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精華】孤獨之旅教案4篇

孤獨之旅教案

【精華】孤獨之旅教案4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孤獨之旅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孤獨之旅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記敘了一個失學少年在一段孤獨生活中終於“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多朗讀,在朗讀中領會文章的基本內容,在朗讀中逐步進人情境,體會文章中的美好情韻,逐步領略到文章中的深層意味。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2、標題的含義。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一提到“孤獨”二字,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孤獨的滋味。可以說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學生自讀課文,默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資訊。

  1、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嬉鬧、摻雜、給予、撩逗、凹地、膽怯

  積累下列詞語: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重點朗讀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誰讀得好。

  (1)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小木船趕著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

  (2)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

  (3)隨著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4)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群鴨的羽毛上……”

  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故事,表達了一個——的主題。(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師注意引導和歸納。)

  (2)本文雖是長篇小說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二、提示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選取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段高聲朗讀,並說說為什麼寫得好。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的角度和歸納的方法。

  2、學生提出探究討論的問題,四人小組討論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全班師生互動,鼓勵獨創性見解。如:可以讓學生給課文換一個標題,並比較自己所擬的標題與原標題哪個好,為什麼?透過這一練習,進而讓學生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並體會其妙處。

  提示: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如: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說說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

  提示:

  (1)有關鴨群的描寫:鴨群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3)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如:默讀課文中有關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關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思考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

  提示:

  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堅強。

  總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獨生活中終於“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讓學生根據課文情節先後的順序重新排列,或讓學生據此複述課文。

  A、想上學(我不去放鴨子了,我要上岸回家)。

  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哇哇大哭起來……

  D、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E、望著異鄉的天空……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F、現在,佔據他心靈的全都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未知的。GH、最大的敵人……它就是孤獨。

  G、在心裡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經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H、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

  I、驚喜地發現鴨子下蛋了。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引導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師對學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給予點撥與提示。

  五、課外作業

  學習本文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孤獨之旅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瞭解主人公成長的歷程,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3、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充套件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1、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2、聯絡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課前準備】

  1、瞭解作者。

  2、預讀課文。要求:疏通大致情節,劃出精彩細節和優美的句子。

  3、藉助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有這樣一個故事:佛祖問眾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弟子們說:“用菩提葉去遮蓋它。”“用淨水瓶去盛它。”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會乾涸,那麼人呢?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會,會怎麼樣呢?(學生自由答:孤獨、寂寞、瘋狂)今天我們就要跟隨一對父子去進行一次“孤獨之旅”。創設情境,引入課題。二、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預習所得,教師在學生答問基礎上補充

  1、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2、字詞檢查在早讀時完成。檢查預習,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複述課文主要情節及內容

  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隨父背井離鄉,到人跡罕至的蘆蕩放鴨。孤獨、寂寞和恐懼迫使小康漸漸走向成熟。在一場暴風雨中小康獨自一人出去尋找逃竄的鴨子,他感到自己長大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四、提問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社小康成長的過程的?並找出有關的語句來加以分析。

  (主要通過了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的細小環節或對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寫。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軟弱、戀家

  2、“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克服想家,展望未來

  3、“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軟弱

  4、夢到母親,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軟弱,已經受磨練

  5、遇到暴風雨時的種種表現──鎮定、勇敢、堅強、負責

  6、找到鴨子又迷路時,他哭了起來──情緒的發洩。是委屈的,激動的哭

  7、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想起母親……長大了,堅強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勇敢堅強的面對現實

  8、他驚喜地發現鴨下蛋了──成長的自豪和驕傲

  總結:杜小康由害怕孤獨到能面對孤獨到勇敢戰勝孤獨,作者用這些細節描寫的語句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了主人公人生成長的過程。

  分析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五、賞析環境描寫

  文章的成功之處是對人物的成長過程採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心理變化的軌跡,而文中環境描寫也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找出有關語句並分析。

  1、鴨群──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天地空曠,在杜小康聽來這叫聲顯得無比寂寞;晚上鴨群“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們“覺得自己成了無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寫照。鴨子越長越大,是它們使杜小康成長。當暴風雨來臨之時,杜小康勇敢地追趕鴨群,他經受住了“磨難”,“長大”“堅強”了。鴨子們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鴨子和杜小康都經歷了自己的成長過程。

