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獨特的指紋》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通用6篇)

《獨特的指紋》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獨特的指紋》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獨特的指紋》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獨特的指紋》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和比較,瞭解指紋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2.嘗試用“印”的方式記錄指紋,透過觀察比較各種指紋,並能說出不同;

  3.有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現的快樂,養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指紋畫、指紋型別PPT、白紙及印泥若干、放大鏡(人手一個)、抹布。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使用過染料塗色或發現過指紋。

  活動過程

  一、匯入:欣賞指紋畫,激發幼兒對指紋的探索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都畫過畫嗎?那平時你們是用什麼來畫畫的呢?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很特別的畫,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出示指紋畫ppt)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畫和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瞭解指紋的基本特徵。

  1.引導幼兒對指紋開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是不是一樣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紋是不是一樣的?

  2.透過動手操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瞭解指紋的三種不同的型別。

  (1)教師講解示範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紋。

  (2)分發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並進行交流,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

  每個人的指紋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科學家把指紋分成了三大類。第一種叫箕形紋,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樣;第二種叫弓形紋,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第三種叫鬥形紋,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渦。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指紋,並看看每種指紋型別各有幾個。

  我們認識了三種不同的指紋型別,那現在請小朋友再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紋,看看你的每個手指紋是哪種型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別表示。)數一數你有幾個箕形紋,幾個弓形紋,幾個鬥形紋。

  三、瞭解指紋的作用。

  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指紋有什麼用處呢?

  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徵的記號。

  指紋是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這樣拿東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紋還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調節溫度。

  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且一般來說終身不變,指紋會隨年齡增長變大,但形狀不變。

  四、製作指紋畫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們還可以用指紋畫出許多美麗的圖畫,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用你們靈巧的小手,畫出美麗的圖畫來張貼在我們“指紋畫展”的畫廊裡。

  活動反思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最能吸引他們的還是一些比較直觀的東西,抽象思維不是很發達,學生活動以直接興趣為主。在生活中,大部分學生已經對自己的指紋有了一定的瞭解,如知道手上有指紋,指紋是不一樣的等一些基本的知識,並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能力。

  所以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本課的教學設計還是成功的。在學習中我能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體驗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當然這個探究過程不是體現在教學的結構上,而是體現在學生的自身的探究過程的完整,沒有在表面上做文章,沒有刻意地指揮學生去重複探究過程。

  “玩指紋、印指紋”這一環節是這堂課的重點,也充分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在有限的課堂空間內,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所能用到的東西進行探究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一半左右的時間是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每一次實踐的步驟、要求都讓學生知道得清清楚楚。透過自主實踐,不僅學會了拓印指紋的方法,同時進一步端正了實踐的態度,做到認真、細緻。有的學生拓印的指紋不清晰,經過指導,經過重複實踐,效果就變好了。當然,取指紋並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充分感知指紋,並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是活動的目的。

  同時我認為本節課還是有不足的地方,有幾個學生認為,自己的指紋是一樣的,當時我就可以利用投影,把他們印出來的指紋放大,然後引導他們去觀察、去比較、去得出結論。還有3個學生說自己的指紋和同學的“好像一樣”,我也應該利用投影放大指紋,引導他們去觀察、去比較、去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對“自己的指紋、和同學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這個結論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縱觀整堂課,我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了學生去看,去“玩”,去“探究”,嘗試選擇相適應的方法對其進行研究解決。在以後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重點會由提出一個合適的問題提升到制訂一個研究的方案,自主探究等。教師的角色由課堂的主導者真正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在學生的積極探究中培養樂於合作,實事求是的態度,養成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的良好學習習慣。

  《獨特的指紋》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篇2

  一、活動名稱

  獨特的指紋

  二、活動年齡班

  大班上學期

  三、活動由來

  (一)幼兒科學學習的特點

  1、"兒童的科學"是一種有經驗層次的科學知識,使幼兒透過觀察獲得的有關事物和現象的具體、個別的經驗。它是直接的、具體的、具有描述性的,而不是間接地、抽象的、解釋性的。所以,我設計了這個觀察類的科學活動設計。

  2、"兒童的科學"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幼兒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也不斷改變,當這些直接的、間接地經驗與幼兒已有的經驗不一致時,新舊經驗之間的衝突、同化、整合就導致了幼兒認識的改變。

  3、"兒童的科學"是對世界的獨特理解。兒童的科學帶有主觀性的色彩,兒童不能可觀的解釋自然事物和現象的性質,而往往從主觀的意願出發。正如皮亞傑說過的,遊戲是"兒童所選擇的使自己相信的現實"。兒童常常在這個假象的情景中觀察著現實、探索著科學。

