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對外漢語教學春節文化課教案(精選5篇)

對外漢語教學春節文化課教案

對外漢語教學春節文化課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外漢語教學春節文化課教案(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外漢語教學春節文化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春節,知道過年的由來,瞭解過年的傳統風俗。

  2、感受過年的喜慶氣氛,並會正確對別人說一句祝福語。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回憶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談論。由此,引起有關“過年”的話題。

  2、先讓幼兒討論自己對“年”的認識:為什麼要過年?。,過年是怎樣的?等等。

  3、教師講有關過年的故事、傳說。

  4、再讓幼兒談論大家過年的風俗都有些什麼不同?為什麼會這樣?知道祖國很大,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觀察角擺放有關物品、佈置,讓幼兒深化認識。

  什麼是“春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活動反思:

  透過這節課,我上完後自我感覺還有點欠缺還要在這方面加強一些,還有很多不足。這節課我自覺得上的不是很好,還要多學習學習。我覺得在上這節課時我有點操之過急了,應在剛開始上課時應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入主題。讓幼兒知道“年”是怎麼來的。本來我準備了兩幅鞭炮的圖片給孩子觀察的,但剛我取出圖片時,孩子對平時見到的鞭炮認識,但對卡通的鞭炮不認識。但我要在延伸活動中,我應在區角活動處準備一些製作鞭炮的材料,讓幼兒自由操作。

  對外漢語教學春節文化課教案2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學情分析:

  雖說是六年級的學生,但由於該班基礎極差,只有少部分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本文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語言和北京春節民風民俗的理解,對於南方的孩子們是不容易的。且課文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運用及其好處,學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永珍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

  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學習課文的表達順序,體會詳略得當的寫法。

  德育目標: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瞭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教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為什麼喜歡今年的春節你是怎樣過的

  2、播放春晚部分精彩場面的錄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3、播放童謠課件,讓學生初步瞭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北京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

  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4、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去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民族文化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通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標自然段序號。 2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理清順序,感受年味

  1、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畫表示時間的詞。

  2、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彙報交流,在這些日子裡具體有哪些風俗習慣你發現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嗎

  4、自由讀文,品年味。

  5、全班交流彙報,總結年味。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①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②整個春節都瀰漫著爆竹的味道和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的氣氛盡在其中,已經與傳說中恐嚇叫“年”的怪獸無關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找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讀一讀,說說你的體會。

  ②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後,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①正月初一逛廟會,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燈會,能使我們體會到人們清閒、娛樂、高興的心情。

  ②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各自的快樂。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匯入課文

  教師: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了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你能說說北京的春節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嗎這節課我們著重探究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

  二、深入閱讀,體會寫法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在文中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哪一天畫相關句子,和小組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受。

  2 、深入研讀詳寫部分,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氛圍,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1)、指導品讀“臘八”。邊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①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②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

  (2)、指導品讀“除夕”。聯絡自己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①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②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③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除夕夜無眠。試著用你的朗讀把它表現來。

  (3)、指導品讀“正月初一”。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①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麼不同②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什麼③你逛過廟會嗎說說你的感受。

  (4)、指導品讀“元宵”。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麼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課文第11、2自然段,從哪些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元宵的燈特別的多①勾畫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幾百盞燈來。燈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②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師小結:第13自然段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每個部分都以表示時間的詞開頭。作者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這四天,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三、提問引導,領悟特點

  1、提問:作者寫這篇文章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2、引導分析:這篇文章為什麼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達手法上有什麼特點(一是按時間順序進行有條理的敘述;二是詳略得當,詳寫春節中的高潮部分,略寫其他部分;三是語言通俗、簡練。)

  對外漢語教學春節文化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風俗,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3、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新課

  教師: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節的濃濃的“年味”。其實,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值得我們細細咀嚼。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嚼嚼這一獨特的味道。提問:我們知道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寫了春節的時期的幾個重要日子活動。那麼,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在文中詳寫的四天中,我們已經學習了“臘八”這部分,現在大家來回憶一下: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

  二、深入閱讀,體會氣氛。

  1、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1)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3)指導學生感情讀文

  2、指導品讀“正月初一”。

  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麼不同?

  (2)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3)你們春節拜年嗎?說說你拜年的經歷。

  (4)引導學生了解廟會時怎麼回事?

