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彙編15篇)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彙編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對糖的製作過程感興趣,初步瞭解糖的製作原料。

  2、透過討論、交流和分享等活動,知道糖的不同種類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3、活動中,能用清楚、完整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收集的糖的各種經驗。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各種糖,佈置"各種各樣的糖"的展覽。

  活動過程:

  一、參觀展覽:各種各樣的糖。知道 糖的不同種類。

  1、參觀糖的展覽。

  教師:小朋友都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糖,現在請大家去參觀一下,看看有些什麼糖。

  2、交流活動:我看到的糖。

  教師:清小朋友說說,你看到了什麼糖?它是什麼樣的?

  3、教師小結:糖有很多種類,有的糖是白色的,有的糖是彩色的;有的糖細細的,碎碎的;有的糖是方的,有的是小圓糖;有的是動物形狀的糖等。

  二、討論:糖有什麼用。瞭解糖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1、討論糖的用途。

  教師:生活中為什麼有這麼多糖,它們都有什麼作用呢?

  2、小結糖的用途。製作糖水或甜品,燒菜,釀酒,醃菜,休閒娛樂等。

  3、根據糖的用途進行分類。

  教師:這裡有這麼多種糖,你們能根據它們的用途幫它們分分類嗎?

  三、分享好吃的糖,感受糖的不同口味。

  1、討論糖的味道。

  教師:你吃過什麼糖?它是什麼味道的?

  2、品嚐活動。

  教師:小朋友隨意品嚐兩種糖,比一比它們的味道一樣嗎?

  3、集體交流。

  教師:你吃的是什麼糖?它是什麼味道的?

  4、教師小結:小朋友發現糖的味道並不一樣,有的甜,有的酸,有的是薄荷味,有的是巧克力味…有的是硬糖,有的是軟糖,有的是酥糖,還有的糖吃在嘴裡有麻麻的感覺…

  四、瞭解糖的製作原料及蔗糖的種類。

  1、討論糖的製作原料。

  教師:你知道糖是用什麼製作出來的嗎?

  2、瞭解糖的製作原料。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

  3、瞭解蔗糖的種類。引導幼兒自己看圖,瞭解圖意。

  活動延伸:

  要求家長帶幼兒去超市買糖果,使幼兒瞭解買糖的過程,並學習自己買糖,積累社會生活經驗。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質手套捉泥鰍,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現象。

  2、敢於親近泥鰍,體驗捉泥鰍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大地毯、泥鰍、盆、毛巾;塑膠手套、毛線手套;圖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謠歌曲《捉泥鰍》、PPT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大膽表達對泥鰍特性的瞭解

  T:(出示PPT)春天來了,冬眠的小動物們都醒來了。最近在我們的自然角多了一個朋友,看看是誰?

  提問:你瞭解泥鰍嗎?你知道關於它的秘密嗎?

  小結:泥鰍是一種魚,它身體細細長長的,身上有著一層滑溜溜的保護層——黏液。

  二、捉泥鰍——在操作、比賽中發現捉泥鰍的方便與材料的關係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鰍

  T:你們說泥鰍的黏液可以保護它不被抓住,真的嗎?那你們想不想試試捉一捉泥鰍?(提醒幼兒捲起袖子)

  1、請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問:你捉起來覺得怎麼樣?

  2、請全體幼兒一起試試捉泥鰍,體驗泥鰍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鰍:

  T:泥鰍渾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還真費勁!所以,今天我給你們帶來兩樣秘密武器——兩種手套,試一試,看看能不能來幫你們更容易捉泥鰍。

  1、幼兒戴手套捉,要求:戴一隻,用戴手套的手去抓。兩種手套都試一試,比比哪一種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討論:戴哪種手套容易捉?為什麼?(豐富詞:粗糙、光滑)

  小結:用光滑的手套很難捉住光滑的泥鰍,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鰍,原來粗糙的東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鰍比賽

  T:大家都覺得粗糙的綠手套捉泥鰍方便,那我們來一次捉泥鰍比賽,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們剛才試的那樣有防滑本領!

  聽清比賽要求:3人一組合作,2人抓,1人數。看哪隊合作得好!給你們30秒時間,聽到“叮”時間到,停止捉泥鰍。比比哪一隊捉得多,數得最清楚。

  2、交流:說說你們隊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鰍?為什麼捉得多?

  小結:看來除了有合適的防滑手套,還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瞭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T:今天捉泥鰍讓我們發現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鰍,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們的大廳很溼滑,怎麼辦?

  結冰的地面很容易讓人摔倒,怎麼防滑?

  2、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東西能防滑呢?