  (二)幼兒園各年齡段幼兒科學學習目標和內容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5-6歲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總是刨根問底,能經常動手動腦尋找問題的答案,並且能透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並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徵或某個事物前後的變化,在探究中與他人合作。我設計的此活動就是想要兒童在觀察中發現、分析指紋的獨特,並能與夥伴進行合作交流,體驗到在探索中有所發現的喜悅。

  2、《綱要》在科學領域的內容中提到: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索的慾望。指紋這個事物是每個小朋友都熟悉的,也很感興趣的東西,因此比較好開展活動。

  3、《綱要》還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並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獨特的指紋這個活動會為幼兒提供指紋圖片,指紋畫,指紋的家的指示牌等等材料,讓幼兒在觀察中發現不同,並分享交流。

  4、《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要包括: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指紋的這個活動正是想實現這幾個目標。

  (三)個人瞭解的情況

  在暑假時參加的補習班中,有許多幼兒園的小朋友,我發現在一次用染料塗色的活動中,一個小朋友的大拇指上沾上了顏料,印到了畫紙上。同組的小朋友發現了,都來印自己指紋,他們發現,怎麼有的指紋形狀是一樣的,有的是不一樣的,於是跑過來問我。《綱要》中提出:"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於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幼兒在這個活動中,認識指紋、瞭解指紋。這個活動正是在幼兒充滿興趣的探索中得來的。

  四、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觀察指紋,瞭解其外形特點及三種類型,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標:觀察比較指紋,並能分辨不同型別。

  3、情感目標:有動手動腦的積極性,仔細觀察,體驗發現的快樂。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五、活動準備

  1、物質環境及材料準備:指紋畫一張、指紋型別PPT、警察破案短片、觀察記錄卡片、指紋的家指示牌、指紋身份證卡片、印泥、抹布。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使用過染料塗色或發現過指紋。

  六、活動基本環節

  (一)活動匯入:教師帶領幼兒欣賞指紋畫,引導幼兒發現指紋。

  直接出示指紋畫,讓幼兒觀察,提問:這些畫和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用手指印的)

  那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指紋在哪裡?看一看,是每一個手指上都有的嗎?像什麼?

  (二)活動過程

  1、瞭解指紋的型別,觀察自己的指紋。(實現活動目標1)

  (1)看一看和旁邊小朋友的指紋一樣嗎?(看來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指紋)

  總結:每個人的指紋形狀都是不一樣的。

  (2)我們現在知道了每個人的指紋形狀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人們把指紋分成了三大類,我們一起來看看,好不好?(指紋PPT)小朋友們看,第一種叫弓形紋,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第二種叫蹄型紋,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馬蹄;第三種叫渦型吻,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渦。是不是很神奇呢?

  (3)現在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張卡片,小朋友要仔細看看自己的指紋,把每一種型別的個數寫在卡片上。(考慮他們可能不識字,卡片上有三種指紋形狀的圖案,這個環節老師可參與到小朋友中與他們共同觀察。)

  2、透過遊戲,鞏固幼兒對指紋型別的認識(實現活動目標二和目標三)

  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了不同的指紋長什麼樣子,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叫"指紋的家"。

  七、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及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用心的,但是經過上課之後,讓我又有了幾點新的想法:

  1.活動的匯入。

  匯入部分我原來的引導語較為平淡“今天老師帶來了另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們拍攝的一段廣告,請你們看看他們在廣告裡都做了些什麼?”激發幼兒的興趣欠。如果我設計為: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師伸出手指問幼兒,幼兒即興回答。)這樣的提問設疑,可以使幼兒發散思維的大膽去想、去說,因為誰也不知道老師到底想說“手指”是什麼,這樣的問題還能夠與“匯入影片”中的環節吻合,既能夠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能夠與影片巧妙的結合!

  2.幼兒操作“印指紋”部分。

  因這是科學活動,幼兒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則,我考慮到可以在探索環節整合“數學領域內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領域”,卻沒有適時的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點,所以使得印“指紋印”的環節顯得很拖拉,而且不僅時間很長、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兒的指紋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導致了後面的點數環節出現脫節,可見,讓幼兒自己印指紋印是不太合適的。不如就讓幼兒用放大鏡來直觀的觀察自己的指紋,然後將觀察到的記錄到記錄表上,這樣或許在節約時間的同時,能夠讓人覺得本節課是由科學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動而呈現出閃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兒已會識字的能力。

  在認識指紋的環節中,我本想有一環節是請幼兒根據指紋的樣子,為三種不同的指紋起名字,從而起到發散幼兒想象力的目的。結果,在出示指紋圖片時,下方寫上了指紋的名字,孩子們還沒有來得及發散思維,就被指紋的“正確”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僅沒有展現出“發散幼兒想象力”的閃光之處,還適得其反,顯得老師不夠靈敏!

