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數學專項練習課教案

數學專項練習課教案

數學專項練習課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專項練習課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專項練習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會按照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

  2、學習根據縱向與橫向標記給物體定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點:學會按照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

  活動難點:學習根據縱向與橫向標記給物體定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PPT課件,幼兒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送圖形寶寶回家,瞭解圖形的基本特徵。

  1、看PPT,分類。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圖形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圖形寶寶呢?他們有哪些特質?請你們根據分類的特質,把他們送回家好嗎?

  2、請個別幼兒說說他老師指的是什麼圖形,有什麼特點,應該送回到哪裡?

  二、出示圖一,讓幼兒觀察,示範講解雙形雙維排列的規則,教師講解按形狀、顏色分。

  1、師:老師這來了幾個圖形寶寶,它們是誰呀,(一一出示圖形講出圖形的特徵)它們告訴我它們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麼辦?(幫它們找家)

  2、出示圖形屋,這個圖形屋就是圖形寶寶的家,我們來看看上面有上面呀?(顏色標記、形狀標記)這說明我們要根據它的顏色標記和形狀標記來幫圖形寶寶們找到它們的家。

  3、我們先來看看橫排,我們也叫它行,第一個前面的顏色標記是紅色,那它整行都是紅色圖形的家,那第二個是什麼顏色標記?(藍色)又是誰的家呢?(藍色圖形的家)

  4、橫排看好了,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豎排,我們叫它列,第一列是什麼標記?(正方形標記)說明這一列都是正方形的家,那第二列呢?(三角形、三角形的家)

  5、認識了圖形屋,現在我們就一個一個來幫助圖形寶寶找家,我們先看第一行是紅色,第一列是正方形,(邊說邊用手示範)那他們的交接點就是紅色正方形的家,依次類推找出其它幾個圖形的家。

  總結:我們小朋友真聰明,雖然它們的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但是我們都能幫它們找到了家。

  三、出示圖二,讓幼兒觀察,示範講解雙形雙維排列的規則,教師講解按形狀、大小分。

  1、老師這還有幾個圖形寶寶沒有找到它們的家呢,我們看看它們是誰?(兩個兩個圖形出示)它們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2、出示圖二,請幼兒觀察上面有什麼標記,我們應該怎樣送圖形寶寶回家呢?(請小朋友上來找家,並說說自己為什麼要這樣找)

  總結:我們來看一看這兩個圖形雖然它的形狀一樣、顏色一樣但是它們大小不一樣,我們小朋友很聰明還是幫助圖形寶寶找到了自己的家,它們可高興啦都說要謝謝你們!

  四、幼兒動手操作。

  1、師:今天我們教室裡還有許多圖形寶寶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朋友你們想幫助他們嗎?請你們輕輕地搬椅子到座位上幫助他們吧!

  2、幼兒操作,教室巡迴指導。

  五、張貼幼兒操作紙,請錯的幼兒改正,給做的對的幼兒給予小紅花獎勵。

數學專項練習課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能力目標:透過操作比較,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係。

  情感目標: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

  難點: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像力。

  教學過程

  一、數學來源生活,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1、出示實物,根據形狀給它們歸類。(長方體、正方體、球、其它)

  2、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文體和正方體。(頂點、稜、閃爍)

  匯入:為什麼,我們能很快地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因為,它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徵。

  二、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歸納事物特徵。

  1、學生用小圓木棒和橡皮泥製作多個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三組面都不同的、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組中每個人都要獨立動手製作,組員中相互指導、評議。

  3、思考:怎樣選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選取三種長度的木棒,每種4根)

  4、選取合適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將框架圍起來,製成一個立體的小盒子。

  5、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稜、面、頂點。

  6、結合製作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長方體的特徵和正方體的特徵。

  7、請每小組把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變成正方體(事先用長白蘿蔔削好的)。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正方體具備了長方體所有的特徵,是特殊的長文體,並用韋恩圖表示兩者之間的關係。

  8、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稜。(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稜中較長的叫長,較短的叫寬,豎直方向的稜叫高。)

  三、迴歸生活,用數學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的長寬高和稜長。

  並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指出哪些是等長的稜,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個長方體的長為14cm,寬為10cm,高為7cm,想像這個長方體。

  3、透過你的觀察,從某個角度看一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一個非正方體的長方體中,最多有幾個面是相同的?