  (PPT出現鞋子、浴室防滑墊)

  延伸: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辦法,我們回去後再去找一找,記錄下來好不好?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設計意圖:

  新鮮的事物總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戰鬥陀螺》的動畫片讓無數的孩子如痴如醉,戰鬥陀螺更成了小朋友們愛不釋手的玩具。自由活動時間,小朋友們都急著拿出來玩兩下。玩的過程中,我發現小朋友們在議論紛紛,提出了許多的疑問:“它為什麼能夠不停的旋轉?”“為什麼有時轉得快,有時轉得慢,有時轉的時間長,有時轉的時間短?”“為什麼轉動時,我們看不清上面的花紋?兩個金屬陀螺碰撞時為什麼能夠產生火花?”等等。大班的孩子對轉動現象已經不陌生了,在他們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我們本次的活動正是從幼兒的生活實際中生成的,它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力求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探索,交流,激勵幼兒主動探索的精神,萌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瞭解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積累旋轉的知識經驗。

  2、在操作中發現瞭解物體旋轉的原因。

  3、探索讓物體旋轉的方法,嘗試根據不同的旋轉原因進行分類。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可以旋轉的物品、圖片。

  人力:風車、拉線小風車、音樂盒小風車、陀螺、戰鬥陀螺玩具、時鐘、大轉盤、小童車、迴旋鏢、地球儀、飛盤、溜溜球、果汁機、球、呼啦圈、輪胎、風火輪

  風力:風車、跳舞娃娃、旋轉木馬。

  電力:電子鐘、電動釣魚盤、電動燈籠、電動螺旋槳、錄音機磁頭。

  水力:一次性塑膠杯、吸管、飲料

  圖片、掛圖:方向盤、車輪、鑰匙、風扇、水龍頭、削皮機、洗衣機、水車、大風車、微波爐、攪拌機、龍捲風、旋渦、紡車…

  2、每桌一盒水彩筆、若干張作業紙。

  3、實物投影儀、展示板、膠水、抹布。

  4、認知準備:有關物體旋轉的知識。

  5、錄象片斷《生活中的旋轉》

  活動過程:

  1、活動前引導幼兒收集相關資訊。

  請小朋友回家後找一找哪些東西可以旋轉,將收集到的物品以及圖片帶到幼兒園來。(豐富的操作材料是順利開展科學探索活動的保證。而來自於幼兒周圍生活,由幼兒親自收集的材料,不僅能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使幼兒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培養幼兒真正熱愛科學的品質。因此我們鼓勵幼兒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收集大量的能旋轉的物體,收集的過程也是一個質疑和探索的過程。)

  2、分組探索《怎樣使物體轉起來》

  小朋友回家後收集了許多可以旋轉的物品。現在請你們試一試怎樣才能使它們轉起來?(幼兒自由探索怎樣使物體轉起來,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物體旋轉的原因,鼓勵幼兒用較流利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環境,幼兒運用自身多種感官進行探究,尋找答案,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始終關注幼兒的探索過程,根據他們的需要及時提供適當的幫助,不斷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促使幼兒進行更深層的探索。活動中,一位幼兒發現用吸管攪動飲料,可以使飲料轉起來,實驗完他把吸管扔下準備離開,這時老師發現吸管也跟著旋轉起來,而該幼兒卻沒有發現這一現象。於是教師適時的引導他“你再看一看,現在出現了什麼現象”,激發了幼兒深入探索的興趣,使他了解到“吸管隨著水的旋轉可以不停轉動”。)

  3、交流討論《怎樣使物體轉起來》

  (1)、同伴間自由交流。

  你們互相講一講,你玩了什麼東西,是怎樣使它旋轉起來的?

  (“知識是在孩子們的探究之後、討論之中形成的。”透過剛才的探究操作,每個幼兒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他們渴望表達和交流,並在觀點的相互碰撞中,明晰和構建新的知識與經驗。因此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討論環境,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與結果,發表自己的見解。並透過“你發現的秘密真有趣”“還有別的想法嗎”等鼓勵性語言,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每一個人觀點和想法的接納與認可,從而更加積極踴躍的參與討論。在相互交流討論中,三個小朋友圍繞“怎樣使風車旋轉”各抒己見。第一個小朋友說“我用手不停的撥風車,它就轉起來”,第二個小朋友馬上大聲的說“我在奔跑,風車也能不停的旋轉,我用盡力氣拼命地跑,風車就轉得飛快”,第三個也不甘示弱“我把風車放到空調前面,空調吹出的風使風車不停的轉呀轉”…… 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見解,在相互交流討論中豐富了生活經驗;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2)、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發現。

  (幫助幼兒進一步理清講述思路,使幼兒更深入的瞭解一些較典型的旋轉現象,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如:大部分幼兒只是簡單的認為是人使車輪轉動起來的,教師透過“人並沒有碰到車輪,車輪為什麼會轉?”“腳蹬帶動哪兒轉了?”“鏈條使哪兒轉了起來?”等問題,逐步深入的引導幼兒發現“人轉動腳蹬,腳蹬帶動鏈條,鏈條帶動車輪旋轉”這一複雜的現象。還有一位小女孩發現自己旋轉後,裙子飄舞起來,象站在圓圓的荷葉上,她高興地大聲嚷嚷:“我是個荷花仙子。”)

  4、引導幼兒討論物體旋轉的原因,並進行簡單的小結。

  (幼兒根據剛才的探索發現對物體旋轉的原因進行了分類歸納:電力、風力、人力、其他)

  5、幼兒設計標記。

  用什麼標記能表示電力、風力、人力和其他旋轉的原因呢?

