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規劃方案> 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1

  20xx年秋季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一)

  一、指導思想

  為充分展示我校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挖掘學生特長,豐富學生校園生活,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依託市教育局德育“一校一品”建設,我校結合學生實際於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利用週三七、八節課,向全校學生開設校本課程,特制訂活動計劃。

  二、現實意義

  校本課程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激發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鞏固課內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校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主陣地,為此,結合我校實際,現擬定本實施方案。

  三、領導小組

  組長:陸金華

  副組長:邵衛中、陸志高、吳洪海

  成員:體藝專業教師、其他指導教師,社會各類講師團

  四、遵循原則

  1、實踐性和創造性相結合的原則

  校本課程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動口,勤動手,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學生勇於實踐,大膽創新,獨立思考,培養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立性和導向性相結合的原則

  學生參加自已喜歡的強項,教師要認真安排活動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指導好學生,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3、趣味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

  校本課程活動就是要讓學生感興趣,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學生愛科學的好習慣。

  4、參與和競爭意識相結合的原則

  活動課上,力求學生要有積極參與競爭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把活動內容安排的合理化,新穎化、創新化,讓學生學起來感到善思、有趣、樂學、有益。

  5、安全穩定原則

  各專案的老師必須保證活動的安全性,落實點名制度,活動中不得隨意增減學生,保證隊伍的穩定性。

  五、課程設定

  (略)

  六、管理辦法

  為了增強輔導效果,切實提高第二課堂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協調、健康地發展,進一步強化我校的素質教育,加強學校體藝2+1專案的實施,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為此,學校對第二課堂活動實行“六定”的管理辦法。

  定內容:各組要按照學校的統一安排,結合本組實際,依據教師特長與學生特點在規定範圍內確定活動小組的名稱及內容。

  定學生:各組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學生可自己選擇參加一項活動,組織報名,確定人員,落實人數。

  定時間:全校各個活動小組建立以後,每兩週組織學生按時參加活動,輔導教師要保證充分的輔導時間,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隨便曠課。

  定地點:協調好各活動小組的活動場所,要盡力排除外界干擾,保持清靜的學習與輔導環境。

  定輔導教師:每個教師要結合自己的特長,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必須輔導好一個小組的課外活動,保證輔導質量。

  定目標:輔導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實情,根據輔導專案及特點,確定本組輔導目標,學期結束,輔導教師要彙報輔導成果,向家長彙報,在學期終按此目標進行評估。

  七、驗收評估

  教務處,德育處在校本課程活動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督促檢查,並進行評比。

  20xx年秋季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二)

  一、指導思想

  以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落實提高教學質量,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勞動者和向上級學校輸送學生的辦學宗旨,振興家鄉經濟,繁榮社會,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據農村學校的特點,依靠本校教師和當地資源共同開發的原則,採用自編、選編和整合的方式開發校本教材。

  二、目標

  1、培養學生廣泛興趣,瞭解一門自己喜歡的課程。

  2、培養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學會觀察與思考,學會探究與質疑,形成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誠實、自信、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生活。

  三、課程實施

  1、課程分類:理論課和實踐參觀課。

  2、學期內容:七年級家政服務、八年級溫室大棚建造及蔬菜栽培技術、九年級調味品釀造技術。

  3、課程實施辦法:每週開設一節,按照課程表授課。

  四、師生情況分析

  農村學生熱情高,好奇心強,缺少創新。副校級領導任課,生活經驗豐富,責任意識強,工作認真負責。

  五、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內容:校本課教學計劃、教案。

  2、對教師校本課程教學的評價: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情感薰陶,強化立德樹人;目標明確具體得當,符合學生實際;按照四學模式備課,面向全體,反饋及時,矯正效果好;啟迪思維。

  3、對學生的評價:課上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勇躍回答問題;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學會交流。

  4、對學生的評價結果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依據之一。

  20xx年秋季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三)

