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形狀的粽子?

  (2)教師出示課件,幫助幼兒瞭解不同形狀的粽子。

  我們吃過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還有四角粽以及團盤粽等。

  2、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學習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點。

  (2)教師拿出示範作品,小朋友請你們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們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麼做成的嗎?

  (3)以前,有一種粽葉叫蘆葦葉,它也可以用來包粽子。

  (4)你們知道粽子葉裡面是什麼嗎?它是什麼做成的呢?

  (5)平時,我們粽子裡面包的是糯米,還可以加各種餡。你吃過什麼餡兒的粽子呢?

  3、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包粽子的過程,引導幼兒對包粽子的活動感興趣。

  (1)你們包過粽子嗎?今天我們就要用泥巴來學習包粽子。

  (2)教師講解介紹製作方法,教師邊示範。重點講解將粽葉捲成三角狀,以及用橡皮筋將粽子裹緊的方法。

  a、取一片寬大的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

  b、在錐筒中填入糯米。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粽葉的兩側分別向內折。

  c、之後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餘的粽葉反覆折收在口上。

  d、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4、幼兒分組包粽子,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幫助,對於能力弱的幼兒及時進行指導。

  四、活動總結

  活動前,根據幼兒的問題設計、製作有關端午節經驗的調查表,鼓勵幼兒廣泛收集資料、積累經驗。活動中,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資料,互相交流、分享有關端午節的經驗。結束後,教師與幼兒共同將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展示。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8

  活動名稱:

  我們一起包粽子

  活動前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記得小時候的時候,端午節的頭天,奶奶就開始忙了,泡江米,買蜜棗,洗粽子葉,到了端午節的那天,肯定能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來看看小朋友們都是如何迎接端午節吧,透過此活動可以讓孩子們更加深刻的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及來歷,加深孩子們對端午節的印象!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環境創設

  1、科學區: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三、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粽子、香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四、活動安排:

  活動一: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粽子香袋

  目標: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麼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參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透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摺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等等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此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體驗民俗文化,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於參加家務。

  3、初步瞭解包粽子的方法。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透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活動準備:

  影片(端午節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安全剪刀盆子

  活動過程

  1、匯入部分老師:小朋友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裡要來客人,小朋友們說說老師應該做什麼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朋友們願不願意幫助老師啊?

  小朋友:願意。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粽子,忙不過來,小朋友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粽子嗎?

  小朋友:可以。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係,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影片,瞭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後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影片,看看粽子怎麼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影片)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範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透過影片學習及老師的示範,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著包出一個大概,對於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採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麼包的,怎麼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幹,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並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活動反思

  在設計活動的的時候想到剛剛過去的`端午節,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由於自己本身也沒有包過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難是易。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條件優越,擁有幾代人的關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關愛他人,分享意識較弱,情感比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開展了語言活動《粽子裡的故事》,活動中,我以粽子為核心,運用有趣的語言遊戲―聽、說、接龍、悄悄話等,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鼓勵孩子大膽的表現表達、樹立自信、體驗快樂、學會分享並獲得更多的情感。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3、傳遞敬愛老人的情感,培養助人為樂的美德及分享意識(好聽的、好吃的、好玩的要與大家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看、聽、說將圖片內容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活動準備;PPT課件、“粽子”、字卡、圖片及各種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題《粽子裡的故事》

  1、觀看PPT,鼓勵孩子們大膽猜測故事內容及名字。

  2、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常識,切入有關粽子的話題進行討論。――你們吃過粽子嗎?什麼時候吃的?喜歡吃什麼味道的?

  小結: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這一天人們就會吃各種美味的粽子。

  二、觀看PPT,欣賞故事前半部分

  ――老奶奶會請誰吃粽子講故事呢?孩子們,你想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麼辦呀?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小結:因為動物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只有我們人才可以講故事。

  三、以“吃粽子講故事”的形式,開展語言遊戲

  奶奶的粽子裡有故事,蔣老師的粽子裡也有故事,來吃吃蔣老師的粽子,看看羅老師的粽子裡有什麼故事?

  1、出示粽子(一):聽(“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聽“小鳥”講的故事。

  2、出示粽子(二):說(“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看圖片講小猴、小松鼠、小兔心中的故事

  3、出示粽子(三):接龍(“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詞語接龍

  4、出示粽子(四):悄悄話(“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悄悄話怎麼講?(輕輕講,用心聽)

  如果我講的悄悄話要讓最後一個小朋友知道,可以怎麼做呢?(從第一個開始,一個一個往下傳,然後,讓最後一個小朋友告訴大家我說的是什麼?)

  四、繼續觀看大家分享PPT,欣賞故事後半部分

  師:到底是誰去奶奶家吃了粽子講故事呢?我們繼續來聽聽看......

  五、活動延伸:包粽子

  孩子們,你們會包粽子嗎?把你的故事包在粽子裡,送給你想送的人吧。教學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條件優越,擁有幾代人的關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關愛他人,分享意識較弱,情感比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開展了語言活動《粽子裡的故事》,活動中,我以粽子為核心,貫穿整個過程,讓孩子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透過有趣的語言遊戲:“聽”、“說”、“接龍”、“悄悄話”。幫助孩子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鼓勵孩子大膽表達並獲得更多的情感。

  活動中,我始終堅持把問題拋給孩子,啟發他們去尋找答案,如:“悄悄話”遊戲,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怎麼玩,而是說:“如果我對他講了悄悄話,要讓最後一個孩子知道,可以怎麼做呢?這樣,孩子就透過想、說,獲得遊戲規則。整個活動,內容豐富,採用了繪本的情景來開展“聽、說”訓練,傳遞了敬愛老人的情感,培養了助人為樂的美德,體驗了共同分享的快樂。

  總之,孩子在活動中體驗了快樂,收穫了知識,活動目標得以有效的達成。但是,活動中孩子的表現有時也讓我措手不及,今後,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教學活動更豐富有趣,更完美。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11

  目標:

  1、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準備:

  課件、磁帶、錄音機。

  重點:

  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難點:

  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

  過程:

  一、匯入

  1、小朋友你們吃過粽子嗎?