  總之,本次活動經過了反思後,覺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夠改進的地方,我將會在今後繼續將本次活動完善,並嘗試試教!

  《獨特的指紋》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秘密,瞭解指紋的三種類型。

  2、樹立科學的觀點,知道指紋的作用。

  3、培養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幼兒)父母和自己的指紋圖

  (教師)各種指紋圖和有關指紋的資料、雙胞胎照片、報紙一張、《黑貓警長》動畫片片段

  三、活動過程

  1、觀看動畫片片段,引發幼兒興趣

  ⑴老師今天請來了一位大家都熟悉的朋友(出示黑貓警長的頭像)

  黑貓警長正在調查一宗特大的盜竊案,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⑵觀看片段,黑貓警長他們找到了罪犯留下的痕跡

  ⑶出示幻燈片:指紋圖片

  這就是罪犯留下的印跡?是什麼?(指紋,並將漢字貼於黑板)對,黑貓警長就是透過指紋找到罪犯的。你們想了解指紋的秘密嗎?

  2、觀察認識指紋,瞭解指紋的外部特徵

  你有指紋嗎?指紋在哪裡?(手指肚上)

  ⑴幼兒觀察自己的指紋:你的指紋是什麼樣的?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一樣嗎?

  ⑵和同伴的指紋比較:你的指紋和同伴的指紋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⑶和父母的指紋比較:

  我們都是爸爸媽媽生的,所以我們有很多地方都長得和他們很像,甚至一樣,你哪裡長得和爸爸媽媽一樣?(眼睛、鼻子、嘴……)那我們的指紋會不會也長得一樣呢?請大家從椅子下面拿出你和爸爸媽媽的指紋,進行比較

  ⑷比較雙胞胎的指紋:老師這裡有對雙胞胎的照片,看他們長得一樣,那他們的指紋會不會是一樣的呢?(出示雙胞胎的指紋圖)

  ⑸小結:指紋一樣嗎?(不一樣)這個結論成不成立呢?我這裡有一段關於指紋的文章,給大家讀讀(老師讀)祝賀小朋友,你們的結論是正確的!

  3、引導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三種類型

  剛才有聽到科學家把指紋分成幾類嗎?對,三類。

  ⑴有弓型紋、蹄型紋、渦型紋(漢字貼於黑板)

  一邊畫三種類型的指紋,一邊解說:弓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箭一樣;蹄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向左或者像右偏,很像小馬蹄子一樣;渦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像水流的小漩渦一樣。

  ⑵統計自己指紋的型別,並將數量記錄在表格中

  小朋友有聽過爺爺奶奶說有這個渦型紋的就會聰明呢?(告訴幼兒這是民間的迷信說法,是不對的,指紋沒有好壞之分)

  4、瞭解指紋的作用

  指紋有什麼作用嗎?(幼兒回答)

  播放關於指紋用途的ppt。(除了能夠幫助警察破案,還可以發明指紋鎖、指紋門、指紋考勤機、指紋電腦……)

  5、延伸活動

  今天我們認識了指紋,知道指紋是獨一無二的,那關於指紋,你還想要了解什麼呢?(幼兒提問,客人老師記錄,課後一起尋找答案)

  《獨特的指紋》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瞭解指紋能夠識別別人的身份。

  2、在活動中啟發幼兒提問,激發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活動準備:

  動畫片、指紋圖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鏡、印泥、紙、透明膠、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在“藍帽和淘氣”的動畫片裡,有一天,藍貓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變成了假藍貓來騙淘氣。你們猜,淘氣是用什麼分清真假藍貓的呢?請看動畫片(幼兒觀看)。是什麼辦法呢?(用指紋分辨)

  二、探索指紋。

  1、那麼,指紋在哪裡呢?(指肚上)

  2、我們的指紋是什麼樣子的呢?

