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聽課評課稿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聽課評課稿

二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聽課評課稿

  今天,聽了姜老師的這節《角的初步認識》,我覺得整節課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能夠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觀察、發現、交流、思考為主線,讓學生在看、說、想中解決問題。另外,姜老師還在這節課中創設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縱觀全課,我覺得還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特點:

  1、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我們都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當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才學得興趣盎然,對數學充滿親切感。姜教師這堂課上始終注意了這一點。例如:在課題引入部分,姜老師巧妙地運用小朋友引以為豪的紅領巾作為切入點。讓學生說紅領巾是什麼形狀,再從中抽象出角。這一點,我們曾經嘗試用紅領巾、學生的.胸卡等一些實物匯入角,但最後還是確定用紅領巾,目的就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接著,她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讓學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這樣,無形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在操作中思考,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是直觀性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這一思維活動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這外部活動,來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 姜老師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做一些角,學生邊想、邊做、邊說,使腦、手、口共同參與活動,可以達到統一和諧。在製作角後的交流中,很多學生有親手玩一玩的機會,透過讓角變大、變小的操作學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這種把動手操作作為探索知識的一種手段,引導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教學,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的精神,從而發展學生愛好數學、學習數學的願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