  4、長方體廣告箱長5米,寬0.5米,高3米,要用鋁條鑲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鋁條?

  5、有6米長的鐵絲,要製成一個稜長為40釐米的燈籠框架,夠瞧用嗎?6、要將一個長30釐米,寬20釐米,高10釐米的禮品盒繫上綵帶,至少要買多少綵帶才夠用?

  四、拓展應用

  用數學創造生活。

  欣賞水立方、長方體建築物、美麗的盒子、裝飾品,讓學生感受數學創造的美,也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五、總結

  在這40分鐘的四步學習環節中,你最喜歡哪個部分?為什麼?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麼?你喜歡什麼樣的數學課嗎?

  六、作業佈置

  用12個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能有多少種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請你親自動手試一試。

數學專項練習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質數、合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1、什麼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 (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 ~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點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3)教學質數和合數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麼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麼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 29 37

  合數:22 35 87 93 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製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彙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數學專項練習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並熟記3的倍數的特徵,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培養理解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實踐、合作交流探究3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培養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探究的條理性,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3的倍數特徵。

  【教學難點】

  探究3的倍數特徵的過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競賽匯入

  1、請說出2的倍數的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

  2、下面各數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35 158 200 87 65 164 4122

  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有什麼特徵?

  3、你能說出幾個3的倍數嗎?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是3的倍數。你能迅速判斷出來嗎?

  4、比一比。請學生任意報數,學生用計算器算,老師用口算,判斷它是不是3的倍數。看誰的數度快!

  5、設疑匯入: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這節課就來學習3的倍數的特徵。我相信:透過這節課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準確迅速地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揭示課題)

  二、猜想探索,歸納驗證

  1、大膽猜想: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

  (1)交流猜想。(有的說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有的同學舉出反例加以否定)

  (2)整理認識。只觀察個位上的數不能確定它是不是3的倍數,那麼3的倍數到底有什麼特徵呢?

  2、觀察探索:出示第10頁表格。

  (1)圈一圈。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數,把它們圈起來。

  (2)議一議。觀察3的倍數,你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與同桌交流一下。(學生交流)

  (3)全班交流。橫著看圈起的前10個數,個位上的數字有什麼規律?十位上的數字呢?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只看個位行嗎?

  (4)問題啟發:

  大家再仔細看一看,3的倍數在表中排列有什麼規律?

  從上往下看,每條斜線上的數有什麼規律?(個位數字依次減1,十位數字依次加1)

  個位數字減1,十位數字加1組成的數與原來的數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相等)

  每條斜線的數,各位上數字之和分別是多少,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各位上數字之和都是3的倍數。)

  3、歸納概括:現在你能自己的話概括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嗎?

  3的倍數的特徵: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4、驗證結論

  大家真了不起!自主探索發現了3的倍數的特徵。但如果是三位數或更大的數,你們的發現還成立嗎?請大家寫幾個更大的數試試看。

  (1)嘗試驗證。(生寫數,然後判斷、交流、得出結論。)

  (2)集體交流。

  教師說一個數。如342,學生先用特徵判斷,再用計算器檢驗。

  一個更大的數。4870599,學生先用特徵判斷,再用計算器檢驗。

  5、鞏固提高。

數學專項練習課教案5

  教學方法

  1、透過學生說一說、做一做突破教學難點,在“說”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的理解,並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2、透過學生觀察、自主學習來突破重點,學生的自主參與,獨立思考,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根據2 -6的乘法口訣求商,接下來老師想看看你們的算說的能力了:看圖說算式。點選課件出示練習。

  2、同學們真棒,那麼,你們能根據乘法算式說出除法算式嗎?(點選課件出示練習)

  小結:觀察這幾道乘法算式:他們都是關於什麼的乘法口訣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一起來學習用7 、8、9的乘法口訣求商。

  設計意圖:由簡單的、有提示性的問題引入,採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回顧了所學知識,而且為學生搭設了中間問題,起到了橋樑、鋪墊的作用,為學習新知打下了基礎,併為學生順利解決後面問題提供了保障。

  二、教學新課:

  同學們真棒,今天老師請來一位電影明星,他為人聰明,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愛開動腦筋,排除困難,同學們猜猜他是誰?(喜洋洋)