  3、你們有沒有好辦法來看清指紋?(放大鏡、指紋蓋印等)

  4、來,我們一起來觀察指紋,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你們有什麼問題,可以先告訴我。

  (幼兒探索,教師記錄。)

  5、剛才有些小朋友發現了一些問題,老師已經把它記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三、“警察”出現,請幼兒“破案”

  警察:“小朋友們,昨天,小明家的東西被偷了,經過我們的偵察,在現場發現了小偷的指紋,我們還從公安局的檔案裡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員的指紋,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幫我從這些指紋裡找出和在現場一模一樣的指紋。這樣,我們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兒找出指紋,並用筆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幾號指紋呢?我們把找出來的結果交給警察叔叔,讓他們去做進一步調查吧。

  教師問: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紋,你是怎麼看見的呢。

  “警察”:這些指紋,就這樣是看不見的,但我們有精密的儀器可以看見並取下來。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鋼琴,都會留下指紋。

  教師:指紋真神奇,關於指紋的秘密還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還可以問問爸爸媽媽,還可以上網,找找資料,去發現更多的秘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是:孩子們漸漸長大,他們越來越渴望探索他們身體的奧秘,在平時的活動中許多孩子無意發現他們手指上的線條,他們驚喜地告訴我:“老師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條條的線。”但對於這個問題卻只停留在發現的階段,如何將孩子的興趣點提升出來,引導他們更進一步的探索?這對孩子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我設計了次活動。

  本次活動透過幼兒觀察、比較發現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透過課件更直觀的瞭解指紋的常見型別;最後幼兒透過想象創作指紋畫等一系列過程充分調動多種學習方式,滿足了幼兒探究的願望,從而提高幼兒主動的、科學的學習態度與能力。

  首選,透過形象直觀的動畫片吸引孩子主動地參與活動,把比較抽象的指紋概念轉變為幼兒容易接受的有益經驗。然後透過幼兒自己觀察指紋和觀察同伴的指紋,以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麼樣的?像什麼?等問題,從而讓幼兒發現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這一環節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幼兒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說出指紋像龍捲風、山、彩虹、頭暈、小河、棒棒糖等。接著簡單介紹了指紋的用途,這環節為什麼沒有作詳細的介紹?我是這樣考慮的,因為對於大班上期的孩子來說太難,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個提升讓幼兒簡單瞭解一下,激發幼兒課後再去探索的慾望;最後讓幼兒在欣賞完指紋畫後進行大膽想象創作,從而又一次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孩子們透過靈巧的小手創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滿足。可能有的老師會說最後為什麼沒有講評呢?對於大班上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鐘,一節課下來已經持續了30分。如果再讓幼兒安靜下來,規規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畫一幅畫的講評,有些難為孩子,而且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我把講評作為延伸活動,利用欣賞活動課時間再進行集中講評。這些就是我對這節活動課的反思,現請老師們多提寶貴的意見。

  《獨特的指紋》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指紋”作為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生理現象,卻又常常被忽視著,教師也不曾引導幼兒去有目的的觀察、探索過,因此,幼兒對“指紋”還沒有形成清晰的認識。在一次課間活動看過動畫片《黑貓警長》後,孩子們對指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指紋的秘密”這一科學活動,使幼兒在探索自身的指紋中發現指紋的秘密。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從技能上,透過活動,使每個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採用不同的工具去觀察自己和同伴的指紋,並發現其中的奧秘,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活動目標】

  1、透過研究指紋,讓幼兒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2、體驗觀察發現的快樂,培養幼兒學會合作的意識

  3、引導幼兒瞭解指紋的三種基本型別(箕形、弓形、鬥形),認識到指紋的獨特性。

  【重點難點】

  難點:瞭解指紋的三種基本型別(箕形、弓形、鬥形),

  重點:認識到指紋的獨特性。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幼兒已經透過動畫片和故事瞭解到相關的指紋知識,知道手上有指紋,指紋是不一樣的;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能力,會使用放大鏡等工具進行觀察,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和分析事物。

  2、《黑貓警長》錄影、三種類型指紋圖片

  3、透明膠帶、印泥、6B鉛筆、水彩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發現指紋

  1、幼兒觀看動畫片《黑貓警長》錄影片段。

  2、向幼兒提問:看過動畫片以後,你知道黑貓警長是利用什麼來找到壞人的嗎?(指紋)激起幼兒研究指紋的興趣。

  二、初步觀察指紋

  1、幼兒自由選擇教師提供的工具進行觀察,引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指紋都是什麼樣的?你們可以用老師給你們提供的工具來進行觀察。

  2、提問:

  (1)我們的指紋長在哪兒呀?

  (2)“你們每個手指頭上的指紋都一樣嗎?”

