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吹泡泡》含反思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吹泡泡》含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控制的畫圓,認識紅色、黃色、綠色。
2、鼓勵畫滿紙。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每人一張漿成金魚缸形狀的紙,手工紙剪成的三種顏色的小魚若干,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觀察與欣賞:
1、出示貼著小魚的“金魚缸”紙形:這是什麼?有幾條小魚?有哪些顏色的小魚?
2、遊戲:我指小魚,你說顏色,看誰說得又快又對?
二、講解和示範:
1、教師表演唱歌《許多小魚游來了》(唱時注意聲音有輕有響)
2、我唱得好聽嗎?有沒有輕響?
3、唱得響的時候代表小魚力氣特別大,吹的是大泡泡(示範)唱得輕的時候代表小魚走遠了,吹的是小泡泡(示範)
4、邊唱邊示範
三、操作與指導:
1、播放《許多小魚游來了》,有輕響
2、鼓勵幼兒把金魚缸裝滿
3、鼓勵泡泡封口,否則泡泡吹破了
4、個別指導發展程度慢的幼兒只需泡泡封口,不需表現大小
四、交流和分享:
師:小魚吹泡泡吹得可開心啦,我們一起來做遊戲吧!唱《許多小魚游來了》唱到“把它抓住”時任意矇住紙上任意一條魚,猜猜矇住的是什麼顏色的小魚?
活動反思: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積極引導孩子看看、畫畫、玩玩,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的天地中充分感受美,表現美。
本次活動,我們主要是透過遊戲活動的.形式,讓在幼兒生動,活潑的情境中玩吹泡泡的遊戲,發現了泡泡的形狀、大小和顏色,積極嘗試用不同大小顏色的瓶蓋印畫泡泡,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很濃,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這樣,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使整個活動過程充滿輕鬆、愉悅的氣氛。
活動結束時,讓幼兒相互展示、分享,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活動的主體,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