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我從哪裡來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綜合教案:我從哪裡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透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幼兒初步瞭解自己從哪裡來及自己在媽媽肚子裡的生長過程。
2、能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裡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體會媽媽為我們成長付出的辛苦,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重點:
瞭解自己的生長過程活動準備:關於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嬰兒圖片,引出主題。
1、他們是誰?是從哪裡來的?你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2、你知道媽媽肚子裡為什麼會有小寶寶呢?(幼兒回答)到底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怎樣形成的呢?
二、觀看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初步瞭解胎兒的生長過程。
觀看課件,話音1:“爸爸的種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樣遊呀遊,去尋找媽媽的種子—卵子。有一粒種子遊得最快,它見到媽媽的.種子後迅速地鑽了進去,與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小圓球—胚胎,胚胎不再讓其他小蝌蚪進門了,它慢慢地滾到媽媽肚子裡的小床上安了家。”
話音2:“媽媽變得愛吃東西了,她把大量豐富的營養不斷地送給胚胎,胚胎越長越大,慢慢地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這時候它的名字叫胎兒。”
話音3:“小胎兒整天在媽媽的肚子裡睡大覺,有時會醒來,伸伸腰,踢踢腿,還會變換一個姿勢,到了十個月的時候,他不想在媽媽肚子裡了,他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媽媽。”
話音4:“小嬰兒就出來了,你看他多可愛啊!”
教師:“剛才講了什麼故事?你看後有什麼感覺呢?我們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小寶寶在肚子裡象什麼?我們剛看到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會動哪些地方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瞭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看一看1在每個媽媽的肚子裡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裡。
2、出示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擺放)。
3、組織幼兒討論:
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麼長大呢?
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幼兒議論)“每個媽媽的‘子宮’房子都有一個通向外面的門和走廊,寶寶把媽媽的肚子撐得很疼的時候,就走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就沿著走廊出來了。”
四、用動作表現自己在媽媽肚子裡做胎兒時的生活。
“我們在媽媽肚子裡時像什麼?我們來當一次媽媽肚子裡的寶寶吧,學一學,動一動。”
我要揮動魔法棒所有人回到肚子裡。
教師: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做動作,教師話音:“肚子裡的寶寶像個小豆豆,緊緊抱成一團,一動也不能動。慢慢長大些,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嘿嘿,右邊兩下嘿嘿。我還要學踢足球,左腳兩下,右腳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小嘴巴,我還經常舔舔我的小腳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睏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來出來我終於出來了,啊啊~五、遊戲體驗,“我來做媽媽”,感受媽媽的辛苦。
教師:“小寶寶出生了以後就會慢慢地長大可以坐—爬—走—跑,我們再來學一學感受下小寶寶逐漸長大的過程。”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1、體驗遊戲(個別幼兒)。
教師:“小朋友現在都知道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爸爸媽媽為我們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別是媽媽,她在孕育我們時的辛苦,沒有辦法用話來說。今天,就讓我們當一次懷著寶寶的媽媽。請每個小朋友繫上大口袋,就把它當作是肚子裡的寶寶,一起跟老師來做一些動作,注意做動作時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幼兒繫好大口袋,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小心走路、彎腰撿東西、抬腿上樓梯、彎腰繫鞋帶等等)2、幼兒談談做媽媽的感受。教師:“小朋友做媽媽的感覺怎麼樣?”(幼兒討論)3、討論:“寶寶出生以後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寶寶做哪些事情呢?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教師小結。
“我們剛才僅僅做了一會媽媽,就有這麼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這麼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如何關心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並回答)“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裡話對媽媽講出來吧!”
六、結束部分
“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這麼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如何關心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並回答)“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裡話對媽媽講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