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母雞蘿絲去散步》教案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母雞蘿絲去散步》教案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語言活動《母雞蘿絲去散步》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中母雞和狐狸的特殊經歷,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2、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表達表現。小組合作,共同商量表達表現的形式,大膽表演。
活動準備:
大黑板背景、小圖書、小道具等。
活動實錄:
一、匯入
師:今天要講的故事就在身後的農場裡,你看到了什麼?
幼:蜂房、池塘、草堆、磨坊,從文字上知道的。
師:磨坊是什麼地方?
幼:磨坊是磨麵粉的房子。
師:我們來看看故事的主人公,不僅長得漂亮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蘿絲,這麼好的天氣母雞蘿絲去散步了,散步的時候心情會怎麼樣?
幼:散步的時候會很輕鬆、很爽、全身上下都舒服,可以使身體健康,感覺很涼快。
二、幼兒閱讀小圖書
師:母雞蘿絲去散步時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可能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一些意外的事情。仔細看看,母雞蘿絲去散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幼兒翻閱圖書,教師適時介入。)
師:你們已經笑得前仰後翻了。你們看到了什麼?
幼:狐狸踩到了地上的耙子,因為它只注意到母雞蘿絲,沒有看到地上的耙子。
師:農民伯伯用的耙子叫什麼?
幼:釘耙。
師: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詞“自作自受”。
幼: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
師:為什麼不能說出來?
幼:有聲音就會讓母雞蘿絲髮現,狐狸不敢發出聲音。
師:母雞蘿絲去散步是怎麼樣的?
幼:母雞抬頭挺胸很神氣的樣子,它輕鬆又自由自在,雄赳赳、氣昂昂地根本沒有留意後面有壞蛋跟著。
師:狐狸跟在後面好像在幹什麼?
幼:狐狸在打壞主意,它的眼珠在骨碌碌地轉著。
三、幼兒動態表演圖書內容
師:後面還發生了很多好玩的事情,我們一起到書裡去找經過哪些地方?發生了哪些事情?剛才聽到了笑聲,你發現哪裡特別有趣、好笑?
幼:狐狸撲到草堆裡去了。
師:草堆上發生的事情從哪裡到哪裡?
幼:從11頁到13頁,狐狸想撲過去吃母雞,結果掉進草堆裡了。
師:從15——18頁,經過磨坊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
幼:母雞蘿絲絆到了繩子,結果麵粉都灑在狐狸身上,變成了麵粉狐狸了。
幼:從7——10頁狐狸經過池塘,結果撲到池塘裡,青蛙都撲到狐狸身上來了。
師:還有很多好笑的事情,我們可以用表演的方式來告訴大家,現在我們小組商量一下,我們用童話劇的方式來表演。(幼兒討論商量)
第一小組:表演7—10頁。
一位幼兒擔任故事中的旁白,其他三位幼兒分別擔任母雞蘿絲、青蛙、狐狸。
選用歌曲《郊遊》的曲調,改編歌詞來表演:“走走走走走,母雞蘿絲在前走,走走走走走,狐狸跟在後”。
第二小組:表演1——10頁。
以啞劇的方式來表演,請大家猜表演的是什麼內容。
第三小組:表演3~5頁。
用快板的形式交流。
四、交流議論
師:講了這麼多故事,母雞身後發生了很多危險,她都不知道,結果安全到家了,你覺得這是一隻什麼樣的母雞?
幼:很輕鬆、很勇敢、悠閒自在的、優雅的母雞。
師:狐狸給你什麼感覺?