  作用: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它們與杜小康一起成長。

  2、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作用:它們使杜小康在恐懼中成長。

  3、風雨──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

  作用:給杜小康成長的機會和舞臺。

  總結歸納:小說中的自然環境描寫能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也為人物活動提供舞臺。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的作用。六、理解“孤獨之旅”含義(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深層次地理解主題)

  1、孤獨之旅:杜小康在孤獨之中成長的過程。

  2、“孤獨”可以概括為兩點:

  ⑴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說,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夥伴,也就等於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夥伴.也等於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群,等於失去了人文環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種折磨。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

  ⑵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在把握全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主題。七、總結

  作者透過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孤獨,如何使自己成為生活的強者,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人民文學》主編肖復興說“《草房子》,是一首詩”。作者不是詩人,卻憑著他對兒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愛創造了小說的詩的世界。作者在這裡把草房子作為一種美好的象徵。在把握全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主題。八、聯絡生活實際,拓展學習(作業)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長的催化劑。結合對課文主題的理解。談談你對此的認識。(課堂)

  2、講述你所體驗的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課後)

  3、《同步閱讀感悟》的第10課。(課後)聯絡實際,鼓勵學生做一個勇敢面對人生挫折的人。板書設計10*、孤獨之旅(曹文軒)

  1、細節描寫的作用: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了主人公人生成長的過程。

  2、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也為人物活動提供舞臺。

  3、“孤獨之旅”的含義:杜小康在孤獨之中成長的過程。

孤獨之旅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了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孤獨,是生活給予人生成長的一道美麗又殘酷的題目,小說命名為“孤獨之旅”,蘊含深刻意味。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充套件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文中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境

  描寫(如鴨群、蘆蕩、風雨)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教讀課文。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環境、細節描寫對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為此,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在自讀中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資訊;在朗讀中進入情境,體會作品意蘊;在研讀中聯絡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初步把握鑑賞小說的一般原則。

  知識目標

  1. 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2. 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 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 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鑑賞小說的方法。

  3. 品味小說精美傳神、意味深長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充套件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教學重點

  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聯絡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說意味。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 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 點撥法 教學中透過設定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梳理情節,領會標題含義。品味語句.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聯絡生活實際,拓展感悟。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配樂《陽光總在風雨後》)

  真巧,今天剛剛是我兒子的生日,年年生日年年過,真不知道,對一個孩子來說,成長意味著什麼。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麼“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連結

  作者簡介:

  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患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4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三、整體感知

  1. 學生速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疏解下列字詞。

  投影:

  (1)注音

  軒(xuan1) 嬉鬧(xi1) 凹地(ao1) 雍(yong1) 摻雜(chan1)

  膽怯(qie4) 撅(jue1) 給予(jj3 yu3) 覓食(mi4) 撩逗(1iao2)

  (2)釋義

  厚實:豐富、富裕。

  嬉鬧:嬉笑打鬧。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樣子。②失意的樣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討人喜歡。②機靈。

  驅除:趕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2. 學生自由誦讀,用小說的三要素概括課文內容,並談談你閱讀課文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小說講述了杜小康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1):小說中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體現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課文告訴我們:人除了要戰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勝自我。

  (3):小說啟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生(4):人由幼稚到成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渴望與追求。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使人成熟、奮進。

  3. 學生默讀文中有關杜小康的語段, 這是一篇小說,故事情節是在孤獨的背景中展開的,人物語言並不多,請同學們在文中快速勾畫出杜小康的語言。 (生讀課文,勾畫人物語言。) (課件展示) 我不去放鴨了,1. 我要上岸回家…… 2. 我要回家…… 3還是分頭去找吧。

  4. 這每一句話的背後站著一個怎樣的杜小康呢?老師想以第一句話為例, 告訴 同學們怎樣賞析人物的語言,其餘三句等會兒由同學們自己賞析。 賞析人物 語言要注意兩點:

  1聯絡相關內容。如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怎樣的狀況下說這些話的;、言為心聲。注意體會說話人的心情、心理。也就是不能孤零零地只看這句話,一定要關注說話的背景。

  5. 共同賞析這三句話背後的人物心理

  (1)屏顯第一句:A讀、思。B師屏顯背景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放鴨之前杜小康的情況。小說中這樣寫到——(課件展示。)