  今天喜洋洋不但和同學們一起學習,還給我們帶來許多寶物呢?但同學們必須開動腦筋,闖關才能取得寶物哦。

  同學們再過一個多月就是“六一兒童節”,那麼同學們你們是怎樣慶祝的?看來同學們都很會慶祝哦﹗看,老師和同學們為了歡度這個節日正在佈置教室呢?看看他們多開心呀,咦,同學們都帶來了什麼?(點選課件,個別舉手描述)(引導學生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出圖中的大意)

  (一)觀察教學情景圖,學會蒐集資訊

  從上往下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那些關於數學的資訊呢?(引導學生說出兩個已知條件,)

  1、我們做了一些彩旗。

  2、做了49顆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

  3、帶來了27個氣球,每9個擺一行。

  (二)根據資訊提出適當的問題

  根據上面的資訊,你想幫他們提出什麼樣的數學問題呢?①做了49顆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這題缺了什麼?(問題)那麼誰幫他加上問題呢?②我們做了多少面彩旗呢?你知道嗎?請同學數彩旗?出示課件,這圖是什麼意思?(7個8是多少)那有多少面彩旗?教師板書:7×8=56(面)

  (三)根據問題解決問題

  1、二年級的小朋友能夠根據圖片整理資訊提出問題那我們就一起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好不好?

  出示“有56面小旗,掛成8行,”課件這道題可以解答了嗎?(不能)缺了什麼?(問題)請同學們給它添上個問題?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幾面?”這個問題,你們是怎麼想的呢?教師要引導:我們該怎麼列式解答呢?)

  板書:56÷8=( )你們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小組討論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設計意圖:透過小組討論重點突出學生的自主參與,獨立思考,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把充分的學習時空交還給學生。

  2、要是掛成7行呢?板書56÷7=( )讓學生自己解答。

  透過觀察發現什麼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也許有的說,第一個數相同(也就是被除數相同,)有的說,後面兩個數相反了(也就是除數和商交換了位置)小朋友們觀察得可真仔細,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我們都用了七八五十六同一個乘法口訣,有人想說什麼的嗎?(引導學生說出根據一個乘法口訣我們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或者被除數相同的話,他們可以使用同一個乘法口訣,那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訣都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除法算式呢?

  請看下一個問題:

  3、同學們我們回顧剛才第二組同學提出的“做了49顆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多少?”(你是怎麼列式解決的?)請你們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49÷7=( )

  根據除數是7.你想到了什麼口訣(七七四十九)

  思考:這個口訣你能列出兩個不同的除法算式嗎?(因為他們兩個數字都是相同的。

  4、做一道“籃球比賽”的練習題。

  二(1)班同學有的正在佈置教室,還有的正在操場上呢?同學們他們正在做什麼?出示“籃球比賽”的練習題。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算除法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

  同學們學的真好,喜洋洋給我們送禮物來了?開啟第一個寶盒。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在“說”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的理解,並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實踐應用:(第二關)

  1、師: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同學們是不是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

  練習:摘蘋果老師的肚子餓了,我們有蘋果吃了,你們誰能幫老師把蘋果摘下來呢?誰摘得多?

  2、請同學完成書上第38頁的做一做。

  基礎練習:第3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

  師:(將學生作業投影交流)仔細觀察每組題,透過練習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每組中有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它們使用的都是同一句乘法口訣。

  師:同學們真聰明。透過學習我們知道用一句乘法口訣不僅能寫出乘法算式,還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乘法和除法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將繼續學習。同學們學的真好,喜洋洋給我們送禮物來了?開啟第二個寶盒。

  設計意圖:讓小組充分發揮作用,以點帶面,以面帶點,讓小組裡的每個孩子思維都能得到發展。學生說得有道理,答案正確,就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四、鞏固練習(第三關)

  1、小兔身上的號碼與河中每塊石頭上算式的商、河對岸蘑菇的號碼一致時,小兔才能過河採蘑菇。(出示課件)

  2、遊戲:小鳥回家,吹泡泡,誰再棒。(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透過形式多樣的練習,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計算表內除法,並應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五、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麼?你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不僅解決了數學問題,而且還進一步熟練了用乘法口訣來求商。在以後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夠熟記口訣,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