  (幼兒透過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出了“電力、人力、風力、其他力量旋轉”的不同標記圖,如:有的幼兒結合生活中見到的高壓電線上的警示符號,設計了相應的符號表示依靠電力旋轉的標誌圖。)

  6、幼兒共同推選大家認為比較合適的標記符號,將標記貼到展示板上,並將自己手中的圖片分類按標記貼上到展示板上。(幼兒按旋轉原因分類的過程就是一個鞏固複習新知識的重要環節。)

  8、觀看錄象《生活中的旋轉》

  剛才小朋友找到了這麼多使物體旋轉的方法。誰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旋轉,它們旋轉有什麼作用?(科學教育內容的生活化為幼兒理解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意義提供了直接經驗和實際背景,才能使幼兒感受和體驗到所探究和學習的內容對自我的意義,也才能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引導幼兒瞭解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將幼兒的學習與生活經驗相結合,透過回憶生活中哪些東西會旋轉,幫助幼兒拓展了相關經驗,瞭解到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活動中,幼兒發言積極踴躍,有的說:“我家的電風扇會轉,能讓我覺得很涼快。”有的說:“我家的鬧鐘會轉,它能告訴我幾點了,還能準時叫我起床。”還有的說:“果汁機會轉,能讓我喝上甜甜的果汁。”愛跳舞的小朋友還說:“花樣滑冰運動員的旋轉,動作輕盈,真美!”)

  9、活動延伸

  活動區探索活動,讓它們都轉動起來。(幼兒到活動區操作探索,思考運用老師提供的輔助材料,動腦筋想辦法讓物體旋轉起來,幫助孩子養成動手實踐的行為習慣,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活動評價:

  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透過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給予幼兒充分的動手操作實踐,以及和同伴交流討論的時間,努力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時刻關注幼兒的活動。活動中及時根據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因勢利導給予啟發幫助,使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整個活動以疑激趣,以趣激學,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高效實現了師生的互動作用;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變被動為主動,主體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了幼兒的主動探索精神和求異思維,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絲瓜的名稱、種植季節以及生長過程。

  2.學習正確使用簡單的種植工具,如鏟子、噴水壺。

  3.萌發熱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勞動工具。

  2.絲瓜秧苗。

  活動過程:

  一、情景帶入主題

  1.孩子們,剛剛我們去逛了逛幼兒園的菜園地,你們發現裡面都種了些什麼呀?(西紅柿、土豆、蔥等)

  2.那你們發現有種長長的瓜嗎?誰認識?(絲瓜)

  3.那我們也來種種吧!

  二、交代任務及要求。

  我們要把長好的絲瓜秧苗種到菜園地裡,種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秧苗的根。

  三、種植絲瓜。

  1.師幼共同整理種植園地。讓幼兒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淺知識,認識一些農具,提高幼兒種植興趣。

  2.師幼一起種絲瓜。

  教師示範:用小鏟子挖一個深一點的坑,小心的分出一棵瓜秧,放入坑內,注意根部儘量保持垂直,然後用泥土蓋上根部,澆上水。

  重點指導幼兒挖坑、澆水,秧苗入土、覆土最好由教師完成。教師提醒幼兒澆適量的水:用手指蘸上去,既不幹,泥也不粘手指為好。

  幼兒合作種植。(在種植過程中,根據不同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

  四、學習護理絲瓜的技能。

  1.絲瓜種好了,我們應該怎麼愛護它們呢?教師告訴幼兒絲瓜會爬藤,組織幼兒觀察成人如何搭藤架,如何施肥。可讓幼兒經常澆水、觀察,若發現異常情況,商量解決方法或告訴老師。

  2.設計一個觀察記錄表,指導幼兒用圖畫表示絲瓜的生長過程。(長出幾瓣葉子——開花——結果等)

  3.鼓勵幼兒每天來認真觀察、記錄。

  五、可根據實際情況種植黃瓜、苦瓜、葫蘆等其他瓜。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材料選擇合適的工具解決生活中的穿線問題

  2、樂於與同伴交流、探究,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第一次操作材料準備:鞋板、無硬頭的黑色鞋帶、帶有硬頭的白色鞋帶。

  2、第二次操作材料準備:鞋板、無硬頭的黑色鞋帶、棍子、鉛筆、電線、髮夾若干。

  3、第三次操作材料準備:彩色管、糖果袋、繩子、棍子、別針、髮夾、展示板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動手實踐、獲取經驗

  1、出示鞋板、黑色鞋帶、白色鞋帶,提出任務:幫鞋板繫上鞋帶。

  2、提出操作要求

  一隻穿上白色鞋帶,另一隻穿上黑色鞋帶,看看哪種顏色的鞋帶最容易穿過去?想一想為什麼?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重點啟發幼兒思考:哪種顏色的鞋帶最容易穿過去?為什麼?