  一、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

  “校本課程”,顧名思義就是以學校為本開發的自己學校的課程,是土生土長的,適合自己學校的任課教師和學生,也適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教學環境和軟硬體教學建設。既可以是自己獨立研究的課程,也可以是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校本加工、補充和完善,從而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由以上解釋不難得出,初中數學校本課程就是初中數學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或者是自己在數學教材之外另闢小徑,或者是把數學教材進行補充和改編(如有的章節不適合自己的學校可以略講,有的章節可以加大補充內容等等)。

  二、進行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性

  為建立學校特色和培養多層次多樣化的人才,校本課程的開發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由以上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解釋我們也可以看出,開發數學校本課程,是數學教師自己多年教學數學經驗的體現,所以要開發;另外,是對數學教材不適合自己學校、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的章節進行改編,或增加新內容,或刪減課本上的某些內容。但是不論怎麼開發,其最終目的都一樣,那就是:更快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1、現有的數學教材只是提供了所有學校都統一使用的教材,可以說,“千人一面”,不可能照顧到每所學校的實際情況。所以總會有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某一些學校的學生。這種情況下,對數學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進行刪減和增加就顯得尤為重要和亟須了。

  2、很多初中數學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完全有能力在數學教材之外另闢新徑,編寫同步輔助教材(不會對國家課程教材的使用帶來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下,開發數學校本教材就是對數學教學經驗的推廣和其他數學教師捷徑的專業培訓。

  3、開發初中數學校本課程,也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舉措。新的課程標準倡導要積極利用並開發各種課程資源。

  三、目前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存在的問題

  1、由於校本課程甚至課程的概念本身發展的範圍和歷史的原因,相當一部分學校在開發數學校本課程工作中感到難度大,可借鑑的成功經驗不多,甚至走了很多彎路。例如,很多學校認為,開發初中數學校本課程就是單純地編寫校本教材,導致人為地機械模仿,耗費了很多人力物力,收效甚微,得不償失。

  2、一些學校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只是迫於上級主管部門的壓力。他們不是出於滿足學生需求的考慮,而是被動、無奈地執行上級佈置的任務,帶有明顯的“為校本課程而校本課程”的色彩。

  3、有的學校熱衷於校本課程的開發,但其目的是為了藉此揚名,引起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校本課程淪為這些學校擴大自身知名度的工具。

  4、我們很少看到有學校認真地進行前期的學生需求調查,校本課程的出臺往往是學校單方面閉門造車的結果,通常是教師能上什麼課就開設什麼課,校本課程蛻變為師本課程,學生的需求被棄之不管。

  5、教師通常只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開發課程,沒有從學校的總體發展去思考校本課程的設定。換言之,校本課程開發者沒有將辦學理念的梳理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前提。因此,許多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實際上被降格為教師的個人行為,而未能體現出學校的整體追求。學校管理者所做的只是將課程開發的任務下達給教師了事,至於各門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對辦學理念的支撐等很少做詳盡的論證。

  四、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幾種嘗試

  1、請專家指導、舉辦講座,培訓學習,提高認識。這是進行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條件。閉門造車是錯誤的。例如,請市、區教研室、教科所專家來校指導培訓,講解進行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注意事項和方法。

  2、和臨近或者是知名兄弟學校裡的數學教師聯手,共同開發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這樣可以群策群力,少走彎路,提高開發的`質量。

  3、對各年級各班學生數學學習情況進行調查,決定實行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和年級、班級。調查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

  4、對課本內容和課程標準進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具體做法:

  1、課程選擇

  課程選擇就是從課本和教輔資料中選擇教學內容。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有重點、有主次。新課程標準規定的重點是開發的重點。

  2、課程補充

  課程補充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覺得較難的內容、易錯的內容、易混的內容,教師適當補充一些例題、問題、習題,甚至補充課本例題中的解題步驟。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違背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充是重難內容的補充。