  1.油麻地的孩子,唸書都念到六年級了,都還沒有一個有一條皮帶的。他們只能用一條線繩來作褲帶。杜小康才讀一年級就有了一條皮帶。棕色的,油汪汪的樣子,很有韌性,抓住一頭,往空中一甩一收,就聽見叭的一聲脆響。

  2. 油麻地一般人家的小孩,一年四季,實際上只勉強有兩季的衣服:一套單衣,一套棉衣。中間沒有過渡的衣服,春天天氣已經非常暖和了,還只能將冬天的棉襖硬穿在身上。秋天,天氣已經很涼了,只好將單衣硬穿在身上,縮著身子去抵抗涼意。 杜小康卻有一年四季的衣服。一年四季,完全可以根據天氣的冷暖來增減衣服,來加以很好地調節。因此,一年四季的杜小康,身體都是很舒服的。

  3. 大約是在杜小康上四年級時,他變得更加與眾不同了。因為,他有了一輛腳踏車。雖然這只不過是一輛舊腳踏車,但它畢竟是一輛腳踏車,並且是一輛很完整的腳踏車。當時的油麻地,幾乎沒有一輛腳踏車,即使油麻地小學的老師,也沒有一個有腳踏車的。

  4. 杜小康的成績還特別好。因此,杜小康一直當班長。C師提示:家境富裕時父親對他是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可是現如今他就要離開疼愛他的母親,離開熟悉的校園,到陌生的遙遠的蘆蕩去放鴨,他願意去嗎?。生回答出杜小康是一個不能體貼父親,只想著自己的杜小康。 一個不懂事、任性、愛撒嬌的杜小康。 :一個過慣了富裕日子、不能吃苦的杜小康。

  (2)看,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我們讀出了這麼多內容。好,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 中討論賞析其餘三句話,用“一個 杜小康”這樣的句式,批註你 的賞析結果。記住你的結論一定要能在文章中找到語言依據。 (生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 彙報交流:A一個想家的杜小康B是一個懂點事的杜小康。C敘述理由,讀剛到麻油地一段和做夢一段的確,在這裡杜小康幾乎找不到人交流。小說這樣寫杜小康父子乾巴巴的對 話:“飽了嗎?”“飽了。”“你飽了嗎?”“我飽了。”“就在河裡洗 碗?”“就在河裡洗碗。 ”“困嗎?”“不困。 ”孩子喜歡熱鬧, 喜歡豐富, 課此時杜小康卻彷彿被世界拋棄了般飽嘗著寂寞、單調。 請同學們採用改換 人稱方式,將文中的“杜小康”改為“我”,自由朗讀課文第29段。讓我此時的孤獨比剛離家時要深百倍,濃千倍,他吞噬著年幼的杜小康,他終於 在晚上,做夢看到母親後說出了這句話。但你們怎麼讀出懂事的? 師預設:沒說“我不去放鴨了”,也沒說“上岸”。 他雖說想回家,但是不說放棄自己的工作、責任。 他不像第一次那樣任性了。 是一個知道要面對困難的杜小康。

  (3)看來此時的杜小康雖然幼稚,但在逐漸成長。那麼第三句話呢,你們讀出了

  一個怎樣的杜小康?透過賞析A“分頭“B”吧“後面的句號,為何不用歎號和問號C不同方式的讀,看出杜小康內心地平靜平緩,這是一種在暴風雨面的成熟 D繼續找杜小康成熟的段落 預設:課文第37 38段寫““杜雍和大叫了一聲‘我的鴨子’,幾乎暈倒在地上。”

  “杜小康啊,在危急時刻,緊要關頭,杜小康勇敢地擔當了本屬於父親的責任,他

  真的長大了,成熟了 康忘記了父親,朝一股鴨子追去。”杜小康的表現說明什麼?還有文中惡劣的環境描寫語句段落—引出側面描寫手法表現人物E讀。讀出平靜

  6. 引入結尾:短短的四句話就讓我們鮮明地感受到了一個小男孩的成長曆程。家道中落,

  年幼的杜小康飽嘗了物質生活的單調、精神生活的痛苦, 可他最終用稚嫩的 雙肩扛起了這一切。我們可以說孤獨之旅其實就是……成長之旅!作家曹文軒這樣說——(課件展示)