  4、集中交流

  ①你發現哪種顏色的繩子容易穿過去?為什麼?

  ②歸納小結:原來白色的鞋帶有硬硬的頭,比鞋洞小就容易穿過洞洞。而黑色鞋帶沒有硬頭、軟軟的、而且比洞粗不容易穿過去。

  (二)選擇適宜的工具幫助軟頭的鞋帶穿過鞋洞

  1、出示工具(棍子、鉛筆、電線、髮夾),交代任務。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一種工具都去試一試,看看哪種工具最適合幫助黑色鞋帶穿過鞋洞。

  ②請在最適合的工具下貼上一個花片。

  3、幼兒操作,師重點啟發幼兒思考:為什麼這種工具能最快幫繩子穿過洞洞?為什麼?

  4、集中交流

  ①相互交流:你認為哪種工具最適合幫助黑色鞋帶穿過洞洞?為什麼?

  ②歸納小結:棍子和髮夾都比較硬,又比洞口小,能幫助鞋帶穿過鞋洞;鉛筆比洞粗,不容易穿過去,而電線軟軟的也不能幫助它穿過鞋洞。

  (三)遷移經驗,解決問題

  1、出示材料及輔助工具,交代任務

  彩色管、繩子:請小朋友幫彩色管穿上繩子做成項鍊。

  糖果袋、繩子:請小朋友為糖果袋穿上繩子。

  2、提出操作要求

  ①要注意選擇適合的工具幫助它們穿上繩子。

  ②要與夥伴們一起說說你選用了什麼工具幫它們穿過去呢?為什麼?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如何藉助工具穿繩子。

  4、交流分享,提升經驗

  ①互相交流:你是選擇什麼工具,幫助彩色管(糖果袋)穿上繩子?你覺得這種工具合適嗎?為什麼?

  ②歸納小結:要幫助不一樣的洞洞穿線,所選用的工具也是不一樣的。要選擇比洞口小的、比較硬的工具,而且要根據你的材料選擇最適合的工具。

  (四)活動延伸:平時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用到穿線,請小朋友回到家裡和爸爸、媽媽一起來試一試。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動重點:

  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重量。

  難點:操作發現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動準備:

  紙盒、天平、積木、玻璃球、棉花等物品。

  活動過程:

  1、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1)、這些物體是一樣重嗎?(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去比較)

  用手去掂分量或其他方法。

  (2)、幫助幼兒發現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

  2、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1)、幼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猜猜這兩樣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3、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物體大小與輕重不成正比。

  (1)、出示大小不同的盒子比輕重。

  (2)、幼兒自由比比其他一些物體。

  4、收拾整理物體。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背景

  自從體育區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後,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轉陀螺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並在科學區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製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製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麼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為了使幼兒透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同時藉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膠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A:我的陀螺轉動起來是歪歪斜斜、搖搖擺擺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後來越轉越快,最後就停下來了。

  幼C:我的圓形陀螺轉起來也是圓形的。

  幼D:陀螺轉動起來它的形狀有點模糊。

  (評:在這裡,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先選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這樣既有利於幼兒習得製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於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為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 “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園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幼B:它們轉動起來都會變成圓形。 幼C:轉動起來會變成花形。 幼D:正方形會變成圓形,三角形還是三角形.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於啟用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啟用狀態+這無疑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裡,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透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才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現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B:我猜對了,這些圖形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現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上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轉起來的。

  幼兒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述的潛力’和傾向,透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資訊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一、活動內容:

  科學:紙站起來了

  二、活動目標:

  1.透過幼兒自主探索,大膽尋找讓紙站立與疊高的方法。

  2.透過操作,瞭解簡單的力學原理。

  3.主動參與討論,並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4.對xx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三、活動準備:

  PPT圖片數量多的紙相機記號筆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有一個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認不認識,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帶來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

  出示劉謙的圖片,這是誰呀?(劉謙)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嗎?(變魔術)請幼兒來說說看他所知道的關於劉謙的事。他厲害嗎?(厲害)你想和他一樣厲害,變成一個出色的魔術師嗎?(想)老師也想。要不今天我們也來變一變魔術,好嗎?(好)那我們就一起開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一張白紙,"今天我們就來變一變關於紙的魔術。"讓幼兒觀察白紙,說出白紙的一個特點--軟,立不起來,好象沒力氣一樣的。"軟軟的紙站得起來嗎?(站不起來的)那現在請你自己動動腦,動動手,來試一試,變一變,讓紙站起來,好嗎?"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嘗試後交流,教師記錄幼兒將紙站立的方法。

  提問:①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紙站立在桌子上的。(請幼兒進行解釋和示範)。

  ②為什麼這個方法能讓紙站在桌子上呢?

  ③我剛才看見有幾個小朋友也用這個方法讓紙站起來,但是後來又倒了,這是怎麼回事?

  ④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⑤他這個方法和剛才的有什麼不同?

  3.幼兒第二次嘗試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幾種讓紙站立的方法,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這幾種方法都去試一試,待會你來告訴大家,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4.嘗試後交流①你覺得這幾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②為什麼?