  3、課程拓展

  課程拓展是將教學內容延伸拓展,提高教學內容的深度、難度,將知識綜合運用,目的是培養優秀學生。 如:課改後數學考試的幾個熱點問題:動點問題、分類討論題、開放題、探究題等,這些問題,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非常少,幾乎沒有。如果教師不根據課程標準和課本內容做相應的拓展,做專題講解和訓練,學生就無法應付考試。

  4、課程改編

  課程改編就是將課本或資料上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造後,再用於教學。最常用的,一是將“拿來”的試題進行改造,再印發給學生考試或練習。如:將超出課標的題刪去,將太難的題換成較容易的題,調整某些題的序號和分值等。二是將課本上的某些問題或例題的情境,改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如:我們在上新課時,一般會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匯入新課。老師設計的這種問題情境,從理論上說就是課程改編。

  總之,初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少走彎路,必須先學習相關理念充實自己,然後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價值取向,調查取證,決定開發內容和年級班級,再聯手共同開發,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個開發環節,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使學生、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

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2

  一、指導思想:

  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資源,大膽實踐,精心組織,紮實有效的開展課程改革,開設好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開發研究背景:

  大力推進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課程體系。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決定校本課程,開設閱讀技巧、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長跑等校本課程。

  學校具有閱讀技巧、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長跑等校本課程的專業特長師資,學生普遍都很感興趣,家長也一致認為這些課程有利於學生思維、體格、美感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校本課程目標: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把尊敬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基礎目標。

  1、學生透過校本課程,親身參與、積極體驗,具有初步的訓練和美感薰陶。

  2、促進學生主動關注社會,關注文化體育事業。瞭解我國古今文化、文明禮儀、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3、利於學校課程實施的多樣化、特色化,不斷豐富學校辦學內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課程內容:

  我校現開設閱讀技巧、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長跑等校本課程。

  五、校本課程的實施:

  1、把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基本策略。

  ①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將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置於核心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幫助學生去體驗、實踐,從中體驗愉悅。

  ②堅持讓學生體驗感悟,豐富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逐步發現自我和社會和文化、體育的內在聯絡,促進全面發展。

  ③成立組織機構,採用“實踐—開發—反思—改進”的迴圈開發模式,保證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

  ④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實施開發、規劃、指導、評估等。

  組長:田小冬

  副組長:王中秋、伍建清

  組員:語文、體育教研組教師及政教處教導員

  六、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內容全面化。

  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學分制,學分的給與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由任課教師綜合考核給予一定的分值。二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

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3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學生共同開發、實施的原則,實施校本課程教學。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法

  校本課程的實施透過三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個人意願,組建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按課程型別、學習內容、學習程度、教學目標等採取多種教學形式以實施課程計劃。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為主,班內分組進行。

  分塊: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學校所有教學和活動場所根據課程安排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塊。

  2、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負責,主要負則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由馮校長負責。

  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由教務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情況。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4

  20xx年《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這為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校本課程,為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了保障。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在國家課程計劃的框架內進行以校為本的課程整體規劃與設計,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要,立足於本校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努力把蘊藏於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為課程資源,努力發揮家長、社群、網路、校外機構的作用,豐富課程內容,最佳化課程結構,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地開發校本課程並認真實施,在水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的基礎上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透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能力,促進教師自身的不斷髮展;構建有鮮明特色的課程結構與體系,提升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1、校本課程開發是我國基礎教育三級課程管理的重要內容,它是在多年實施活動課、選修課和興趣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的課程開發策略,意思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實際情況自主開發一部分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是為了使課程更加符合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特點與實際需要同,從而提高課程的實效。

  2、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一項具有持續性的專業活動,它需要有一種理性、民主、科學決策的過程。這一過程一般有4個主要步驟:

  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學校教育哲學、調查學生需求、分析學校資源、把握社群發展需要等等。

  ②確定方案(目標與計劃):包括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課程結構、科目、課程綱要。

