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香香的被子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案——香香的被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材的分析:
現在天氣冷了,在教室裡總是冷冷的,所以我不放過每次和太陽親密接觸的機會。可是我在想如何引起孩子們對太陽的興趣,瞭解曬太陽的各種好處呢?光靠老師說說,孩子聽聽是不行的,也沒有給孩子交流經驗並給予提升的機會。於是,我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創設一些隱性的細節。而活動《香香的被子》正好符合這一要求,可以引起幼兒對太陽的好奇、討論太陽的好處,教師並提升幼兒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觀察認識不同形狀的被子,感知理解太陽曬過的被子是香香的、暖和的、鬆軟的。
2.技能目標:透過連線給動物找被子的活動,感知認識不同顏色的被子以及有趣的故事內容。
3.情感目標:喜歡玩尾巴游戲,體驗與同伴一起玩捉尾巴游戲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認識不同形狀的被子,感知理解太陽曬過的被子是香香的、暖和的、鬆軟的。
難點:透過連線給動物找被子的活動,感知認識不同顏色的`被子以及有趣的故事內容。
教學活動準備:
1、經驗:教師和幼兒一起曬被子,幼兒有感知太陽香的經驗。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圖片:小豬、小貓、小山羊、小兔、小松鼠。
(一)教學過程:
預設環節設計意圖
一)一幼兒自主閱讀故事《香香的被子》,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你摸過、聞過香香的被子嗎?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一篇故事《香香的被子》。
--引導幼兒翻至相應的頁碼,鼓勵幼兒自主閱讀故事,教師巡迴觀察瞭解幼兒的閱讀情況。
--教師:故事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做什麼?
(二)欣賞故事,進一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你聽到了什麼?
(三)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連線給小動物找被子,重點感知認知不同形狀的被子。
--教師:你看到故事裡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曬得被子的什麼嗎顏色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分別出示小動物圖片,並在小動物的下方分別畫出不同顏色的被子(不按順序排列),然後請個別小朋友上來用連線的方式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被子。
--教師:故事裡的小動物為什麼要曬被子?我們為什麼要曬被子?
--帶領幼兒看圖片講述故事。
在開始匯入部分,第一次我選用了第三人稱"小豬",讓它來引出故事,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出示掛圖,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在出示掛圖時,我沒有讓幼兒仔細看圖,只顧自己講述故事,幼兒的興趣就不是很濃導致幼兒對於故事的理解不是很透,對於引出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鋪墊的也不是很明顯,第三環節是完整欣賞故事,由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不透在這一環節角色的對話,幼兒就很難完整的說這句話了,最後我是用了一個角色表演,幼兒自由選小動物練習故事中的對話,孩子們對於小動物很感興趣,但是不能完整的說故事中的話,孩子的注意了就轉移到了動物的圖上,整節課在重點練習故事中角色的對話體現的不是很明顯。
(四)遊戲《捉尾巴》
教師:小松鼠有一條鬆軟的被子尾巴,你們有尾巴嗎?老師送你們每人一條尾巴,我們一起來玩捉尾巴游戲好嗎?
遊戲的加入,讓孩子在太陽下快樂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