  三、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剛才的辦法,將紙搭建的更高。

  1.教師:剛才我們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讓紙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討論了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站得更穩,現在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彩色的紙,幹什麼呢?老師要請你利用這些紙來變變變,搭房子,看看誰是神奇的魔術師,房子搭得又高又穩。

  2.幼兒嘗試3.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交流剛才在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1)教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師將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來)(2)你向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搭房子的辦法。

  (3)你剛才在搭房子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麼解決的?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四、延伸活動:幼兒合作搭建剛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都是神奇的魔術師,待會我們到教室裡大家一起設計圖紙,和劉謙一樣用更多的紙來變變變,搭更高的樓房好不好?

  活動反思:

  中班科學活動《站起來》,目標是探索紙站起來的多種方法,知道藉助外力能讓紙站起來並分享站起來的方法,在前兩個環節使用夾子和橡皮泥探究讓紙寶寶站起來的方法,在這兩個探究環節中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探索空間,積極激發孩子探究興趣,在探究多種紙寶寶站起來的方式,從夾子到橡皮泥難處層層遞進,整個活動的難點是:在沒有任何事物的幫助下探究紙寶寶自己站起來的方法,孩子慣性思維定勢紙寶寶兩個環節下來有東西幫助,所以在沒有任何幫助下孩子就覺得沒有辦法讓紙寶寶站起來,這和第一環節探究紙寶寶的特性相呼應,紙是可折、可揉、可卷的。從這個方向看到孩子的思維一下得到解放,不受任何的束縛,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孩子也找到紙寶寶站起來的方法。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孩子探究的興趣,我們也看到動手操作探究中孩子的興趣及其濃厚。因此,在這兩次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積極投入、享受探究的過程,並樂於分享自己的探究結果。整個活動實現了“玩中學、”“做中學”以幼兒自由發現、自主探索為活動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師在後;嘗試在前,指導在後;操作在前,結論在後。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透過實驗,讓幼兒簡單瞭解滅火器滅火的奧秘。

  活動準備: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釐米的短蠟燭若干,打火機,滅火器。

  2、醋,小蘇打,水。記錄用的筆和紙。

  過程實錄:

  1、出示滅火器,激發興趣。

  師:這是什麼?我們用它來幹什麼?

  幼:這是滅火器,滅火用的。

  師:說起滅火器滅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呢。

  (教師講述故事《滅火比賽》,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第一次操作。

  師:滅火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們請運動員上場。(教師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蘇打,依次介紹“運動員”名稱,幼兒拍手錶示歡迎“運動員”入場。)

  師:今天的比賽是這樣的,我們把蠟燭點燃放在三隻杯子底部,分別請水、醋、小蘇打來滅火,以蓋住杯底為準。比賽前請你猜一猜誰能把火給滅了?把你的想法記錄下

  (1)、幼兒預測實驗結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標記作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滅火,用“V”表示能把火給滅了。

  幼:我用“O”表示能滅火,“△”表示不能滅火。

  (2)、幼兒分組操作進行驗證,並記錄操作結果。

  師:剛才記錄的只是我們的猜測,到底誰能滅火,要試過才會知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誰才是真正的滅火大王。

  (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操作邊記錄,並要求幼兒倒入水、醋、小蘇打的時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蓋住杯底為準。絕大多數幼兒操作時很興奮,特別是當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同時,簡直就是手舞足蹈,而當結果與猜測不同時,便會地發出嘆息或露出失望的樣子。更有個別幼兒因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師就鼓勵幼兒大膽嘗

  (3)、討論操作結果,對操作記錄進行講評。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怎樣的?這回你們用什麼標記記錄?

  幼:我猜的和做出來的不同。我以為醋很酸,會把火酸滅了,結果沒有滅。我用“~”表示火滅了,“[{-}]”表示火還在燒。

  幼:我全猜對了,火全滅了。我用“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教學目標:

  1、感知電腦傳遞資訊的特點,體驗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方便。

  2、激發幼兒對電腦等科技產品進行研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

  1、電腦幼兒、學習軟體若干。

  2、教學掛圖《電腦》。

  3、《科學》下P.18~19。

  教學過程:

  一、認識電腦。

  1、帶領幼兒到電腦室,請幼兒說出電腦主要部件的名稱。

  2、討論:電腦能幹什麼?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介紹電腦的用途。

  3、用教學掛圖,教師結合幼兒知道的電腦的用途,豐富他們對電腦的認識。

  二、感知電腦傳遞資訊的特點。

  1、帶幼兒上網瀏覽,在操作中發現電腦傳遞資訊速度快、內容廣、資訊量大等特點。

  2、觀看畫冊《資訊的使者-電腦》,進一步認識電腦主要部件的工作。

  三、玩電腦。

  教師帶幼兒用電腦進行繪畫、玩遊戲,體驗使用電腦的樂趣。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一、目標

  1、觀察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引導幼兒探索陀螺的製作方法。

  2、透過製作其它形狀的陀螺,讓幼兒從中體會力與平衡之間的關係。

  二、準備

  1、彩色陀螺或幼兒自帶各式陀螺。

  2、豐富的操作材料:牙籤、各種形狀的紙片、鉛筆、剪刀、水彩筆若干。

  三、過程

  (一)玩彩色陀螺

  1、幼兒自由玩陀螺,觀察陀螺轉動時色彩的變化。

  2、引導幼兒觀察陀螺是怎樣轉的?轉動時色彩的變化?