幼:很笨、超不動腦筋、自作自受、倒黴得啞口無言。
師:這一路走來有很多麻煩的事情,母雞什麼也不知道,但是她身後的狐狸卻很倒黴。以後母雞蘿絲去散步,狐狸還會跟在後面嗎?狐狸又會怎麼倒黴呢?我們用表演或者畫畫的方式繼續編下去。
中班語言活動《母雞蘿絲去散步》教案 篇2
教學設計思路:
《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書圖案和色彩鮮豔,幼兒感興趣,翻看故事書更是覺到內容的幽默與詼諧,與此同時我想把這個故事編成教案,在班級進行一次語言教學的想法油然而生,於是我就這麼做了。
經過反覆琢磨我發現這本書除了色彩鮮豔內容有趣以外,其故事的線索很清楚、明顯,而且能有很大的餘地讓小朋友自由地發揮和展開想象的空間。在這過程中更可以促進他們在語言的講述、表達、詞彙的運用等方面能力的發展。根據我們中班小朋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活動目標、活動過程的準備工作。
目標的設計是根據我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來制訂的:
1、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閱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根據故事線索,讓幼兒想象、講述並展開故事情節;
3、透過閱讀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詼諧和幽默。在圍繞目標實施過程中我採取了三個教學策略:其一、集體看書,透過閱讀故事,讓小朋友們初步地理解故事內容;其二、出示情景圖,讓小朋友對故事當中的場景能夠映像深刻,使故事中的主要線索——母雞散步進一步清晰;其三、圖示卷軸的連貫出示,使小朋友對整個故事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啟示。在兩條線索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絡。
活動名稱:
《母雞蘿絲去散步》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閱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根據故事的線索,讓幼兒想象、講述並展開故事情節;
3、透過閱讀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詼諧和幽默。
活動準備:
圖示卷軸、故事書、情景圖
活動過程:
一、透過閱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教師邊看書邊講述故事
師:故事的名字?故事裡有誰?母雞去散步,狐狸為什麼跟在後面?母雞被吃了嗎?這一路上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再來看故事(書)
二、根據線索,幼兒展開想象
1、將回型針取下,根據故事的線索,豐富故事情節,邊提問,邊猜測。
2、師:母雞散步去了哪些地方?出示情景圖
師:這就是母雞散步走過的地方
3、師:狐狸一直跟在母雞的後面,就想吃它,可到最後也沒有吃到,這是為什麼呢?
4、出示圖示卷
師:原來呀,狐狸碰到了這麼多倒黴的事情,這真是一隻倒黴的狐狸呀!
三、完整的欣賞故事
師:現在我們再來完整的講一邊故事,想說的小朋友,我們一起講這真是一本好玩的書,我們回去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吧。
四、結束教學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小朋友能大膽地講述、想象和猜測故事的情節,課堂氣氛輕鬆而活躍,他們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和感染,非常的開心快樂。經過這個活動小朋友能夠積極動腦,不斷閃現出靈感的火花,在請他們猜測狐狸的遭遇時,還有了意外的收穫,他們在觀察書上的圖片中發現了很多細節,並且以此猜測想象和講述,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發展,透過這個故事,我發現不要擔心小朋友在上語言課時,不會講或是講不好,只要老師在設計提問方面要恰到好處,提問句要具有啟發性,那麼小朋友的表現一定會令人相當的滿意。
活動過程中我先用回形針把故事的部分內容隱藏起來,製造懸念,當小朋友對故事有了初步瞭解之後,邊想象邊猜測,邊講述,使故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精彩,接著採用展示情景圖的方法,使他們對故事當中曾出現過的場景映像深刻,之後圖示卷軸連貫出示,使小朋友對整個故事產生了想說、想講的積極慾望,最後大家一起邊看書邊講述,愉快的結束教學。這幾個策略的使用,圍繞教學目標,順利地完成,同時我還有發現在語言類的教學活動當中老師的提問語言,啟發性的語言、引導性語言、暗示性語言,都要精練,點到即止,充分的發揮以教師的主導性和小朋友的主動性為主,多給他們機會來表達、講述、表現自己和發揮想象,這樣才能讓兩者之間產生互動和共鳴。
《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書,其實對小朋友來說有很大的發展餘地和空間,可以再創編或續編故事情節,可以在體育遊戲中使用,書中曾提到許多動詞有:走過、越過、繞過、鑽過、穿過等,還可以玩角色遊戲,更可以與其他科目相結合開展綜合活動,例如在美術活動時用繪畫的形式給故事創編其他的情節,他還有更深層的寓意:壞人做壞事沒有好下場。
中班語言活動《母雞蘿絲去散步》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2、鼓勵幼兒根據圖片,大膽想象故事情節。
3、體會圖畫的幽默詼諧,在讀圖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母雞手偶。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手偶,設懸匯入。
(1)師: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蘿絲。大家和它打個招呼吧!
(2)師:這是母雞蘿絲生活的農場,瞧!母雞蘿絲邁著輕盈的步伐,帶著愉快的心情去享受這美麗的農場美景。
2、引導閱讀,想象練說。
(1)師:在一個晴朗的午後,母雞蘿絲要去散步了,但是在它散步的時候,卻發生了好多有意思的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師:它快樂地走著,可在這快樂的背後,卻藏著危險。看!(出示有狐狸尾隨的完整封面)母雞蘿絲知道背後的危險嗎?猜猜它最終被狐狸吃掉了嗎?(請幼兒大膽猜想)
(3)她走過院子,呀!狐狸撲上來啦!
請你猜一猜:狐狸抓到母雞了嗎?如果沒有,是什麼讓她逃離了危險呢?引導觀察圖中的釘耙,會不會和釘耙有關係呢?狐狸一腳踩到了釘耙,釘耙一個反彈,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臉上。哎!真是虛驚一場!那母雞蘿絲知道身後發生的可笑的事情嗎?
