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1篇)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透過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災害的成因分佈、危害及防禦措施。初步瞭解地震、各種災害之間的關聯性。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地震的相關材料;排練節目;課件製作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世界各地的大地震,給無數人民帶來巨大的傷痛及損失,說一說你瞭解到了哪些地震知識?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地震是怎麼產生的,遇到地震應該如何防護?

  二、活動過程

  1、小組內相互交流,瞭解地震的成因。

  2、學生出示蒐集到的有關地震知識,互相交流。

  3、初步瞭解各種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各種地質災害既具有各自形成、發展、致災的規律,各災害之間以及它們與其他因素之間又有一定的關聯性。一個地域內的地質災害可能有若干種,它們在成因上是有關聯的。例如,在一次災害發生過程中,往往有一種原發性的主災誘發其他災害,例如,地震因毀壞生產和生活設施而成災,同時造成地裂,並引發火災,又由於人員傷亡和醫療設施的破壞,可能會引起疫病曼延等。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可以間接或直接誘發地質災害。例如,人類對植被的破壞,使地表徑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趨頻繁的重要原因。人類大規模的工程活動,造成滑坡等災害的事件時有發生。

  4、地震發生時,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1)如果你在室內,應就近躲到堅實的傢俱下,如寫字檯、結實的床、農村土的炕沿下,也可躲到牆角或管道多、整體性好的小跨度衛生間和廚房等處。注意不要躲到外牆窗下、電梯間,更不要跳樓。

  (2)如果你在教室裡,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

  (3)如果你在室外,要儘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築、高煙囪、變壓器、玻璃幕牆建築、高架橋和存有危險品、易燃品的場院所。地震停下後,為防止餘震傷人,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築物內。

  (4)如果你在百貨商場,應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儘量避開玻璃櫃。在樓上時,要看準機會逐步向底層轉移。

  (5)如果你在工廠的車間裡,應就近蹲在大型機床和裝置旁邊,但要注意離開電源、氣源、火源等危險地點。

  (6)如果你在行駛的汽車、電車或火車內,應抓牢扶手,以免摔傷、碰傷,同時要注意行李掉下來傷人。

  (7)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儘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應迅速把明火滅掉。

  5、地震防護演習。

  三、班會小結:說說你這節班會課有哪些收穫?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使學生知道一些簡單的防災減災知識。

  2、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安全常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懂得珍惜生命。活動內容:常見災害及預防自救、自護常識。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我們每天早上上學去的時候,家裡人都對我們說了些什麼?(交待安全的話)為什麼每天都說同樣的話呢?一個人的生命是偉大的,他可以有無數的發明創造,有可能改變人類的生活。同時我們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危險時時都在我們的身邊。所以,我們要樹立安全意識,瞭解一些安全知識,學會自我保護,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

  2、板書班會主題:防災減災安全教育

  3、學生齊讀並理解班會主題。

  二、師生互動活動:

  (1)、師生共同回顧學校六條禁令。(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做相應的補充與強調)

  (2)、分組討論:

  1、在家裡和學校裡,我們小朋友可以在哪些地方玩耍,不可以在哪些地方玩耍?(教師根據學生髮言強調:嚴禁下河、池、塘、渠洗冷水澡或玩耍。)

  2、夏季到了,我們該怎樣防風、防洪、防雷電、防山路滑坡、防蛇、防蚊蟲?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引導學生注意:

  1、颳大風時不逗留在房簷下、大樹下、危房邊。

  2、打雷閃電時不站在大樹下,電線下。

  3、洪水中的自救。暴雨來臨時,如果我們家處在地勢低窪地區,可因地制宜採取“小包圍”措施,如用紅磚砌圍牆、大門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如果我們家住在底層則應將家中的電器插座、開關等移到離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積水漫進屋內,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觸電傷人。當受到洪水威脅時,如果時間充裕,我們應按照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儘可能利用船隻、木排、門板、木床等適合飄浮的物品,作水上轉移。如果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了,我們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作暫停避險。但千萬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能攀爬帶電的電線杆、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同時利用各種渠道向外界求援。如已被捲入洪水中,一定要儘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3、在校園內有哪些危險的遊戲不能玩?(教師根據學生髮言強調:不打架、不在校園內奔跑、不玩危險的玩具等。)

  4、你知道哪些交通安全知識?(教師根據學生髮言強調:要遵守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追趕、玩耍,要走人行道)