  3、集中交流,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二)探索製作方法

  1、師生共同討論陀螺的做法,鼓勵幼兒不怕失敗。

  2、討論;你會準備做一個什麼形狀的陀螺?怎麼做?

  3、幼兒第一次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4、在幼兒製作過程中,教師不要給予幫助,引導幼兒試著玩一玩自己做好的陀螺。

  5、共同解決留下來的問題。討論:為什麼有的幼兒製作的陀螺不會轉動?說說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6、透過討論幫助幼兒解決製作過程中的重、難點。

  (三)再次設計製作彩色陀螺

  1、幼兒第二次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2、啟發幼兒運用七種顏色大膽裝飾,畫出不同圖案。

  3、要求塗色均勻、鮮豔。

  4、再次玩一玩自己做好的玩具。

  (四)陀螺旋轉比賽

  1、幼兒操作自己的陀螺進行比賽。

  2、啟發幼兒思考:怎麼有的陀螺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短呢?還有的陀螺不是圓的為什麼也能轉動呢?為什麼靜止時能看到七色,轉動時看不見?

  3、交流自己的發現,探索陀螺力與平衡的關係。

  四、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有機會到科學區繼續探索。

  2、幼兒已經做好的陀螺放在區角中,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力與平衡之間的關係。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經常問“為什麼”。在種植區和自然角里,孩子們經常發現植物不澆水,葉子就會發蔫,而澆水後,植物的葉子就會慢慢地舒展、水靈。為什麼往土裡澆水,植物的葉子就能吸收水分呢?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我設計了本活動,抓住了幼兒這一興趣點,意在透過遊戲活動和觀察活動,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使幼兒感知到身邊隨處可見的毛細現象,由此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並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透過遊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毛巾、海綿、布等吸水材料及塑膠盆(大小不同)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用採血管)若干、餅乾、粉筆毛線等若干。

  3.飲料瓶和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樹,塑膠小碗若干。

  4.圖片(畫有植物靠根鬚吸水)。

  活動過程:

  一.設定遊戲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遊戲中發現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

  教師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盆裡的水住到寬敞的大盆裡”,引出遊戲,並交待規則:不用倒的辦法,用筐裡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辦法幫水搬家的?”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麼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棉花、紙、植物等。)

  二.

  教師設疑,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1.“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2.白菜、粉筆毛線、餅乾、布條能吸水嗎?鼓勵幼兒試一試。

  3.幼兒交流。

  4.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裡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的紅了的小細管。

  5.小結:這些放進水裡以後,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才能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紙樹變成彩色的樹?教師應肯定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裡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自己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看一看。

  請幼兒隨意觀察環境中的圖片,以及吸了紅墨水的蘿蔔、生菜、花菜、萵筍等蔬菜上的,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瞭解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毛細現象。鼓勵幼兒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蘿蔔吸紅墨水的小實驗,一起觀察蘿蔔上的“小細管”。

  附:

  知識背景:

  毛細管:指內徑很小的管子,通常把物體的細微縫隙也認為是毛細管,如紗布、毛巾、吸水紙纖維間的縫隙。

  毛細現象:酒精燈裡的酒精由棉紗燈帶吸上來供點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塊抹布,水很快就被吸乾,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毛細現象。而植物透過根系吸收水分,再透過許多極細的管道向上輸送水分到葉和花朵中,這也是毛細現象,土壤深處的水分則靠土壤的毛細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溼潤的。

  把直徑很細的管子插到液體裡,當液體的內聚力大於附著力時,管內液麵下降,表面凸起;當液體的內聚力小於附著力時,管內液麵上升,表面凹下。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一些物體的可變性。

  2.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茶葉、胖大海、扇子,手工紙、毛巾、幻燈片。

  【活動過程】

  匯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禮物?(巴拉魔仙棒)請魔仙棒帶我們到魔仙城堡。

  第一部分: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魔仙城堡裡有好多會變的東西,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裡吹氣,氣球會變大。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麼辦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個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往氣球裡面充水、用打氣筒往裡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但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麼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幼:把手鬆開氣球就變小了

  第二部分:經驗提升:什麼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4.魔仙城堡裡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還有好多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

  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摺疊)——變小。

  5.提問: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東西都會變大變小?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麼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己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變大”或“變小”的快樂。

  6.你們想變嗎?可是我們哪兒能變呢?(身體、眼睛、手、嘴巴等)

  7.和魔仙棒一起遊戲:變大變小。

  第四部分:延伸活動

  8.現在我們就拿著魔仙棒用睜得的大大的眼睛到院子裡去發現更多的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吧!