  2、粽子是什麼味道的呢?今天方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關於粽子的故事!你能猜猜故事裡會講些什麼嗎?

  小結:猜了那麼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個什麼故事呢?我們來看看。

  二、欣賞故事

  1、聽故事,觀看PPT1、2、3

  (在密密的樹林裡――也就不能把找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了。怎麼辦呢?)

  ――這位奶奶有個非常大的本領是什麼呀?

  ――可奶奶不能說話了,那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幼兒討論)

  ――看看老奶奶是怎麼做的。

  2、聽故事,觀看PPT4

  (老奶奶決定把一個個故事――誰就會講故事了。)

  ――奶奶是怎麼做的呢?

  小結;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裡,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故事。

  ――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來吃,誰會來呢?讓我們繼續聽下去。

  3、出示松鼠卡片,觀看PPT5、6、7。(吱吱吱、吱吱吱,――一個勁兒地叫“吱吱吱”)

  ――誰來了?小松鼠來幹什麼,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

  小結: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講不出來――接下來來還會有誰來呢?讓我們繼續聽下去。

  4、出示狐狸卡片,觀看PPT8、9、10(哩哩哩、哩哩哩,來了一隻小狐狸――一個勁兒叫:“哩哩哩……”

  ――誰來了?小狐狸來幹什麼,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

  小結: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講不出來。

  5、觀看PPT11

  (接著,又來了百靈鳥、小白兔和小猴子,他們吃了粽子有

  了故事可是也不會說,怎麼辦呢?)

  ――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麼辦呢?真著急。你有什麼辦法嗎?(幼兒討論)

  6、觀看PPT12、13

  (小松鼠,小狐狸――扔下竹籃拼命逃。)

  ――動物們找到了誰?

  ――小姑娘為什麼要逃跑啊?(因為小動物們一高興就衝了上去,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叫個不停。小姑娘嚇壞了)

  7、觀看PPT14、15、16

  (糟糕!――一直採到小房子跟前)

  ――小姑娘嚇跑了,動物們用了什麼好辦法把小姑娘引來?(動物們用蘑菇引來了小姑娘)

  8、觀看PPT17、18、19、20

  (美麗的小姑娘――那個也是故事呦)

  ――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的粽子,發生了什麼事?――小姑娘告別老奶奶、小動物們的時候怎麼說的呢?

  三、結合PPT,引導幼兒完整講述。

  四、活動延伸:

  配對遊戲《它愛吃什麼》

  很多幼師經常抱怨上課難,幼兒不容易理解。

  不管是新手,還是有經驗的幼師們都多少有過同感!

  在“百度”搜尋“好老師淘寶店”即可看到本店,歡迎您與我們聯絡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1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幼兒用彩紙、軟陶和繩子等手工製作粽子,讓幼兒在動手過程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3、手工製作粽子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注意保持桌面的乾淨,培養良好的活動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彩紙、繩子、軟陶

  2、塑膠盒、紙盤

  3、手工製作工具、輔助材料

  4、粽子實物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實物粽子,引導幼兒觀察外形,引出端午節。激發幼兒手工製作粽子的興趣。

  (1)請小朋友看老師手上的是什麼呢?你們吃過嗎?

  (2)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會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說說你吃粽子的感受嗎?

  (3)原來啊,小朋友們都喜歡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紅糖後更好吃了!

  2、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麼做出了的呢?手工製作激發興趣。

  (1)端午節粽子,其實都是經過每個食品工人的包裝而成的。而我們家裡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來的。

  (2)老師引導幼兒瞭解手工製作粽子的包法,討論手工製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師手工製作包粽子,請幼兒仔細觀看!

  4、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示範手工製作包粽子。手工製作時注意動作放慢,難點之處要多講幾次。

  (1)教師為幼兒分組,幼兒嘗試自己手工製作粽子。

  (2)按照詳細步驟再次跟隨教師一步一步製作。

  5、幼兒製作完成之後,教師引導幼兒對自己的作品做簡單介紹。

  6、將實物粽子分給幼兒品嚐,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展示結束,老師對端午節進行概括總結,讓幼兒親手將自己的手工製作品帶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端午節的快樂,一起吃粽子。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的來歷和幾種特有包法、名稱。

  2、初步學習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纏繞、捆綁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幫助,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重點:

  瞭解粽子的來歷和特點,學習包粽子。

  活動難點:

  能將粽子包好並捆緊。

  活動準備:

  1、有溼度的碎泥、粽葉若干、橡皮筋

  2、範例、課件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師: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形狀的粽子?

  2、出示課件,幫助幼兒瞭解不同形狀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團盤粽等)。

  二、學習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範例:你們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們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麼做成的嗎?(粽葉)。在我們的太湖邊也有一種粽葉叫蘆葦葉,它也可以用來包粽子。平時,我們粽子裡面包的是糯米,還可以加各種餡。

  2、師:你們包過粽子嗎?今天我們就要用泥巴來學習包粽子。

  3、介紹製作方法,教師邊示範邊介紹:重點講解將粽葉捲成三角狀,以及用橡皮筋將粽子裹緊的方法。

  4、幼兒分組包粽子,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幫助,對於能力弱的幼兒及時進行指導。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評一評誰包的粽子最好,並請幼兒將粽子送到小吃街中開展角色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