  (3)集體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

  三、學生做好相應的筆記。

  四、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我希望大家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能相應掌握一些安全知識和制度,懂得保護自己。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安全重於泰山",安全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頭等大事。幼兒透過看電視、聽大人的講述對地震有一定的瞭解,但因幼兒年齡小遇到危險不知道怎麼辦,大多會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特組織此活動,培養幼兒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活動目標

  1、知道簡單的地震知識。

  2、透過演習,訓練教師和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有序地透過安全疏散通道。

  3、有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收集報刊、雜誌中有關汶川地震的資料或圖片。

  2、課件:家庭、學校、戶外、公共場所避險影片,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地震後的一組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師啟發幼兒:小朋友看這裡發生了什麼事?(地震)你怎麼知道這裡發生了地震?地震發生時還有什麼現象?

  2、幼兒自由發表對地震的看法,教師邊引導幼兒把話說清楚。

  3、小結:是啊,大地震給我們人類帶來多大的災難啊!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地震是怎麼產生的嗎?

  (二)播放地震的課件,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1、看完後教師引導:地震是怎麼產生的?

  2、幼兒交流,教師邊引導幼兒把話說清楚。

  3、小結:哦,原來地震是因為地殼的運動產生的,是自然現象。如果有一天我們這裡發生大地震,我們該怎麼辦呢?

  4、幼兒自由發表。

  5、師幼一起總結避險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聽老師或者大人的指揮,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護好頭部。等地面晃動小了再聽指揮疏散,撤離。如果是在一樓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曠的地方去。

  6、那我們要怎麼找安全的地方?什麼地方安全?

  7、播放影片:在幼兒園、在家、在戶外、在公共場所怎麼找較安全的地方躲避?請幼兒找出來。

  8、幼兒小結不同地方怎麼找地方躲避較安全。在幼兒園是蹲在桌子下雙手抱頭,再聽指揮疏散;在家用枕頭或被子蓋頭,就近在衛生間、牆角、廚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場所要跟著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牆角等地方。在戶外就蹲在地上抱頭就行。

  (三)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提問:我們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中保護自己?幼兒討論尋找最有效的保護方法。(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並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撤離時要走圖中標註的路徑?使幼兒瞭解圖中標註的撤離路徑是離戶外安全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帶幼兒觀察撤離路徑的條件(幾層樓梯、彎道情況等),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走,到達安全地帶最快?啟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可以分成兩隊,沿樓梯兩側迅速撤離;按順序,不擁擠;聽老師的指揮等。(幼兒下樓梯的路線是男生靠樓梯扶手,女生靠牆同時下樓。因為男女生的反映、運動能力相比較男生要強,分開可以提高逃離的速度,也可以給女生更多的行動空間)

  4、組織幼兒"實戰演習"。演練室內避震及緊急撤離。如幼兒在撤離情況下出現擁擠、用時過長等情況,教師帶幼兒查詢原因,再次演習,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五、活動結束。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掌握安全知識,從小樹立保護自我的安全意識。

  2.設計安全教育課程,以豐富地震知識,提高防震意識與幼兒應對危險能力。

  3.透過演練,讓幼兒懂得地震來時正確的避震、疏散方法,培養幼兒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從容應對地震災害。

  4.教會幼兒做個膽大的孩子。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懂得正確的避震、疏散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幼兒從容應對地震災害的冷靜心態和逃生要領。

  活動準備

  教學用具:1.幼兒教師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傳掛圖,課件,地震影片小簡段,愛心小揹簍。

  2.逃生小書包(手電筒,礦泉水,麵包,打火機,刀子,繩子等)

  活動過程

  一、課前熱身

  老師帶領小朋友閉著眼睛聽音樂,讓幼兒感受地震來時天崩地裂的感覺,教師觀察小朋友的表情。

  聽完音樂提問:

  1.音樂表現的是什麼聲音?(地震時的聲音)

  2.小朋友聽了音樂以後有什麼感覺?(害怕)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使幼兒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的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那地震來了我們要怎麼辦?------(幼兒討論問題)

  二、幼兒根據討論的結果按自己的方法進行演練,教師對幼兒的演練過程做觀察記錄。

  三、教師對幼兒的撤離演練做評價,發表自己的看法,講述觀察記錄,總結幼兒的演練效果(從幼兒的撤離路線和撤離時的動作進行評價)。

  四、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提問:我們在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當中保護自己?