(4)它繼續往前走,繞過池塘,——瞧,狐狸這次離它更近了,當時還有哪些小動物在場?(蝴蝶、青蛙、小鳥)如果當時你是它們,想想你會怎麼說?(提醒幼兒大膽想象說)可是,當時的場景太嚇人,小動物們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這隻可憐的母雞,這回估計沒救了。突然,狐狸腳下一滑,“撲嗵”一聲,一頭栽到池塘裡,水花四濺,差點把狐狸淹死。這隻倒黴的狐狸啊!沒捉到母雞,倒弄得自己像個落湯雞。
(5)接著,母雞又到哪些地方散步呢?又經歷了哪些驚險的故事呢?我們看著圖一起來說說,好嗎?
(6)越過乾草堆。蘿絲翻過乾草堆,狐狸撲了上來,可它一頭紮了進去。那母雞蘿絲知道身後發生的可笑的事情嗎?
(7)經過磨坊。蘿絲經過磨面房時腳鉤住了一根線,狐狸撲上來時,上頭的一袋麵粉正好澆了下來。
(8)蘿絲鑽過柵欄,狐狸撲了上來,可它跌到在柵欄這邊的手推車裡。鑽過蜜蜂房。蘿絲從蜂箱下面走了過去,可那輛手推車載著狐狸撞翻了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頭鼠竄。
(9)師講述:請你猜一猜,這個故事的.結尾是什麼?(母雞按時回到家吃晚飯。)
3、回味感悟,體會樂趣。
師:這個故事真有趣,那你們能不能給這個好聽的故事起個名字?
中班語言活動《母雞蘿絲去散步》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2、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3、透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4、透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放大的圖畫書散頁、圖畫書10本活動過程實錄
一、介紹書名,展示封面,引起興趣。
1、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有趣的圖畫書,書名叫《母雞蘿絲去散步》。
2、你從封面上看到了什麼?——﹙母雞蘿絲,一隻狐狸﹚
3、你來猜一猜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幼兒大膽猜想發言﹚
二、觀察圖片,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表述。
出示圖片①
1、你看到了誰?他們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母雞蘿絲,一隻狐狸﹚﹙蘿絲在散步,狐狸想吃掉它﹚﹙狐狸趴在房子下面,眼睛咕嚕嚕轉﹚
2、你猜狐狸會怎樣做?﹙幼兒大膽猜想﹚
出示圖片②
1、蘿絲走過院子的時候,狐狸在幹什麼?蘿絲腳下有什麼?﹙狐狸跳起來,撲向蘿絲﹚﹙向幼兒解釋一下什麼是“釘耙”﹚
出示圖片③
1、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你猜對了麼?﹙幼兒發出開心的笑聲:狐狸沒抓到蘿絲卻被釘耙打到了頭﹚
2、說一說狐狸被打到頭時會發出什麼聲音?回憶一下你撞到頭時的情景。﹙幼兒這時有了不同意見,最後大部分幼兒都同意用“鐺”﹚
3、幼兒邊看圖邊聽教師示範加入擬聲詞聲情並茂講述圖①②③。
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一隻狐狸跟在他後面。蘿絲走過院子,狐狸撲上來﹙停頓一下﹚“鐺”…
出示圖片④
1、蘿絲又來到哪裡?﹙池塘﹚
2、狐狸又幹了什麼?結果怎樣?﹙他又撲向蘿絲,他掉進了池塘裡﹚
出示圖片⑤
1。你猜對了嗎?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狐狸掉進池塘的聲音。﹙經過討論決定使用“撲通”﹚
2。請一個幼兒試著加入“撲通”來講述圖④⑤﹙教師適時給予指導﹚
蘿絲繞過池塘,狐狸撲上來﹙停頓一下﹚“撲通”…
出示剩餘圖片
1、引導幼兒用相同的方法理解故事的後半部分。看看母雞蘿絲又經過了哪些地方?又發生了生麼事情?結果怎麼樣?蘿絲最後怎麼樣了?﹙幼兒自由閱讀思考﹚
2、幼兒分組閱讀,交流討論故事情節,加入適當的表示聲音的詞語進行講述﹙“出溜”…,“譁”…,“咣噹…嗖"…,"轟隆"…,"嗡嗡"…﹚
3、教師請個別幼兒選擇喜歡的情節加入擬聲詞講述。﹙幼兒紛紛挑選喜歡的情節進行講述,氣氛活躍﹚
4、教師加入擬聲詞,聲情並茂的講述完整的故事。幼兒邊看書邊感受故事的詼諧幽默。
三、討論:
1、你覺得這本書裡哪個情節最好笑?﹙幼兒紛紛選擇感興趣的情節發表看法﹚
2。你覺得加入表示聲音的詞來講述這個故事好在哪裡?﹙教師先不加擬聲詞講述一遍故事,停頓一會再加入擬聲詞講述一遍。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更有意思,更好笑﹚
四、總結延伸:
我發現小朋友們都很喜歡今天這本圖畫書:《母雞蘿絲去散步》。回家以後你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這本書的樂趣。如果你還想閱讀更多有意思的圖畫書,我給你們推薦兩本,它們是:《想吃蘋果的鼠小弟》和《我不知道我是誰》。希望小朋友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去發現書中的秘密和樂趣,回來講給我們大家聽。
