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東阿原文及翻譯
《晏子治東》透過晏子兩次治理東阿的故事,告誡齊景公也啟發後人:評價人(考核人員是否盡職盡責)要客觀公正,不能偏聽偏信、不做實際調查研究就輕下結論。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
晏子治東阿
劉向
晏子治東阿三年,(齊)景公召而數之曰:“吾以子為可,而使子治東阿,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將加大誅於子。”晏子對曰:”臣請改道易行而治東阿,三年不治,臣請死之。”景公許之。於是明年上計,景公迎而賀之曰:“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晏子對曰:“前臣之治東阿也,屬託不行,貨賂不至;陂池之魚,以利貧民。當此之時,民無飢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東阿也,屬託行,貨賂至,並重賦斂,倉庫少內,便事左右;陂池之魚,入於權家。當此之時,飢者過半矣,君乃反迎而賀。臣愚,不能復治東阿,願乞骸骨,避賢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謝之曰:“子強復治東阿。東阿者,子之東呵也,寡人無復與焉。”
《晏子治東阿》 參考譯文
晏子治理東阿三年,齊景公召他來並責備他說:“我認為你還可以,才讓你去治理東阿;如今(誰知東阿)卻被你治理得混亂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細反省吧,我要對你進行大大地責罰。”晏子回答說:“臣子我請求改變方針和辦法來治理東,如果三年後還治理不好,就讓我為此事而死。” 景公答應了他。這樣,到了第二年年終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績(進行表彰)時,景公迎上來祝賀晏子說:“您治理東阿很好啊!”
晏子回答說:“臣子我從前治理東阿,不聽從私人請託,不接受財物送禮;水澤池塘的魚,全用來使貧苦百姓受利。在這個時候,百姓沒有捱餓的,可是國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東阿,聽從私人請託,接受財物送禮,加倍徵收賦稅,少上交給國庫。水澤池塘的魚,交給權貴人家。在這時候,捱餓的百姓已超過半數了,國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賀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東阿了,希望能讓我告老還鄉,給有才能的人讓路。”晏子說罷,拜了兩拜,景公於是離開座位向晏子道歉說:“您再去治理東阿吧。東阿,東阿,是您的東阿,我不再幹預了。”
詞解
治:治理。
數:責備。
以:以為,認為。
自察:自我反省。
大誅:嚴厲的懲罰。
改道易行:改變過去的辦法。
對:回答。
易:改變。
死:為……而死。
明年:第二年。
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您治理東阿治理的.很好啊。
反:反倒。
罪:以···為罪。
乞骸骨,避賢者之路:希望能讓我告老還鄉,給有才能的人讓路。
避:退下,避開,讓路。
倉庫少內:少上交國庫。
入於權宗:交給權貴人家。
願乞骸骨:希望我能告老還鄉。
避賢者之路:給有才能的人讓路。
便避:就躲避一旁。
席:座位。
謝:道歉。
復與:再幹預。
屬託不行:不聽從私人的請託。
陂池:池塘。
作者簡介
劉向是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漢成帝時改名為“向”,所撰的《別錄》,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等書。
《說苑》是劉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劉向分類纂輯先秦至漢初史事和傳說,雜以議論,以闡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點為主旨。其中很多篇章類於後來的志人小說,在劉向散文中最具文學價值,對後來的文言小說有不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