  (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並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使幼兒知道圖中標記路徑為安全的並且為最近路徑。)

  3.帶幼兒觀察撤離路徑的條件,引導幼兒討論:怎麼走到達安全地帶的路徑最快,啟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可以分成兩隊,按順序,聽老師指揮,不擁擠等。)

  4.組織幼兒進行演習,演練室內緊急避震和撤離。若在演練過程中出現幼兒擁擠,無秩序老師要及時糾正並組織再次演練,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五、讓幼兒瞭解一些防震減災的基本常識。

  1、自由討論,教師拓展。

  a.如果在平房裡,突然發生地震,要迅速鑽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儘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時如果房屋倒塌,應呆在床下或桌下千萬不要移動,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b.如果住在樓房中,發生了地震,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到兩個承重牆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櫃等傢俱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牆角,並且注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去陽臺和窗下躲避。

  c.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了地震,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後排的同學可以儘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牆的同學要緊靠牆根,雙手護住頭部。

  d.如果已經離開房間,千萬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東西。因為第一次地震後,接著會發生餘震,餘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

  e、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生地震,不能驚慌亂跑。可以隨機應變躲到就近比較安全的地方。

  f.如果正在街上,絕對不能跑進建築物中避險。也不要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衚衕、橋頭等危險地方停留。

  g.如果地震後被埋在建築物中,應先設法清除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要注意儲存體力,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2、觀看圖片,演示課件,影片。

  3、教師補充講解正確的避險,逃生,自救方法。

  4、透過觀看汶川,玉樹地震後全國支援幫助災區的圖片影片,教育幼兒從小有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心靈。

  5.教師和小朋友一起疊祝願星,祝福災區小朋友,把祝願星投在愛心小揹簍裡。

  六、活動結束

  總結本節主要內容:地震來了怎麼辦?

  讓小朋友背起自己的逃生小書包在正確的演練一次,地震來了怎麼辦。

  教學反思

  透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和實際演練,讓全班幼兒知道了,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難不要退縮,遇到危險不要慌張,要學會冷靜對待天災,小朋友之間要從小培養互幫互助的情感友誼,樹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巢屋。

  小百科: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5

  【活動主題】

  自然災害是無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喪生於自然災害,其中特別是地震的破壞性最強,這次班會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這節課中學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活動目的】

  1、透過這次班會,讓學生知道地震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害。

  2、讓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地震基本知識,教育學生髮生地震時不慌張,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活動準備】

  影片播放,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主題:讓世界充滿愛。

  在漫長的人生路中,總要有許多難以預料的事情,我們是否注意到身邊的危險。

  “防險之心不可無”。地震時有發生,我們是否知道注意安全、注意防震減災的重要性?惡魔總是來找無知的人。今天,透過班會我們將更多的瞭解一些地震知識,讓我們未雨綢繆,為我們的生命買一份保險,為我們的生命加一把鎖。

  二、地震知識知多少:

  讓學生了解並掌握地震基本知識,感受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1、展示地震後的相關圖片。

  2、瞭解唐山大地震(播放影片),汶川地震。

  三、地震防護知多少:

  讓防震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備無患。

  1、地震發生時如何應對

  (播放地震逃生教育短片)

  2、補充:強震過後如何自救。

  A、地震發生後,應積極參與救助工作,可將耳朵靠牆,聽聽是否有幸存者聲音。

  B、使傷者先暴露頭部,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C、一旦被埋壓,要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並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加固環境。

  D、先救易,後救難;先救近,後救遠。

  四、地震無情人有情:

  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1、討論:當地震發生時,作為非震區的我們應該怎麼辦?

  生:

  (1)號召我們身邊的人為地震災區人民捐助物資。

  (2)時刻關注地震災情,必要時做好地震防範工作。

  2、課件展示震後為災區獻愛心的相關圖片

  【活動小結】

  地震非常可怕,因為它不可預測,威力大,但是如果我們做好了挑戰“天災”的思想準備,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沒有發生前降低了許多。同學們,平時看一些自我保護方面的書籍,為我們的安全保駕護航!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地震的基本知識。

  2.掌握避震要點,提高自救、自護能力。

  3.消出地震恐慌,知道地震不可怕,培養學生只要團結,就會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宣佈班會開始:

  同學們大家好!誰都知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地震災害屬於自然災害,它是世界上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地震一個悲痛的話題!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地震,並且還引發了大面積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嚴重地質災害。這次大地震共造成人員死亡和失蹤近八萬人,傷幾十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其破壞之嚴重、人員傷亡之多、救災難度之大均為歷史罕見。2011年3月10日雲南盈江縣發生了5.8級地震,最近日本也發生了8.8級大地震。可以說地震是人類無法抗拒的。今天的班會我們來全面地瞭解地震有關知識,做好防震安全教育,並進行一次地震逃身演練。