活動內容選自經典圖畫書《母雞蘿絲去散步》,故事原文只有44個字,更多的是讓幼兒自己觀察畫面從而理解故事內容。因此,在活動目標的制定,方法的運用等都遵循這一原則,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大膽表現。從活動效果來看,幼兒對目標能較好的達成,能夠大膽想象和猜測並運用自己的經驗加入適當的擬聲詞講述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幼兒從中感受到了快樂,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對圖畫書產生濃厚的興趣。
阮老師在充分了解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語言發展的水平上,很好的解讀了圖畫書,抓住了圖畫書本身的特點來設計教學活動。她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幼兒感興趣的去觀察圖片內容,並透過加入擬聲詞幫助幼兒理解幽默詼諧的故事情節,給予每位幼兒大膽猜想和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為幼兒的閱讀活動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點燃了幼兒對圖畫書的熱情。
活動前評析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一本暢銷中外的經典圖畫書,書中寥寥無幾的文字講述了一隻名叫蘿絲的母雞出門去散步的平淡無奇的故事,而豐富生動的畫面卻描繪了一隻倒黴的狐狸追逐蘿絲卻屢遭失敗的情節。書的文字與畫面形成了幽默、詼諧的對比,有了喜劇的色彩。考慮到幼兒的識字能力有限,但是,如果老師過多的去講述就剝奪了幼兒自主閱讀圖畫書的權利。
如何在保留圖畫書原有特點的基礎上帶領幼兒去閱讀呢?於是我設計讓幼兒和我一起在狐狸每次失敗遭殃的時候加入擬聲詞,這樣透過刺激幼兒的聽覺來豐富幼兒的想象力,使他們真正讀懂這本書並感受圖畫書的風趣、幽默。
作者簡介:佩特·哈群斯,她的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簡單流暢,總是貼近孩子們的角度認真面對他們的問題,深受全世界兒童的喜愛。
中班語言活動《母雞蘿絲去散步》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一本外國經典圖畫書,它的文字與畫面形成一種非常滑稽的對比:文字講述的是母雞蘿絲去散步的平淡無奇的故事,而圖畫則還講述了狐狸追逐獵物卻屢屢受挫的故事。
為了引導幼兒在笑聲中理解故事內容,重點講述出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故事。我決定分三個環節來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分析故事,並感受、體驗故事所帶來的樂趣:看圖聽故事學動詞――自主閱讀、大膽講述――作品欣賞與經驗分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對故事內容和情節發展的理解。
活動準備
圖畫書、農場地圖圖片、紙偶母雞。
活動過程
1.出示“農場地圖”,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師:今天,老師帶給小朋友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是母雞蘿絲生活的農場,你看到了什麼?
2.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注意動詞。
教師一邊講述故事.一邊用紙偶母雞在地圖上演示她散步時經過的地方,並運用語氣、體態和手勢引導幼兒注意動詞。
提問:母雞蘿絲都去過哪些地方?(院子、池塘、草堆、磨房、籬笆、蜜蜂房。)
提問:它是怎麼來到這些地方的?你看到了哪些動作?(走過、繞過、越過、穿過、鑽過。)
師:今天,母雞蘿絲又去散步了,會發生什麼事呢?快去書裡找找吧
3.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發現圖畫中的樂趣。
提問:你們看完書為什麼都笑了呢?看到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你能講講自己感到最可笑的那頁故事嗎?
先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講自己最喜歡的一頁故事,再讓幼兒以小組形式互相講述、交流。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圖書部分內容,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幫助幼兒正確理解故事內容。
4、師幼共同閱讀,加深理解。
師:老師來講母雞蘿絲散步的故事,小朋友們來講狐狸發生的故事,好嗎?
講完後引導幼兒給這個故事起個新名字。
活動延伸
可以和孩子繼續討論:你喜歡這個故事嗎?這是一隻什麼樣的母雞?什麼樣的狐狸?讓孩子體會並描述母雞和狐狸的性格特點。還可以引導幼兒表演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