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感悟> 思想品德課教改中如何實現學生的思想感悟

思想品德課教改中如何實現學生的思想感悟

思想品德課教改中如何實現學生的思想感悟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因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新的想法,這時就可以透過寫文章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都記錄下來。那麼,要怎麼寫感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思想品德課教改中如何實現學生的思想感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當前,國家正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教材都作了重大調整。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抓住這一機遇,與時俱進,改變德育實效性、針對性差的現狀,充分發揮好思想品德課德育主渠道的作用。筆者認為應特別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一、需要轉變四個觀念

  1.教學任務觀念的轉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任務是以教師為核心展開的,主要包括教授內容、教學設計,故而在實際操作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教師只注意完成“教”的任務,只注意教學環節的完整。在當前,新的教學任務應是既包含教師“教”的任務,又包含學生“學”的任務,而且應特別突出“學”的任務,要關注學生學會了多少,能力培養了多少,思想誤區澄清了沒有,要根據“學”的情況決定教的安排,切不可重“教”輕“學”。

  2.師生角色觀念的轉變。教學中師生雙邊關係的處理一直是教學研究、教學改革關注的焦點,長期以來,教師角色一直是以知識權威、壟斷者的形象出現,處在整個教學的核心,故而師生關係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取代了一切,師生地位難以平等,教學相長更無從談起。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角色要重新定位,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協作者、關注者、促進者、教學活動平等的參與者;要強化師生的平等意識,教師要在與學生的合作中,實現自身發展。

  3.課堂紀律觀念的轉變。為了達成教學任務,教師總是要求學生必須遵守課堂紀律,不準學生講話,要保持安靜,要集中精力認真聽;學生要完全依照教師指令行事……這就必然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思維受制。而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就必須首先解放學生,更新原有的紀律意識。在課堂上,要允許學生充分動手、動腦、動嘴,要允許他們自由思考問題,自由發表意見,只有當課堂活起來,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開發,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因此,教師要克服過去怕亂的思維,要在“亂”中引導,逐步規範,從而逐步形成能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新紀律。

  4.教材觀念的轉變。長期以來,我們僅將教科書作為教材,教學中逐步形成了以教科書為中心的思維定勢,一切依據教科書,一切忠實於教科書,照本宣科已成為約定俗成。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教師對教材也應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教材”應是教師在教授行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不僅包括教科書,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圖書教材、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等,教科書只是其中最核心的教材,在教學中應大膽使用和挖掘教科書以外的其他教材。

  對教科書的使用要有一個科學態度,要在尊重教科書的基礎上,大膽對教科書內容進行適當處理,使其功能得以最佳化。

  二、需要加強的四種意識

  1.實踐意識。新教材強調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以便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這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樹立“實踐意識”。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一方面要積極開展課堂活動,透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動腦,大膽實踐,增強能力;另一方面在課外要引導和要求學生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社群服務,等等。另外,在學習評價中也應增添實踐的內容,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力度。

  2.學生意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必須加強學生意識,樹立和體現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意識。教學要充分體現和滿足學生的需要,要關心、關懷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受成功、體驗自身價值;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和思想認識上的誤區,把澄清誤區、提高認識、塑造心靈作為教學的根本出發點,以全面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德育意識。思想品德課教學從來都是德育的主渠道,但長期以來,純知識性教學傾向使德育成了簡單的說教,成為了日常教學的擺設。當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大力增強德育意識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要把德育意識貫徹于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始終,要努力探索德育教育新形式、新手段,要切合學生實際,因勢利導,做到潤物無聲。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使他們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並逐步樹立遠大的理想,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4.心育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心理育人的理念已成為現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國家也把心理品質教育列入了《初中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樹立心育意識,要把心育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把心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工作中去,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多從心理角度關心、理解、幫助、培育學生,認真區分學生身上的問題,對心理方面的問題一定要用心理學的方法解決,以避免“挫傷”學生。

  三、提高教學實效的四點建議

  1.讓學生動起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讓學生真正地、充分地動起來,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應採取切實的措施,讓學生走進教學,在活動中讓他們的手、腦、口充分地動起來,進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而使學習更主動、更積極、更有效。

  如何切實讓學生動起來呢?一是全面解放學生。要建立一系列有利於學生活動的機制,充分運用激勵機制、評價機制,讓他們深入教學,主動動起來,積極學起來。二是時間上的保證。要把時間交給學生,教師要少講精講,只有時間充裕,才能活動充分。三是形式手段上的保證。新穎的手段、多樣的形式、開放的活動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樂於參與,輕鬆活動,愉快學習。為此,教師可大力引進音樂、遊戲、小品、討論、彙報等多種形式,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特別是現代化教學手段。四是努力維持和保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激勵、及時鼓勵是維持學生活動積極性的有效辦法。對學生活動中的一些異常現象,要正確疏導,切不可隨意批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使課堂活起來,實現流動的教學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2.把事實引進課堂。要改變過去重理論教學,重知識傳授,教學脫離實際,遠離學生的情況,就必須切實把事實引進課堂。事實是多樣的、豐富的,可以是社會生活中的某一案例,學生身邊的某一事件,學生自身的經歷、經驗,學生思想中的某一誤區,國家社會發展中的某一重大事件,等等。呈現事實,組織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在體驗感悟中自主建構知識,應成為教學活動的核心內容。因此,要讓大量、豐富、鮮活的事實走進課堂,只有讓事實說話,教學才更真實,教學才更有實效。

  3.把教學落實在德育上。要實現政治課教學目標的迴歸,充分發揮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就必然要求把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落實在德育上。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德育任務,要以德育任務的達成為最終目標,教學過程要緊緊圍繞德育展開。教學中德育任務的制訂要切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需求,定位不能過高、過空。要多引導、多分析、多引發思考、思辨,撥動學生心絃,讓他們進行自助教育、自我教育,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達成德育目標。只有當學生成為德育的主人時,德育功能的發揮才更充分,德育的實效性才會更強。

  4.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要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離不開社會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的生存體驗,同樣也離不開社會實踐。因此,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社會實踐的活動方式是多樣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參觀訪問、調查、實驗、採訪、宣傳、社會服務等,來調動他們的興趣,豐富其感情經驗。在實踐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要讓學生自己參與設計,自主選擇主題,自行組織實施,自主進行評價,引導其改變學習方式,學會學習。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分享成果,以培養其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要切實關愛、保護學生,要確保其身心健康與安全。

  當然,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僅做到以上幾方面還遠遠不夠,教師還必須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深入研究。