  1、提問:你是否聽到過地震的訊息?講給大家聽一聽。

  2、談話:關於地震,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二、地震知識講解(多媒體出示圖片)

  (1)地震發生時,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我們要先考慮人身安全,無論如何,也要保護好頭部。

  (2)、在家裡地震時可暫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堅固的傢俱下,或躲在樓房衛生間等小空間房內。隨手用物件護頭以免砸傷或被泥沙煙塵嗆住。

  (3)、父母如果正在用火用電時,要立即滅火和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4)、住在高層樓房裡時,不要向陽臺跑,尤其不可跳樓。

  (5)、正在上課時,學生應躲在課桌和小床下,不要亂跑和擅自離開學校。

  (6)、在街道上的行人,不要躲避在電線變壓器、煙囪及高大建築物附近。

  三、地震發生後,我們應該怎做呢?

  當你感到地面或建築物晃動時,切記最大的危害是來自掉下來的碎片,此刻,要動作機靈的躲避。

  1.在房屋裡,則趕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書桌、床底下。在家裡,可選擇空間小的衛生間、牆角,依靠上下水管道的支撐,減少傷亡。一般來說,不要跑出建築物,最好就近找個安全處躲避,待地震後,如果需要疏散,再沉著離開。

  2.地震時,門框會因變形而打不開,所以在地方政府釋出防震期間,最好不要關門。夜間地震時,要爭分奪秒向安全地方轉移,不要因尋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誤時間

  3.地震時,如已被砸傷或埋在塌物下面,應先觀察周圍環境,尋找通道,千方百計想辦法出去。若無通道,則要儲存體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靜聽外面的動靜,如聽到有人走過的聲音,可敲擊鐵管或牆避使聲音傳出去,以便救援。

  四、聽歌曲《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地震,地震不可怕,相信只要團結,就會戰勝一切困難。

  五、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避震自救演練。

  教師哨響發出地震警報,學生迅速躲藏在桌子下面;後教師哨響表示強烈晃動結束,學生有秩序地按學校規定路線快速撤出教室。

  六、教師總結:

  這次班會,我們知道了很多知識,如何及時的進行自救,並進行了一次逃身演練,全體學生撤離教室用時近2分鐘,比較成功。總之,地震時我們要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避震位置十分重要。同時要相信地震不可怕,只要團結,就會戰勝一切困難。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7

  教學時間:

  20xx年05月12日。

  教學班級:

  小一班。

  教學科目:

  健康。

  教學名稱:

  《防震減災》。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地震前自然界的異常表現,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2、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演練遇到地震這種突發事件時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讓幼兒掌握來不及逃離的情況下如何躲避地震傷害的本領。

  二、教學準備:

  有關地震防震圖片和影片。

  三、教學過程:

  “安全重於泰山”,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我們在地震發生後及時在園開展防震知識普及和防震演練,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一)透過學兒歌,讓幼兒初步瞭解地震前自然界的異常表現,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1、觀看影片(地震預兆)

  2、震前井水變化的諺語:

  井水是個寶,地震有前兆。無雨泉水渾,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氣泡。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3、動物反常情形的諺語:

  震前動物有預兆,群測群防很重要。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著小鼠跑。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家家戶戶都觀察,發現異常快報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異常反應,如不適季節的發芽、開花、結果或大面積枯萎與異常繁茂等。

  (二)教師講解有關地震時應注意的問題:(播放地質災害影片)討論強調地震來時注意的問題

  (三)進行簡單的防震演練

  (四)教學小結

  本次教學我們透過圖片,兒歌,影片,實際演練等方式使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這種突發事件時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讓大家掌握來不及逃離的情況下如何躲避地震傷害的本領。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並掌握必要的防震減災知識,在突遇危急情況時能夠進行一些有效的舉措,從而保護自己減少傷害。

  教學過程:

  一、師講解大地震的情形,將受災情況與學生作交流,使學生了解到地震帶給人類的危害。

  二、質疑:假如我們遇到了地震,你會怎樣做?怎樣才能有效的保護好自己?

  師生交流。

  三、師講解:如何有效的防震減災。

  (一)面臨地震,如何做好防震減災?