  一、設計意圖

  通常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會根據孩子的理解力和認知程度,會更多地對大班的孩子進行科學等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更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小班孩子。從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可看,雖然他們的無意意識佔優勢,邏輯思維能力缺乏,但他們的求知慾、想象力、創造力、探索欲也很強,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擺弄一些小玩意。根據這些特點,我設計了小班科學活動《變大變小》這一科學活動,讓小班的孩子置身情境中玩玩耍耍的過程中去感受、去學習,既獲得同一種物體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的知識與經驗,更培養了孩子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習慣和能力。

  二、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根據頒佈《指南》對科學領域的要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與分類能力。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1.初步感知一些物體的可變性。2.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並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物質準備主要有沒吹氣的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木耳、茶葉、胖大海、扇子,手工紙、毛巾、幻燈片等等。知識經驗準備是事先請家長豐富孩子一些可變的物體的知識。

  四、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用四部分來完成:

  第一部分:匯入在匯入環節我用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畫片《巴拉巴拉小魔仙》中的魔法棒變身,帶孩子們進入魔仙堡一下子緊緊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然後用小魔仙送禮物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我通過出示孩子最喜歡的氣球讓孩子探索氣球變大變小的變化,讓孩子在玩中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接著以魔仙城堡裡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還有好多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吧進入第三部分,在這一部分由於木耳、茶葉、胖大海是加入熱水才會迅速變化,幼兒年齡小,要顧及幼兒在遊戲中的安全性,我選擇教師操作,然後集體觀察變化。同時出示扇子、小手絹、手工紙,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充分的探索時間,讓孩子從中瞭解到這些物體的可變性,在操作結束後進行經驗提升及小結: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可以變大或變小?讓幼兒把在課前在家裡和家長一起了解的知識和其他幼兒一起分享。然後以你們想變嗎?過渡到第四部分:遊戲部分。利用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己身體或身體某部分“變大”或“變小”的快樂。幼兒很自然的就想出了用五官來變大變小,如睜大眼睛就是變大,閉起眼睛就是變小,幼兒越玩越開心,既鞏固了知識,又開發了幼兒的智力。最後就是結束活動:讓幼兒繼續發現能變大變小的東西,從開始到結束,銜接自然、輕鬆,從而使探求的目光投向周圍的生活。

  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一種“寬鬆、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與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忠旨。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出來的'快樂超出我的想象,連平時最不願意動手的李雨成都在那忙的不亦樂乎,看來我們應該注重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進行科學學習,比為了追求知識的掌握去灌輸和強化訓練要效果要好的多。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開始部分:師幼一起做律動《智慧樹》。請各位智慧寶寶坐好,聽一段音樂《鬥牛士》師:“好聽嗎?”“你是怎麼聽到的?”“那麼你用眼睛看到了嗎,用手摸到了嗎?”“聲音是怎麼傳到我們的耳朵裡的?”匯入新課程。

  基本部分:

  1、請幼兒用手摸自己的喉嚨,然後分別大聲和小聲說話看看有什麼感覺嗎?(多找一些幼兒說出他們的感受)師幼總結:大聲說話,喉嚨震動的就大,小聲說話,喉嚨震動的就小。

  2、請幼兒用勺子敲敲瓷碗裡面的水,分別輕輕敲,用力敲,看看用什麼發現嗎?幼兒回答完後師幼一起總結:輕輕敲碗,發出的聲音小,碗裡的水動的小;用力敲碗,發出的聲音大,碗裡的水動的也大。

  師總結:哦,原來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便聽到了聲音。

  3、做律動“科學泡泡”調動幼兒情緒。

  教師放電話鈴聲,然後接電話。(兩個紙杯做的電話)教師裝出很神秘的感覺,提高幼兒的興趣。

  a教師將範例電話發給幼兒讓他們觀察它的做法。然後把做電話的材料發給幼兒讓他們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製作一個電話。

  b在做的過程中,教師找做的步驟較好的幼兒為例,鼓勵其餘的幼兒也跟著做。

  c待全體幼兒都做完後,請幾名幼兒說說自己的步驟。

  d請他們之間互相說說悄悄話。(教師留意幼兒在打電話時的動作規則,如:棉線是否拉直;說話是嘴巴對準杯口,聽的時候耳朵要貼到杯口上。)請幼兒說說剛才在通電話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

  e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發現,再次和好朋友說說悄悄話。

  f請幾名在打電話過程中規則比較好的幼兒到前面做以下示範。

  結束部分:

  請幼兒拿著自己的作品和智慧爺爺到智慧國去參加“智力大比拼”。結束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透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透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體、橋樑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體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樑的?小熊喜歡嗎?為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樑。

  三、我們看了這麼多橋樑,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樑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樑。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實驗觀察 : 第四階段】鏡子分身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徵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裡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匯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麼能看到那麼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影片【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徵,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綵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裡的球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裡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

  - 為什麼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於鏡子特徵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jy46.com)

  教師活動相關資訊

  鏡子有反射的特徵。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製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溫州第四幼兒園:金笛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膠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裡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裡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裡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多變的天氣》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瞭解常見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透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準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瞭解氣象與軍事的關係。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裡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麼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透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麼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瞭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透過哪些途徑可以瞭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瞭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並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

  (簡訊、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瞭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四、瞭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係,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麼?