  ③組織和實施:包括選擇安排知識或活動序列、班級規模、時間安排、資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事項。

  ④評價與改善:涉及教師、學生與課程方案三方面:評價內容與方式、結果處理、改進建議。

  二、校本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1、委員會名單及工作職責

  ①委員會名單

  主任:XXX

  副主任:XXX

  委員:XXXXXX

  執行委員:XXX

  ②工作職責

  (1)策劃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委員會成員負責講座研究學校校本課程的課程設定計劃、實施方案、規章制度、開發方向等。

  (2)管理校本課程實施過程。委員會成員負責監督管理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評估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落實校本課程委員會的決策、措施。

  (3)對本部門(教研組)校本課程的教學負全責。以身作則,直接參與校本課程的教學,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帶動本部門(教研組)校本課程開發的不斷深入和最佳化。

  (4)協調、組織校本課程教學中的各種活動,瞭解和反饋校本課程教學中的各種資訊,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學性。

  (5)執行委員負責操作校本課程管理的具體事宜。

  2、導師團名單及其工作職責

  ①導師團名單

  曹衛東、範桂湘、李洪波、陳永興、汪輝、朱校松、陳志偉、陳利民、王洪軍、吳衛軍、仲崇文、盧振、樊君明、張麗豔

  ②工作職責

  (1)積極思考:深入研究,大膽實踐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做法、成效。

  (2)積極參與校本課程教學,並在教學活動中發揮骨幹作用,能將自己的教學經驗、體會在校內外推廣交流,透過實驗探索和理論總結,寫現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校本課程教學論文。

  (3)參與校本課程遴選,課題審批,研究性學習指導,專題講座,學習成果評定等學術性活動。

  (4)參加研究性學習的全程指導和管理,對學生研究必申報、開題報告、研究方案、中期報告、結題報告進行審批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活動、實驗、調查、採訪等環節進行具體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撰寫、成果體現進行指導和學術評定。

  三、校本課程的編寫與教學實施

  學校在近幾年已成功開設了《大語文》、《大南之魂》、《愛您以心》、《池塘養魚》、《英美文化介紹》、《英語閱讀》、《英語書面表達》、《感受生活中的化學》、《走進社會中的化學》、《趣味數學》、《蘇州歷史名人》、《蘇州歷史名鎮》、《自然災害及防禦》、《環境保護》、《園林綠化》、《電子元器件的認識與測量》、《食用菌栽培》等一系列校本課程。學校將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對已開設的校本課程進一步充實、提高和完善,同時根據學生的舉愛好、發展狀況和學校實際情況開設部分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學原則外,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儘量讓學生多練、多動,給學生裝以儘可能多的時間及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校本課程的科目時,教師應新生學生的意願,按各自選擇重新組班開展活動,並且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允許學生重新選擇課程專案,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發揮學生裝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人學生的能力、基礎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作內容及形式上的高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宿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校本課程每週2課時,以年級為單位按原班級組班,將選修的校本課程排入課表,每週安排兩次。上課地點包括原教室、各活動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操場等,由教務處世哲學統一編排並相對固定。

  選修課程原則上由本年級的老師擔任,每門選修課程根據參與課程開發的情況和教育教學能力由學校確定一位負責人。

  四、課程評價與改進

  1、課程方案的評價

  建立較為規範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校本課程開發主要是由學校自主進行的,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透過對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問卷調查及必要的專家指導,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在課程定位、學生學業負擔、教師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國家課程計劃以及相關的政策?是否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校本課程目標是否科學、合理、有效?課程結構和門類是否合理?是否有利學習方式的改變或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課程評價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體現實用性、可行性、適切性、準確性等等,及時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健康順利執行。

  2、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強調過程性評價,綜合考慮以下各項,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類,以此人微言輕學生獲得該課程學分的依據及評選優秀學生裝的依據之一,具體由任課教師負責執行和落實,在該課程結束時由教務處統一登記並存檔管理。學生如有不同意見可向學校提出,學校負責核實並及時反饋。