  1、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內,如離門窗較遠,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傢俱下或牆角處,是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暫避。躲過主震後,應迅速撤到寬敞的戶外。撤離時注意保護頭部,最好用枕頭、被子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

  2、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外空曠的地方,這是最慶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築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將手或皮包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儘可能做好自我防禦的準備。並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杆和圍牆、狹窄巷道等。

  (二)發生險情時,如何救助?

  1、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應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煙塵嗆悶窒息,還應儘可能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品,最好朝著有光線的地方移動。無力脫險時,儘量減少氣力的消耗,堅持時間越長,得救的可能越大。此外,外面的人廢墟下的聲音不容易聽見,因此要等到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救或敲擊牆壁等。

  2、營救他人時應先確定傷員的頭部位置,使頭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的'塵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強拉硬拽。如有窒息,應及時施以人工呼吸。

  (三)地震時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當你感到地面或建築物晃動時,切記最大的危害是來自掉下來的碎片,此刻,要動作機靈的躲避。

  1、在房屋裡,則趕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書桌、工作臺、床底下。單元樓內,可選擇開間小的衛生間、牆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氣管道的支撐,減小傷亡。對於戶外開闊,住平房的職工,震時可頭頂被、枕頭或安全帽逃出戶外,來不及時,最好在室內避震,要注意遠離窗戶,趴下時,頭靠牆,使鼻子上方雙眼之間凹部枕在橫著的雙臂上面,閉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一般來說,不要跑出建築物,最好就近找個安全處躲避,待地震後,如果需要疏散,再沉著離開。

  2、地震時,門框會因變形而打不開,所以在防震期間,最好不要關門。夜間地震時,要爭分奪秒向安全地方轉移,不要因尋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誤時間,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斷電源,關閉煤氣,熄滅明火。照明最好用手電筒,不要用火柴、蠟燭等明火。

  3、地震時,如已被砸傷或埋在倒塌物下面,應先觀察周圍環境,尋找通道,千方百計想辦法出去。若無通道,則要儲存體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靜聽外面的動靜,如聽到有人走過的聲音,可敲擊鐵管或牆壁使聲音傳出去,以便救援。同時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尋找食物維持生命。

  (四)學校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臺上去!

  (五)家庭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炕沿下、堅固傢俱附近。內牆牆根、牆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六)公共場所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書包等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傢俱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檯。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七)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杆、路燈等。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危牆。高門臉、雨篷下。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四、學生交流了解到的防震知識。

  五、小結。

  地震並不可怕,只要我們保持冷靜的頭腦,採取相應的措施,就一定能夠戰勝災難。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9

  一、教學設計說明

  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播放影片素材,學生蒐集資料、交流彙報、發表看法、模擬體驗等構成教學活動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重過程、重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認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習得技能。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自主開展組內實踐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 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對珍愛生命、學會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

  2、透過引導學生對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各類危險的關注,幫 助學生逐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形成正確的安全防範、自救意識。

  3、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知識和 技術,學會保護自己,為自己的建康成長奠定基礎。

  三、教學過程

  1、地球的構造(播放影片課件)

  地球的內部好比一個煮熟的雞蛋,最外層相當於蛋殼的部分叫做地殼,平均厚度為 35.4千米,由各種岩石和土壤層組成。地球的中間層相當於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約為 2900千米,由成分複雜的岩漿物組成,溫度高達1000 -2000℃ 。地球最內部相當於蛋黃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徑約為 3470千米,由鐵、鎳等很“重”的物質構成,溫度可達 5000℃ ,壓力高達幾百萬帕斯卡。多數構造地震發生在地殼的岩石層內,也有的發生在地幔的上部。

  2、地震(學生彙報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地震,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地動。它像颳風、下雨一樣,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是由於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人為因素引起地球表層的快速顫動叫地震。所以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現代地殼運動和地球運動的一種表現。

  3、地震時刻都在發生(學生彙報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全球每年平均要發生1500萬次地震,每2秒就有1次地震發生。這些地震絕大多數都很小,只能用靈敏的儀器才能觀測到。能夠形成災害的地震,全球每年只有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大災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幾次。

  4、幾個常用的地震科學名詞(播放影片課件)

  震 源: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 中:地面上與震源相對的地方,叫震中。震 中 距:地面上任一地點到震中的距離。震中 區: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稱為震中區,也稱極震區。震源深度: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或者說震源到地面的距離,叫震源深度。我們把地震發生在60公里以內的稱為淺源地震;60-300公里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為深源地震。目前有記錄的最深震源達720公里。