  五、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學)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透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釐米,長25釐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起興趣。

  看錄影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裡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並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透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同,並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並說出理由。

  幼兒記錄卡(一)

  注:在實驗結果欄裡用數字1、2……依次排出各種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紅棉布黃絲綢藍聚脂面料綠人造絲紫羊毛

  預測實驗結果 三、幼兒實驗,記錄結果。

  1、“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幫小紅選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種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強的呢?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如圖所示

  3、幼兒記錄實驗結果,並討論實驗中的發現。

  4、幼兒根據實驗結果,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各種面料的吸水性來遷移經驗。

  小結:我們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氣性好的布料做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貼身的內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風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擋風。

  四、幼兒再次實驗,瞭解布料相同、液體種類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為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讓幼兒任選相同的一種布料分別放入不同的液體,再次進行實驗。

  2、幼兒操作,並記錄實驗結果。

  幼兒記錄卡(二)

  注:在實驗結果欄裡用數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體

  布料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實驗結果 3、幼兒討論實驗中的發現,並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進行遷移。

  小結:同一種面料用不同的液體浸泡,其吸水與溶解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平時我們在洗各種面料的衣服時,為了更好的去汙,會用較熱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滌用品來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難去汙的。

  注意事項:

  1、做第一個實驗時注意要把五種布掛在長木棒上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

  2、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體的時間應該基本相同。

  知識背景材料:

  午飯前我請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結果回來的時候,丁丁告訴我她洗手時不小心把袖子給弄溼了,我一看,果然不錯,連她裡面的衣袖也都溼了。這時,雯雯也擠到我的身邊,高高地舉起她的衣袖,神氣地說:“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會溼。”原來她帶了一副聚脂面料的護袖,很多孩子都覺得挺奇怪的,為什麼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卻不會呢?對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來了解真相,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慾望。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於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於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瞭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隻小螃蟹,兩隻大螃蟹。

  2、二十隻小塑膠箱,四隻大塑膠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裡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麼?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麼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隻腳。

  幼兒4,不對,有四隻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隻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範,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裡,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麼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後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節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後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並沒有什麼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慾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鑑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求知慾望,萌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結合我班幼兒吃飯掉飯粒、有剩飯的現象,特意設計“春耕”的科學活動,透過活動,啟發幼兒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同時瞭解春天播種的季節。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缺少了苦難教育,因此有時候“珍惜”只是作成了口頭工夫,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為了鍛鍊幼兒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為了讓孩子對春天農田裡的情境有一定的瞭解,我結合季節特色和孩子的生活實際,設計了這節帶有綜合課性質的大班的大班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透過幼兒的大膽表述瞭解春天的主要特徵。

  2、讓幼兒瞭解春天是播種的季節。

  3、教育幼兒要尊重勞動人民,愛惜糧食。

  活動過程:

  (一)透過各方面的變化,瞭解春天到來的資訊。

  1、師提問: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知道的?

  2、柳樹綠了 (引出楊樹、槐樹、梧桐樹現在都開始變綠,松樹、柏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

  3、花朵開放了(引出桃花、梨花、迎春花都開始開放了,穿上它們美麗的衣服比美呢!)

  4、河水解凍了(河水解凍了,“嘩嘩”的唱著歡快的歌,小河裡有小鴨、鵝,它們在河裡玩耍嬉水呢!)

  5、由河裡的小動物引出冬眠的陸地上的動物,如:青蛙、蛇等。

  (二)引導幼兒瞭解春天是播種的季節。

  1、師:小朋友們,春天來到的時候,動、植物都開始發生變化。最忙的要數農民了,大家來看一幅圖。

  2、出示掛圖,幼兒觀察畫面。(農民正用牛來犁地、播種)

  3、提問:春天會種哪些種子呢?

  4、農作物(南瓜、茄子、豆角、西紅柿、菠菜、棉花、水稻、葵花等)

  5、春季適合播種的花有(天竺葵、茉莉花、牽牛花、雞冠花、一串紅、月季花等)

  (三)瞭解農民播種的辛苦,教育幼兒要尊重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成果。

  1、讓幼兒瞭解,種子種上之後要澆水、施肥、鋤草、除蟲,收穫的時候還要用機器等。

  2、提問:農民辛苦嗎?(教育幼兒尊重勞動人民,熱愛勞動。)

  3、提問:那個小朋友知道我們的饅頭是怎樣做好的?(透過讓幼兒瞭解工序,從而愛惜糧食。)

  活動延伸:春天,大地媽媽換上了漂亮的衣服,那我們小朋友自己的衣服變了嗎?引導小朋友自己說一說服裝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