  有些孤獨, 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 我們要成長, 就不能不與這些孤獨結伴而行。 (曹文軒《感動》) 師: 而杜小康這一段孤獨的旅程成為了他以後人生道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每當遇到困難挫折,他都會想起。所以孤獨並不可怕,困難並不可怕,挫折也不可怕,只要我們勇敢地去面對,它們就是我們成長的.催化劑。大作家巴爾扎

  克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最後老師把作家曹文軒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少年時就有一種對待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有可能是一個強者。

  (曹文軒《青銅葵花》)

  (歌曲《隱形的翅膀》響起。)

  四:佈置作業

  活動與探究

  1. 收集整理有關“磨難”的名人名言,並選擇其中的一二則作簡短的點評。

  2. 請以“成長的腳印”為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記敘文。

  五、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

  鴨群

  環境:蘆蕩 人物成長的廣闊背景

孤獨之旅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成長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

  3.瞭解小說三要素,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瞭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2.體會成長中的感受教學建議:

  1.在自讀中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捕捉主要資訊;

  2.在研讀中聯絡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

  3.教學方法可以小組討論、個人感悟為主。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到了初三,身體長高了,都覺得自己長大了,但是你心理“長大”了嗎?這篇課文描述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蘆葦蕩裡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著他同時也錘鍊著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都要長大。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

  二、整體感知

  1、作者、作品簡介

  1954年1月,曹文軒生於江蘇鹽城農村,並在農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留校任教。後來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在是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他的主要作品有:《憂鬱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隨永恆》、《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草房子》是一部關於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說。小說以一座建在“草房子”裡的學校為背景,描繪了幾個孩子讀書、生活、成長的歷程,既瀰漫著艱辛與苦痛,又閃爍著人性的光芒。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實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種優越感,他又是班裡成績最好的學生。一次意外變故,家中破產,他被迫輟學,過早地擔負起生活的重擔,跟隨父親背井離鄉去放鴨。

  2.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嬉鬧、摻雜、給予、撩逗、凹地、膽怯 厚實、嬉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梳理文章結構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4、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以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的方式概括文章內容。

  這篇文章講述 了在 的環境中經受 ,逐漸 的故事。

  三、研討與賞析 1、速讀全文,拿起筆來,找出文中體現“孤獨”的詞句,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分組討論,交流)

  示例

  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惟恐自己與這隻惟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託的小船分開。

  “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連鴨子都感受到了漂泊的孤寂、痛苦,更何況是小小年紀的杜小康?用鴨子的恐慌來襯托杜小康在荒無人煙的夜晚中漂泊的恐懼和迷茫……

  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從未見過的面孔” “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 “寂寞” “已無一戶人家” “惟一的炊煙” “想聽到聲音,然而,這不可能” “最大的敵人,就是孤獨” “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 “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離鄉背井的孤獨、別離母親與夥伴的孤獨、空曠浩茫環境的孤獨、單調乏味生活的孤獨,對於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產生巨大反差打擊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隨父親放鴨生活中還要承受這種種孤獨無異於雪上加霜。他內心的苦痛、迷惘與掙扎,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2、賞析人物形象

  (1)、根據故事情節,概括杜小康成長的心理歷程。

  提示:出發時 到達蘆葦蕩時 安頓之後 時間久了 那天雨後天晴

  茫然、恐懼—— 害怕、膽怯——感到孤獨——不再恐懼——堅強

  (2)、你認為杜小康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我認為杜小康是一個 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

  感悟孤獨

  (1)、“孤獨”是生活給予每一個人的一道美麗而又殘酷的題目。

  (2)、“孤獨”能撕去你幼稚的外殼,雕刻你脆弱的靈魂。

  (3)、“孤獨”是人生成長中的一種必然,也是人生成長 中的一種需要。

  (4)、“孤獨”使人少了許多盲目,多了一份保護身心健康的清淨。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小說三要素的基礎上,瞭解了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的故事。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著一些怎樣的人和事影響著你的成長,給予你有益的啟示呢?用一段話寫出自己的經歷與心理感受。

  (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五、小結杜小康長大了,他的成長過程告訴我們面對困難,不要躲避,要用自己的拼搏去贏取勝利,坦然地接受風雨的洗禮。讓狂風吹去我們的幼稚,吹出我們的成熟;讓暴雨洗涮我們脆弱的枝葉,湧出一顆堅強勇敢的花蕊,綻放一片絢麗與芬芳。

  只有風雨相隨,才能開出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