  (1)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

  (3)學生的小組評議意見和任課教師的評價;

  (4)學生家長的反映;

  (5)學習成果(透過實踐操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記錄於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內)。

  3、教師評價:

  (1)教師對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執行情況,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2)教師平時選修課的教學中教學常規的執行情況;

  (3)教學的實際效果,學生的反映;

  (4)學生家長的反映;

  (5)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工作小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工攻小組負責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師資培訓、師資整合,對教師或教師工作組上報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進行集體審議及指導,將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議。

  2、學校聘請教育局、教研室及有關專家等來校操作校本課程的指導工作。

  3、教務處、年級部、備課組積極協調、安排和組織教學計劃的執行。

  4、校本課程與必修課程一樣,計入教師工作量,並透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的工作實績進行考核,並載入老師的業務檔案。

  5、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場地、器材、經費等物質條件,嚴格做到從時間、師資、內容、評價、保障各各個方面落實到位。

  一方面評價校本課程要充分考慮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諸方面的綜合因素,多方面採集和收集資訊,進行分析和綜合,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提出豐富、補充校本課程的方案。另方面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進行評估。特別要重視發展過程的形成性評價,為終結性評價奠定基礎、提供依據,使終結性評價具有客觀性和說服力。進而提出改進工作的思路和計劃,作為下一階段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既是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評價改革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

初中校本課程規劃方案5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的前提下,可以對國家課程進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是今後我國課程革新的焦點。為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提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如下:

  一、開發背景

  我校位於河山鎮文化區,河山鎮有豐富的人文資源、生態資源、旅遊資源。如:“江北第一蘋果之鄉”之美譽,有悠久的蘋果栽培歷史,有一定規模的蔬菜大棚種植,有日照巨書摩崖石刻,有全國重點建設工業鎮之稱。轄區居民文化層次高,關心和重視教育,學生家長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有濃厚的興趣並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二、指導思想:

  (一)確立一箇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透過對校本課程的需要評估,我們決定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定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個基礎:生活

  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方式,擴充套件學生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都能貼近生活,適應生活。從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並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重視師生的自我發展、自我體驗,正視學生的個人知識。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選擇,張揚學生知識中的個性化,使之共同成為時代精神的建構者。

  (三)明確一個原則:開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

  開放可以給師生更廣闊的天地,校本課程內容上的開放可以使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實質,形式上的開放可以促進內容更趨科學、完整。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內容

  1、總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為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內容,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學生共同成長。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

  2、具體目標

  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小學教育人文化改造,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符合課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把它分為: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反思、善於合作。

  3、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校本教材的開發內容,主要有“課程整合、課程新編和課程選擇三種。

  課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學科間的整合和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兩方面。

  課程新編:《河山蘋果栽培》、《大棚蔬菜種植》、《日照旅遊》等。

  四、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保證機制

  (一)學校成立以主要領導為核心的校本課程研究小組:

  組長:崔維秋

  全面負責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

  副組長:安剛、李銘華

  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具體具體發展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教務處負責組織人員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

  組員:各教研組組長

  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綱要或教材是課程的表現形式,是教與學的載體,在校本課程的構建中,編寫教材或綱要,是最艱難、最關鍵的環節。校本課程研究小組,要組織一批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善於思考問題的、文筆能力比較強的教師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1)理論學習

  組織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標準》。採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並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2)專題研究

  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透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資訊,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活動實踐

  每學期,我們都計劃按兩個環節進行。

  ①年段研討:每學期要以年級或年段為單位,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討。

  ②課程展示:每學年結合各教研組開發的校本課程利用教研活動對全校教師進行展示,努力倡導新教材要活用,舊教材要再創造,但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舊教材,都要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訓的特點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發揮網路的作用

  (四)建立了兩個機制,

  1、激勵機制: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採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

  2、評估機制: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並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核相結合。要恰當的採用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