  3、指導品讀“元宵”。

  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說說你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的熱情。

  (2)如果你置身於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語句研讀,創設情景讀,結合生活體驗,深入走進北京人的春節,感受人們的歡樂和濃濃的民俗風情]

  )

  三、延伸談話,瞭解風俗。

  1、師:北京的春節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一些不同的風俗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

  2、啟發思考:我們所瞭解到的這些春節風俗今天是否依然廣泛存在??你覺得現在過年的氛圍濃嗎?說說你的感想。

  (學生自由暢談)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引發他們對如何傳承中華民俗文化的思考。]

  四、作業

  小練筆: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對外漢語教學春節文化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瞭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2.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

  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童謠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童謠,自己讀讀: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這首童謠寫的是什麼內容?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認真默讀全文,想想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學生可能弄不懂的詞語:臘月、初旬、麥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橋、逛廟會)

  指名交流,根據學情順勢而導。

  2.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北京人過春節哪些地方你最感興趣?

  預設一:生在練習紙上完成表格,師引導理清時間順序。

  預設二:在交流中,學生貼紙條(黑板條)、作記錄,師引導理清時間順序。(根據學生情況選擇一種操作策略。)

  三、分清詳略,合作研讀

  1.引導找出寫得詳細的部分。(臘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組,自選一個部分展開研究,研究問題如下:

  (1)詳細寫了什麼,說給大家聽。

  (2)哪裡寫得好,讀給大家聽。

  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3.交流研討:分為臘八隊、除夕隊、正月初一隊、正月十五隊展開競賽。

  (1)解決第一個問題。

  小組派代表複述研討的部分,組員可以補充。師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敘述順序(臘八是用並列的方式寫的;除夕是用總分的方式寫的;正月初一是用對比的方式寫的;正月十五是用總分總的方式寫的);反饋評分。

  (2)解決第二個問題。

  生生、師生互動,師注意引導學生品出京味語言的特點,必要時作示範;反饋評分。

  4.引導學生體會詳略處理的好處。

  四、拓展延伸,讀中學寫

  1.快速瀏覽,找出描述小孩過春節的地方,指名讀。

  2.啟發學生談談現在北京春節怎麼過,其間可讓學生採訪在座的老師。

  3.學生寫過春節時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師巡視。指名交流,教師評價時注意學生是否用上了書

  上的寫法,及時點評、表揚。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總結全文,復現童謠。

  2.作業:寫一篇現代《北京的春節》,可以學習老舍先生按時間順序寫的方法,注意詳略得當。

  對外漢語教學春節文化課教案5

  教學要求: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領悟民俗文化的教前豐富內涵。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表達。

  重難點:

  品味老舍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表達。

  教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1交流關於春節的資料。

  2教師小結。

  3默讀課文

  預設一: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4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寫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

  5文章按什麼順序為我們介紹北京春節?

  學情預設:學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

  6快速瀏覽全文,按照年前,過年,年後找出相應段落。

  二學文

  1自由讀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用一個詞來概括。

  2把讓你感到人們忙碌的地方畫下來.

  3交流

  4知道朗讀

  5從文章第一部分,你瞭解到那些習俗?

  6聯絡生活談談你在春節前的這段時間都幹些什麼?

  三生齊讀第二部分

  預設二

  1過年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2過年時重點寫了那幾個日子?同事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

  3除夕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那時一番怎樣的景象?

  4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5師小結:除夕是一種喜慶,團圓的熱鬧。

  初一

  1指名讀第九自然段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們都在幹什麼?

  2聯絡實際談談自己的拜年經歷。

  3師小結:

  生觀看廟會圖,理解什麼是廟會。

  4師總結並出示: 初一 悠閒 快樂

  5指導朗讀

  正月十五

  預設三:

  1“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次前,什麼時候出現過高潮?

  2從“又”字中你體會到什麼?

  3北京春節的熱鬧景象一浪高過一浪,正月十五的熱鬧錶現在哪? 自由讀11——12自然段。

  4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談體會並指導朗讀。

  學情預設:學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後順序去找,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酌情學習。

  5出示燈展圖

  6除了這麼多美麗的燈,還有什麼?

  總結 十五 燈火 美麗

  7齊讀11——12自然段。

  四 師導讀13自然段

  過了元宵節,天氣轉暖,老北京的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喜慶卻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

  五引讀領悟寫法

  六

  1自主閱讀課後閱讀聯接中的短文,比較同是過年,這三篇習作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2透過三篇習作的對比,對你的習作有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