  地震波: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的彈性波叫作地震波。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會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擴散一樣。

  地震波主要包含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為縱波(P波)。來自地下的縱波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S波)。來自地下的橫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橫波是地震時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後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縱波給我們一個警告,告訴我們造成建築物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快點作出防備。

  5、地震的大小分哪些?(學生彙報)

  大 地 震:震級M≥7級的地震 強 震:6≤M<7級的地震

  中 強 震:4.5<M<6 有感地震:3≤M≤4.5

  弱 震:3<M級的地震

  6、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課件展示)

  震級反映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因此一次地震,震級只有一個。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影響和破壞的程度,因而烈度在地面不同的地點各不相同。烈度不僅跟震級有關,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建築物的抗震效能等多種因素有關。

  四、教學總結:

  啟發學生思考:透過本節課,在課前準備和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你的收穫和感想是什麼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透過演習,訓練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有序地透過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兒遇到地震時能聽從老師的指揮,做出基本的自救行為。

  3、培養幼兒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幼兒共同收集報刊、雜誌中有關汶川地震的資料或圖片。

  2、瞭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識。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

  1、請學生閉著眼睛聽音樂,讓學生感受地震時天崩地裂的感覺。教師觀察幼兒的表情。

  2、聽完音樂提問:音樂表現的是什麼事情?(地震時的聲音)幼兒聽了音樂以後有什麼感覺?(害怕、擔心)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地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那地震來了我們要怎麼辦?

  二、幼兒自主進行撤離演練幼兒根據討論的結果按自己的方法進行演練,教師對幼兒的演練做觀察記錄。

  三、幼兒評價自己的撤離演練

  四、教師對幼兒的撤離演練發表自己的看法,講述觀察記錄,總結幼兒的演練效果(教師從幼兒的撤離路線,撤離時的動作進行評價)

  五、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2、提問:我們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中保護自己?幼兒討論尋找最有效的保護方法。(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防震減災安全教育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透過演習,訓練教師和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有序地透過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兒遇到地震時能聽從老師和成人的指揮,做出基本的自救行為。

  3、培養幼兒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體驗模仿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錄影和圖片

  2、瞭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識。

  活動過程:

  一、感受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1、講述地震來臨時的情況。

  看錄影

  提問:小朋友看了什麼?(幼兒回答如: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

  再看一遍錄影

  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地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那地震來了我們要怎麼辦?(幼兒討論)

  2、看錄影(ppt)

  人們安全撤離的圖片(錄影)

  二、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提問:我們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中保護自己?幼兒討論尋找最有效的保護方法。(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2、出示班級撤離圖(後門到操場空曠的地方)

  觀察並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撤離時要走圖中標註的路徑?使幼兒瞭解圖中標註的撤離路徑是離戶外安全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啟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按順序,不擁擠;聽老師的指揮等。

  4、組織幼兒"實戰演習"。演練室內避震及緊急撤離。如幼兒在撤離情況下出現擁擠、用時過長等情況,教師帶幼兒查詢原因,再次演習,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三、讓幼兒瞭解防震減災的一些基本常識。(圖片)

  (1)大地震的危險振動期大約只有一分鐘。強裂地震發生時,在家中的人可暫躲較堅實的傢俱如床、桌旁邊(注意不是下面)、或躲在跨度小、剛度強的小房間暫避,如廚房、衛生間等處。主震後應迅速撤離到戶外,撤離時要注意保護頭部,可用枕頭等軟物將頭部護住。要注意關閉煤氣,切斷電源。住在高層建築裡的人不能使用電梯,也不要跑到陽臺上,尤其是不能跳樓。

  (2)正在上課的學生和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躲在課桌和小床旁邊(注意不是下面)。要聽從老師的安排,不要亂跑。在影劇院或其它公共娛樂場所的人們應因地制宜躲避到舞臺下、樂池、桌子、櫃檯兩側,保護好頭部,切不可一齊擁向出口。

  (3)車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車上的牢固部件,不要急於下車。正在執行的車輛應減速停車,設法停在開闊處。

  (4)如果正在過橋,則要緊緊抓住橋欄杆,主震後立即向靠近的岸邊轉移。

  (5)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員不要在狹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進電線、變壓器、煙囪及高大建築物附近。

  (6)人還應該遠離石化、化學、煤氣等易燃有毒的工廠或設施,如遇到引起火災或有毒氣汙染時,應迅速向上風方向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