  (3)請你們用放大鏡看一看自己的指紋是什麼樣的?請幼兒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尋找答案。

  3、觀察指紋型別

  a、教師出示指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指紋型別(師:“老師給小朋友找來了兩個指紋朋友,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小朋友看看這兩個指紋像什麼”)

  b、教師為指紋命名並出示字卡

  師:“這些指紋和小朋友都一樣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

  弓型紋——特徵:它的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箭;

  箕型紋——特徵:它的中心像一個小旋渦(或是小蝸牛)。

  三、拓印指紋

  教師鼓勵每個孩子用準備好的物品進行多種方法拓印指紋,並指導幼兒先在白紙上試一試各種方法,然後用自己認為最快、最清晰的辦法拓印指紋,引導幼兒對拓印指紋的方法進行比較。

  四、成功交流。

  1、教師與幼兒共同分享拓印指紋的多種方法。

  2、請幼兒為大家進行講解自己的指紋拓印,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活動延伸]

  1、作指紋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在指紋上進行新增,變成一幅有意思的畫。

  2、親子活動:拓印爸爸媽媽的指紋,建立“家庭指紋檔案”。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選材上,我選擇了“指紋”為整個活動的探索物件,這一活動物件對於孩子來說,既熟悉又帶有一定的陌生感,讓孩子們從發現自身的奧秘開始,激發他們探索操作的慾望。同時,在目標的設計上,我將目標定位在體驗操作、發現、探究的這樣一個活動過程,鼓勵孩子們能大膽地探索、尋找結果,透過自身與同伴之間的一系列自主操作,體驗到集體學習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我帶著“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關係。”的教育理念,活動中我除了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設計多樣的“問題情境”,讓孩子有目的的去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去解決問題。為引導和幫助孩子們去思考和探究,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以觀察法、記錄法、體驗交流法、示範法、操作法等教學方法貫穿整個活動程序。為了讓孩子們能透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逐步深入地瞭解和認識指紋,我採用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從而更好的達成目標。

  《獨特的指紋》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 篇6

  活動主題

  本活動透過幼兒觀察、比較發現指紋的特徵;觀看錄影瞭解指紋的作用;幼兒想象指紋的妙用;幼兒製作指紋身份證等,充分調動每一種學習方式,滿足了幼兒探究的願望,保持了幼兒對科學活動探究的熱情,從而提高幼兒主動的、科學的學習態度、習慣與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透過觀察發現指紋的羅圈形狀、數量不同,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徵的記號。

  2、瞭解指紋的三種類型及指紋的用途。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指紋畫展。

  2、錄影《黑貓警長》。

  3、放大鏡、油印、白紙、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參觀指紋畫展,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看畫展好嗎?”(好)

  2.幼兒觀看指紋畫展,教師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和我們平時畫得畫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這些畫是用指紋印出來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瞭解指紋的外部特徵

  1.教師提問:“你有指紋嗎?指紋在哪裡?”(指紋在手指肚上)

  2.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或是用油印將指紋印到紙上進行觀察。並和同伴的指紋比較一下。(教師巡場指導幼兒觀察發現指紋的形狀、數量不同)

  (1)“你的指紋是什麼樣的?”

  (2)“你的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一樣嗎?”

  (3)“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3.小結:指紋的羅圈形狀和數量都不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指紋;它是每個人的特徵之一。

  三、引導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三種類型

  1.讓幾個幼兒將指紋印在紙上,然後把紙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讓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型別。

  2.找出三種指紋型別,分別給他們起名字。

  (1)第一種叫弓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就象一把彎彎的弓箭一樣。

  (2)第二種叫蹄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馬蹄子一樣!

  (3)第三種叫渦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渦一樣!

  3.統計一下各類指紋的數量:有弓型紋的舉手、有蹄型紋的舉手,有渦型紋的舉手(鞏固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

  四、觀看錄影《黑貓警長》,瞭解指紋的用途

  1.“指紋有什麼用呢?請大家觀看錄影,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兒觀看錄影《黑貓警長》。

  3.提問:“黑貓警長是如何破案的?”(黑貓警長透過罪犯留下的指紋,找到的罪犯)

  4.教師小結: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徵的記號。

  五、啟發幼兒想象指紋的妙用

  1.“關於指紋你們還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紋鎖、指紋門、指紋冰箱、指紋錢包、指紋手機、指紋汽車……)

  2.教師小結:小朋友想出了這麼多的好點子,老師希望你們能用智慧的鑰匙開啟科學的大門,為人類的發明創造做出一份貢獻!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延伸活動:製作幼兒指紋身份證

  1.“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就像身份證,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來製作一個指紋身份證,好嗎?(好)

  2.幼兒製作指紋身份證,教師巡場指導。身份證上有:幼兒姓名、性別、班級名稱及幼兒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